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湘教版高中地理常考知識點

校園 閱讀(1.89W)

高中地理是文科文綜中的一門科目,是大學聯考中的選考科目。實際上,地理科目是考試的時候最容易拿高分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常考知識點

  高中地理知識

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迴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佈: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迴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佈: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週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6、典型的季節現象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7.地球公轉: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8.正午太陽高度:6月22日左右,北迴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迴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9.晝夜長短: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高中地理知識重點

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海陸分佈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海陸分佈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佈,因為南半球海洋麵積佔優勢

②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佈,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佈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②.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於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

③.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對比: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

印度洋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性質

寒冷乾燥

溫暖溼潤

溫暖乾燥

高溫高溼

比較

冬季風強於夏季風

夏季風強於冬季風

分佈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

④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宜興修水利。

⑤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佈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A--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溼熱

B--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溼熱

C--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佈局中大氣汙染企業的分佈(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E--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佈地區

  高中地理必備知識

一、瞭解四季更替的現象,解釋四季形成的原因。

(1)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以北半球為例)

(2)四季形成的原因

二、知道地球的圈層結構,瞭解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地球的圈層結構

重要特點

大氣圈

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撥越高,氣壓越低。

水圈

水圈由地球表層水體(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構成的連續而不規則圈層。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生物圈是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同時它對其他三個圈層發展演變起著重要作用。

地殼

地殼可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其中大洋地殼薄,大陸地殼厚。

地幔

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上部有一軟流層層,可能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被稱為岩石圈。

地核

地核由鐵和鎳組成,外核呈液態或熔融狀態,核心呈固態。

三、知道岩石圈的三大類岩石,瞭解地殼內部物質的迴圈過程。

(1)三大類岩石的比較表

分 類

形成過程

典型岩石

岩漿岩

岩漿在內力作用下上升過程中冷卻、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的叫侵入岩;噴出地表形成的叫噴出巖。

花崗岩

玄武岩

沉積岩

已經生成的岩石裸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層理結構,一般含有化石。

砂岩、礫岩、頁岩、石灰岩

變質岩

已經生成的岩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變質作用而成

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頁岩變質為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