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個人讀書筆記(集錦15篇)

文學 閱讀(1.9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個人讀書筆記(集錦15篇)

個人讀書筆記1

一個人老了的時候,總會有些遺憾,有些悔恨。有些事情總是鬱結在心頭,揮之不去,又遺忘不了。

哈羅德就是這樣一個人。

當他在那天清晨,開始踏上旅途,為了就是消解心中的這一點鬱結的遺憾和悔恨。

徒步去貝里克代表了什麼呢?代表著哈羅德這一生從來不敢做的事情,從來不敢去爭取的事情。名義上是去看望他的朋友奎妮,實際上是期望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突破,一個和解。

奎妮代表什麼呢?奎妮本身就是一個遺憾,一個悔恨。當年奎妮幫他頂罪,而哈羅德卻沒有正式的感謝她。類似的事情,在哈羅德一生中不斷髮生,而哈羅德的選擇卻始終是逃避。

當他的母親離開他的時候,他沒有去阻止。

當他的兒子溺水的時候,他不知所措。

當奎妮離開的時候,他避而不見。

當他們夫妻關係出現裂痕,他也不曾去補救。

哈羅德就像是一葉浮萍,隨著世間的波濤起伏流轉,看似隨遇而安,其實就是內心軟弱,提不起一絲改變現狀的勇氣。

這世界上平凡的人千千萬萬,每個看上去平凡的人,說不定都歷經了苦難。但是像哈羅德這樣的,說實話,我並不同情。他的一切遭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父母給他的影響。

但是我依然被哈羅德所感動,他的善良,他對莫琳的愛,他對兒子的愛,深深打動著我。

莫琳對於哈羅德來說,是拯救他生活的天使,卻也是毀滅他生活的魔鬼。哈羅德在看見莫琳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他。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就帶著命中註定的色彩。

她一眼就注意到了哈羅德。不可能看不到他,這個人在舞廳中央搖擺,彷彿要把體內鎖著的東西都跳出來。她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母親給她介紹的年輕人個個都了無生氣地繫著黑領帶。或許是感覺到了她的目光,他突然向她看過來,身體繼續搖擺。她沒有移開眼睛,彷彿被粘住了,吸引她的是那種原生態的'能量,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再次停下,看向她,終於曲曲折折穿過擁擠的人群來到她跟前。他站得那樣近,她能感覺到他身上散發出的熱量。

如今憶起這場景,她彷彿親眼看著它發生:他微彎下腰,嘴脣貼近她的耳朵,伸手撥開她的一綹頭髮,才開口說話。這大膽的舉動讓她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電流順著脖子傳上來,甚至今日想起,肌膚下仍能感受到那一份悸動。

這一份相遇,多麼美好。哈羅德對莫琳的愛是自始而終未曾改變的。即使莫琳對他惡語相向,對他冷漠,精神上折磨他。他依然深深愛著她。

在一個人的旅程中,哈羅德每到一個景點城市,都要給莫琳買一份禮物,給她寄一張明信片。他經常要給莫琳打電話,即使莫琳對他冷漠,即使兩人基本是無言以對,但是哈羅德依然在內心湧起要跟莫琳訴說的衝動。

在旅程中,哈羅德不止一次遇到苦難,每次在苦難中,莫琳的身影總會浮現在他腦海。有時候跟莫琳的回憶讓他輕鬆愉快,他記起他們新婚的時候,那麼快樂,那麼幸福。

他想起剛結婚的那幾年莫琳緊貼著他的身體,以及她雙腿間美好的隱蔽。

有時候一想到莫琳,卻又覺得特別痛苦。他的痛苦並不是莫琳如何折磨他,而是他們之間的愛怎麼會變成今天這樣,為什麼莫琳不再愛他了。他並不怨恨莫琳,而是深深地責怪自己,恨自己沒有做好一個父親,一個丈夫,從而導致今天這樣的局面。

哈羅德對兒子也是充滿悔恨和自責的。他深愛著自己的兒子,卻從來不知道怎麼去表達。他連抱一下兒子都做不到,因為他的父親、母親從小就沒有言傳身教過怎麼去愛一個孩子。

哈羅德把兒子戴維的照片深藏在床頭的抽屜裡,是他抽屜裡唯二的兩張照片之一,另外一張是年輕的莫琳。

當哈羅德來到貝里克的咖啡店,看到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嬰兒的時候,哈羅德第一次表達出了自己對兒子戴維的思念。

她回頭看向管理層和咖啡店裡的其他顧客,直視他們的眼睛。他說:“我想要我的兒子。”

這句話讓他身體整個顫抖起來,不是輕輕的戰慄,而是從身體深處發出來的劇烈的震抖。那股疼痛撕裂胸前的肌肉撞上他的喉嚨,哈羅德的臉都扭曲了。

哈羅德是一個內向的人,他連跟妻子、兒子都沒有表達過自己的情感,但是在這段旅程的最後,他終於說出了自己內心深處最痛的思念。

對於兒子的去世,哈羅德的痛苦其實不亞於莫琳。莫琳因為戴維的去世,無法接受,開始變得精神不正常,一直在等待戴維回來。

哈羅德其實也是無法接受,但是他只能埋在心底。莫琳怪他,連兒子的最後一面也不見。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哈羅德正是由於失去愛子的痛苦,才無法面對已經去世的兒子的遺體。

這一段旅程,起因是奎妮,但是真正解脫的其實是哈羅德和莫琳。他們在兒子去世20年後,終於能面對自己的內心,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跟現實和解。

每個平凡的人,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會經歷這樣那樣的苦難。哈羅德和莫琳的悲劇之處,在於哈羅德在幼年時期的缺愛,導致哈羅德不懂得怎麼去表達愛。

當磨難出現的時候,哈羅德完全是消極的,茫然無措又放任自流,以至於事情越發惡化,最終釀成苦果。

所以這段旅途,與其說是為了他人的極善之旅,還不如說是意外獲得自我解離線會。解脫的契機就是打斷生活的常態,破壞了生活的慣性,使得自己能跳脫出來,從而能回頭看,能有時間、空間去思考,從而直面痛苦,獲得解脫。

個人讀書筆記2

在我們身邊,不乏殘疾人克服自身的種種困難,以堅強的毅力實現人生價值的示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張海迪,我們小時候,幾乎每個國小生都會知道張海迪的故事。現在,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海迪的故事逐漸遠去,另一個澳洲的殘疾人卻用一種現代人獨特的積極的方式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心底的震撼,他的名字叫做力克胡哲。從一個風趣激揚的演講視訊初識力克,從《人生不設限》這本書理解力克,這個可敬、可佩、可愛的大鬍子小夥給人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心靈衝擊。

在仔細品味《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力克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詞:信仰、豁達和堅持,信仰是人生動力之源,豁達是人生態度,而堅持則是成功途徑。力克從他的實際人生經歷,完美闡釋了這三者對個體的作用。

力克天生沒有四肢,沒人相信他這輩子能做成什麼事情,他被同學視為“外星人”,他自己也曾自暴自棄,甚至於試圖在家裡的浴缸自殺。力克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們用上帝的胸懷包容了力克的一切,在力克讀了聖經之後,上帝給他的啟示出現了,他開始信教,心情開始平靜,他把殘疾認為是“上天的禮物”,而後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力克。信仰給力克帶來動力、帶來人生目標、帶來快樂豁達的心態,這是最精彩的精神力量,因為信仰,所以人生不設限,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被愛的,所以每個人都沒理由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們經常說,現在的中國缺失最厲害的是信仰,我們努力工作、賺錢養家餬口,但我們並不快樂,就像力克看到的,在最髒亂的垃圾場生活的人卻有著很強的幸福感。當我們迷失在金錢與權欲堆積起來的虛幻時,我們人生沒有目標,有人掙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卻還總是要擔心各種問題;有人看著同齡人有著不同的起步線,開始埋怨為什麼自己不生在富貴之家;有人幻想著自己的祖居什麼時候拆遷,幻想著昨天中了一億彩票的人就是自己,幻想著像有錢人一樣買房買車買美女,但我們卻從來沒真正考慮自己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沒有自信,沒有挑戰的勇氣,這也是來源於我們的信仰缺失。在這裡,不是說上帝就是唯一好的信仰,也不是說信了上帝,人就有了以上的一切。不同的土地,孕育著不同的環境和信仰,我們應該放下虛幻,追求真實的人生目標,追求真實的美好。

力克在演講時談笑風生,對自己的殘疾身軀絲毫不以為意,還得意的把自己病態化的左下肢和兩個腳趾稱為“小雞腿”,用自己的“小雞腿”和頸部肌肉,力克做了很多常理來說四肢缺失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打字,甚至於游泳、騎馬、釣魚,讓人目瞪口呆。這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更表現在力克不再害怕被人罵作“怪物”,走出躲在角落一個人吃午餐的世界,主動接近他人,我能想象這種不易;表現在敢於做一些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徹底擺脫了身體桎梏;更表現在力克選擇了一條通過坦陳自己心路歷程,以幽默有趣、輕鬆快樂的演講鼓勵別人,從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道路。現在的力克激勵了數億普通人,力克曾經害怕自己不能給任何人擁抱,但現在人們爭相擁抱力克。力克在《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一開始,就直截了當的表達自己“幸福的不像話”,他鼓勵讀者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話的人生,這兩個“不像話”正是力克這種豁達態度的最好詮釋。

其實,中國人都會有接受這種要豁達大度的教育機會,每個人都會在別人碰到什麼事得時候讓他“想開些”,然而事情真正到了自己面前,那自己就想不開了,豁達的態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我們經常覺得自己做不了有些事,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因為自己沒有具備必要的條件,這是在害怕什麼呢?做了不成功會損失自己什麼呢?這需要我們保持勇於嘗試、勇於創新的品質。豁達的態度要求自己少些顧慮,多些實際行動。再比如,我們經常的一個表現是,工作的時候想著休息,休息的時候想著工作,結果工作不在狀態,休息無法過癮。也有些人天天覺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沒了,覺得身邊的環境根本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覺得自己就該拿至少一倍的薪水,但這些想法並沒給自己帶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豁達的態度要求我們少些幻想,多些腳踏實地。我們經常說自己很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能做什麼樣的事,但在機會面前,我們總是猶豫不前,害怕失去現在的東西,又害怕收入不及付出,我們經常用阿Q精神為自己找藉口,總是談論某某人已經什麼級別,賺了多少錢,想當年也是穿開襠褲的,總是感嘆時運不濟。豁達的態度要求我們少些計較,多些閒雲野鶴。

力克最終能走出這樣一條感動世界的道路,他本人堅毅不屈的品質絕對是其中的關鍵。畢竟缺了四肢的人要完成這麼多無法想象的工作,那是需要多少的付出和努力啊,我們完全能想象他本人在練習用“小雞腿”握筆時的難度,能想象他只用頭穿衣服的滑稽與無奈。沒有對人生目標的堅持,那最後只能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力克在書中描述了本來沒手沒腳的人偶然發現畸形的下肢也能幹點什麼,而通過手術,分離出來兩個腳趾,力克馬上學會了靈活地使用這個“小雞腿”,對他而言,這個分離手術就像是突然多出了一隻手。他在書中這樣勸讀者:“只要拒絕放棄,就會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著你。”

我們曾經經歷過多少次放棄?也許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幾年前,一部只講“不拋棄、不放棄”這麼六個字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就把大家都感動了,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自己在拋棄自己,在放棄自己,這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情。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力克這樣找準生活目標,為這個目標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很多年輕人,大學之前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大學聯考,而當這個目標結束之後,來到大家,突然一下子就覺得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幹啥了。這種情況也許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制度因素,但作為個體,找準人生目標,即使只是簡單的讓家人高興,這是堅持的基礎,也是堅持的意義所在。力克有一段話說:“我深知其實我最大的殘障是恐懼,而非我身體上的缺陷,只有恐懼才能阻礙我繼續向前走、嘗試新事物及達到目的。”只有克服對未來的恐懼,不再逃避現在,才能迎難而上,放棄拒絕。

人們在讀同一本書時,各人從書中品味出來的感覺不盡相同。力克的故事精彩絕倫,《人生不設限》這本書更是內涵豐富,我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這本書,從中品味不一樣的人生經歷,確是從心底認同的共同感受。

個人讀書筆記3

最近,我讀了一本王立春寫的兒童詩集《騎扁馬的扁人》,覺得很美。整詩格調活潑生動,充滿了源於生活的童真童趣。這種樸素自然,簡單隨意的表達方式讓人眼前一亮,讓我由衷地愛上了她。

讀完這本書,那些花大姐,螳螂,大家賊什麼的名詞很是吸引我,所以很想到東北去看看。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一首《母親花》,詩中寫道:“孩子/我是因你而茂盛的/母親花/母親花一輩子雍榮/母親花一輩子不凋謝/愛在愛中滿足了/孩子/我從未這樣的滿足”。很簡單的幾句話把母親的愛渲染到了極致。是啊!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我們一輩子要銘記的!

母親她不圖你任何回報,只要你也有愛,她就滿足了。這讓我有點慚愧。平日裡,母親為了照顧學業繁重的.我,除了上班還要兼顧我的飲食起居,學習輔導,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忙人。每次看到母親忙碌的背影,我只會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期望,但回想起來,至今我卻連一句感恩的話也沒說過,連最簡單的一件家務事也沒幫著做過。正值五月,母親節將至。我想提前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我要感謝我的母親養育了我,教導了我。我要為母親盡一份孝心:我可以幫她擦桌洗碗,分擔她的家務;我可以幫她捶背洗腳,舒緩她的身心……

人生短暫,讓我們用精彩的瞬間讓愛留存!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哪怕是最簡單的“我愛你”、“你辛苦了”。最後,我要引用詩中“夢都可以不蓋被子”來呼籲:盡情放飛夢想吧!她會讓你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充滿和諧!

個人讀書筆記4

在我們大人的心裡時常以為幼兒園的孩子很小不懂事,今天發生的一件事,使我改變了對我們小班孩子的看法。

戶外活動時,璐璐小朋友可能是因為貪玩吧,不小心尿褲子了,於是我趕緊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來給他換褲子,當我剛拿起電話打時,曉路走到我面前有點哀求的樣子說:“老師,別給我媽媽打電話了,我媽媽上班沒有時間來,我奶奶年紀大了腿疼來不了,我堅持到放學就行。”我感到真的有點吃驚,一個三歲多一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居然這麼懂事。他的語言表達清楚、流利,於是我同意了他的`意見,點點頭沒有給他的家長打電話,他高興的走開了。

從這件事情,使得我對孩子有了新的看法,我們不要再埋怨孩子不說話,不會交往等,其實孩子很多時候是我們沒給孩子獨自交往的機會,也可以說是沒到關鍵時候,到了關鍵時候,孩子就會自己想辦法,自己學會交往。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獨自去做事情、去交往,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小孩也不小,放開大人的手,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力!

個人讀書筆記5

《引爆點》的意義在於,它探索了流行的發起與阻斷的可能。比如我需要把某一種信念或者產品推銷出去。應該怎麼做!

個別人物法則裡的三類重要人物——聯絡員,內行,推銷員

聯絡員,擁有與其它人聯絡起來的能力,無論在多遠的地方,只要他曾經與你接觸,他都可以聯絡上你。例子雖然極端但確實有這樣的人,擁有廣泛的人際交際。

內行,對喜愛的事物十分在行,推銷員,有十分討人喜歡的特質,可以說服他人。

在引爆流行這方面,相比其它人,這三類有擁有強大的威力。

聯絡員將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聯絡起來,我們常常可以感覺到,我們身邊的某些人,把我們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聯絡到了一體,如小良,如老廖,他們擁有發現別人優點,加以放大……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並非處於環形,而是金字塔結構,在他的帶領下,一群個體聯絡到了一起,然後共事……

同行,如本人。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對某些方面十分了解而且願意分享這份成果,但又不是過份熱情的,不強人所難的。他們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刨根問底尋找出解決的方案。

推銷員,如老廖,孫浩。當然兩者也是不盡相同,老廖以屬於溫和派,可以自然地把人帶過去,孫浩屬於詭辯派,是那類把人帶溝裡的型別,當然他也有把自己說暈的時候。 祖師爺應該也屬於這類人,他們的情感非富,表達細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感染別人,或者說他知道什麼時候別人的.情緒與自己是同步的,因而可以控制這種情緒,或悲或喜。人中翹楚本 山大叔更是其中絕頂高手,他 不但是聯絡員,更是推銷員,作為一個突然崛起的集團老總,交際能力可見一斑。

這三類人對他人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第一類人受眾廣,第二類人可信度高,第三類人說服力強。如果你的產品,你的觀點可以影響到這三類人,而且具有附著力的時候,這三類人將是你點燃流行潮的導火索,擁有他們將無往不利。所以毛爺爺說的捉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影響了他們就可以影響潮流。

附著力法則,為什麼說個別人物法則很重要呢,因為相比普通人,個別人物傳播面比較廣,資訊的歪曲程度比較少,可以將資訊準確傳到每個人那裡。而且十分重要的,這三類人可以將一個晦澀難懂的概念解讀成他人可以理解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個好朋友被女人折磨得不行最後分開了,謠言紛飛,最後的結果是他因為種種原因甩了這個女孩, 這種訊息還是從他很要好的朋友那來傳出來的,流言就是如此,人們總按照自己的願意將故事解讀成自己喜歡的,可以理解的方式。因為一個女孩子在男人面前總顯得那麼無力(定性,刻板印象),他們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理解別人,男人就變成了強勢的象徵,女人似乎就一定是被欺負,受欺壓的。可是作為他的朋友,我真真實實地瞭解這件事的經過:女孩對男孩有種種不滿,或者說挑剔。男孩組織聚會時需要與同學聯絡,女孩卻要他一直跟隨不能走開。看似小小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兩人的分離。當然謠言的版本是要倒過來看的。只是男孩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大多數人是不必放在心上的,因為他們是大部分的普通人,他只要有真正瞭解理解的人就夠了,如果我們也是聯絡員,內行,推銷員,或者說有必要這麼做。那這種流言要阻斷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氣度……

環境威力法則: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不是很重要,也不是重要,是極端重要。前段時間店裡中差評少的時候沒有特別去解決,後來的中差評如潮般湧來,一個窗戶破瞭如果不補,別的窗戶很容易被人丟石塊。所以任何時候都要防微杜漸,將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階段,不然災難來臨,需要的代價不會只是一點點,如同上次與錢櫃的第二名之爭,當不正常的狀態已經發生,危險的警報已經響起店長還在裝聾作啞無所作為,最終只能導致現在苦苦追趕卻不見起色。所以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影響的敏感的,一個差評就足以影響他的理念,這個時候的他並不只是他自己,他的思想被裹脅,稍有風吹草動就給你差評,因為別人已經作了示範。

150法則,當一個團隊人員超過150人的時候,這個團隊的交流就發生困難。剛看完的時候,我記憶如同斷了的線,只有把其中的點找到,才可以連起來。

個人讀書筆記6

隨著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立足兒童立場,共建以生為本的國小英語課堂已經成為國小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縱觀多的公開課、普通課,兒童立場的缺失現象仍然屢見不鮮。兒童立場的缺失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影響著兒童的快樂學習、有效學習。教師只有懷著一顆童心,靜下心來,走進兒童,瞭解兒童,迎合兒童,才能真正實現發展兒童的目的。

我以為,通過這樣的歸納與整理,學生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記憶起來也比較系統、方便。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樣的歸納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且給許多學生帶來了麻煩,添加了學習負擔和壓力,學習效果並不理想。

南宋朱熹曾說,“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因此在設定淺層與深層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有層次。教學目標設計要兼顧全班學生,授課前要注重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和教學任務的分析,因為全班學生差異的`存在,單一的學習目標無法實現全體學生對本堂課的認識,也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多種需求,因而我們要打破單一通道,給予學生多種選擇的機會,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最為基本的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時應注意利用教學的互動性與自主性,為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偏好進行選擇,從而使學習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由於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基礎不一樣,往往在同一班級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作為老師的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因此就要求我們在目標設計即備課,授課,作業等教學環節中要對整個班級的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要給所有的學生留下充分的認知和能力發展空間,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個的學生都能有機會積極參與,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個人讀書筆記7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個人讀書筆記8

法國在十九世紀一直是最活躍的數學中心之一,湧現出一批優秀人才,如傅立葉、泊松、彭賽列、柯西、劉維爾、伽羅華、埃爾米特、若爾當、達布、龐加萊、阿達馬。他們在幾乎所有的數學分支中都作出了卓越貢獻。法國革命的影響波及歐洲各國,使整個學術界思想十分活躍,突破了一切禁區。複分析真正作為現代分析的一個研究領域,是在19世紀建立起來的,主要奠基人是柯西、

黎曼和魏爾斯特拉斯,三者的出發點和探索方法有所不同,但卻可以說是殊途同歸。把分析建立在“純粹算術”的基礎之上,這方面的努力在19世紀後半葉釀成了數學史上著名的“分析算術化”運動,這場運動的主將是魏爾斯特拉斯。魏爾斯特拉斯認為實數賦予我們極限與連續等概念,從而成為全部分析的本源。要使分析嚴格化,首先就要使實數系本身嚴格化。為此最可靠的辦法是按照嚴密的推理將實數歸結為整數(有理數)。這樣,分析的所有概念便可由整數匯出,使以往的漏洞和缺陷都能得以填補。這就是所謂“分析算術化”綱領,魏爾斯特拉斯本人和他的學生們為實現這一綱領作出了艱苦的努力並獲得了很大成功。魏爾斯特拉斯的工作一向以嚴格著稱,他關於解析函式的工作也是以追求絕對的嚴格性為特徵的。因此,魏爾斯特拉斯不僅拒絕使用柯西通過復積分所獲得的結果(包括柯西積分定理和留數理論),他也不能接受黎曼提出的那種幾何“超驗”方法。他相信函式論的原理必須建立在代數真理的基礎上,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冪級數。用冪級數表示已用解析形式給出的複函式,對於魏爾斯特拉斯來說並不是一個新的創造。但是,從已知的一個在限定區域內定義某個函式的.冪級數出發,根據冪級數的有關定理,推匯出在其他區域中定義同一函式的另一些冪級數,這個問題是魏爾斯特拉斯解決的。上述過程也稱為解析開拓,它在魏爾斯特拉斯的理論中起著基本的作用。使用這種方法,已知某個解析函式在一點處的冪級數,通過解析開拓,我們就可以完全得到這個解析函式。在19世紀末,魏爾斯特拉斯的方法佔據了主導地位,正是這種影響,使得“函式論”成為複變函式論的同義詞。但是後來柯西和黎曼的思想被融合在一起,其嚴密性也得到了改進,而魏爾斯特拉斯的思想還逐漸從柯西—黎曼觀點推匯出來。這樣,上述三種傳統便得到了統一。魏爾斯特拉斯在這一時期繼續分析算術化的工作,提出了現代通用的極限定義,即用靜態的方法(不等式)刻畫變化過程。他構造出處處不可微的連續函式例項,告誡人們必須精細地處理分析學的物件,對實變函式論的興起起了催化作用。在複變函式論方面,他提出了基於冪級數的解析開拓理論。魏爾斯特拉斯的眾多成果出自他任中學教員的時期,到1859年出任柏林大學教師後才廣為人知。由於他為分析奠

基的出色成就,後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不過,1872年,戴德金、康托爾、梅雷和海涅等人幾乎同時發表了他們各自的實數理論,而其中戴德金和康托爾的實數構造方法正是我們現在通常所採用的。這表明,由實數構成的基本序列不會產生任何更新型別的數,或者說由實數構成的基本序列不需要任何更新型別的數來充當它的極限,因為已經存在的實數已足夠提供其極限了。因此,從為基本序列提供極限的觀點來說,實數系是一個完備系。這樣,長期以來圍繞著實數概念的邏輯迴圈得以徹底消除。實數的定義及其完備性的確立,標誌著由魏爾斯特拉斯倡導的分析算術化運動大致宣告完成。

個人讀書筆記9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閱讀下載歷程與經驗,我也不例外,就拿《水滸傳》來說吧,我在不同的年齡段就有不同的感悟與心得。

小的時候,我知道有《水滸傳》這本書,但卻連“滸”字都不會念;5、6歲的時候,我知道了魯莽的張飛、武松打虎、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上國小了,媽媽買來了精簡版《水滸傳》,我知道了宋公明大戰連環馬,吳用智取生辰綱等等的一些章節。到現在,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閱讀下載能力,學習能力等都較以前提高了許多,現在再去閱讀下載讀這本書,我又感悟出許多新的道理。

之前,我對《水滸傳》的感受就是一群武藝高強的人組成一個團隊,劫富濟貧,行俠仗義而因此名垂青史,但現在,我懂得不單單是表面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從中讀出了一些他們的精神,讀出了官場的黑暗,又讀出了黑暗的社會與現代社會相對比,所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一本書,就一定會悟出新的道理。

拿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武松最後變成了廢人,隱居於二龍山,其他梁山好漢都當了官,可能我小的時候會這樣想:“這個武松也太傻了吧?好好的官不去當,還隱居?也太沒意思了吧?”但我現在改變了想法,認為武松是一個智人,他為什麼不去當官呢?因為他知道官場的黑暗與殘忍,在當時來看風險又很大。但宋江就是個反例,他很想當官,但樹大招風,高俅他們看著心裡很不平衡,所以把他給毒死了。現代社會的人,既要錢又要權,做夢都想當個大官,但他們很多人沒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逐漸會被金錢與慾望拉進漩渦,終究都會害了自己。

讀一本書便會吸取其中的精髓,《水滸傳》的.好漢們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老百姓造福,這都是永永遠遠存在人們心中的可貴精神!

學無止境,我的閱讀下載歷程也是如此,讀一本好書,就相當於淨化了自己的靈魂。在我閱讀下載的道路上,只要有一本本經典好書為伴,那我的人生也必將隨之昇華!

個人讀書筆記10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才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著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為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為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著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為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著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著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2).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3).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

之二,“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1).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3).視教師職業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個人讀書筆記11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才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著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為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為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著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為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著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著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之一,“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4)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5)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6)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之二,“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7)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8)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9)視教師職業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個人讀書筆記12

哺育孩子的精神胚胎:

蒙氏教育觀點認為,兒童從出生即擁有:精神胚胎。孩子看似弱小,但其實他的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承認給他增加什麼新的內容,只需要給他提供環境和條件。武志紅的心理學課曾經在“自我”一章中拿出一節來講“哺育你的精神胚胎”。解讀精神胚胎的這個重要假設:每個生命的精神胚胎充分發育的話,都會成為他自己,這都會很美。

這本書的整體理念是,尊重孩子的感覺,讓孩子活在你自己感覺中。破壞孩子的感覺的例子: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餓……蒙氏的教育理念,破壞了家長作為孩子“造物主”的地位,破壞了家長們的“自戀“,因為我們家長總認為:我懂得多,你懂什麼,我要指導你,管教你,約束你,你要聽我的。

這也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中慣用的模式。

家長把握管教的度:把管教的度限定在最低。(武志紅的建議)家長們如果擔心:如果讓孩子為所欲為,他會不會向壞的方向發展?而人本主義認為:人性本善,孩子如果不加以過多的管束他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機械地灌輸不是真正的學習:

傳統機械地學習方式,P6第二自然段中所表述。智力狀態來自於”外界事物不斷刺激,使這些事物留在孩子的大腦中產生某種印象,這就是智力狀態”。

但蒙特梭利的觀點是,孩子的感覺來自內部。不需要成人年人的灌輸。兩者可能都會達到兒童智力成長水平,但是有本質上的差別。

孩子掌握某種技能,不是智力發展的標準。6歲前的孩子根本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習的掌握技能的方法。

想起了前幾天有位家長說,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的核心詞彙不是“愛”,也不是“自由“,而是”感覺“。注重孩子的.感覺。

P7頁倒數第、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讓我想起了海倫凱勒的老師安妮·沙利文在最初引導海倫凱勒認知這個世界的方法:讓沒有光明,聽不見的海倫凱勒感覺娃娃、水、杯子、杯子裡的水等,有了這些感覺,逐漸認知了事物。這種感覺是由內而外的。

引申到繪本育兒中來:任何認知繪本,孩子單純地看圖畫,看卡片,認識各種事物,並不代表他的智力增長了,他認識了更多的東西。然而,繪本認知結合真正的實物,讓孩子觸碰,感受,讓孩子對真實的事物有所感受,才使得他內在的感覺受到了豐富的刺激。“詞語捕捉住了感覺,穩固了感覺,清晰了感覺,加深了感覺,使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柑橘成為明晰的屬他的物件。蒙特梭利說,這個東西叫‘智力’。智力就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

口欲期的孩子,把手放進口中認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其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因此不要阻礙口欲期的孩子將書本、玩具放入口中,那是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當嬰兒將書本放入口中吸吮或者撕咬的時候,你不阻礙他的感覺,同時告訴他這是“書本“,理解和保護這種特徵,一直到他長大。

保護個性:

第三章說的是創造力,但實質在說“保護個性”的問題。

現在的教育,最典型的就是上興趣班:你學我也學,有的家長甚至不知道為什麼給孩子學,就是看大家都學,自己孩子也得學。

但孩子真的感興趣嗎?真的需要嗎?從眾心理抹殺了孩子個性,同時我們身處的環境不容許“另類”的出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教育出太多複製品的原因。

當然,王者、天才,都是孤獨的。

個人讀書筆記13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轉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了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願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麼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了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了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髮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一向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了我們警示—要勇敢應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搜尋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好處又加深了理解。

個人讀書筆記14

哈羅德為探望病危的朋友獨自行走87天,行程627英里的旅途經歷。選擇行走是為了給友人堅持活下去的希望和挑戰。

這一路的行走,激起了他對自身和兒子成長過程中缺陷的新認識,以及對多年生活的理解和對現實的接納。他回憶起很多人和事:他的父母,妻子、兒子……神奇的旅途變成了一個人的朝聖。他最終實現的是:心靈的自我救贖。他曾一次次的在心底對漸行漸運的妻子訴說內心的愧疚。“我欠你一個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親手埋葬了我的兒子,這不是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情……”。

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就是如此:“無趣,一無所長,循規蹈矩地讀書,坐一輩子辦公室、結婚、退休,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生活就是這樣平常寡淡,既使偶然會有“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哭泣;骨子裡的不甘平庸…”這些情緒大多也會像水中的泡沫即顯便滅。

多少曾經信勢旦旦確定過的目標,卻在實施過程中離自己漸遠漸變;多少曾經積累的信念總是那麼的不堪一擊潰不成軍……因為我們總是在懷疑或忘記出發的`意義,總是在行走時忘記了來時的路。

哈羅德行走的路程有無數艱難,也有過豁然開朗。他麻木過,困惑過、動搖過也感動過。他的行動激勵了別人,也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方式。“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顯得暗淡無光。然而每個人的生活又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的聖地”。

哈羅德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面鏡子。不是嗎?我們每一個人都習慣兩眼盯著外部的人和事,甚至熱衷於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似乎錯誤都是別人的,卻不曾輕易發現並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因為我們不敢直面自己,不敢直視內心深處那個渺小,懦弱、自私以及卑微的自己。

這一路是贖罪,也是對個人和生活的探索。這一段也教會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和摯愛的人。

“或許我們曾經放棄過,曾經失敗過,不管過去怎樣,我們只要一直開始就好了,所有的開始都會變成堅持”。

認識我們生來平凡,也都不凡。堅守信念,一個永遠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個人讀書筆記15

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無論發生過什麼,要相信最好的尚未來到。——《孤單星球》

這本書的主角叫茶仔,他是一個美好卻寂寞的人,連他的爺爺,也離開了他,他在世界上再也沒有親人。在一次打掃閣樓時,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祕密,在地球的最東邊有一個遺失之島,凡是被一個人的思念賦予了重要意義的東西,都可以在那裡找到。他相信爺爺就在那裡,於是就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旅途中他收穫了友情。最終他到達了遺失之島,找到了爺爺,可爺爺不能和他一起回來,因為爺爺是去世了,而不是遺失。他的夥伴們也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夢寐以求的東西。最終他明白了這次旅行的真正意義。

對此,我感觸頗深。茶仔和他的夥伴們沒有得到自己遺失的東西,但收穫了愛與友誼。插畫讓我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用夢幻的光影編織出美好安靜的氛圍。我反覆閱讀,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孤單星球,我們害怕孤獨,有時感到空虛,喜歡完美的結局,漸漸脫離夢想的軌道,漸行漸遠。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完美無瑕的。十全十美的那不是生活,而是一場夢。但正是這種不完美,才讓生活更加精彩。追逐夢想的軌道亦是如此。

不要說這個世界的冷漠,世界很單純,複雜的是人。但你要堅信,世界上有些人有多冷漠,有些人就有多溫暖,祝福你,總是遇到那些溫暖的人。我們要接受這些不完美,不相信所謂的命運,要相信機會和自己的努力。不要坐等天上掉餡餅,就算掉餡餅,那也是給又準備的人的。人生要發光,就要不斷努力,努力。不歷經風雨,哪來的彩虹?!所謂的夢想,說說卻不會做,只是空談。達到夢想,哪有那麼容易。人生的圖畫,要靠自己塗鴉。

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而你則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打破這種不平衡,不公平。夢想的旅途很長遠,你甚至不知道離目標還有多遠,但你得不斷前進,總有一天,你會到達。那時你可以驕傲地對世界說,人生不是由命運決定,而是自己。

我的腳步從不停息,只要我還能呼吸,只要我還有夢想,我就會一直一直走下去,一直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