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寫書的陪伴的美文:最是讀書滋味長

文學 閱讀(1.11W)

編者按:張樹志,中學語文高階教師,安徽省懷遠縣作家協會會員。有數萬字作品發表於報刊和微信公眾平臺。

寫書的陪伴的美文:最是讀書滋味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人鍾情於春風冬雪夜煮酒,有的人滿足於老婆孩子熱炕頭。在我的想象裡,最愜意的生活狀態是,——春日裡,慵懶的午後,手捧一本書,窩在沙發裡。窗外,誰家的花瓣飄散在風中,花香時有時無。日子,在書的陪伴下,變得如此充盈美好。

我自幼酷愛讀書。小時候到外婆家,我不像弟弟們到處瘋跑,最喜歡老舅的那一箱子小畫書,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經常是大人下地幹農活去了,把門一鎖,忘了屋子裡還有個看書入迷的小人兒。小畫書看完了,我捨不得撒手,偷偷地拿回家一部分。小夥伴們聞風而來,我家儼然成了個小小閱覽室。到現在,我還記得一本名叫《十天》的小人書,講述解放前夕,國民黨某司令龍耀祖把剛開完的軍事會議的'密件私自帶回了鄉下老家。第二天,這份密件不翼而飛。偷出密件的是三個少年:阿峰、虎仔和蘭妹。地下党支書農伯叮囑他們:一定要在十天之內把密件送到游擊區。敵軍處處設防,三個孩子歷盡艱險。最後,阿峰和敵人同歸於盡……黨交給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虎仔和蘭妹升起了那面浸透了烈士鮮血的紅旗……近40年過去了,當時小夥伴們頭碰頭聚在一起看小人書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那是個詩歌像野草一樣瘋長的年代。顧城、舒婷的朦朧詩,汪國真、席慕容的抒情詩,成了我們青少年,不,應該是社會上所有人的至愛。那時候省下來飯錢買的最多的是《詩刊》。1988年12月,我參加縣文化局主辦的“荊璞杯”詩歌大賽,以一首《望夫石》脫穎而出,受到《淮風》詩刊主編劉欽賢的好評。得的獎品是一部精裝本豎排版《紅樓夢》。也由此愛上了《紅樓夢》。

讀書是一場精神的跋涉,是一種生命的化妝。1988年偶然間讀到劉恆的小說《伏羲伏羲》,心靈上受到很大震撼,同時也喜歡上了轉載它的雜誌——《小說月報》。此後不久,《妻妾成群》《萬家訴訟》這兩篇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三篇小說先後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電影帶動小說,在此之前火起來的還有莫言的《紅高粱》。到現在,我家積累訂閱的《小說月報》已近200本。

讀書,不只是青蔥時代的學生該做的事,而且應該是一輩子的堅持。我和妻還是因書結緣的呢。24年前,在一次朋友間的聚會之後,當年的妻和她的閨蜜很隨意地到我的宿舍小坐,發現我的書桌上堆滿了文學書籍。圍繞一本《簡愛》,我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那之後,借書還書,一來二去,兩個愛好閱讀、愛好文學的年輕人,從陌生人變成朋友,從朋友變成戀人,從戀人變成夫妻,從夫妻變成了三口之家。妻早年間買過一本《宋詞鑑賞》,到現在,一些詩詞她還能夠出口成章。中央臺《詩詞大會》熱播的時候,我們驚訝於才女武亦姝、陳更的才氣,而不少題目,電視機旁的我們同樣也能脫口而出。

受我倆的影響,女兒自幼也愛讀書。記得10年前的有天晚上停電了,鄰居來我家串門,只見吃過燭光晚餐之後的我們仨圍在一起,燭光裡飄曳的,是一家三口讀書的身影。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希望女兒能和自己一樣,與書同行,從文字中欣賞這個世界的另一種美,從書香裡尋見寧靜從容的快樂人生。而今,各種電子書琳琅滿目,但我們仨依然對紙質書情有獨鍾。總覺得看電子書,和文字之間還是有一種疏離感,好像找不到與書同行的那種親切。開啟一本紙質書,手指輕輕翻開書頁,就像在翻閱自己過往的那些歲月;穿行在字裡行間,就像和作者相互凝視,做無語的談心。相比同齡人,愛閱讀的女兒在寫作方面也小有成績,六年級時就有短文在省級雜誌發表,她的散文曾經刊登在《意林》雜誌上。19歲的女兒現在讀大二了,看話劇、寫劇評成了她的最愛。

南宋詩人翁森有詩云: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在這重複而喧囂的現實生活裡,我們需要與書同行。也許我們會錯過幾多觥籌交錯,錯過幾多閃爍的霓虹,但是,有書陪伴的歲月是寧靜閒適的,靈魂也因此變得清澈而豐滿。


【本文作者:張樹志。(公眾號:大作家牽手小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