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寫村莊的散文:天下明德,皆自舜帝時

文學 閱讀(1.57W)

上學時,在漢代大儒孔安國所著《尚書正義》中看到:“虞與媯汭為一地。”“媯水河東虞鄉,縣歷山西,西流至蒲阪縣,南入於河,舜居其旁。”自己居於永濟虞鄉,知道永濟是舜帝故里,但具體在哪裡,自己沒在心,也沒實地到民間考究一番。

寫村莊的散文:天下明德,皆自舜帝時

老幹部座談會上,老鄧又說:“虞鄉是舜帝所在地,張家窯是舜故里。”

我半信半疑。5月20日,我尋著老鄧所指舜帝文化,實地進行了一次考察,大開眼界,受益匪淺,說虞鄉是舜故里,還真有那麼一點兒意思。

中條山麓,五老峰下,有一個小村一一張家窯。此處氤氳渺瀚,風景優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小村建設得很漂亮,家家戶戶蓋的小樓。百姓在這裡居住,底氣十足。據說這裡是虞舜故里,華夏之根,中國之名的起源地。我與村民座談,大家都很認可。百姓對虞舜德孝文化很敬佩,做事文明禮貌,敬老愛幼蔚然成風。

當我走到村北,不知所說的虞舜故里橡樹在何處時,就向三位大娘打聽。大娘們很熱情,沒有坐著回答我的問路,而是站起來仔細地給我介紹了橡樹所在方位,並向坡上走了數步,指明瞭該走路線。

張家窯村南土坡上,長著兩棵古橡樹。中文名:麻櫟;拉丁名:Quercus acuti ssima carr;別名:橡樹、青岡、櫟。

雙株神樹如坤邃巨靈,突兀參天。粵如稽古,是為舜弟象為補幼時之過,為感弟兄之恩,於舜井近旁親手種植,誠心所育。迄今五千載以降。耐霜日,受澇旱,遭兵燹,飽經滄桑,老而益壯!

據說,大舜生於此瑞祥寶地,傳此奇珍德明昭。史遷曰:“天下明德,皆自舜帝時。”可謂信然?麻櫟無言,風流餘韻,堪成化石。鮮文物,萬古傳承。

萬物易得,寶樹難求,有歷史故事的寶樹更難求。值此盛世,國家作為綠色文物,當地政府特令重點保護。傳承賡續綿長,文明享祀萬古。

古橡樹深植于山坡上的土石中,咬住青山不放鬆。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樹幹上部原生的主幹,早已折斷,晚生的虯龍伸出十米開放。樹頂像一把巨傘,高擎在崖坡上。

兩樹胸圍均在七米以上,樹身周圍鼓鼓囊囊,像蓮花,似牡丹,如盤龍繞柱。

樹身已經空洞。東邊一棵空洞中可容納七八人,就是西邊那棵空洞也能站立五六人。

此地莊嚴肅穆,充滿著一種神祕色彩

橡樹東邊五米處,流著一條小溪,長年嘩嘩涓流。據一位上了年紀,正在溪邊給他病了的娘洗衣服的老者說,他活了七十來年,再旱也沒有見斷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