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錦集【15篇】

文學 閱讀(1.97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錦集【15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

入園的第一天,李夢彤來了。當媽媽抱著她跨入我們班時,撕心裂肺的哭聲使我們不約而同的圍了上去。“彤彤,讓老師抱抱!彤彤真乖。”可無論怎樣說都無濟於事,只見她雙手緊緊勾住媽媽的脖子,哭的大漢淋漓,全身顫抖,嘴裡還不停的說著:“我要回家,我要媽媽,我不上幼兒園……”直哭的她媽媽的淚水奪眶而出。她媽媽哽咽著道歉:“老師,我們明天再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這樣以來,日常活動不能正常進行,而且也影響著其他小朋友的教育。

面對這特殊的孩子,在家訪中找到了癥結:孩子入園前一直就由媽媽或姥姥一個人帶,很少接觸到其他小朋友,孩子見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對帶她的.人依戀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脫離她的周圍,反應會特別激烈。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認真分析原因,採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對待幼兒的哭泣,這樣才能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老師積極引導幼兒,關心幼兒成為幼兒的依戀物件,並組織有趣的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忘卻孤獨和焦慮,投入新的環境中去,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漸漸地可消除她的不安全感。比如:和幼兒一起玩“打電話”的遊戲,一會兒做媽媽:“喂,是XXX嗎?媽媽正在上班,下班後我會去接你。”

一會兒扮老師:“喂,是XXX小朋友媽媽嗎?我是幼兒園的李老師,XXX小朋友是個好孩子,正在聽老師講故事呢,你安心上班吧。”XXX小朋友聽後就真的不哭了。

每天面對這麼一大群可愛、純潔的孩子們,在孩子們中間,幼兒的心是最純潔的,我們像女王一樣擁有著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你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不應當吝嗇讚美、吝嗇肯定、吝嗇鼓勵,同時,講究了教育的時機、方法、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徹底擺脫陰影,讓孩子開心的過好了園中的每一天。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曄曄平時不太善於交往,各方面發展較遲緩,活動中,需要老師更多地提醒與幫助。但是我漸漸發現,曄曄對美工活動情有獨鍾,在做手工時非常投入,表現出特別的耐心。我欣賞他的作品。保護他對美工活動的興趣,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完成製作的成就感。 、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休閒一角”手工製作示範圖,幼兒可以根據圖示用紙杯、紙盤、吸管、剪刀、雙面膠等製作桌子和椅子。第一天活動結束之後,所提供的紙杯就被用完了,由於大家第一次嘗試製作還不熟悉,所以浪費了較多的紙杯,好多紙杯被剪壞掉了。紙杯被用光了該怎麼辦呢?孩子們紛紛都說明天我們再拿一些過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曄曄手裡拿著幾隻紙杯,和媽媽一起走進教室,我知道他拿來紙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訴他可以去美工區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著示範圖上的步驟,將紙杯從杯口開始往下剪,準備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認真的模樣,我欣慰地笑了笑,難得看到他能這樣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一條椅子腿基本完成了,還有三條椅子腿,他拿著剪刀繼續剪,我在旁關注著,我想看看沒有我的幫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突然一不小心,剪過了頭將椅子腿剪斷了,他發出了嘆息:“哎呀,剪壞了。”我試著安慰他:“沒關係,你還可以重新再做一個。”於是,他又拿起了一個紙杯,開始製作,我默默地看著他的操作,當我發現他有點不對時,稍稍給了他一點提醒。在曄曄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製作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做的椅子漂亮嗎?”我點點頭,對他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並引導他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是怎麼製作的。拿著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述是件很光榮的事情,曄曄顯得特別的自豪,雖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對製作過程講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對美工活動的熱愛和耐心。

我將曄曄喜歡做美工的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反饋,他在家也很喜歡做手工呢,家裡買了很多手工紙,他看上面的步驟學習摺紙,碰到不會做的時候才會喊媽媽幫忙。一天早上,曄曄帶著一幅自己的作品走進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紙折的兩條魚,還畫了背景。我欣賞並誇讚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展示給小朋友看。他高興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並介紹說:“小魚在池塘裡遊,池塘裡還有蝌蚪,池塘邊有椅子可以給人休息。”“那池塘裡綠綠的是什麼呢?”我接著問。他回答:“是荷葉。”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折小魚,曄譁就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幾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很快學會了。曄譁非常開心,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自豪地說:“是我教會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介紹和解說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孩子創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作品看起來根本什麼都不是,但如果讓孩子講一講自己的作品時,孩子往往會呈現一個精彩的.畫面。而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會覺得孩子的作品是獨特的。就這樣,最近,曄曄每天早上都會帶一件手工作品到幼兒園,然後教小朋友,雖然有些是他和媽媽一起做的,自己單獨還不會,但是他對這些美工活動依然充滿了興趣。在教學活動《快樂的'婚禮》之後,大家對裝扮小豬還意猶未盡,曄曄也同樣興趣濃厚,今天,他吃飯吃得很快,因為他還要去給小豬打扮。

《指南》中說:“每個幼兒的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除了給幼兒創設條件和機會之外,還要積極地保護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保護孩子、支援孩子,就會讓美的種子發芽……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3

今天,我在微信群裡發現朱允浩給我留言了,內容是:老師,我想你了。

看後,心裡暖烘烘的,我也及時給他回覆:孩子,老師也想你了。隨後,我和朱允浩拉開了視訊,我問他,在哪兒呢?他告訴我說跟著爸爸、媽媽在上海,朱允浩的爸爸、媽媽一直在上海打工,放假後,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我又問他平時都做些什麼事?他告訴我說,現在每天都是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還幫助家長收拾餐具、擦擦桌椅,洗洗短褲、小襪子等,朱允浩的媽媽也和我聊了一會,她告訴我,朱允浩現在表現可好了,不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在爸爸、媽媽下班時還主動給父母捶捶背、捶捶腿並端來涼茶給父母喝,父母親覺得開心極了,他們再一次的對我的教育表示感謝。我把朱允浩的表現,形成文字在家長群中展示,不少家長紛紛給我回復:孩子們放假在家也都做著類似的事情,比之剛開始入園,孩子們簡直換了一個人……

聽了這些反映,我也深感安慰:這說明我的課題研究教育得到了預期的效果,但這還不夠,還要不斷的'堅持下去,因為社會上還有一些不良的風氣,還會影響到孩子,這還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幼兒,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4

和孩子一起吃鹹菜

陸尉剛來幼兒園時,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著他吃飯,希望他可以多吃點菜。我說:“綠綠的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陸尉不情願地說:“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陸尉有點心動了,學著我的樣子夾起一點青菜,可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我十分擔心。

我和陸尉的媽媽溝通時瞭解到,陸尉十分愛吃外公做的鹹菜,或許我可以通過鹹菜改善陸尉進餐難的問題。第二天午餐時,我悄悄地對陸尉說:“你的外公送給老師一罐鹹菜,我知道你喜歡吃,只要你吃一點其他的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陸尉喜出望外,爽快地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菜,我暗自高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每次午餐我都給陸尉“加餐”,有時我故意忘記拿鹹菜,讓陸尉慢慢地適應,漸漸地脫離對鹹菜的依賴。我還引導陸尉把鹹菜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並告訴孩子們:“這是陸尉的外公送大家的,我們都要謝謝陸尉。”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等到這瓶鹹菜吃完時,陸尉已經不再依賴鹹菜就能吃完自己的`飯菜了。陸尉的媽媽知道這一訊息,十分激動。看著孩子健康的小臉,我說不出的欣慰。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5

我們總是把分享掛在嘴邊,可是什麼才是分享呢?你教給孩子們的真的是所謂的“分享”嗎?兩個小朋友一起在玩玩具,其中一個小朋友在堆一個相對“龐大”的玩具,平等數量的玩具對他來說就不夠了,於是他毫無商量的“搶了”旁邊那個孩子的玩具,那個孩子馬上生氣的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搶我的……”對於“搶”這種強盜式的行為,可能老師們都會比較敏感,甚至會不問緣由的職責那個“搶”玩具的孩子,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詢問緣由得到的`答案是“老師,要分享!”他說的那麼理直氣壯,眼神都那麼真誠,我相信他就是這麼認為的,這就是寶貝心目中的“分享”。

說來也慚愧,很多老師,包括我在內,在時間匆忙的情況下發放玩具,玩具量不等的時候,每當有孩子說“老師,我這麼少,他都這麼多……”我們就硬生生的從別人那裡“分一部分”給玩具少的孩子,美其名譽“要分享!”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讓有些孩子誤會了“分享”的含義。這算是老師們的一大失誤了。

兩兄弟在一起,只有一個玩具,爸爸媽媽肯定會說,要讓給弟弟,哪怕是鄰居家的孩子來家裡玩,看上了家中寶貝心愛的玩具,爸爸媽媽肯定也會讓孩子一起分享,可是明明孩子是不願意的,不開心的,但卻不得不“被分享”。

別讓孩子誤解了“分享”的含義,分享一定是快樂的行為,一定是能讓孩子感覺到開心,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6

從“目光問好”開始

清早起來格外精神,我換上一身新裝,對著鏡子送給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輕鬆地走出家門上班去了。

因為時間充足,我提前將班級衛生打掃乾淨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一聲聲“老師好”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教室裡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像快活的小鳥飛進了教室。

琦琦走進教室隨口喊了一聲:“老師好!”小臉卻朝著其他方向,快速地走向自己的小櫥子。我叫住琦琦,微笑著對他說:“跟別人問好,眼睛要看著他呀!知道嗎?”“噢!可我最近都是這樣和你打招呼的呀!你的眼睛也沒看到我呀!”琦琦蠻有理地辯解著。

我笑了,馬上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剮開學教師的收發工作比較多,有時面對家長的詢問還要細細講解,有時一邊忙一邊應聲孩子的一個個問好,無意問忽視了早上孩子們“問好”的目光。正是這個忽視,讓琦琦覺得“只要讓老師聽見聲音,具體的行為是不被關注的”。

這種行為立刻引起我的重視,這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時機,我馬上對琦琦和所有的小朋友說:“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不僅用語言問好,還用目光問好,行嗎?”聽說和老師一起學習,還聽到新鮮的“目光問好”,小朋友都高興地答應了,琦琦興奮地使勁點著頭。

我慶幸那天發現了這一件小事,更慶幸那天做了一件教育的.大事。要知道教師在孩子們眼中永遠是榜樣,教育的細節是多麼薰要呀!從那天起,我開始用目光追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受老師的關注。

現在小朋友走進教室,看到老師迎接他們的是和藹的目光、甜美的微笑,都會面對老師從心底真摯地喊一聲“老師好”。快樂的一天從一個目光、一聲問候開始了!這件事情讓我感悟很深,我們一直在學習優化教師行為,轉變教育思想,原來就這麼簡單,就在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小小的目光中。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7

1.學會用“嘴”說話

小班有個孩子叫劉航宇,一入園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調皮,他的嘴巴幾乎不用,(活動課老師不論教什麼他的嘴總閉得緊緊的),平時也不和小朋友交流;而手的用處卻表現地尤為突出,在園的時間幾乎沒一刻閒著,不是撓撓這個,就是捅那個一錘,把班級搞的“告狀聲不斷”,怎麼辦呢?靜下心來之後,我找他的家長談了談,瞭解了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現,同時也向家長客觀地談了孩子在園的表現。告訴他孩子出現的交往上的困難,希望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每天問問孩子在園交了幾個新朋友及學的內容等。

我走到孩子旁邊蹲下身子邊撫摸他的頭邊輕輕地告訴他:“航宇,老師和你是最好的朋友,老師也知道你很想和小朋友玩,你不明白小朋友為什麼總告你狀是不是,老師告訴你個讓小朋友喜歡你的法寶,好不好”孩子鄭重的點了點頭。“學會用嘴說話”,不要用“手’說話。孩子莫名其妙的眨了眨眼睛,我見時機成熟,於是和孩子解釋道:“你想幹什麼事情的時候,要用嘴巴說出來,不能用小手,小手是用來做好事的,不是落在小朋友身上的,如果你是小朋友你會喜歡和用手說話的小朋友玩嗎?”孩子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明顯的變化了。班裡的告狀聲也沒有了。

2.抱抱新朋友

為了讓小班的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減少和家人的分離焦慮,利用最短的時間和老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每天入園時我總會開展“抱抱新朋友”活動,我總是微笑著蹲下身子,說:“XXX,你是老師的新朋友,來,抱抱新朋友”,沒想到,這個活動的效果非常的顯著,幾天之後,孩子就都能快快雨涵的入園了,並且一入園就紛紛搶著跑過來說:“我要抱抱我的老師新朋友”,快樂之聲充斥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

接下來我又利用各種活動在小朋友之間開展“抱抱新朋友”活動,讓孩子之間儘快的熟悉,充分建立起感情,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說孩子是上帝牽著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裡體驗他們的快樂是幸福的,我想沒有任何一樣的東西能取代孩子們天真無暇的笑容的,我的快樂將與孩子同在。

3.老師要“公平”

雨涵是大班的孩子,她聰明伶俐,活潑大方,小嘴特別甜,胖乎乎的,很可愛。老師們都很喜歡她,就連她犯錯時我們也捨不得批評她。今天雨涵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擦桌子,沒擦完就出去滑滑梯了。航宇說:“老師,雨涵沒擦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航宇的聲音又低,我沒聽到,也沒在意。航宇撅著小嘴和幾個小朋友說開了:“老師真偏心,雨涵沒擦完桌子就走了,老師也不批評她。”這次航宇的聲音很高,也很生氣。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七嘴八舌的說:“就是,就是,老師不公平,偏向雨涵”。

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項活動中,我都是給雨涵開綠燈,使雨涵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驕傲自滿,不守紀律的壞毛病。加上我沒有及時制止,這讓其他小朋友覺得老師偏心,只喜歡雨涵不喜歡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雨涵,也傷了全班孩子。於是,我及時向孩子們道了歉,保證再也不這樣了。

作為教師,一定要及時檢討自己的行為與做法,因為老師的行為會直接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影響。

4.“鬧事”的淼森

淼森是個看上去活躍的男孩子,但是缺乏自信,他時常自己在一個地方撒歡,當你走近他時,他卻又表現的不知所措。

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特別喜歡幫助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幫別人收地墊、整理圖書等。於是我把一些活動後的整理工作有意識地交給淼森去完成,他高興極了,每次工作得都特別認真,他的舉動也贏得了小朋友的讚揚。同時他在對自己的約束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進步。我只是為淼森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感到: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有能力做好,我可以幫助小朋友,我在班裡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勵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們會認識自己的潛能,不斷地發展!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從老師和小朋友的認可開始,你做到了嗎?

5.玩具要回家

玩具是孩子的最愛,每天區域活動時間總有10幾個孩子在建構區玩的不亦樂乎,可是玩完玩具後總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個區域玩去了,老師不得不跟在後面收拾。怎麼辦呢?怎樣糾正孩子不好的習慣呢?

我想了想,於是在班裡開展了一個“玩具要回家”的遊戲,我事先錄製好了表揚的語言和哭的聲音,遊戲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揚,並獎勵一個貼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媽媽就哭,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了不良的壞習慣。

通過遊戲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玩具玩完後一定要送回家,不然他見不到媽媽會很傷心很難過的。

6、敏感的孩子

夏月星是個活潑可愛、小嘴甜甜的孩子,平時總愛在我面前蹦蹦跳跳的,是全班孩子的“開心果”,這不三天沒來幼兒園上學我還真有點想她了。心裡正這樣想著,孩子就“飄”到我身邊來了,臉上滿是期待的表情,不巧此時我正在忙著報表,沒及時和她打招呼,等我忙完事情猛抬起頭來時,映入眼簾的是孩子那一張委屈的小臉,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失誤,趕緊向孩子補充遲到的問候:“月星,剛才老師太忙了,對不起,你沒來幼兒園老師可想你了,來抱一抱”孩子的臉上終於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

孩子是敏感的,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就連一聲問候,也會使她們感到老師是喜歡他的。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更加細心一些,不能忽視孩子的情感,要珍惜愛護她們天真的心靈。

7.“午睡”事件

中午午睡的時候,我發現雲天小朋友翻來翻去久久不能入睡,我走過去輕輕的問:“雲天,你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聽了我的話,孩子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說:“老師,今天是我媽媽的生日,早上來園時爸爸說了他要送給媽媽一件禮物,我是媽媽的孩子我想我也應該送一件禮物給媽媽,你看:我給媽媽畫了一幅畫,名字就叫“歡樂一家人”畫上高高個子的是爸爸,有點胖頭髮有點卷得是媽媽,這個是我······”聽了孩子的話我的眼角有點溼潤,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我誇獎了孩子的做法,但是讓她現在必須把禮物放好,離園時送給媽媽,現在必須馬上入睡。孩子帶著甜甜的微笑很快進入了夢鄉。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8

愛講故事的孩子

我們班裡有個叫帥帥的小朋友,異常好動,上課時教師講教師的,他自我幹自我的,屢次提醒,但他仍然我行我素,之後,我發現他自尊心很強,便以此作為突破口去引導他、教育他。

一次,我講故事,他坐在位子上,不是趴下就是歪著頭,再次就是講話。我多次暗示、提醒他,但仍然如坐鍼氈。故事講完後,他還在忙活。我走過去,讓他講一講剛才的故事,他抬起頭,小眼睛盯著我一言不發,小手照樣在桌上倒騰。

我耐著性子說:“你很忙,要不要我幫你?他“嘿”地一下笑了說:“不用。”我說:“剛才教師讓你幹什麼來著?”他一邊不緊不慢地動作著,一邊誠懇地說:“教師,我不會講我媽媽說我沒長腦子,沒記性說話做事都愛忘。

”我說:“媽媽這是跟你說著完,回去告訴你媽媽,教師認為你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此刻,來給教師講一講故事好嗎?”他看了看我,開始細聲慢氣地給我講,在我的提示下,他把這個小故事講完了,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我表揚了他:“帥帥小朋友真聰明呀,教師十分喜歡聽你講故事,下次再講給小朋友聽好不好?”他點點頭,甜甜的笑了。

此刻帥帥小朋友不但能獎書上的故事,還能講聽過的錄音故事,看過的影視動畫片故事,上課也能控制住自我好動的毛病了,看著他講故事時那繪聲繪色、神采飛揚的.樣貌,想想他由媽媽評價的“沒長腦子”的孩子,變成了小朋友們一致推舉的“故事大王”,這不正是我們尊重、理解並正確引導、教育的結果嗎?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9

我們乖乖虎三班有一群討人喜歡的小傢伙,有時孩子們上午的語言活動,我都會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排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來進行活動,而美工活動時往往是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搬到桌子邊上來。每當這時,教室裡就會響起“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不但損壞了椅子,也使教室裡顯得格外亂,甚至有調皮的孩子趁這個“機會”進行搗亂。每次氣得我都大聲吆喝:“慢點啊!輕點啊!”這樣,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這次語言活動後,和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耳朵疼,小朋友搬小椅子時我不想聽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老師閉上眼睛,看誰搬椅子時,讓老師聽不見聲音。”小朋友們很好奇,個個躍躍欲試。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們開始搬椅子。當我睜開眼睛時,全班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桌子邊上了。我裝做不知道的樣子問孩子:“你們是怎樣搬的小椅子,我怎麼一點聲音也沒聽到?”這時,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有的說:“我輕輕地搬,輕輕放。”有的說:“我走路跟小貓一樣沒聲音”……。面對孩子們正確的回答我又趁機問:“下次搬椅子的時候,誰還能讓我聽不見聲音?”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說:“我”“我”“我”……。這樣連續幾天,教室裡再也聽不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0

雲鵬是個愛挑食的小傢伙,喜歡的菜能吃兩份甚至三份,不喜歡的菜只挑選下喜歡的,將不喜歡的留在盤裡,然後就會對老師說:老師雲鵬肚子疼。

第一次雲鵬說的時候我們都信以為真,很緊張的抱過來揉揉肚子,喝電熱水,不再強求雲鵬繼續吃,可是當讓雲鵬收好盤子,坐到後面的時候,便沒有再說肚子痛。又一次,吃的是胡蘿蔔、山藥燉排骨,雲鵬將排骨和山藥都吃光光了,將胡蘿蔔都留在了盤子裡,然後又說肚子痛。

之後一段時間我都在觀察雲鵬,只要吃雞蛋、胡蘿蔔,雲鵬都會說肚子痛,我們覺得有蹊蹺,上次也是將胡蘿蔔留在了盤子裡,我便順著孩子的話,像上次那樣,抱在了懷裡,肚子痛我們要上醫院了,醫生要給我們打針,病才能好了,聽我一說,雲鵬接著說不疼不疼了。我當時也有顧慮,如果孩子是真的.肚子痛,聽我這樣一說以後會不會不敢告訴我們自己不舒服了呢,但一想,孩子不舒服都是能表現出來的,體溫、情緒等,都有不一樣的地方,心一想就放心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1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沒過多久,後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後,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叫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麼玩得那麼開心,便什麼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於坐在後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裡講的是什麼,於是他們乾脆自發玩起了“切西瓜”的遊戲。

瞭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錄音機有點問題,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遊戲吧。”我關掉錄音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頭髮、肩膀、膝蓋、腳》的手指遊戲。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並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儘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2

尊重是現代文明社會中文明人必備的素質之一,尊重也是社會性發展重要的內容。作為教師,要做尊重他人的模範。一次畫蝸牛的美術活動中,繪畫水平仍處於塗鴉期的小寶興高采烈地交上她的作品。孩子們看到後紛紛說“這是團什麼呀”“亂七八糟的”小寶聽後低下了頭。我問大家:“你覺得小寶的小蝸牛正在幹什麼?”孩子們仔細看了一會兒,想了一會兒,有的說它把頭縮排去睡覺,有的說它心情不好,躲進了家,還有的.說它沒有朋友,它不想出來,大家也覺得即使是一團圈圈也很有趣,我說:“每個人的畫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大家也這麼覺得,再也沒有人說誰畫得不好,因為聽到其他人的介紹後,他們也覺得每一幅都很有趣,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我從他們的眼裡看到了理解和尊重。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待別人的態度,如何引導,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

作為教師,要促進幼兒親社會性情感的發展。有一次,小宇在走路時摔了一跤,小朋友看了笑了起來。之後,我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如果你是小宇,你喜歡大家笑你麼?你的心情怎麼樣?換位思考後,大家有了不能取笑別人,還要關心、幫助別人等親社會性的情感,小朋友們認識到嘲笑別人是不對的,進而學會幫助處於不幸的同伴。

無論是教師和幼兒間、教師和家長間、教師和教師間,都應該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圍,使得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能發自內心地、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在這種尊重的文化氛圍生活的孩子,自然而然學會了尊重別人,也獲得他人的尊重。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3

“八寶粥,哈哈!八寶粥……”遠遠的就聽見琪琪一邊大笑,一邊含糊不清地說著。原來欒雯軒小朋友的暱稱叫週週,然後他的好朋友琪琪就幫她取了個小名叫八寶粥,還很得意的到處說給其他小朋友聽,其他小朋友聽了,覺得挺好玩的,也開始八寶粥八寶粥地嘀咕起來,搞得週週莫名其妙,很是傷心。同樣的例子也發生於另一天,琪琪對著殷墨涵說:“含片,含片,真好笑啊。”全班又是一陣鬨笑,一時之間搞得我也措手不及。

其實不可否認琪琪很聰明,他的詞彙較於小班幼兒來說已經是比較豐富了,他能夠根據“周”的發音去聯想到同音的詞語“八寶粥”,由“涵”想到“含片”。但是這樣的行為也毋庸置疑會給孩子們的心情造成影響,更甚者會給幼兒的心靈留下陰影。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熟視無睹,而是要重視,我們應該明確告訴幼兒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好寶寶是不允許有這種行為的。其次我們也要讓幼兒理解暱稱的真正含義,我們爸爸媽媽或者好朋友為了表達對我們的愛,就會給我們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做暱稱,同伴之間互相稱呼這樣的暱稱會有一種友愛的感覺,而不應該是隨便取個小名來取笑他人。

換個方式來想,小班幼兒處於口語發展的關鍵期,他們需要一些語言遊戲來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既然他們喜歡說一些同音詞,那我們也不妨利用這個契機來讓幼兒“玩弄語音”,讓幼兒說出一些同音詞,來滿足幼兒想說的慾望,豐富他們的詞彙,促進其語言發展;同時將之滲透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特別是等待環節,就減少了幼兒消極等待的時間。

所以,教師就是要充當魔術師的角色,通過一點小小的變化,將看似不適當的行為,變成一種遊戲,一種學習,一種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4

11月23日的第一場雪,孩子們中午起床後興奮無比,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開門看雪吧!雪花稀稀拉拉飄落下來,孩子們輕輕的說落在衣服上、落在老師的頭髮上、好好看,孩子們恐怕驚擾這期盼兩年的雪花,不敢到處跑、不敢觸控,放學時雪花停了,孩子們失望了!好可惜啊…今天孩子們來到教室就迫不及待的告訴我下雪啦!可以打雪仗嗎?可以堆雪人嗎?可以做雪球嗎?無數個可以…為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我們穿好衣服出去和雪花親密接觸啦嘍!孩子們滿臉的笑容,興奮的尖叫聲,這一刻我也是欣慰的,孩子們的要求很簡單,痛痛快快玩起來吧!愛玩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請給我們孩子充足的時間玩耍,不要錯過童年時光!

通過孩子在雪地上走一走、踩一踩、摸一摸、玩一玩,以此來讓孩子同雪做一次近距離的接觸,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及探究的願望,也讓幼兒在玩雪的過程中瞭解雪是冰冰涼涼的,雪不僅能堆成雪人還能攥成雪饅頭玩打雪仗,走在上面還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同時在玩中老師們還及時教育幼兒雪很髒不能吃。

自由玩活動不僅讓幼兒親身體驗到玩雪的樂趣,還了解了雪的特徵,真正體現了幼兒在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5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孩子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教學所倡導的是面向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主體,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各種教育活動的“主角”。但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經常會發現:當我們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言並且思維活躍的就那麼幾個孩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來來去去都是讓那幾位“好孩子”唱“主角”,其他幼兒只能做“局外人”,有些孩子為什麼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並隨後採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一些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的孩子,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並及時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儘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予以小獎勵,如五角星等,以激發孩子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願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裡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隻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