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憶江南-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1.62W)

在我印象裡,這座城市並不是屬於真正的江南,大概是因為它處於江南以南,我才不得不承認它是屬於江南的。“江南好,風景舊成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給了我江南的第一印象。而“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似乎告訴我江南的另一番景象的淒涼。

憶江南-散文隨筆

江南的每個季節都有詩作為見證,也都各有特點。來自所謂西南蠻荒之地,我在山川縱橫之中也見識了大江大河的起起落落,也領略過小橋流水的獨有魅力。江南,想象中,應該是起源於吳越文化的浙北蘇南為正宗,贛東北徽南一帶所代表的徽州文化也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認識蘇州,源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揚州就因為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讓我憧憬了這麼多年;金陵秦淮河畔歌妓嘈嘈切切錯雜彈的琴聲也不絕於耳,六朝金粉所留下的粉黛自然不會因為時間而消散;杭州西湖自然不用多說,南宋偏安江南,臨安也因此盛極一時,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也讓我對東坡的詩文推崇至極。

江南自然少不了水鄉,水鄉也自然與江南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有水,我迷戀了水鄉,我也喜歡上了那種獨有的味道,濃縮江南古樸而讓人窒息的美。一座石拱橋,幾戶閒適農家,幾畝肥田,幾盞燭火,一片蛙聲吵鬧而夜靜謐,這便是心中勾勒出江南的模樣,如世外桃源般美好。

七月,江南當然以熱而著名,很多北方朋友總覺得南方重溼氣,熱天更是潮熱不堪。還好,我暗自慶幸還能應付這樣的天氣,談不上喜歡,但至少也沒有達到讓人討厭的地步。雨絕對是江南的常客,無論是哪個季節,總少不了它的'身影。從牛毛般毛雨到氣勢磅礴的陣雨,這便成為南方天然季節表。每年到這個時節,熱氣騰騰的江南讓戶外活動的人們有了窒息的感覺,身上總是汗津津而黏乎乎了,每天不衝一次涼,這會讓人難受一整夜睡不著。

三年前,因為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來到了這座有著“人傑地靈”之稱的城市。失望自然有一點,跟想象中落差太大,它早就失去了那種空曠的美,而變得擁擠而雜亂不堪了。幸好還有水,無論如何,有江有湖總該是好的。我想,大概唐朝的時候一定沒有這麼熱,要不詩人應該就住不下去了吧。

七月,當是盛夏,在家鄉,早已是晴空萬里,山尖上漂浮的白雲,耳畔徐徐涼風拂過,讓人心情舒暢極了。夜晚,小城的小吃攤邊坐滿了各式各樣的食客,光著膀子的胖老闆會頭也不用抬問道:“你們兩個,吃朗子?”“來兩碗牛肉炒粉,嫩點,十串羊肉串,兩瓶冰鎮啤酒。”沒有多餘的對話,剛好說明了西南人的直爽;而此時在農村,人們就會把自家院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搬幾條凳子坐在院子里納涼,說說今年該有好收成了,誰家娃要結婚抱孫子了。而小時候,脫光了在小河裡相互戲水的情景也會歷歷在目。

畢竟,江南不是西南,江南人說話的語調方式讓人費解。然而,任何地方的文化都不容輕視,不懂,只能是敬而遠之。以一個外地人的眼光來看這座城市,它的確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外出既無輕軌也沒有地鐵,遠談不上繁華,常年也見不到藍天,很難讓人心曠神怡起來。我只能憑藉古人的印象來熱愛這座城市,感受它微妙的變化,它遠不能代表江南,它只是江南眾多各有特色的城市的其中之一。

出了城區,情況竟也有些好轉。心裡想到,是四周的高樓壓得自己難受嗎?還是自己不適應這樣的氛圍呢?輾轉也走過江南幾座城市,幾個小鎮,不幸還沒有到過北方,自然不敢多加描述,更是缺乏了一個可以比較的物件,讓紙上的江南顯得有些孤獨。最喜歡的還是江南的農村,院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幾家人合用一個院子也未嘗不多見,院子裡有規律的種些花草,也有種點蔥蒜蔬菜的,這樣的格調一種和諧之感不言而喻。若是在河邊,自然最好不過,七月,正是雨水豐富的時節,河水溢位河道漫過院子的事也時有發生,當河水退去,人們依然像往常一樣坐在院子裡,吃煙喝茶,樂在其中。

一年後,或許就會離開這座城,回到我那卡斯特荒蠻之地,以後每到江南的某個地方,都會拿來與之做比較,或好或壞,它留給我的,已經遠不止“江南”二字。

20XX年七月四日 於師大惟義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