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過年高中隨筆

文學 閱讀(2.67W)

一年又一年,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盛載著人們的喜悅。過年,就是在貼窗花、請門神、貼春聯、拜祖先、走親戚、祈豐收、耍社火等種種風俗活動中,體驗年的樂趣,祈願來年的好運好景。下面是關於過年高中隨筆的內容,歡迎閱讀!

過年高中隨筆

  【篇一:過年】

新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象徵著吉祥、幸福、美滿和團圓。在外打工的、求學的人們都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聚到一起,吃吃年夜飯,看看春晚,享受著天倫之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我們家也是如此。今年,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妹妹都在我家過年,難得的相聚,所以彌足珍貴,春節也就更有滋味,有意義。

除夕的夜晚,我們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嗑著瓜子、吃著玉米烤腸、喝著飲料、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越來越好看、高潮迭起,趙本山的小品讓人開懷暢笑,劉謙的魔術表演令人歎為觀止,好聽的歌曲餘音饒樑,曼妙的舞蹈使人心曠神怡。時間越來越晚,天越來越黑,雪越下越大,人們越來越激動。夜深了,我們相繼睡著,只有爸爸還在等著零點到來。零點的鐘聲終於敲響了,人們歡呼沸騰起來,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跑出家門,點燃煙花、禮炮,向新的一年獻禮、祝賀。頓時,漆黑的夜空被點亮了,五彩斑斕的煙火宣告了新的一年的開始。

新年的第一天,爸爸對我說,快點起床拜年。我立刻起床洗漱,首先給外公、外婆拜年,我說出了早以準備好的幾句話——祝外公、外婆幸福安康、笑口常開。再祝外公工作順利、桃李遍天下。外公、外婆對我說,新的一年你又大了一歲,祝你的成績更上一層樓,說著外公就把壓歲錢塞進我口袋裡,哇!我接著給舅舅、舅媽拜年,祝舅舅、舅媽、身體健康、百事可樂、事業有成、年有餘財,再祝舅媽越活越漂亮,舅舅高興地說凡子不僅長大了一歲,而且也越來越會說話了。說著就把壓歲錢塞進我手裡……

早飯過後,爸爸帶著我去給家族最長的長輩姥姥(注:爸爸的爺爺)拜年,一路上我踏著厚厚的積雪,看著三五成群的人們面帶笑容,朝著不同的方向走去。在姥姥家,三爺爺、四爺爺、還有好幾位叔叔早就到了,他們也要給姥姥拜年。

新的一年開始了,我也長了一歲。我要以嶄新的姿態來迎接新的一年,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關心愛護我的親人和朋友。

  【篇二:過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非常重視。我盼望著,盼望著,終於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了!到處都洋溢著過節的`氣氛!街道被打掃得非常乾淨,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喜慶的春聯,每個人臉上都盪漾著幸福的笑容。

過年是天涯海角的遊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遊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玩,卻是其樂無窮。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家人一起吃完水餃後,全家人都迫不及待的等待晚會的開始。每年,我們全家人都會被晚會中的相聲,小品逗得捧腹大笑。今年晚會的節目真是太精彩了!

終於到了十二點,午夜的鐘聲敲響了,鼠年在一片歡樂的祝福聲中走過來了。頓時,外面放起了煙花,五顏六色,金光四射,真美啊!

到了七年級,我們全家人團聚在了一起。我們一家人團聚在桌子邊,吃著團圓飯,開心的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飯後,我和弟弟一起到外面放鞭炮,我們玩的很開心,直到玩得很累了,我們才抱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剛一進門,大媽便把壓歲錢塞到了我手裡,我連忙說:“謝謝大媽。”

春節,也可以說是咱們學生的“豐收”節,因為過年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而且各種禮物也會接踵而來,但是今年,我一定要好好利用我的壓歲錢做一些有益的事,比如:交學費,買文具,買個種參考資料等等。反正無論幹什麼,我都不會浪費我的壓歲錢。

過年了!我又長大了一歲,增長了身高,增加了體重,又增加了許多知識,也應該更加懂事了。在新的一年裡,我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爸爸,孝敬媽媽,尊敬長輩,樂於助人,學習成績非常優異的好孩子。

晚上,我躺在床上默默的想:過年真是太有趣了,我真想天天都有過年的氣氛,如果這樣,那該多好呀!

  【篇三:過年的味道】

故鄉小山村的上空炊煙縷縷,肉香四溢,過年的味道於剎那間變得出奇地濃郁了,只是,我還在這濃濃的味道中聞出了一絲淡淡的鄉愁,我的心早已飛回故鄉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了。故鄉的父老鄉親,大概已經在忙著殺豬宰羊、磨豆腐、打餈粑了;無論男女老少,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的年貨辦的如何,不等對方回答,自己卻先笑出聲來;家有出門在外打工的人員,也開始陸續返鄉,他們揹著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煙發糖,講講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裡的新鮮見聞,令沉悶了一年的村莊又熱鬧起來;我那頑皮侄兒,已將一個很大的爆竹點燃燒,只聽得“轟”的一聲,鐵皮碗飛出二十幾米,宛如一隻展翅飛翔的小鳥,將孩子們過年的歡樂捎向廣闊的天空。

有時,人們三五一群、七八一夥圍坐在八仙桌旁,打“鬥地主”或者下象,贏的拿來紙,讓輸的一方撕下一塊兒貼在臉上,每當這時,圍觀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聲起鬨,十分熱鬧。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與糖果來招待。

大年三十的早晨與正月七年級早晨的兩頓飯稱為年夜飯,必須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吃,飯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氣陰冷一點,爐火生大一點,鞭炮放多一點,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飯,傳統過年的氣氛與味道從濃濃的酒香菜香中飄溢位來了。換句話說,所謂過年的味道,在這裡其實就是指的一家團聚與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鄉愁。

大年七年級,天一亮,鞭炮轟鳴,所有人互至問候,祝福新的一年。隨著村裡手機等現代通訊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機簡訊與電話問候,大概將為故鄉傳統新年帶來新的氣象;那些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回家與父母團聚的兒女,可以通過手機與電話,給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給兒女送來歡樂!稍稍彌補心中的遺憾,緩解醉人的鄉愁……

  【篇四:過年】

有一首歌有這樣一句歌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的,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團圓的日子,於是,一放假我便匆匆的趕回家與家人團圓。

年味兒越來越濃了,村子裡的人都在為過新年張羅著,家家戶戶都飄出一股濃濃的飯香味,都掛著漂亮的大紅燈籠。年二十八那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對聯,使整個村子都煥然一新,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我去了舅舅家,看到他家的對聯別有一番風味,與別人家的不同。有紫的、綠的、藍的……唯獨沒有紅的。我想:“在這喜慶的日子裡舅舅為什麼不貼紅對聯呢?”於是,我很好奇地問舅舅:“為什麼和別人家的對聯不同呢?”舅舅告訴我說這是素對聯,因為姥姥去年去世了,所以今年舅舅家就得貼素對聯。“原來這都是有說法的”。我說。舅舅笑著說:“這是祖輩們傳下來的習俗,所以,我們只能按照這樣作。”

晚上,我和媽媽去鄰居家串門,看到他家盆子裡有幾條特別漂亮的圓圓的似魚非魚的小東西。好奇心促使我走得離那個盆子更近一些。我自言自語道:“這是魚嗎?怎麼是圓圓的?”這時,鄰居家的哥哥告訴我那是鮑魚,並告訴我就那幾條小小的鮑魚,兩千多塊錢呢。我心想:“看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就連尋常老百姓家也吃上鮑魚啦!”

大年七年級迎喜神,這天可熱鬧了,因為這一天能見到村子裡所有的人,每個人都穿著漂亮的衣服,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就連一些熟悉的面孔都變得陌生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女的都站得很遠看著,有幾個調皮的男子故意到女的旁邊放,嚇得人們亂跑,這一天放了很多的炮,那片天空都變色了,迎完喜神後每個人都得回到自己家中,在門外燒點兒柴禾,再放些炮,然後才能去別人家,在我的家鄉這也是一種習俗。

年過完了,唯獨讓我覺得不平衡的就是弟弟有壓歲錢而我沒有。媽媽對我說:“因為我長大了。”我笑著說:“原來長大還有那麼一點不好之處啊!”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然而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但是每個地方的人都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