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靜悄悄的革命》的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65W)

當我拿到《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我就在想這個日本學者伊藤學給書取這樣一個怪異的名字,大概是因為作者所指的革命,是指作為教育者個體的觀點,理念上的革命,因為改變自身的認識理念是最難的事,所以冠之以“革命”,而這個革命最主要發生在自身,所以又謂之“靜悄悄”。 本書對許多教育例項的剖析和論述,對我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頗受啟示,下面只是攫取一些片面的、印象最深的感受。

《靜悄悄的革命》的讀書筆記

前言裡,小林班上的學生,對於“學校不快樂”的呼聲,對我很有觸動。而對佐藤學教授提到自責的情緒和自厭的念頭我也感同身受。坦白的說,我現在就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受。無論是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容易焦慮。總覺得這樣也有問題,那樣也有問題。尤其是在課堂上,倘若出現一時的沉默或者學生無法說到自己預設的內容,總是擔心完不成教案,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覺得那是教學工作的失敗。然後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學生提示甚至答案,偶爾有幾次,還會因此對學生髮脾氣。然後學生們雖端端正正坐著,卻一言不發。

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之後,發現自己仍然在以學生的“發言”為中心瞭解他們的看法,而不是在認真仔細地對待“傾聽”,還沒有向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方式轉變。反思這十年多來的教學,班中常常會有一部分學生不善於傾聽,常常是草率發言,對於這些學生,我卻忽略了培養他們傾聽的能力,正如書中所說,有不會傾聽的學生,是因為有不會傾聽的老師。我自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在學生還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不斷地再想,接下來的環節是什麼呢。看似在聽學生的回答,其實已經忽略了他們的回答,以及回答背後所傳遞的資訊,包括他們思想的起伏波動。

看來,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讓自己和學生學會傾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學會了傾聽別人的訴說,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因為只有傾聽是一種理解,在努力聽懂、理解之後,才能做出積極的反應,給予正確的評價。只有建立了這種誰都能安心地表現自我、相互學習的環境,自己才能擺脫焦慮,學生也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不快樂的.。

看完《靜悄悄的革命》,我對自己說:埋怨聲中,我們永遠看不到綠色教育的一線曙光。所以,首先要潤澤自己的心態,克服焦慮。然後再努力潤澤自己的課堂和教學,努力創造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用本書封底的話來說: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同樣,自我調整和自我改造的過程也將是在不斷的觸動和感悟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