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 江南印象

文學 閱讀(1.4W)

江南給予我的印象永遠是溼溼的,糯糯的,粘粘的,格言雜誌中的文章。江南的水永遠都是清而悠長的,江南的山永遠都是青翠秀氣的,江南的小鎮永遠都是白的牆,黑的瓦,上翹的簷角,長著青苔的石板路,成群的燕子,玲瓏的烏篷船,小巧的拱橋,以及那些斗笠,脂粉,楊柳組成的水墨畫。而江南的女子永遠都是穿著藍色旗袍,撐著油紙傘,徘徊在雨巷裡的丁香姑娘。

經典散文 江南印象

江南是出美女的地方,江南的女子即使不是絕色,也一定是溫柔如水、楚楚動人。只怕“小家碧玉”這個詞是最適合用在江南女子的身上吧。

江南的水那麼清,那麼柔,無怪乎江南女子的三千青絲被濯洗得那麼如雲似霧,或是神采飛揚的飛天髻,或是曲折宛轉的靈蛇髻,或是別緻可愛的墜馬髻,就連那一兩縷遊移在粉腮邊的,也增添了江南女子的俏皮與靈動。江南的山,頂多只能稱作丘,那樣的秀氣,與北方的雄奇大川相比是絕對不能稱作山的。江南的.山應該是黛色的,終日為雲霧所掩映,總是淡淡的,靜靜的,意境悠遠。江南女子的眉就像江南的山一樣,淡淡的,蹙在一起,有了淡淡的憂愁,低眉順眼間全是數不盡的柔情似水。想那林黛玉雖非地道江南女子,但好歹也是在江南染了些風韻的,淡淡的罥煙眉,弱不禁風的身子骨,大概也就是這麼薰陶出來的吧。而江南水鄉最能突顯其特點的,大概就是它那小巧玲瓏的烏篷船和同樣小巧玲瓏的石拱橋了。烏篷船雖小卻在河網密佈的小鎮上來去如梭,穿過那些密密的,精緻的小拱橋。江南女子的鼻子也是同樣的小巧玲瓏,又精緻可愛,那麼一點兒弧線,不會太生硬,使平板的五官多了些曲線,多了些嬌俏。

如果用一種花來形容江南女子,我以為用桃花最好,那麼柔軟,那麼嬌弱,是要捧在手心裡呵護疼愛的。凝脂一般的肌膚上點氳著淡淡的粉紅,果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紅”。

提到江南女子,不得不提到那位浣紗的西施。史書裡說西施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我卻寧願相信夫差是為西施所帶的江南婉約氣質所傾倒。那個水般溫柔的女子融化了夫差在半生戎馬中堅硬起來的心,更是用一腔水般的柔情換取了越國十多年的生息。世人皆說西施是越王勾踐復仇的工具,是吳國滅亡的禍水,我卻深不以為然,格言《格言雜誌中的文章》。江南女子的眸子是在江南溼潤的空氣裡一點點養出來的,總是霧濛濛的。那麼淺的兩泓水,是藏不住什麼禍國殃民的。而江南女子的嗓音卻總讓我想起江南的小吃:糯米糕,總是綿綿的,軟軟的。聽著這樣的嗓音,心裡的那點柔軟全都被勾了起來。我實在不能想象,這樣甜甜的,糯糯的聲音會主宰一個國家的沉福歷史太過厚重,不是一個水般、花般的江南女子所能承受的。

西施呀,她原本應該是一個在溪邊浣紗的美麗姑娘,偶爾與同伴們在荷塘採蓮子,然後遇見一個敦厚老實卻十分照顧她的莊稼人,相夫教子,平凡卻幸福的過一生。然而與范蠡的相遇卻改變了她的一生。我想,西施對范蠡應該是有情的,畢竟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與一個英武挺拔的男子,製造的一場完美邂逅是太具有誘-惑的吧。但我仍然偏執認為西施在吳亡之後,是該被勾踐沉入太湖的。

民間皆流傳西施與范蠡最後是雙雙隱居太湖的,完成了一段英雄美人的大好姻緣。我卻相信江南女子骨子裡的痴情和執著是不會令西施隨著范蠡就這麼安然離去的。我想,西施對夫差是應該有情的,可能更甚於她對范蠡。這樣的情是絕不會令西施在夫差死後,再與范蠡雙宿雙棲的。我寧可相信她被沉江這個殘酷的結局。江南水般的女子最後還是回到了水中,對西施來講,也應該是個不錯的歸宿吧。曹公對西子沉水的命運也是大為惋惜的,他曾經感慨:“一代傾國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自古以來,文人們對江南女子從來都是不吝於辭藻的,然卻多輕浮香豔之作。文人們的風流在金陵,揚州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詩風,詞風自然也就失了一定的深度。惟有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讓我很有些憤憤然。江南女子在亂世中只能如浮萍般漂到哪是哪,亡國的責任又豈能是一個小小的商女可以承擔的。中國文人是喜歡指責女子的,所以紅顏薄命也就不那麼具有傳奇色彩了。

江南女子雖柔,骨子裡卻是有一股傲氣的。李香君“血濺桃花扇”縱然使天下男子汗顏,就連被指責為紅顏禍水的張麗華,也是可以為了貞潔引頸自戕的。

時隔千年,如今的江南女子早已不是舊時的模樣,江南女子仍是水般的柔,那股子韌性卻是一點一點沁了出來。江南女子以一種化百鍊鋼為繞指柔的力量證明她們不只是有精緻的面容,她們也是有自己的風骨的,也是可以有著“玉碎”決心的烈性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