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推薦】散文作文彙總9篇

文學 閱讀(7.61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散文作文彙總9篇

散文作文 篇1

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學習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幫助得人。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再高興不過的事情,可是一個班上總有學習好的,和學習不好的人,學習好的人為什麼能學習好?原因是因為學習好的人再課堂上面一心一意認真的聽講,回家以後便努力用功的思考,它們才能成為班上學習好的人。而學習不好的人呢?是因為即在課堂上面三心二意的分心,回家後又不努力,所以它們的學習成績便是在班上成績不好的人。而使它們學習不好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對於學習的興趣。而又是因為沒聽懂的原因。其實想學習好的辦法很簡單,只要你把你不懂得問題給弄懂,自然而然你就會對學習感興趣,也就會加倍努力的學習了!

學習成功等於正確的學習方法加努力加動腦筋。學習並不是難,而是你沒有努力,只要努力,沒有什麼難題能夠難倒我們!

學習,首先是為了追求高尚,追求完美,留下毫無遺憾的人生。滿腹經綸,書富五車並不一定是一個真正懂得學習的人,真正懂得學習的人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他們這些只會讀書的人,在此世道上,竟然自稱“有文化,有修養,十全十美的人”。

其次,學習雖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質,別人看的有文化這種成分,但目的絕對不能設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向我上面說的,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高尚,完美。

最後學習絕對不是好好看書,才算學習,學習的方法成千上萬,抱歉不能一一列出,因為方法實在太多。我就隨便舉一個,比如像看電視(不是那種不二不三,不三不四的),電視節目的功效甚至比看書還好,它會幫你把書上冷冰冰的字生動化激情的電視節目,就像最近熱播的《三國演義》,看電視時比看說時激動上好幾十倍,心早就飛到了那戰國。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當心眼睛。

散文作文 篇2

深植於地下的根被拔出時,會殘留些許泥土,因為那泥土捨不得根的離開。——-題記

一朵梔子花已經奄奄一息,它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太陽靜靜地照射著,不時吹過一陣微風。

梔子花很是低調,但它獨特的芳香卻隨風而動,瀰漫在空氣中……

早前的一天,爸爸從街上買來一盆極普通的花,花朵呈尖包狀,葉面上還滾動著晶瑩的水珠,花連枝、枝連莖、莖連根,形成造了一株完整的花,而根的旁邊則是一直苦苦陪伴它的泥土,和如點點繁星的兔糞。我在花旁邊蹲下,呆呆地瞅著,毫無目的,直到一根頭髮飄落到了花盆上。

每天堅持按時給它澆水,緊密細微的水霧在它的身上拍打著,再配上陽光的洗禮、灑落、蒸發,花兒難以想象的舒適,葉的毛孔急速張開,它散發出的不是汗,而是一股神奇的味道,漸漸地,水珠都融入到了泥土中,這一桶的水,足以讓它進入祥和的夢中。

次日,恬靜的夜裡,星星格外耀眼,明月照亮四方,梔子花從來到現在都沒有變動,它好像在看深邃的夜空。我躺在旁邊的搖椅上,拿著一本早已皺了邊的雜誌,眼睛的餘光卻總想放在它的身上,我不知道它有沒有理睬,但卻感覺它似在想著什麼。急忙轉移到花的旁邊,它的葉子凋零了許多,心瞬間梗塞一下,用手摘掉幾片枯黃的葉子,在黎明之前,她的美貌又得到了重生。

慢慢地,它的葉子一片一片地枯黃,我的心也萬分絕望,每天我都按時的澆水,但為什麼它還會枯萎呢?估計是天太熱吧……

這盆梔子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但我並沒有做好送行的準備。幾天後,梔子花完全枯萎,眼睜睜地看著這盆花死在了我的面前,我將這盆花送到了後園,連根帶花都拔了出來,接著將它安放在土坑中埋好。

我想,這樣泥土和根便可永遠在一起了……

散文作文 篇3

一條長長的覆雪之路伸向遠方,風是那麼的凜冽,雪是那麼的寒冷,路是那麼的崎嶇。看著路面上折返的腳印,十八歲遠行的少年倔犟而孤獨地繼續前進。

一位年邁的老人深邃而犀利地凝視著遠方。那遠去少年的背影,忽地被風吹散,而那老人的嘴角邊,似乎還存留著淡淡的微笑。 一座曾經古樸的村莊位於“輝煌”的遠方,它似乎在詮釋著什麼,又似乎在默默地祝福著什麼。但誰又會知道村莊中的那條覆雪之路到底伸向何方?又有誰會知道老人明眸深處的期望究竟是為了什麼。

村莊位於半山腰上,遠遠望去,好似一個巨大的梯田,又似一座古代的城池。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散發並瀰漫著悠久的歷史。少年漫步其中,心中升起陣陣暖意,大概是因為跋涉後恬靜的休憩,竟使他那搖曳的夢開始舉不定。他茫然地面對著這山,這雪,這村,這人,這裡的一切!一條主道將村莊從中劈開,兩邊是新建的樓房,彷彿兩軍對峙。這永遠對峙著的樓房一字排開,每層都有五十米左右,而高處的樓層比這低處的還要高出兩米多,它們就這樣層層推進。在這裡有這樣一個現象至今使人一頭霧水——越是年邁的老人往往住的是最上層。少年曾經這樣猜測,大概是出於晚輩對他們的尊重吧,要不就是為了老人們“走街坊”時可以順便鍛鍊鍛鍊身體吧!梯田的最頂層,有一座廟,近年來香火鼎盛,可廟裡並沒有僧人。門前有棵粗壯的樹,大概需要兩個成年人才可以抱得住吧!這是本村唯一的一棵老樹,它代表著這個村子的歷史與繁盛,但也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時,鄉親們才會聚在這裡一起扭扭秧歌兒,踩踩高蹺。

盛夏到來,廟裡的香火依然很旺,門前的松樹也更加茂盛了。梯田式佈局的村莊,主道兩旁的“新生軍隊”依然默默地對峙,不一樣的是少了人們可以自由地從我家裡到你家裡的老房子以及如土地一般的沙土路。“新生軍隊”一色都是歐美式的,中間的那條水泥路更是平坦至極。原先願意聚在一起晒太陽的老人大都被孝順的兒女們安排在樓裡住下了,村子改變後他們也大都不願走動了,只是偶爾在陽臺上獨自看看前面的樓房。就是從前最愛活動的老人現在也都銷聲匿跡了。

路在改變,人也在改變,當然生活也在改變。村裡的人們似乎有了文化,有了素質,生活也變得越來越滋潤,越來越富足,但同時也日漸少了一份自然、一份愜意、一份樸實、一份簡單。

伸向遠方的覆雪之路依然是那麼的漫長,風依然是那麼的凜冽,雪依然是那麼的寒冷。出門遠行的少年在風雪中忘情地凝神、凝視,他拿出照相機——一個日本產的佳能相機想拍下這變化中的家園:那曾經古樸的村莊現在的“輝煌”,那年邁的老人深邃而模糊的眼神裡莫名的期望,還有那棵廟前的大樹以及那正在消失的供養我們的田野看著遠方消失的夢,不屈的少年笑笑,繼續艱難而孤獨地前進,但他的心裡永遠牽掛著那個從古樸走向“輝煌”的村莊。

散文作文 篇4

這篇散文似一幅無形的美麗畫卷在我眼前揮之不去:弱不禁風的瑪瑙蝶世世代代都要從阿拉斯加飛越三千多公里的迢遙路到蒙特瑞尋找一棵蝴蝶樹,由於蝴蝶棲身的緣故將蒙特瑞鬆叫:蝴蝶樹。

“誰能看見三千里外莫名的招引呢?誰能明白飛在太平洋上天水一籃之外的那種‘尋樹’的心情。”每年它們從阿拉斯加飛出的蝴蝶有幾百萬之眾,飛回去的半數不到,讓我心裡隱隱作痛的是“有個在船上當水手的朋友送給我一隻美麗的瑪瑙蝶,說是停在他們的船帆上跟了他們很長的一程路,他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帆上的蝶。到了第五天那隻蝶不見了,它掉在甲板上,死了。想是精疲力盡的緣故”真是太感人了!

小小的蝶你讓我肅然起敬,你的勇敢堅強讓我仰視,你是那樣的美麗“它紙一樣薄的翅膀像教堂窗上精緻的拼花玻璃。中間拼的是橘黃與嫩黃,邊緣則是黑白兩色,用一種墨黑的筋脈相焊起來。”這樣美麗柔弱的小生靈竟有著讓人吃驚的意志力。

散文作文 篇5

小時候,每到過年前,我們便有些興奮的。因為,總在臘月的某一天,定會看到一個戴著一頂舊氈帽的中年人,挑著一個又黑又大的“鐵葫蘆”在村頭出現,口裡喊著:“爆米花囉”,我們實在是受不了這誘惑性的吆喝,便央母親兜了一升白米,帶著幾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舊氈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從“鐵葫蘆”的小嘴上抖落進去,擰緊閥門後,便架起“鐵葫蘆”,在那機器下面添了柴火,便開始運作了起來,那師傅一邊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邊不停地轉搖著那“葫蘆”,還時不時地看看搖把上的壓力錶,我們圍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著那在火上不斷在滾動的“葫蘆”。時辰一到,坐著的舊氈帽便立了起來,先在“鐵葫蘆”的尾部綁上一個長長的布袋子,然後用腳支住那機器,一隻手握住長柄用力往下一摁,只聽得“砰”的一聲巨響,一股熱浪伴隨著陣陣稻米的香氣便在空中彌散開來,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從那長長的布袋裡冒著熱氣被倒在了母親早早準備好了的簸箕上,此時的我們便會歡呼著蜂擁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著熱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裡送,那可愛的胖米粒兒,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潤的甜味兒,那時,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總還是感到沒吃夠味,就是年過完了,我們還在“嘖嘖”地回味。成年後,離那爆米花香的歲月越來越遠,雖然現在還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個大大的塑料袋,裝著爆米花放在小推車上在叫賣,我也偶爾買些回家,可怎麼吃也吃不出當年的那種味道來。

小時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過那“鐵葫蘆”的神奇,現在喜歡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卻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來的“鐵葫蘆”與寫作聯絡了起來。其實,寫作與爆米花卻是有幾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寫出來總是要表達某種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靈魂。像人一樣,如果沒有骨架,血肉再多也無處所依,同樣,如果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寫將出來,卻不見筋骨,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不過是文字的堆砌,或是無病呻吟之後的不知所云罷了,毫無價值的文字,讓人一無所獲,不僅證實了作者的淺陋,更是有罪於讀者的,因為讓讀者浪費了其閱讀精品文章的時間和精力,而浪費別人的時間是最不仁道的,魯迅先生說:“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因此,為文貴在立意。要中心明確,言之有物,要讓讀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寫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內容空乏,如果只是幾個文字在文中翻來滾去,讓人讀之味同嚼蠟,便失去了寫作的意義,會招致自己的不堪,便類似於“鐵葫蘆”裝了主家的白米後,炒來炒去的,最後卻是一聲悶響,倒出來的卻是原來的幾粒烤糊了的大米,那麼這位操作手除了要賠主家的大米外,外帶要賺得幾聲罵的。

“鐵葫蘆”爆不出理想的米花來,不外乎這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那容器裡沒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裡沒貨”,所以,無論怎樣的燒,怎樣的轉,一聲爆響後,放出來的就只能是一陣烘人的熱氣,只博得看客的幾聲鬨笑而已。這就如同網路文學中出現的許許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過幾天學,認得幾個字的,都敢拿起筆來塗鴉,用文字來附庸風雅,證明自己是文人,文人於己於人都是有幾份灑脫的,這便是中國文人越來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卻越來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寫作是需要真實的材料,真正的學問的,此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得有一個厚積薄發的積累過程。古人云:“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來要想用“有神之筆”達到“驚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靜讀萬卷書,這種功夫是斷然少不得的。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便道出了讀寫的真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第二種情形是,“鐵葫蘆”的肚子裡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機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燒烤。沒有烈火的煅燒,沒有內能的膨脹與擴張,無論那搖把轉得多激烈或多優雅,便連最後的一聲響也是沒有的。西方有一個“學者”,嗜讀成性,手不釋卷,逢書便讀,窮其一生,閱盡世間所有文字,可謂“學富五車”,只可惜該先生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吝嗇鬼”,臨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於世。只知積累,而不知運用,無濟於事,實為一“書蟲”而已,不過是“兩腳書廚”罷了。如此,再多學問又有何用?雞雀常在進食時總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僅從雞胗和雞腸裡過一趟,什麼模樣進去就什麼模樣出來,不像食物,營養被吸收了,廢物排出體外也能成有機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歡迎。而沙石還是沙石,乾乾淨淨的進去,卻是帶著臭味骯骯髒髒的原樣出來,很有些像不知選擇,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鍊,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運動,存於體內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來,於身體是有大礙的。

第三種情形是,貨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經驗與技巧,不是轉得快了就是轉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遲了,總是掌握不了時間,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聲,不是生了就是焦了。這樣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們這些愛好文字而剛開始學寫作的新手一樣,還沒弄懂如何佈局謀篇,尚不知起接轉襯,該怎樣起承開合,便急不可待地敲著快捷鍵向文件裡輸文字,滑鼠輕輕一點,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輕噓一氣:“寫文章原來如此容易!”以為書看得多了,筆動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寫得熟練了,這自然有道理,然而,並非多就能熟,也並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從事同一項工作,以為自己經驗很老到,技術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後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沒有絲毫區別,沒有絲毫長進,這就只能說他簡單機械的進行了3650天的重複,是一點成就也沒有的,頂多算是一“匠”,卻是永遠成不了“師”的。更何況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為過分自信,也有“失荊州”的時候,“善泳者溺,善騎者墜”,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筆誤連連,也是常見。

一鍋爆米花沒爆好,不收工錢,賠了米,挨幾聲罵也就了事了,可是對於寫文章,則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對於文字,還得謹慎才是。

散文作文 篇6

赤水,我做夢都神往的地方!最近終於走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圓了多年的夙願,“百聞終不如一見”。

久聞貴州省西北部赤水市,擁有1300平方千米丹霞奇觀,是全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發育最為壯觀的青年早期丹霞地貌,這片由紅色丹霞構造的地理奇觀,最高1730米、最低221米,如此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這一帶峽谷密佈,溝壑縱橫,擁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峽谷奇觀,3000多個大小瀑布分佈在區域境內,形態各異,一步一景,美不勝收,聞名遐邇。

聽當地人介紹,這些數不勝數的峽谷中,要數風溪河盡頭的赤水大瀑布峽谷第一。驅車前往,很遠就能聽到大瀑布先聲奪人的雄渾轟鳴聲。瀑聲震徹山谷,如千人擂鼓,似萬馬搗蹄;象沖天爆竹,類拍岸浪濤。

沿石徑向瀑布移步,穿行遮天蔽日的林蔭道,心襟震顫搖盪,胸懷寬廣豪放,在峽谷深處,一年四季,不分寒暑,一天到晚,不論白晝,每分每秒都飄灑著漫天的雨霧,如此神奇的峽谷,在赤水數千大小的峽谷中絕無僅有,讓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深谷,披上了神祕的面紗。

而峽谷中無時無刻都好像在降雨的現象,更是引起眾多專家的好奇,成了無數人難以解開的“謎團”。

在峽谷中行進不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就會變得雲霧繚繞,水汽瀰漫,也許是空氣比較潮溼,峽谷好似下雨,其實不然,這源於水汽飽和,然後凝結成了水滴降落。

這樣的雨,像牛毛,像花針,讓人肉眼難以觀測,卻切身體感。穿行峽谷,總會被淅淅瀝瀝的小雨籠罩,但前後左右,始終見不到明顯雨水,也許人們行走的聲響,談話時發出的聲音,好像都能夠引發空氣中水分子的震動。

臨近峽谷底部,氣流突然變得更加強烈,冰冷的水霧,被大風裹挾著,拂過樹林、衝過亂石,向人迎面撲來,瞬間就會讓人衣服溼透。

欣賞著沿途壯景,迎著風雨前行,終於走到峽谷盡頭,一道白色的水牆,赫然橫旦在人們眼前,仰望從天傾瀉的大瀑布,水柱騰空從高近百米的岩石陡坎上傾瀉而下,拍擊在懸崖的石頭上,破碎成水珠,震耳欲聾,氣浪翻騰,似銀河攜風挾雪飛流九天;俯視碧潭銀浪滾滾,似蛟龍倒海翻江噴灑百米水霧。轟鳴的水聲,四散的水霧,一瞬間讓人無不驚歎大自然擁有這樣磅礴的氣概,多麼神奇的力量。

瀑布流經的岩石十分堅硬,水流不斷拍擊堅硬的凸出的疊巖,讓水珠不斷地向瀑布外飛濺,晶瑩剔透的水珠,吸收大量的熱量,讓瀑布周圍水溫迅速下降,哪怕是夏日炎炎,豔陽高照,人到此一會就感到寒氣逼人,觀瀑臺、浪琴灣、龍女潭、飛虹橋、三聖殿、暗瀑、靈龜石、人妖巖、擦耳隙等景觀映襯壯景,杜鵑林、茶花林、桫欏、鵝掌楸、楨楠樹等植物景觀呼應絢染,更顯大瀑布的磅礴風姿。環顧四周冉冉升騰的水霧,在陽光下變幻出五彩斑斕的“佛光環”,飛架起通天彩虹橋,環護著八方來客,一人一環,人動環隨,美妙絕倫,如置身仙境,令人歎為觀止。

山谷獨特的形貌,為瀑布帶來極其罕見的穩定性上升氣流。氣流從山谷外進入,流經峽谷速度就馬上變快,進入瀑布突然被陡崖阻隔,讓氣流平行難有出路,唯一隻能往上行進,加上瀑布裹挾的氣流,共同形成了高壓快速上升,從岩石長久相互擠壓的痕跡,可以想象得到千萬年前經過巖體構造的抬升,使高山隆起,加之這個地區常年雨量充沛,大自然神奇造就了丹霞第一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記錄著雲貴高原隆升的過程,佐證著地球演變的歷史與滄桑!

“疑似銀河天上落,蓬萊仙景降塵寰”;“生不逢地無限恨,能有幾人識壯觀?不少文人墨客為這一瀑布奇觀寫禿了筆頭、唱啞了嗓子!

散文作文 篇7

“今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掂記,曾經最愛哭的你,老師們都已想不起……。”醒來後才發現是在夢裡,這唯美的旋律將我的心揪成一團,彷彿要失去什麼,敲開了我憂鬱的心門。

鬧鐘聲響起了上學的訊號,漫漫黑夜將要褪去她那黑色的濃妝,星星的聚會也將散場。於是,我又伴著黎明的曉風殘月漫步於上學的路上。

那日清晨,陽光微微露,暖風微微吹,楊柳微微萌。伴隨著朗朗讀書聲的結束,校園廣播裡又散發出往日一曲曲唯美旋律。往往學習枯燥乏味之時,音樂總是悄然流入心底,既像一種離愁別緒,又像一曲曲青春的交響樂。

這樣的日子在不斷的重複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是校園歌曲伴我走過了這十多個春秋。也許是迫於壓抑學習氛圍中苦悶心情的沉澱,也許是朦朧如夢的季節總有一絲澀味。總喜歡用歌曲釋放心中的煩惱,把所有的情感都寄託與歌曲上,然後將它想象成屬於自己內心的旋律,任那唯美旋律帶著自己的思緒隨風飄揚,帶著自己最初的夢想飛向太陽,再從煩惱中走出來,站在高崗上獨賞美麗的黃昏,向著白雲得意洋洋的呼喊“我終於解脫了”。

校園歌曲彷彿懂得人性,能調節一個人的心情。仔細聆聽,心中總有難以言表的感慨。當學習不給力的時候,當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不如償試著走進音樂,與音樂融為一體的時候,你會發現短暫的放鬆會使的的頭腦更加清醒。當你感慨那唯美旋律時,你會發現自己在慢慢成長。

放學了,我漸行漸遠,校園歌聲漸行漸淡,夕陽還在陪伴著我,校園歌曲搖曳著我內心的不捨。也許青春散場後,在瞬間長大的那一刻,才會真切感受到這份真實存在的溫暖與厚重。

散文作文 篇8

對雪後美景的欣賞,簡直進入了一種瘋狂的狀態。

踏雪龍潭湖的興致還未盡了,便又有了攀登狼峪溝谷的設想。

狼峪,聽名字就有些毛骨悚然。

大自然恩賜了兩天的好天氣,氣溫回暖了那麼一點點。雪融化的差不多了。大地恢復了一些生機,有了一些活泛。雖然沒有春天的明媚亮麗,然而雨水浸潤後的大地,顯得更加的老成,更加的沉靜。溼漉漉,水淋淋,黑黝黝,就像浸透了水的一塊兒黑牛毛毯子,踏實的讓人心安。地埂背陰處,沒有消融的冰雪,露出的一道道白,就像鑲嵌在毯子上的銀色斑紋,點綴的大氣而素雅,雄渾而通透。空氣清新,朔風涼爽,是居室裡,暖窩窩的人無法體驗到的一種享受。

來到山溝裡,是另一番的景象!

今年夏天我們就來過這個地方,朦朧中,我似乎看到了漫山嫩綠的小草,爛漫的鮮花。那淙淙的流水聲,咩咩的羊叫聲,還在耳際迴響。

當時,我們就是衝著這自然的美麗而來的。

可眼前卻是滿眼的銀白,從溝底一直爬到山坡,從緩緩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巔。如一匹白色的幔,從天上鋪展下來。就連西坡上那條蚰蜒小路,也早已沒有了坑坑窪窪,猶如蓋著厚厚的羊毛毯在沉睡著。坡上的老楊樹瘦骨嶙峋,挺拔聳雲,裸露的枝條,張開手臂,伸向天空,探向大地,有一種傲然的氣勢。我想,脫去華麗外衣的肢體,竟是如此的骨氣。

沒有了豔麗的裝飾,沒有了鮮花的馨香,沒有了凡夫俗子的奢望,真實的就像腳下的碎石,硬噹噹的,不含半點的虛偽與誇張,輕浮與奢華。

這是一個多麼的真實啊!我看到了山的靈魂。

腳踏一條小路,身在半壁懸崖,覺得自己也像那老楊樹,沐風而嶙峋。

突然覺得自己高大起來,心純淨的就像這裡的雪,沒有半點的汙染。精神霎時大振,繼續向上,奇觀就在驚險之處。

誰能想到,上到半坡迷失了路。一邊是半圓形的梯田,像張開的雙臂,摟抱著山體。一邊是懸崖、深谷,奇險令人畏懼。

實在無法再爬了,也不敢再爬了,要是不留神,腳下那麼一滑……我有些心虛,汗涔涔的不敢邁步。

風加大了勁,吹得人都站立不住。

正要打退堂鼓時,希望出現了,不遠處的一條小路如同一條黑色的帶子,盤繞而上。

“這裡有路!”

顯然是通往山頂的一條小路,是掃帚掃開的,掃帚的印子在雪上還留著痕跡。

既沒有羊群的腳印,又沒有人走的腳印,是何人掃開的道路?

這是上帝的一種恩賜,還是人間的一種福祉?

毋庸置疑,心存感激。繼續攀越,否則就有愧於掃路者的用心!

很順利的爬到了山頂。此時,風更猛更大了,一身的熱氣吹的淨光,冷氣便開始親暱我們的身體。

陽光也似乎減弱了它的威力,只是白花花的照著。

遠處山峰連雲迭起,遠近高低各不相同。霧靄祥雲籠罩著山頂,真是蓬萊仙台,瑤池神地。

烽火臺猶如一位滄桑的老人,雖然斑駁陸離,卻不失它的高大與偉岸。它沉默的站在山頂,靜觀人間風雲變化。面對眼前的繁華盛世,它一定有著許多的感慨,也有著被冷落的孤寂。

頂上的枯草迎風瑟縮,還有幾隻喜鵲在盤飛,在鳴叫。

明代的長城盤在它的'腳下,坍塌的牆垣,裸露的肌骨,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它被遺棄後的哀傷。

我想到了孟姜女哭斷萬里長城的傳說,想到了文人墨客的詩句流出的悲傷,想到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壯烈,想到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

揆古測今,多少血淚,多少犧牲!

我雖然感到它不該遭遇冷落與淒涼,它是歷史的見證,是血與火的歲月的象徵,但又不希望它再抖起精神,燃起狼煙。

站在長城頂上一個寬闊的地帶,這裡有一個殘留物體,與前面的烽火臺遙遙相望,也許是垛口的遺蹟,也許是瞭望臺的部分殘存。它低矮、瘦小,有搖搖欲墜之勢,孤零零的站在那裡,就像一位老人在期盼著常年戍邊不歸的兒子。一種莫名的蒼涼再次襲擊著遊覽者的脊樑。然而,玄幻光下的老人又如披著袈裟的唐三藏。

夕陽染紅了山崗,雪山披上了紅衫,白馬王子馬上變成了窈窕淑女。

隱藏在陰雲後的夕陽,從雲縫裡投射出玄幻的撲朔迷離的紅光!

左子說:“這叫耶穌光!”

光照的大千世界是一派的輝煌,一派的和諧與吉祥!

抬眼遠望,無垠的平川盡收眼底,從腳下鋪展開來一直延伸到天際,村莊如珍珠一般的閃亮,樹木像鬍鬚,山如同眉黛,峰巒就像眉黛上的痣一顆。

雪霽後的冬季,勾起人們另一番的記憶,在這素潔的世界裡,泛起“往事越千年”的回憶。伏案疾書,如同赴約於鴻門宴的刀劍,或者四面楚歌的悲哀裡。

故地重遊,一切流淌在脈脈的血液裡。

今夕對比,你是否還沉醉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酒缸裡?

不說便罷,欲說還休。走進冬季,走進歷史,看不盡的風煙繚繞,閱不盡的人間滄桑。再回首,便是夕陽慘淡,雪山在暮靄中沉夢不語!

握住紛飛的記憶,讓紫陌紅塵,展翅高飛,演繹一場蕩氣迴腸的經典!

繾綣的筆墨,也許會給你留下美好的一頁!

散文作文 篇9

週二課表上出現了“作文課”,一下兩節。小人兒們不停跑來問:作文是什麼?作文課要幹嘛?滿滿的擔心。

章馨勻拿著一疊本子,一一展示:這是白紙的專用草稿紙,這是方格的作文字,老師,到底用哪個?一臉鄭重其事的小緊張。

陸小寶一貫的說話像放鞭炮,回答他一般要插空:作文是不是要寫一遍,再抄一遍啊?不然準備兩本本子幹什麼?

作文是什麼?作文課幹什麼?作文怎麼寫?孩子真是天生的哲學家,提的問題就像小李飛刀一樣,招招擊中致命處。心裡急急尋思:回答一定要輕描淡寫,舉重若輕。固然寫作文是許多人害怕的事情,也是語文最重要的部分,要命的是它在以後的考試中所佔份額越來越大。以我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寫作文,最重要的是“不怕”。我寫得並不好,可是不怕,寫著寫著,量變會引起質變,也說不定。

所以,首先是不怕。先不談喜歡,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某樣東西,要真正喜歡,應該建立在瞭解、熟悉的基礎上。作文,俗稱“榨文”,沒有讓人一見鍾情的美麗模樣,怎麼能指望孩子一下愛上呢?更何況,身邊的家長或者親朋好友早有經驗傳授:三年級了,不得了,要寫作文啊!你看書總是浮光掠影,一問三不知,作文寫得起來才怪呢!更有甚者,當著孩子面兒,“談起作文就頭疼”,“哪門學科都好的,就是作文寫不起來,不然,我早上了哪所什麼著名大學了啊,不是現在這樣囉。”

作文是什麼?是後媽,是包袱,是噩夢?傳遞給孩子的是朦朧的害怕和擔心,如此心態下,老師課堂上竭盡全力,開展各種活動,最後都會被孩子識破“要寫作文的”,怎麼也無法驅散先入為主的恐懼陰影,一提作文就緊張,覺得很難,“兵馬”未動,擔憂先行。

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古人說“莫欺少年窮”,意為孩子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作文尤其如此。用自己的經歷類推孩子的學習能力,所謂“潛移默化”,無形中會讓孩子不自覺朝著擔心的方向發展,可以不肯定,千萬別打擊。

“寫的什麼,看都看不懂。”“錯字百出,有一籮筐。”“寫半天,才這麼幾個字。”“那你們班誰,怎麼寫得那麼好,不是同一個老師教的嗎?”“看了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是寫不起來!”每一句,都是一把匕首,將孩子一顆詩心刺得千瘡百孔,自信全無。

“作文不難。”課上,我毫不在意地說。“作文,就是我們二年級時幾乎天天練的寫話,只是換了專門的本子而已。而且現在可好,有兩課時間可以使勁說,你一句,我一句,把大家說的話,按順序寫下來就行了。”

繃緊的臉似乎鬆了一些。我沒有騙你們,孩子。作文就是說話,用筆而已。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都是“文”,眼裡有,心裡有,筆下就有。怎麼才能寫得跟看到的一樣呢?讓別人讀了感覺和你一樣呢?

讀一讀第二課《學會查“無字詞典”》。這篇課文,我很喜歡它的切入點,特別深入淺出地告訴了孩子什麼是“概括”和“具體”,“呆板”和“生動”,第一節作文課的題材來了,從身邊找,最熟悉的,經歷過的。

早晨在操場參加升旗儀式,熱得不要不要的,我們來說一說“熱”,只有題目中能出現這個字,說的過程一次都不要提到。可以從哪些方面說,讓人感覺出很熱呢?

太陽。小茗提供了“毒辣”,還有火辣辣,有孩子說“烈日當空”,馬上有人反對:這不是查的無字詞典。那麼怎麼說,就讓人明白是“烈日當空”?用上打比方,“陽光像無數根毒針”“太陽是燃燒的巨大煤炭”。

顧子桉說“天上像有十個太陽,要請后羿射下幾個來。”真好,我沒想到的神話,他說出來了,大家的思路被拓寬。

流汗。七嘴八舌說“汗如雨下”“汗流浹背”“滿頭大汗”,然後沒了。用上表示順序的詞,“汗從毛孔裡湧出來,先從額頭往下流,流到臉頰,再到下巴,最後流進衣服”,很多孩子一下學會說這個場景,像慢鏡頭似的,放大的特寫。以此類推,“汗浸溼了我的衣服。”然後呢?你做了什麼?有什麼動作?同學們呢?他們是怎麼紛紛議論天氣的?心裡想了什麼?

喝水。平常喝水慢悠悠是享受,今天呢?覺得水杯太小,自己離水龍頭太遠。

植物們呢?動物呢?

好熱鬧!不愛說話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他們幾乎能將所有人的發言記錄下來。妙語連珠的常常忘記自己的精彩,被別人撿了去,寫下來的是自己重新想出的,他們往往不肯與別人相同。一節課的時間,大部分孩子寫完了三分之二,十幾個全部寫完,晚上繼續完成並修改。

作文要求細細編成資訊:“以“熱”為題,全文圍繞“熱”,從四個方面描寫。

1、太陽。

2、流出的汗水,詳細描寫汗水流出的感受,比如這樣的語句“汗從我的毛孔裡不住地湧出來,一滴滴、一串串,從額頭慢慢滑向臉頰,又流到下巴,像雨水一樣滴到我的衣服上,衣服全溼了。滴到地上,地上也漸漸溼了。”衣服、頭髮貼在身上的感覺寫出來。

3、同學們的動作:吹氣、扇風、不住地拉衣服,喝水的急切,互相埋怨天氣的對話。

4、植物、動物、風……在驕陽下的變化。在校作文課已經練說,一部分同學也已完成了第一稿,晚上請對照作文要求,大聲朗讀、修改,做到語言通順,沒有錯字,會用修改符號,字跡工整,將老師和同學說過的語句充分用上,能有自己的想法更好。

作文,對我們班孩子來說,不是陌生事物,請各位家長保持平常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談作文色變,造成恐懼心理。一步一步按要求做,就可以了。”

他們完成了草稿,接下來是老師的事情:批改。厚厚一疊,各有各的妙處.先看書寫,字清爽美觀的,看得舒服,願意先看,且多改幾筆;馬虎潦草的,我也學一學“魯迅理髮”,潦草地改。人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才開始寫作文,書寫首先是要講究的,這是態度問題。

他想不出的詞語,教給他;他不會寫的句子,教給他;他不通順的地方,改過來,儘量不刪除。他寫的字都放著,無非就是順序而已。只一點,老師改過的,要大聲朗讀,並記住,這樣才變成自己的。

幾個月大的嬰兒不會背詩,三年級的孩子也不會洋洋灑灑的千字文,不要一味看字數,看他有沒有話寫,看他想不想寫,看他會不會把話寫通順,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醒下,從幾個方面修改得具體,、生動起來,看他是不是每寫一篇,以後類似的題材不用教就會獨立寫。

孩子學著寫作文,就像當年牙牙學語,為人父母千百遍不嫌多地一個字一個字教,小兒含含糊糊不知道說的啥,可是一家子都覺得說得真好,滿眼含笑,大聲叫好,真心滿滿;蹣跚學步,踉踉蹌蹌時而跌倒,偶爾穩穩走上幾步,全家開心得喝彩不已,逢人便說。作文起步不就是用筆學“說”話、學“走路”?用看新生兒的眼,看孩子的文吧!

作文的事情,就這樣簡單,從心底出發,從簡單的開始,純天然,不假裝。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他們有一個無比豐富的小世界,你無法走進去,但請別說沒有,不信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