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通用29篇)

文學 閱讀(1.9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通用2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通用29篇)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

FFQ讓我寫關於林清玄的文章,為了寫所以買了他的書。買了看了發現幾天之內寫不出什麼東西,所以作罷了。如今看了一半,倒是有些感受。

工作後接觸林清玄是因為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有他的兩篇文章,一篇叫《桃花心木》,一篇叫《和時間賽跑》,本人都比較喜歡,教參裡有一篇他的拓展閱讀叫《百合花開》,尤為喜愛。這三篇都很正面積極,故事中給人以啟示,且不是教條化的教唆,而是讓你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充分展現文學的力量。我個人比較偏愛這種帶給人正面能量的東西。

《林清玄散文精選》一書中不僅有他早期的散文,還有他後期的菩提系列。一聽菩提系列你大概會猜到這些文章可能與佛教有關。我讀了一些,佛經在他的文中出現的概率還是挺高的,或用來講解某個傳說,或用以論述其觀點,或用來抒發其情感。如《三生石上的舊精魂》、《深香默默》、《生命的酸甜苦辣》、《青山白髮》等。他是信佛的吧。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接觸佛經這類文字片段,但若是它們能成為我們正面的能量,那也是好的,應該感激。

讀大作家的文,很明顯他底蘊深深,引經據典,讓人佩服。

《百合花開》和《桃花心木》都是借物來表達情感、觀點的文章,看他的散文精選又讀到不少類似的,我覺得他非常擅長由大自然而引發思考,從而帶給我們啟示。其中一篇叫《發芽的心情》亦是如此。人世間的波折與果樹一樣。有時候我們面臨了冬天的肅殺,卻還要被剪去枝椏,甚至流下心裡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後還能繁葉滿樹,然後結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這是大作家的話,他由果樹剪枝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啟示,滋養我們的心靈,並由文字獲得一些力量。

讀後感:總的來說,讀他的文章,最後可以給你留一個心靈的寧靜,就如他自己說的:循著時光的河流向上游前進,兩岸花樹宛然,群山微風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書才看了一半,更沒有重複讀,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情感不至於隨時間散去,所以寫下來。來對抗時間嗎?或者給自己的思想留些痕跡吧。

最近90學時培訓,遇到一個陌生的老師,可是我們雖才初識,卻交淺言深,這是怎樣的緣分呢。她給我很多鼓勵、建議和忠告,非常感謝。感恩,生命裡總有脈脈溫情在時間的河裡流淌。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

夜深人靜,我卻有些浮躁不安。

在臺燈的指引下,我不耐煩地拿起枕邊那本淡黃色的書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這封面就把我的“心”牽了過去一一瀟灑的“林清玄”三個大字顯赫地印在紛紛揚揚飄落的蒲公英上,頗有一種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個溫柔的女子吧!”我想著,便翻開了書。“天啊!‘她’竟是一個修行過的男人!”我驚歎著看了他的簡介。

有一種無名的衝動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隨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歡》的文章。“這有什麼好寫的?!”我嘀咕著,開始看了。它是由蘇軾的闋詞,引出了主題一一清歡。凊歡是什麼?是吃的?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

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為所有人看的“展覽物”;去廟裡走走,門口滿滿的攤販,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乾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皺著眉,搖了搖頭。

我重翻回目錄,一篇名叫《咬舌自盡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簾,我翻到了相應面數,如狼似虎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早已是視線模糊。那主人第一次把狗拋到幾百公里以外的深山裡,狗,回來了。第二次想把狗拋到幾百公里外的深山中時,狗卻在車中咬舌自盡了。啊!一隻有情有義的狗呀,為了尋找主人,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鎮、在荒郊賓士百里,不管經歷多大痛苦,多大風險,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主人不但不開門,還冷眼相待,立刻又送去拋棄,又被無情無義的人拋棄!有情有義之人受無情之人背棄,在人世間還少嗎?三國時期,老將黃忠為他主公的霸業苦戰關羽,回去之後,主公韓玄卻叫刀斧手斬他首級,此不為無情之人背棄有情之人?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蘊含著細膩的情感,並且透著幾絲禪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

讀著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聽一位禪師的諄諄教導,在安撫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靈。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3

在未讀林清玄的文章以前,曾由於國中老師的緣故買了一本林清玄寫的書,好似乎《茶,非常道》。封面竹綠色與白字結合,頗有清雅之風。但是我忽略了一點,是我後來在買來後才發現的——有關茶,及道(涉及佛家道家),或者曰由茶而悟道。對此我不是很喜歡,甚至有些憎惡。

而此次高中老師又叫我讀,我只好去網上找一些其所著的文章且我喜歡的。由此我讀了幾篇,如《浴著光輝的母親》等等。起初我是帶著一點無奈和走馬觀花般的“過眼兒”,不過讀完《浴著光輝的母親》後,略略有些改觀。首先,因為他有敏銳的“眼睛”,見極細微之處;其二是,他的文筆灑脫,非常樸素,像一個慈祥的老人說著故事,故事中透著真理絲絲縷縷光輝。

《浴著光輝的母親》講述的是一個母親帶著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車。在車上,母親不斷的安慰兒子不要怕,因為他第一次坐公交車。僅僅是如此,或者說不僅僅是如此,一車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著母親,彷彿看見了母愛的光輝。而林清玄自然不止在這裡讚美了母愛,而是思想抑或感嘆現在的人什麼時候能用這種眼光看自己的母親。是啊,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母愛不是來至自己的母親嗎,站在這長長的母愛河中,日夜沐浴在這光輝的母愛河中,何時我們彎下腰,看看底下那一泓給予自己的清水。接下來是關乎我們的,就是對待我們,這些正常的孩子,父母親們的眼光卻是那麼苛刻,充滿條件,無法全心的愛憐。我也深有感觸,現在的孩子似乎都覺得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好,包括從前我,因為爺爺奶奶的愛和眼光總是如此慈祥,充滿著全心的愛憐。現在,我也只能說爸爸媽媽不必爺爺奶奶差,僅因為知道他們是愛我們的,知道他們這麼做那麼做是為了我們。他們的眼神行為矇蔽了我們的感受,甚至讓我們疑惑。作者在最後“嘆”道:“但願,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莊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

帶著另一種複雜的心情,讀了另幾篇。這幾篇也是講父母與子的,《與父親的夜談》《分到最寶貴的媽媽》《海上的訊息》等等。也不細說,就粗淺的談談感受,就《與父親的夜談》。作者與父親談了短短几小時,就瞭解了父親的過去,也正是這段難得的時光,讓作者現在也是如此珍重。在我的記憶裡,我也未曾與父親談話超過半小時,比之作者從前的一小時還要短。平日,我的父親也不怎麼管我,而我也不怎麼了解我的父親,因為他常常對我冷眼諷刺,而對別人卻熱心過頭。對於他好的一面,我確實太不瞭解,可能時代、生活相差太大,平日裡有很少說話,也不好說話吧。雖然如此,我從小對我爸爸還是比較敬佩的。如今面對作者的經歷和勸勉,感觸良多,慚愧罷,慚愧罷,實在是“站在河中,死於乾渴”啊!

讀完這幾篇文章以後,我覺得生活本是一本書,而林清玄的書畫上了他的記憶,感受,還有記號。在他用手寫下之後,又成了我們的,換句話說,他的文章是啟迪的星,我們的書的新一頁仍是我們自己開啟。

等待花開———讀林清玄散文集

很久以前就喜歡林清玄的文章,它總能以詩樣的哲理給人帶來智慧和覺悟。他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智者,恬淡安適,於細小的生活中發現真理。作家都有一雙細膩聰慧的眸子,他洞察體恤世間一切,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心裡充滿寧靜祥和,同時也深含著愛和陽光。

每每體味作者誠摯的情感和親切質樸的語言時,總讓人感動,覺得自己隨著娓娓的敘述深入他的內心,順著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著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聽著他對人生的頓悟,那麼寧靜平和,那麼超脫,許多生活、工作中的煩惱也會隨之淡然。

於是,我孜孜不倦,愛不釋手。

最近,看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長的哲理故事"

“看到水田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還要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這是什麼花?’我拉著田邊的農夫問道。‘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麼美麗明豔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花呢?’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而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如果拿來插到花瓶裡,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只是有一些做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菜來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開花還要難呀!

空心菜的故事給我們很多感悟。等待會有馨香的驚喜,等待會有美麗的回報,等待會有生命之花的燦爛開放。孩子的成長,不也是空心菜開花的歷程嗎?這是一個漫長的積蓄和提升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輕輕地呵護,慢慢地欣賞,耐心地等待,尊重他們的差異,寬容他們的腳步。我們不能違背四季的規則,提前收割。否則,我們收穫的就只能是“空心菜”,是菜!絕沒有希望看到美麗的空心菜花。不是孩子成長慢,而是我們的心太急;不是教學方法有問題,而是教學思想有偏差。其實,他們正在不知不覺地生長,心靈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們浮躁的心在應試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覺;我們功利的目光,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搜尋得太累,迷失了方向。所以很難察覺到心靈的感動,傾聽到花兒開放的聲音。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4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雋永的文章精華,猶如一道清泉,在這浮華人世裡滌盪心塵、開啟心智。面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化作美好心情。會心便是契會於心,是將執著的分別之情超越,融會入以乘的心地,在無言中冥合真諦。

翻開書頁,將目錄掃視了幾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發芽的心情》,初看這個題目,心中充滿疑惑:植物發芽怎麼還會有心情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走進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有一年,我在武陵農場打工,為果農摘收水蜜桃和水梨,那時候也已是冬天了。過了一個月後,果實摘完了,我卻愛上了那裡的風土,經過果園主人的許可,我可以在倉庫裡一直住到春天。摘完的果實還要剪枝,等到春天,我要離開了,可在走時卻看見兩棵果樹沒有發出新芽,枝丫枯乾,它們已經死了。我覺得很疑惑,便問果園主人,他也不知道為什麼。細細品讀這篇文章,這一篇探索人生真諦的隨筆。看看問題,再看看文章,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從年輕人的角度而言,由於社會經驗缺乏,往往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驕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卻經不起考驗,灰心喪氣、失去信心。作者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一個人取得成績固然重要,或者說是一種財富,但在受到挫折時,就很少有人認為也是一種財富了。他認為:“一個人假如一生都沒有成功過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沒有失敗過也不開心。沒有失敗過和沒有成功過,其實都一樣,未能真正領會真實的人生。”於是作者把體驗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作為人生的重要經驗。對於沒有體驗過失敗的青年人,在某種程度上“求敗”,迎接各種磨難,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只有失敗之後才會有求得“發芽的心情”,求得將來的更好發展,這對人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間的波折其實也和果樹一樣,有時候我們面臨了冬天的肅殺,卻還要剪去枝,甚至流下了心裡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遠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後還能繁葉滿樹,然後結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實。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遠的陽光燦爛。面對人生、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慎重,必須認真對待,充分考慮一切問題,認真做好工作的每一環節,周密細緻地制定我們的計劃,慎重確定我們的一切應對措施,預防任何坎坷的到來、任何挫折的降臨。這樣,事到臨頭,我們才不至於手忙腳亂、茫然失措。

一旦真正的坎坷來了,挫折到了,我們大可不必以為天塌下來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笑迎一切挑戰,面對一切挫折,將風浪與挫折拋在身後,闖過去,前面必定是陽光燦爛,前面必定是坦蕩如砥。

我們若一直盯著坎坷、盯著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裡的陰影,那麼,坎坷與挫折就會被放大,就會像山一樣地壓倒我們。

舉輕若重,我們慎重地對待一切。舉重若輕,我們輕鬆地面對世界。

一個人,時時將腳印背在身上,自己會被壓垮倒下;將腳印丟在身後,昂首走過去,這才是應有的人生態度!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5

這本書的封面是不出眾的。

“林清玄”三個大字印在封面正中央,再往左為他的經典作品,再是出版社。上下兩塊都是清雅的荷花;上面為一朵花苞被一朵碩大的荷葉遮住了“半面”,而又一朵清雅、正在怒放的荷花又被那荷葉襯著,詩意盎然。而下面是一朵墨荷與一朵粉色的荷花並肩立著,又使粉色的荷花顯得倍加耀眼……

醉後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思過方知愛恨;很過方知情深。理智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中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

這又是一個滿懷愁苦的作家罷!我思忖道。在我所讀過的作家的作品中,很少有人會以一個輕快自如的筆調吐露內心愁苦的。眾所周知的《鄉愁》,雖寫的婉轉真摯,卻也有句“鄉愁是一座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的詩句,令人傷感之餘,又多了世事的悽楚;剛讀的席慕容的文字,也有優雅脫俗的篇章。雖在少數中我也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但思過後留下的又是那種心靈的瘡痛。

就像《月光下的喇叭手》一樣。

“那時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軀上,它的影子詭異的往街邊拉長出去。”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與喇叭手的相遇、相知、相思。從字裡行間不斷地滲出了喇叭手的鄉愁。一首驪歌貫穿全文,使我讀完後那首歌還在我耳邊、心頭不住的盪漾。

一隻喇叭,被上天吹奏著,音弦操動著老人的經歷,撥動著作者的心。“老人專注地吹這首曲子,一次比一次溫柔,充滿感情,他的腮鼓動著,像一隻老鳥在巢中無力地鼓動翼翅,聲調卻像一首驪歌,等他停的時候,眼裡赫然都是淚水”我尤其喜歡這一段,這一段把老人的鄉愁描寫的淋漓精緻,連無助的鼓動翅膀也是在溫暖的巢中;“聲調卻像一首驪歌”又近一步說明了老人的悲傷。若不為此,為什麼老人對那首曲子感動地滿眼都是淚水呢?

一曲驪歌終了,是是非非散了,生命的紅線被忽如其來的風扯斷了;唯有封面那不起眼的墨荷,正在獨憐倒影。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6

記得從國中開學到現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裡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蘊含著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後,佛寺裡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著這篇文章時,彷彿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淨、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汙垢,只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內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7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巨集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8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9

經過幾天不懈的努力,我終於看完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這是一本很有道理的書,收集很很多小文章,反映了許多大道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文章《水終有澄清的一天》。我明白了,只要內心保持寬容,外界的打擾也會消失。

在“我”童年時居住的三合院,沿著屋簷滴水的溝槽下,擺了一口大水缸,大到你雙手不能環抱。這是用來接下雨天的水,用來洗衣洗澡的。雨水是渾的,放一些明礬進去,等幾天,水才會澄清。

要使水渾濁卻只要一下子,所以鄉下的父母立了規矩,不能玩家裡的水。鄉下的孩子都知道這個規定。但,不玩自己家的水,不代表不玩別人家的水,而“我”家正好在上學的必經之地。有調皮的孩子會衝進來,猛地攪一下家裡水缸裡面的水,馬上就跑了。

“我們”又氣憤又緊張,只要一不小心,他們就跑進來攪一下,因此這使我們很苦惱。

媽媽看了看“我們”,說:“那些惡作劇的孩子,你愈在乎,他們愈高興。只要不理他們,時間久了,他們就不覺得好玩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們”正常生活,水,也澄清了。

故事的作者領悟到:生命中的故事,是一時一刻的。智慧與心境的清明追求,確是生生世世的。當我們遭到打擾時,任何的憤怒與看守都不會起任何作用,反而會讓他們更開心,這時需要的不是我們的追趕,而是放下內心的憤怒,等著這些紛擾澄清下來,就像那水缸的水一樣。

為了別人的打擾而憤怒不己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大有人在。可是不管怎麼憤怒,打擾的人都不會減少。既然這樣,還不如放下來,讓自己清淨下來了,世界也就清淨了。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0

鵝黃色的封面上,幾支蒲公英隨風飛揚,上面齊齊地印著幾個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開書頁,閱讀著一個個細膩的文字,飽含著一個作家純善而不被這渾濁世俗汙蝕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他的文章不像張曉風的那般華麗、生澀難懂像是霧裡看花;也不像畢淑敏的一般篇篇都驚乍地發現些什麼。他的文字細膩而樸素,令我在一瞬間中認定他是一位極有才氣的女作家,直到瀏覽了他的簡歷才驚愕地發覺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眾多散文中,我尤為鍾愛《尋找四葉草》一文。“心夠寬廣堅持”“情夠細膩柔軟”“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勢”這便是作者總結出找到四葉草的法寶。

想起兒時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濃綠中,尋找四片心形,給予幸福。

但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彷彿釋然了。兒時一直執著的尋找也豁然開朗。那一片葉子便是開啟幸福的大門,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尋覓到付出的快樂,希望的黎時,財富的珍貴。而幸運草的第四片葉瓣則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愛。心中充滿愛了,在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萬萬棵平凡的三葉草中終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們的心中。找到那一葉綠,縱然找到的機遇只有萬分之一,但也因為這渺茫的機遇,四葉草才被稱為幸運草。讓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小小的植物才會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當我們真正明瞭,尋覓到幸福,那時的自己總會釋然,找到答案,因為幸運草並不在草裡,我們心中已長出四片宛然的草兒時,幸運也會伴隨著你一生。

或許如書上所說:“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嗎?”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1

最早讀過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那時就被林清玄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的作家數百萬字的作品中,選出的二十餘萬字的散文精華,令人百看不厭。過後,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放於枕邊,睡前不時拿來欣賞。

林清玄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衝上一杯淡淡的金銀花,獨坐在發出溫和的光的檯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

我通過林清玄的散文,知道了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淨的心,怎能寫出美的文章?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2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於朱自清的,林清玄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後會明顯感覺到,林清玄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林清玄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現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微的現象甚至一個動作,通過奇妙的聯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場打工的經歷。林清玄幫忙採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後,被採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在寒風中凋零落盡。農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後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於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雨後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幹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裡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於林清玄細緻溫柔的內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3

林清玄用他流暢而清新的文筆,寫出篇篇沁人心脾的文章。字裡行間總是透露出一種醇厚、浪漫的情感,平易,卻又帶著一股感人的力量。他的文章,總是令我愛不釋手。

愛玉骨肉是清雅的愛好,但是一個人愛玉成痴,和玩股票不能自拔,和沉迷於逸樂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句話,林清玄讓《情困與物困》中愛玉成痴的朋友徹底醒悟,也點亮了讀者的心。

本文記錄了作者一位愛玉成痴的朋友,為了把任何一塊自己所喜愛的上好的玉材佔為己有而不惜一切代價。丟了房子,丟了車子,甚至也丟了工作。最終他家徒四壁,只好廉價出售自己一件件曾花了血本買來的玉器。作者頗為震撼,感慨連連。

愛玉成痴,這是多麼可悲可嘆。愛,原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可是愛到痴迷,便是被束縛在玉的世間裡,無法自拔。

這或許看似可笑,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由剛開始的愛而到了痴迷的境界,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痴迷於股票的人數不勝數,沉醉於網路的人多如牛毛。他們就像是被困在繭子裡的蛹,被緊緊束縛,看不見真正的自我。可是有多少人會明白,吐出厚厚的繭來包裹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啊!如果能夠剋制地適當玩股票也並非壞事,賺一些額外的錢,讓心情更加愉悅。而多少人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虧得傾家蕩產,卻還執迷不悟。適當地使用網路也對自己有幫助,放鬆緊繃著的大腦,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是有多少人,把網路這個工具當玩具,晝夜不分地在電腦上浪費光陰。當那厚厚的繭在不知不覺間束縛了自己,又有多少人只會抱怨山重水複疑無路而又捨不得咬破那個繭呢?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化蛹成蝶,破繭而出,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沒有繭的包裹,沒有痴迷的束縛,才是真正的自己。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4

當我走進這一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美妙從天真的心到純善的心,再從美好的心到高雅的心,這整一本書倒是圍繞新展開的。林清玄它也如同一個孩子一樣,在當今這一個混濁的世界裡還能有一顆透明的心,保持清明。

而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清歡》了,讀了這篇文章我也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太繁華了?沒有了清歡的存在。

雖然生出繁華,可是還是有有清歡的感覺。你是否注意過我們仰望星空的次數越來越少,看到星空會驚訝的大叫?你是否注意過我們路邊的野花不再那麼嬌豔?你更注意過那身邊清歡的事嗎?我想答案一定是沒有。

而在我的記憶中輕緩的事莫非就是讀一兩首優美的小詩,小令;這已經稱得上高雅了。

林清玄說:“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這也就是清歡

你是否想過歲寒三友的崇高?你是否想過他們的高潔?

竹子他在瑟瑟的寒風中挺立,他不被寒風屈服,他是那樣的堅毅、高雅。

梅花,它凌寒獨自開,在寒風中盡顯他的風姿,讓人們不禁被它的傲霜枝所屈服。

松柏,它在逆境中成長,不畏環境的惡劣與否,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歲寒三友是高雅的象徵,也是堅毅的象徵,更是清歡的象徵。清歡就是如此,它不是李白的豪放、灑脫;它也不是文天祥的 壯懷激烈,更不是歐陽修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無奈的哀傷。清歡是值得我們在心底好好回味的,是一種說不出的靜、雅。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5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覆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儘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閒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裡,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6

讀到林清玄先生寫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清歡》,甚是有感: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蘇軾與朋友去郊外遊玩,喝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吃著竹筍、蓼菜、茼蒿等等,然後讚歎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有人讀詩詞不解其意:“這有何好?無非是吃吃野菜、喝喝酒嘛。”說此話之人,必定是沒有體會過“清歡”之人。

清歡,到底是何物呢?!解釋起來很難,清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清淡的歡愉,但體會起來,確實很難呢!

活在當下,體會清歡難,尋清歡則更難。

當你從一把茼蒿、一盤新筍中品出勝過山珍海味的滋味來;當你從路邊一塊石頭中看出比鑽石更珍貴的品質來;當你在林中漫步感到了聆聽鳥鳴比提著鳥籠向人展示更令人愉悅來;當你從一壺烏龍茶中體會到比喧鬧的晚宴更清淨的感覺來……這些都是清歡。

可惜,這樣的時候實在是少極了,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混沌、雜亂。

在一天的勞動後,我們想安靜的散個步,可路邊的煙塵滾滾,到處是“嘀嘀”的喇叭聲,閃光燈刺到你睜不開眼,哎,只能回家。

那就去山上,去海邊吧!那裡遠離城市。

爸爸年輕時去過嶗山,爬到山頂,四處無人,如此近之望雲,到了雲霧繚繞的仙人修煉之地,自然是興奮不已。下邊是海,海邊是白色的,遠些為清,再遠些是幽深的紫,最後是蔚藍,一海四色,默默驚豔。

現在去了,只有傷心,身邊圍滿推銷的人。“照相、照相,15元5張,現拍現取!”一排排小販,向你出售手鍊、玩具……哎,只好走開 。

人間時事無常,能在世間找到清歡,能品出“人間有味”的人物,必是第一流人物!

在《林清玄的散文集》中我把頭腦放進了智慧之水裡,體會過黃玫瑰的心、野狗的心、探尋“膚”的感受、白蓮花的渾然天成,還有幸福的滋味……

煌煌104千言,閱歷、智慧、勇氣……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7

林清玄,1953生,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讀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而他的散文又帶著些禪學的味道,看破俗世。

《無關風月》的布袋蓮。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頑強。放羊的中年漢子的羊雖然將榕樹葉和布袋蓮吃得一乾二淨。可來年的春天,這生命意然又新生了!我喜歡:“當然,傷口的舊痕是不可能完全複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蓮也不可能重生,不能複合不表示不能痊癒,不能重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與歲月的挫敗,總有可以排解的辦法吧!逝去的歲月一去不復返,哭泣的時間,一日又可能悄悄溜走。為丟失的哭泣,不如珍惜眼前的。

時間,人類最熱門的話題。《一隻鳥又飛走了》以一個孩子的戲話,感悟時間的可貴。令我感概萬分的是:“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裡的每一秒都是一隻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彷彿天上鷺鷥成行。”時間像鳥兒為誰停留,獨屬於誰。

《更恆久的價值》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更多的青年去追求時尚,不再珍惜過去的更樸實的東西,就這樣被我們遺忘在角落。這世界雖然浮華短暫,但只要我們願意堅持一些更恆久的價值,就會發現還是有許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陳愈香。如果我們細細發現,老人有許多舊東西是不願意丟掉的,每一件物品中可能藏著故事或是還可以用,就算堆得滿房子是,也不肯丟掉一件。

《喜悅的香》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挫折,這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含笑,一種春天開的花,含苞花最香。它的花期很長,為人帶來笑意。如果我們遇到了挫折,請像含笑一樣,微笑面對。正如“願我們也可以像含笑花,一年四季都帶著微笑面對世界。”

林清玄一個用一生看人生,俗世的男子。他看破人生,感悟人生。

林清玄,禪學與散文的頂鋒人物!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8

人生猶如一片森林,在成長的路上拔起一株株有美好記憶的樹;人生猶如一口清泉,泉水的質地取決於“泉”的“內心”;人生猶如一場玄想,心中有什麼就出現什麼。人生是一條條路,選一條就開始一段不同的人生,成就一個不同的人物,而我可能會選擇清歡,清歡的人生。

自從我打開了《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我彷彿在於一個高尚清歡的人談話、交流心得,此書最為我所感觸最大的,當之為《清歡》一文。清歡是一種對景、對物、對人生的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態度。此文主要講述了作者的清歡與作者對的瞭解。林大師有他對世俗的鄙視體現出了清歡的嚮往。他非常的神,許多已忘了清歡是什麼,也過不了這種日子。(尤其是年輕人)而他還能回憶往事清歡,神。清歡能擺脫世俗,離開嘈雜,體驗清靜時的歡樂,吃盤清淡的小菜,喝清清的白開水,坐階打禪都很容易找到清歡,而現在他無影無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取而代之的是燈紅酒綠。

但我也找到了清歡,一日,我騎著自己最心愛的自行車一邊快活地撥弄車鈴一邊吹口哨,高興的回家,我完全忘了馬路上的汽笛聲,一種清歡的感覺伴我行駛在路上,此時此刻,我完全忘了自己,帶著說不清的微笑,像個孩子,回到家中,我泡了壺白開水,把它當做茶一樣喝——清歡的茶水。然後,我坐在沙發上,享受著當事的歡樂,是一種來自內心的而表達不出的歡樂,彷彿是清淡的歡愉,沒錯,正是清歡。彷彿有股“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的炊煙圍繞在我身旁。

找到清歡很難,也很簡單;找到清歡的人生更難也更容易找到。只有擁有清歡的人生的賢人才能理解這句話。林清玄的《清歡》是想告訴大家:做一個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甩掉世俗的帽子,體驗“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生活,找到“感受清歡、享受清歡、並擁有清歡”的生活!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19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選》,它猶如一股清風,悄然進入我們的思想,沐浴著我們的心靈,令人回味無窮。林先生的文章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字裡行間,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散文選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它們的起點都是我們身邊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卻能從中提出問題,並且最終總會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讓讀者受益匪淺。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麗的珍珠項鍊,其中我喜歡的故事有:《軟枝楊桃》、《吉祥鳥》、《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軟枝楊桃》讓我明白了,如果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外表的好壞,不重視內在的美醜時,真正清淨的生活就不可能實現。《水終有澄清的一天》讓我知道,雖然一秒鐘的混亂,可能需要幾天才能清淨,但只要我們不去理睬,並且一直堅持邁向更高境界,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說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職工作緊張,壓力很大。每次上臺作報告前她總會念著“大家都作文吧成功歸來時,竟遇見了太郎叔的兒子,父子倆冰釋前嫌,重歸於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讓我最為喜歡。他臉上的那一條刺花刺青也許使他看起來很凶惡、把兒子趕出家門也許使人認為他很嚴厲,但在他打山豬偶爾失神時,才看出太郎叔是關心、深愛著自己的兒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樣,表面是銳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堅銳的外表下是那顆細膩、美麗的心。

讀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嚴厲的說我,和媽媽拌嘴,甚至是生氣地一整天一句話也不說,使我有時會埋怨他。但當我冷靜下來一想,其實爸爸這麼做是為了我、為了媽媽、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時嚴厲的外表下的濃濃的愛意。

《林清玄散文選》,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讓我放鬆;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找出身上的缺點,並給以改正;它更像一個指南針,帶我去尋找我不曾發現的事物,併為之感動。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0

這段時間想翻看一些散文,讀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在乾燥的沙漠裡逢著一片綠洲,心中裝滿了欣喜與憧憬。以前也讀過一些散文,但是總感覺不能激起情感的陣陣漣漪,讀完後好像內心的天地總是虛無縹緲的一般。

愛人偶爾會在網上給孩子買一些童書,這一次很偶然間給我選了一本《林清玄散文精選》,翻看過後感覺林清玄帶給我的是滿滿的感動與崇敬,彷彿迷惘的心找到了方向般清明澄澈。

文字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在文字穿梭的進行中,你會發現樂觀是林清玄的主旋律。雖然他出身卑微,但卻堅信自己的夢想,他總會把困難與挫折當成人生的經歷,他如苦難的沙子般處處沉澱,不斷地轉起生命的羅盤。

青年時期的漂泊是林清玄的命運,也成就了他的性格,面對不期而至的命運,他卻用傾灑般地月光照亮了這個世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從他的作品中我能領悟到追尋生命的歷程其實就是能獲得心靈上寧靜的過程。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真情,感悟禪機、感悟人生的真諦。

在這個喧囂浮躁、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人徘徊於追名逐利,流連於醉生夢死,糾結於得失喜怒,誰也不曾停下腳步回望一下最初的腳印,誰也不曾煮一壺清茶用月光下酒,而林清玄的文字表達出來的內涵卻能觸及靈魂的根本,這些文字使命途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如撥雲見日把讀者的心燈點燃。

他的那篇《煮雪》講述一個想象的多情而極度浪漫的傳說——北極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凝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烤來聽。“如果失戀,等不到冰雪盡融的時刻,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也許有的時候,人要學會放下,放下失意與悲痛,重新開始追尋另一段新的生活。那時那刻,溫煮過的雪早已瀰漫了我整個天空,氾濫到使人迷醉。

時光在飛轉,日曆在翻頁,相信林清玄的散文會經得起歲月年輪的盤玩,更相信他的作品將不斷印證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1

翻開一本書,和著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三言兩語,智慧的光芒閃爍其中。洗淨鉛華,拋開那些看起來很虛無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會展示在面前。稱其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為過。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我佛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羅永珍,應作如是觀”。即便是遵從了“如是觀”的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在講述真理的同時,又顯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筆下,就可以發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禪、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於是,我們得以看到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禪的機鋒和日常生命體悟為一體的傑作。正如《黃昏菩提》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醒不至於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汙染,使我們有追求明淨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藉情的溫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髒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還記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林清玄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林清玄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林清玄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那位賣餛飩的老人,林清玄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著生意的訊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且讓我們在卑溼汙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靜的智慧之蓮吧。”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2

米黃色的封面,封面上沒有花花綠綠的裝飾,只有一簇簇飄飄灑灑的蒲公英。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封面。簡潔清新,又不失意境,這或許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風格。

喜歡林清玄的文章,他總能以詩一樣的語言帶給人智慧和覺悟。他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智者,恬淡安適,在細小的生活中發現真理,用他作家那雙細膩聰慧的眼眸,洞悉世間的一切,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林清玄曾在他的散文集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去。朋友家地處偏遠,所以大部分的青菜必須自己種植,朋友種下了四種最極端的青菜:

最酸的檸檬,最甜的甘蔗,最苦的苦瓜,最辣的辣椒。

一開始他的朋友把把這四種蔬菜種在一起,結果每種都長不好,後來他把四種蔬菜分開,鋪了不同的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不同時間的澆水,才使四種蔬菜都長好了,頗費了一番功夫。

看似簡單的種菜小故事,細思量,和我們教育孩子的觀念有著密切的關係。

單純的植物都要用不同的培植方法,更何況是複雜千萬倍的孩子呢?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得到最適合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智慧的父母,睿智的老師,應該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也許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吃力,我們仔細關懷、體貼照顧,找出孩子的特質以彌補不足,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用力生長。如果他是辣椒,我們就幫助他,促使他成為最辣的辣椒。

像這樣沒有華麗的語言的文章總是耐人尋味,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既有花的嬌美,風的溫柔,又有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讓生活在芸芸眾生的我們的看到,在世界的某些地方,還存有純淨。他經歷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他書中的主人公就是你,我,他。初讀這些文章,如獲良友,再品時如逢故知。“挫折是為了讓你學習智慧;離散是為了讓你學習成長;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顯現真正的價值。"這樣的金玉良言不是每天都能看到,也許只有他一一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閒暇時刻,一杯清茶,一張搖椅,幾縷陽光,幾朵白雲,捧著林清玄散文集,每天都是春天。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3

前段時間,我心情十分煩躁,於是我隨手拿了一本書,當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的心馬上就安靜下來了。因為我讀了一首詩;在被造謠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覺知道;在被毀謗是,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愛之方。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是專門為少年編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是他自稱“對少年的期許,對天下孩子的期許編出這冊散文集,他完成了自己的願望,彷彿他看見自己一路行來身影”。我大致看了一下,這本書一共分四卷,標題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和莊嚴的心”。其中,我要著重講的,是“美好的心”。

愛是在沙漠中的一汪泉水,在瀕危時刻給予關懷;愛是一床被子,時時刻刻呵護著我們;愛是一個願望,只要一提出就給予無限滿足。當然,林清玄的爸爸也是如此。故事是這樣的:偶然一次,爸爸發現城市的肉羹非常好吃,他想在以前的農村,要吃上肉羹是非常困難的,但他不辭辛苦為我們帶滿滿一鍋肉羹。但來去的途中車子極其不穩,很容易撒,但他總會帶滿滿一鍋肉羹回來。這時候,我們總會擠在“飯廳”,享用肉羹,發覺一股溫馨的氣息隨著肉羹於香菜的味道塞滿了整個灶間。讀了這個故事,是作者明白了,因為有愛,才會使肉羹變好吃。

哦,我明白了,愛藏在任何地方,只要我們再用一點心,就會變得非凡美好了。所以,作者感悟“生命中的愛和祝福,永遠是熱的。”雖然父母不太會表達,但他們已經從行動上表達出來了,這些愛,可能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永不消散。是啊,父愛是一座靠山,在背後默默支援;母愛是一條被子時時刻刻保護著我。我又想到了……

在一次新聞上,有一對母子被困在雪山上,為了使兒子獲救,她用冰割斷手腕,在雪地上寫了SOS,為了使兒子獲救。這是多麼偉大的事啊。可能有些小孩至今還不懂愛,但只要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就會發現無限的愛。所以,我在這裡,想要獻一首詩給我的媽媽: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4

在讀了林清玄的散文過之後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作者那易懂的語言,卻又含著很深的寓意,哲理。讀完後撼動了我的心

這本書的封皮呈黃色,醒目卻不刺眼,與它的圖案十分相配:一陣風吹來,純白的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飄渺、空靈,十分簡潔唯美,我想也代表著我們這一代代的孩子的夢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型寫著“林清玄”三個大字,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展開封皮,一行小而精練的小字映入眼簾:“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正是這一行字,給了我很大的興趣讓我讀下去。

正式開啟書時,我便被那充天真,無邪的自序吸引。和標題一樣,拉近了我們與作者的距離,向我們訴說了作者不老的心。這本書分四卷,分別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每一卷的開頭都有一首精練的小詩,讀來十分搞笑,我彷彿能從一首首小詩中看到作者兒時天真可愛的臉。

第一卷“天真的心”:講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們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隻烏龜、一棵樹、一些流浪狗、一個傳說……而令我感到吃驚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單純天真的視角,把最單純天真的事情,竟能寫出如此多的細節和道理。在作者的筆下,能夠從一隻烏龜寫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寫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錢的悲哀……作者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直擊我們的內心DD那如白紙般內心的最深處的那片淨土。

而第二章“純善的心”描繪的不是一向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塵世紮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這“灰色”社會中的真善美、假醜惡的比較,引起了我們對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則是繼續沿著之前的風格,用孩子般的筆法,給我一種親近的感覺,讓我借作者的文筆來看那充滿未知的世界。

看完這本書,突然發現書的最後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訴我們:“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我們是不是除了課業,更重視這些優良品質的養成那?”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吧。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5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裡,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絡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裡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知道聽誰說過: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林清玄的散文裡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6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清香——如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後慢慢歸於平靜。久久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溫暖。翻開書的目錄,又是一個個耐人品味的題目:“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情緒”、“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著實讓人為之痴迷不已。

《林清玄散文》收錄了林清玄先生兩個創作時期的優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壇,將自己的朝氣與激情更多地傾注在鄉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鴛鴦香爐》等。隨後,他沒有拘泥於鄉土散文的創作,嘗試著將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開始了以“菩提系列”為代表的創作生涯的第二個時期,也進入了他個人創作的全盛時期,散文集收錄了超多該時期的優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書》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持續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情緒與平靜的心態,再巨集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就像先生在《人間有味是清歡》中這樣寫道:“十年夜雨心不冷,百鳥飛遠天不遠,千山越過水不渴,萬花落盡春不盡。”十百千萬,日益繁盛,願我們內心永遠繁盛豐美。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7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雲是最柔軟的……

每當碰觸到林清玄散文集時,就像收穫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得到關於他的人生啟迪和情愫,體味從文字中透露出的個人修養和品質,品味字裡行間所滲透的佳句美詞和情感。翻開具有淡淡墨香品茗般的優雅情韻書時,就能走進林先生的內心世界去瞧一瞧。寄託對美好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希望,走出喧囂浮躁的現實社會時,來到一片充滿蓮花氣息的花林,這時再把林清玄散文集拿出來,哼一曲悠揚婉轉的小曲,如同待在世外桃源般的美妙享受。他才會淨化內心世界的沉浮和頹廢,人就會具有林先生的高潔堅貞的品質和個人修養,這就能起到我們所希望的效果。

我認為林清玄本人就像晶瑩剔透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他的文字是那麼純粹、清淨、生動,讓人讀後受益匪淺,如同與位大師在交談,就像淙淙流水般的暖流流入人的心田,帶給我們深刻的人生啟迪與他的情思。喜歡在靜謐安詳的夜晚,坐在沙發,手捧這本散文集,品味其中優美華麗的辭藻。此時若在播放一曲清幽有內涵的歌曲,配上一盅剛浸泡過的茶葉,意境就已在不知不覺中洋溢位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感覺林先生總和“禪意”分不開,在書中時常會提起與禪意的有關事例,會問自己禪意究竟是種怎樣高深莫測的解讀呢?上網搜出原來就是讓人們的心靈更純淨,體驗佛家人的戒殺眾生的悲憫情懷,是他先開創了寫佛的先河,所以他也被不禁的淨化了。人心境界遠,菩提本悠然。佛臺端坐立,低眉慈善觀。禪意暖人間,吉福泰祥安。祈福雲霧升,捏花淺笑間。禪意人生書畫卷,恬淡凝思逸悠然。覺得林先生的禪意世界還需我們細細揣摩,在人生的閒暇之餘是適合時間,學著去豐富自己的眼界和心靈,使自己具有禪意和佛心吧!

感悟林清玄,體會他的清淨之道。我也被林先生的清純所觸動到,大家也試著去讓自己變成像林清玄一樣的純淨之人,再讀幾次這本書你會有不同的體會。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8

夜晚,寂靜。

讀一本好書,與感動狹路相逢。

他回憶父母,語言平淡而柔軟。

“……端午節的時候,我路過山邊的永春市場,看到有人在路邊賣‘香椿粽子’,買了幾個來吃,真有一點爸爸的味道,唉唉!”

“……有一次母親和我穿過芒花的時候,我發現她和新開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樣的白,母親的發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

簡簡單單的描寫,深情自然流露。讓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去!尤其每次短暫的家庭小聚,父母跟我們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就睡著了,那花白的頭髮,深刻的皺紋,疲倦的神情——什麼時候他們已經這般老了呢?時間過得真快呀!快得我們都來不及發現親人的變化!

他寫他童年的寵物——小松鼠,“……松鼠與我的情感,使我剛上學的時候有一段有聲音有色彩、明亮跳躍的時光……”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後來死了,作者做功課時睡著了,削尖的鉛筆成了凶器!這自然是一場傷心欲絕的分離,作者寫的時候感情真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養的小狗。一條非常可愛的狗狗,陪我度過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死的時候,我跟作者一樣悲痛欲絕,後來再也不養寵物了。兒子一直以為我不喜歡小動物,其實不是,是害怕分離!沒養過寵物的人無法體會的感情!

他寫生活感悟,亦是以小見大。

比如朋友送他蓮花,他會想到: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刻,生命便無限美好,日日是好日,處處蓮花開。

比如他對木魚眼睛的認識:木魚作為磨洗心靈的工具是極有典型意義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訴我們,修行是沒有止境的,心靈的磨洗也不能休息。

比如他穿了僧鞋,會想:要低得下頭,要看得破。

比如他喝茶時會想:一味萬味,味味一味。喝時生其心,喝完時應無所住,如是如是。

……

真情並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去渲染,看說話者的眼睛就知道,悲傷也不需要嚎啕大哭,看其神情就知道,我們可以通過文章的字裡行間去體味作者的深情,美好的感情是可以傳染的,不是嗎?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 篇29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散文,字裡行間透露了林清玄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用各種不同的散文向我們表達了他對我們少年人生的見解。讀後我深有感觸,的確,不管是天真還是純善,或是美好,直至莊嚴,都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讀林清玄的文章,能使我浮躁的心即刻間安定下來,因為他的文章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雖然每篇散文都比較短小,但是卻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含有深長的意味,使我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迫不及待地去體會這個心思細密的人寫出的有血有肉的文章。

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讓樹轉變的方法》。這篇文章是以一件小事引出了林清玄的一系列的感悟,主要寫了林清玄的孩子做了一個實驗——讓一棵樹轉彎曲。這是靠樹的向上、向光性做的,把樹倒吊著,它便會轉個彎長上去,由此,林清玄便奉勸大家、我們人類不能不如一棵樹,不能被外在環境擊倒,失去自己原本的樣子,要學習那棵樹一樣不會墮落。

這棵樹被作者的孩子倒吊著,就好比是我們人類生活在逆境當中,而這棵樹因為向上、向光性又頑強地長了上去,可我們人類呢?有些經得住風雨的人可能會和樹一樣也不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逆境中激發出自己的潛能,不會墮落,成為勝利者。然而有些人卻不會適應環境,自暴自棄,隨著環境一起墮落,最終,成為了失敗者,這方面,他們甚至不如一棵樹。

而我們,要當那些在逆境中也不會墮落,反而活得精彩的人。其實,人們有時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我們也不免因此而灰心喪氣,對生活、對自己不抱希望,但是我們就要有超凡脫俗的精神,經歷了失敗過後,也培養了我們自己的人格、風骨,再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容易被外界環境所擊垮了,就像樹一樣,無論繞幾個彎,也要堅強地長上去,向上、有光的地方長,這才時我們所要做的,不與墮落妥協,以堅毅、剛強、樂觀的心一直生活下去。

人生不免會有灰心無助的時候,但只要有了堅強果斷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擊倒。當我們踏過荊棘,勇敢地走向終點的時候,就能舉起勝利的旗幟,自豪地對自己說:“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