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兒時的年經典散文

文學 閱讀(9.73K)

對於一個貧困小山村的孩子來說,一年中最盼望最幸福的日子就是過年了。那時,這個年過完了,我就踩著小板凳,一天一天地把黃曆牌撕掉,把下一年春節那天折上,苦苦地等待下一個年。有一次,我覺得時間太慢了,就一股腦撕掉了半個月的日曆。當時,母親正好要去外地辦事,就是在這一天。頭一天晚上,母親看了一下日曆說,明天就得去了,然後叮囑我們在家要好好聽話,注意安全什麼的。母親每天勞作要十幾個小時,忙的連飯都顧不上吃,所以時間觀念是沒有的。而我撕完就忘了這件事。第二天一大早,天還不亮,母親就起來了,給我們做了一天要吃的飯放在鍋裡後她就上火車了。到了地方才知道,提前去了半個月,事情沒有辦成不說,還花掉了六角錢的火車費。回來後媽媽看到日曆的情況就問誰幹的,我開始不敢說,母親就讓我們姐弟三人全都跪在地上,不許吃飯。我們跪了幾個小時,都受不了了,我只好承認。母親用雞毛撣子打我,把我的身上抽打的都是血絲。

兒時的年經典散文

“你為什麼要這樣?”母親氣憤地問。

“我想過年。吃好的,天天吃白菜土豆,玉米年糊糊粥,我都要吐了。”我哭著說,身體跪的已經有氣無力了。母親聽了我的話,愣了一下。然後抱住我失聲痛哭。母親只是哭,什麼話也不說,母親把我抱到炕上,用紫藥水給我擦傷口。淚水掉到我的面板上是滾燙的,掉到我的傷口上是酒精一樣,刺激的疼到骨子裡。

晚上,母親就唉聲嘆氣和爸爸說話。“哎,孩子生在咱家太可憐了。今年過年咱們給孩子多做一些好吃的。”

果真,那一年,我家的年是那麼好,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很傳統,很能體現中華民族積澱已久的傳統文化。比如,除夕的早晨,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母親是最重視這個春聯的呢,年年如此,她都是第一個把對聯貼上,鄰居家看到媽媽開始貼了 也就出來貼。那些春聯都是媽媽提前幾天就到街市上買來的。母親買對聯很認真,一副對聯要幾十分鐘,她不認字,她先是看樣子好不好看,選好了就叫別人給念,有時不懂意思就讓人家給解釋,她要選擇能讓家裡人健康的,能讓家裡富有的,有吃有穿的,這些選好了,母親開始砍價了,五角錢的對聯母親會砍成四角,省下一角錢能買兩個小“福”字。就是買對聯這一項就得一天功夫,母親生活非常節儉,可是買過年的這些東西就要花掉八九元錢,那時我的父親工資每月才三十元錢。回來後母親開始裁剪,都安排好後放起來等待過年這一天。

母親先是打漿糊,用白麵攪拌而成。然後自己去貼,老天從來不可憐勞苦大眾,好像每年的除夕日都非常冷。對聯不等貼上就凍了,母親就得拿回來從新抹漿糊。她的手不能戴手套,他怕戴手套貼歪了,或者貼得不板正,影響一家人一年的`健康。凍手了,,母親就回到屋裡在爐子上烤烤手,或者在鐵鍋蓋上烙一烙,好一點就又出去貼。母親貼的對聯可好看了,(只可惜那時我家沒有相機,要是有我會把它留下來,可以進吉尼斯大全呢。)你看,家裡所有的門都是對聯,中間是一個福字,橫批下面是三個不同顏色的掛錢,掛錢都是剪紙的,上面是各種圖案,還有喜慶的字樣。窗戶上是不同的,每組窗戶上只貼一個福字,福字下面是一張掛錢,這組窗戶如果是紅的,那組窗戶就貼綠色的,老遠一看,太好看了,看了你才知道什麼叫五彩繽紛。微風吹來,掛錢輕輕地飄動,彷彿進入了仙境一般,特別享受。

這些都做完了。母親給我們穿新衣服,母親的手巧是遠近聞名的,我家窮,沒有閒錢去買新的,母親就改造舊的,比如,母親的舊衣服好的地方剪下來,再把姐姐的舊衣服某個地方剪下來,幾件不同色彩的衣服合拼到一起,再做成一件新衣服,那款式是人見人愛的,如果放到現在,母親開一家改舊服裝店,上市都有可能。我們穿上新衣服後,就該是父親發壓歲錢了,每人一元,都是父親事先兌換好的,絕對新錢,我們都把錢放進自己的領地,當然也只是一天光景,第二天母親就會要回去,因為家裡必須買一下必需品,一個年已經一貧如洗了。

我們去玩了,父親開始挑水,我們家沒有井,要到別人家去挑,說是除夕這一天必須所有能裝水的地方都得裝上水,不然這一年就缺水了,不夠美滿。母親開始糊燈籠樹,燈籠樹就是掛燈籠的杆,有三米多高,最上頭是一個小樹的樹冠,母親把樹冠上貼滿各種各樣的彩紙,有小紅旗狀的,有花樣的,還能飄動。家家如此,整個小村紅紅火火過大年,簡直就是五彩的世界。

再接下來,母親就是做飯了,父親打下手,普普通通的白菜土豆母親會做出十來樣。吃飯的時候,我們是狼吞虎嚥,等了一年了,好不容易等來這樣的好吃喝,我們恨不得一下子把一年的飯食都吃完,和下一年接上。我們邊吃邊說著哪個菜好吃,哪個菜味道像肉,母親父親只顧看著我們吃,不時地往我們的碗裡夾著菜,不時地給我們盛飯。等我們吃完了,父親母親才吃,他們不吃,一來是看著我們吃他們高興,二來他們怕不夠吃孩子們吃不飽。儘管如此,我們的飯桌上仍然笑聲朗朗,笑聲傳得老遠老遠,鄰居家常說:昨天又聽到你們家的笑聲了。那一年,我家吃了二十個炒菜,從來沒有過的香。也就是那一年的年,讓我記住了母親的味道,至今,不管我吃什麼好東西,都吃不出那個味道來啊!

到了晚上。母親和父親給我們點上小燈籠,讓我們出去找鄰居家的孩子玩,所謂的燈籠就是父親用罐頭瓶做的,父親把罐頭瓶用鐵絲兜好,鐵絲有一尺多長,鐵絲的最上頭系一根小木棒,父親怕我們紮了手,還特意把木棒用砂紙打磨的非常光滑。母親會在裡面放上半根小蠟燭,點燃後,我們就提著去玩了。

母親和父親就去給火車道公路還有旮旯衚衕送燈,給逝去的老人送紙錢。等我們的蠟燭燒光了,我們就回家來,這時,父親母親早已把除夕餃子包完了,我們家為了省電,八點多就吃完除夕餃子了,然後大家開始滿足地進入疲憊而又快樂無比的夢鄉。那時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什麼都沒有,春節的幸福只在和父母在一起,吃到父母做的飯菜,儘管太簡單了,但那是母親父親的味道。

就是從那時起,知道了,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母親就是整個的家,父親沒了大梁就塌了,媽沒了,家就沒了。

兒時的年是快樂的,幸福的,又是悽苦的,心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