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優秀散文:常憶兒時家鄉的飯

文學 閱讀(1.91W)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童年我的夢,尤其是兒時家鄉的飯。

經典優秀散文:常憶兒時家鄉的飯

七十年代末,還時是計劃經濟。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帶著我們姐妹仨在家種地。糧食是基本口糧加工分糧,雖然父親把他的糧票省了一些補貼家裡,但還是不夠吃。母親沒日沒夜的在地裡幹活,十幾歲的姐姐也跟著母親下地,幫著掙有限的工分換糧食。才幾歲的我下不了地就在家做飯。

還記得我煮的第一次飯。那時我剛有灶臺高,夠不到鍋臺,就搬一張椅子墊腳。我放了些水,把淘好的米放進鍋裡。抓一把松針點火,再往灶堂裡放一些硬樹枝。火燒的很旺,不一會鍋裡就咕嚕咕嚕的響。我又趴在鍋臺上看鍋裡,準備學媽媽的樣子瀝飯(就是用一種名叫筲箕的竹製品把米粒和米湯分開),哪知鍋裡只冒泡,只見米粒,不見米湯。沒辦法用瓢把它舀起來,我想把米湯瀝出來,就用鍋鏟按住米粒取湯。湯沒取出來,一鍋米被我按的嚴嚴實實的,那鍋飯可想而知。看著一鍋的夾生飯我很害怕,擔心媽媽回家會教訓我。媽媽從地裡回來了揭開鍋朝我看看沒罵我,加上水,把米粒拌勻了又燒,一鍋香噴噴的米飯做好了。後來媽媽做飯就把我叫到身邊,教我多少米放多少水,煮到什麼程度可以瀝飯,經過幾次實踐,我接下了做飯的重任。

米飯會煮了,再學做麵條。第一道和麵工序也是水的`把握,水不能多,多了面太軟,承不起擀麵杖;水太少,麵糰硬,壓不動推不開。媽媽親手教了我幾次,我就會審視水分了。我先把麵糰和好,再用擀麵杖把麵糰壓扁推開,每推一次就撒些麵粉,把麵餅捲到擀麵杖上再滾再壓,等麵糰推壓到鍋蓋大的時候把麵餅摺疊起來,切成指頭寬的麵條。待鍋裡的水燒開了,把攤在桌上的麵條拉起放進鍋裡煮。不一會一鍋香噴噴的麵條就做成了。

最好做的飯是南瓜粥和蒸山芋。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糧食常常不夠吃,只好用瓜菜代替主食。夏日的傍晚,勞作了一天的媽媽和姐姐繼續去出夜工——扯秧,我就在家做南瓜粥。我先把南瓜切開,把南瓜籽掏出來洗乾淨晾著,再把瓜皮去了,切成寸把厚的片,放水煮,待南瓜煮熟了再把麵粉灑進去,一邊灑一邊攪拌。不一會又甜又香的南瓜粥就煮好了。

媽媽和姐姐還有一大群人就在屋前的田裡幹活。我做好了飯就蹲在場邊唱歌,地裡的人本來餓得暈乎乎的,聽到我唱歌都打起精神來,叫我再唱一首。就那樣鬧鬧唱唱也不覺得多困,只是肚子餓的咕咕叫。我唱一會,喊一會:“媽媽,我餓,回來吃飯。”有時候等的太久就歪在場邊睡著了。

儲蓄的南瓜沒了,山芋成了必備的口糧。傍晚,我揀半籃山芋下池塘洗淨。先在鍋裡放一瓢水,把蒸底放上去,再將山芋隨意的倒入鍋裡。架上柴火蒸煮,在沒聞到山芋香味之前千萬不能揭開鍋蓋,不然山芋夾生了 很難蒸熟很難吃。

我的童年雖辛苦,但更多的是甜。甜甜的南瓜粥,甜甜的蒸山芋至今還是我喜愛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