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最新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02W)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感情真摯,很多讀者喜歡,因此也誕生了很多的讀書筆記。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最新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

  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篇(一)

1) 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賞析: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鑑”,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醜態,“實在標緻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賞析: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3) 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

賞析:以在這裡只提一位先生,而不提藤野之名,從全文佈局看,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如果這裡提到藤野之名,下邊那一段對藤野先生的描寫,給人的印象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鮮明突出。兩個“幾次三番”,寫出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生活的殷切關懷。

4)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賞析:魯迅用“嗚呼,無法可想”這一感慨,來說明中國群眾的愚昧和落後,說明長期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思想統治所造成的後果多麼嚴重。也說明,經過20年的觀察和實踐,僅僅用文藝來啟發人民的覺悟,究竟能有多大效果,魯迅已持懷疑和否定態度。

5) 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

賞析: “酒醉似的喝采”原來是指日本學生在影片中看到槍斃中國“犯人”時興高采烈的表現,他們拍掌歡呼“萬歲”,使魯迅感到“特別刺耳”。魯迅回國後,看到一些閒人圍觀反動統治者屠殺革命人民時,也像日本人一樣在“喝采”,說明這些閒人的精神已經麻木到令人震驚的程度。所以這句話表現了作者極其沉痛的情感。

感悟聯想

藤野先生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汙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埃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作為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上的師生互動,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居首位的是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依靠深厚的師生情感來維繫,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

  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篇(二)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片回憶性散文。文章開頭先寫了在日本中國留學生扭曲、腐敗的思想,到處被人瞧不起。當時中國身為弱小國的心酸,激起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令作者很迷茫。

有一天,魯迅遇見了日本的解剖老師——藤野先生。通過作者的外貌描寫:“其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我看見了一個生活簡樸、責任心極強的先生。藤野先生讓魯迅抄他所做的講義,第二天還給魯迅時,上面有紅筆改過的痕跡,連一些很細微的小錯誤都不放過。並讓魯迅每一週要送給他看一回,一直堅持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一個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躍然紙上,在異國,有這樣一位好老師,讓魯迅敬慕。這是一種怎樣的師生情懷!藤野先生雖然是外國人,但是卻沒有對學生產生偏見,而是給予他溫暖的關懷,這個像父親一樣的人,對於魯迅以後棄醫從文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

魯迅先生準備棄醫從文,藤野先生送給了他一張自己的照片,後面寫著:惜別。表達了藤野先生十分珍視與魯迅的友誼,一片依依不捨的深情。在以後魯迅棄醫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作者會時時想起藤野先生,並重樹信心,說明先生對作者的影響很大,他對我的影響和鼓勵不斷地鞭策著我,讓我不斷“寫那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地懷念、感激,還有藤野先生跨越國界的嚴謹的治學態度。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在文章中汩汩流淌……

  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篇(三)

藤野先生是一個其貌不揚有些猥瑣的老師,在魯迅的記憶裡,他十分值得敬重。

他的全名叫藤野嚴九郎,由於我並不瞭解這幾字在日文中的意義,所以略過。開始的時候,魯迅從幾個老生那兒聽說,藤野先生曾因為穿衣“模糊”被人錯認成扒手,他的形象並不好,當我看到這段文字時,心中不面對他生了些厭惡。或許,藤野嚴九郎對於初來咋到的魯迅,他的這種不拘小節,也不是魯迅所喜愛的,就如“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課堂沒戴領結。”

“到了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當中”。讀到這裡,我不禁感嘆:這不拘小節的藤野先生竟能夠待在一堆骨頭之中,他對解剖學的熱情還真是不一般呢。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麼?”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具體的對話描寫,隱含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注,沒想到,在他大大咧咧的外表下,還飽含對學生的關心啊。讀到這裡,我對他先前的討厭開始被沖淡了。

“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藤野先生對少年魯迅真是關懷倍至啊!他並沒有魯迅來自於當時弱小的中國而歧視他,而是以恩師的方式對待學生。

後來魯迅因看過許多戰爭實錄,被那一聲聲刺耳的“萬歲”改變了學醫救國的主意。“每當夜間疲倦,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是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菸,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這段話具體地寫出了一個場景:在夜深人靜的子時,魯迅先生正在揮毫潑墨寫著那些批判社會黑暗的文字,人已睏乏,卻在抬頭見看見了當年恩師栩栩如生的照片,內心的火被藤野先生點燃,魯迅帶著對恩師的眷戀,繼續提筆痛斥世上的一切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