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初登長城的感嘆

文學 閱讀(5.31K)

初次登上古老的萬里長城,那還是1988年3月的事,隨後總想寫寫長城,但總是找不到登上長城那種感覺的支撐點,故而一直沒有動筆。

經典散文初登長城的感嘆

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當我還是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長城,就熟悉長城那雄偉的城牆、高大的城堡和堅固的敵樓。當然,對長城這種形象的記憶,均來自國小地理課本的插圖,來自電視訊幕和電影銀幕上移動的鏡頭,也來自其它五花八門的傳媒。也是從我最初知道長城的時候起,我就聽到了孟姜女千里尋夫並哭倒長城的傳說,從此,孟姜女善良、纖弱的古代女性形象;秦始皇高懸霸王鞭的暴虐形象便和長城一起,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稍長大一些,知道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象徵。還知道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此時,再每當想起長城時,就會在驕傲與自豪的情緒裡,滲入一縷淡淡的哀思愁緒。

北方的三月,春寒料俏,咋暖還寒,我終於登上了長城。

那是一個雪後天晴的早晨,天空好象被水沖洗過,藍得透亮,幾個熱心的好友邀約同遊八達嶺,欣然答應,畢竟我還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長城。旅遊車出發了,飛快地穿過北京市區漂亮整潔的街道,遠處的天空上有幾塊薄薄的雲彩垂在天際,顯得那麼曠古高遠。

旅遊車在京張公路上急馳。京張公路沿著關溝西側的山腳逶迤而進,京包鐵路則順著溝東側的山麓,迂迴而行。剛好有一列火車駛過,隔溝相望,偌大的機車在這崇山峻嶺之中遠遠看去,小得如同兒童玩具。也許是被大山威懾住了,就連那汽笛的吼聲也遠不如在曠野上來得有氣魄,相形之下,我們的汽車倒顯得速度很快。

在同伴的暢談與遐想中,汽車輕鬆地駛過十八盤,到達被疊翠山挾持的居庸關。按導遊圖介紹,這居庸關是八達嶺長城的東門,郵票《居庸關》就是此地。按照旅遊路線,居庸關是一個景點,汽車在此停了下來。我自然不需要聽導遊對景點的“解說”,獨自攀上關牆,來到長城上。望著從關門下過往的車輛及行人,遙想當年,這裡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也曾想如此雄關,千百年來上演了多少名垂青史的.古代戰爭歷史活報劇。想象著現代人可以登陸月球,撞擊火星,進入太空行走,望著眼前高不過十米,寬不過七-—八米的關隘,卻能距敵於關門之外,心中不免生出諸多感慨,是戰爭的兒戲,還是關隘的不可逾越?不過某一天,這神話一般的雄關險隘還是被清軍的金戈鐵馬越過。一支來自草原的軍隊越過長城,跨過居庸關成為了紫禁城的主人,作為遊人,今日再看這居庸關,想象著歷史上發生在此的激烈戰爭,還真感到有些悲壯的浪漫。正唏噓不已時,導遊招呼大家上車,一路上思緒飛揚,但又不知在思索著什麼。

“八達嶺到了”車上有人喊了一句,我抬頭望去,果然,一座巍峨的城門,銜著向兩翼山上伸展著的城牆橫在眼前。

呵——這就是長城,這就是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朝朝暮暮迎著大海的日出,送走戈壁落照,或翹首於峰巔之上,或俯身於峽谷之中,跌巖起伏,延綿中華大地千萬裡的長城,這就是多次出現在郵票上的長城——“八達嶺長城”。原來長城真的是這樣雄偉挺拔,這樣的堅韌古樸。面對這象徵偉大民族氣慨和形象的古老長城,我的心靈被征服了。

導遊統一購票,帶領我們穿過人流,踏著被人流踩凹的磚砌石階先向北四樓攀去。

我平生第一次真正腳踏實地地站在了長城上。

長城外側呈喇叭口狀排列著兩座大山,八達嶺的西城門,正好鎖住山口,向西望去,地勢漸平,而這八達嶺長城的腳下則怪石兀立,山勢陡峭,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上的態勢。我站在城郭之上,確有一種英雄氣慨從心底升起,古代有了這道堅固的長城,對於抵禦還沒有發明現代火器裝備的軍隊是非常有利的。長城,越是雄關險隘,有關古代戰爭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傳說故事就越多。

“不到長城非好漢”我聽得有人用生硬的中國話在呤哦這一名句,循聲用目光覓去,只見一位白髮蒼蒼,步履盤跚的外國老婦,從她那顏色鮮豔的服裝顯示著她們民族不受拘束的性格。我心情複雜地看著她,她正艱難地一步一步向上攀去,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她伸出了“v”型手語,她則報以感激的一笑,加快了步伐,或許是得到我的鼓勵,也或許是長城的靈性感染了她。

我暗自思襯著,難怪長城是我國首批列入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這古老而雄偉的長城,的確應當是人類的遺產,長城在郵票上的展示也遠遠不夠,應當發行更多更好的郵票來展示長城。長城在中國歷史上,從周朝天子到明代皇帝,前前後後,修築了大約近二千五百多年,世界上那個民族能將一項工程歷經數千年而不綴呢?長城的下面又埋藏著多少摧人淚下的故事?千百年來,長城目睹了中華民族的滄桑鉅變,飽經了邊陲的烽火狼煙,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社會的全部興衰榮辱的歷史都溶進了長城延綿萬里的牆身之中。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長城吟誦過悲壯動人的詩篇,為它編排過多少悽碗動人的故事,就象我兒時聽說的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面對著長城這挺立在中華大地的“脊樑”,此時,我不知是應當為它感到驕傲自豪,還是應當為它的歷史感到悲傷。無論怎樣,我都似乎有種壓抑感。

我站在這城牆上,一邊感受這工程的浩大,修築者的智慧,同時又一邊感嘆著,當年的西方列強,用他們的鐵船鋼炮轟開了大清帝國閉關自守的國門。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燦爛的文化,就在那一刻,這一切的驕傲都無補於那嚴酷的事實:中國被列強瓜分了。此時的長城也象一條睡去的巨龍,無力地躺在貪脊的大地上無人問津。回顧這民族歷史的悲劇,在“落後就要捱打”的社會與自然法則面前,在簡單落後的生產力背後佐證了多少保守的民族惰性。可嘆的是這種惰性,就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國人的骨子裡,我們如果不克服這種惰性,我們津津樂道的四大發明就是再早上一千年,我們引為驕傲的萬里長城就是再長一萬里,那又何用之有。

這萬里長城帶給我們的是什麼?也許我的思緒出了問題,不,這是歷史的長城,是物化的長城,它也是一堵長城。我們應當重視的是人們心中的長城,也許這長城還象幾百年前一樣,在人們的心中還在發揮巨大的抵禦作用。

我擠出人群,走到一處城樓的垛口。徐徐的清風迎面吹來,望著長城蜿蜒越過崢嶸的山脊,那磅礴的氣勢,又叫我頓覺心胸開闊。剛才心中的塊壘似乎也一下子化作了那天際的雲影。到了返程的時候了。旅遊車是有時間的,我跑下長城,站在長城腳下,要求同伴與我跟長城再次合影,這張照片也許是我站在長城腳下,長城顯得是那樣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