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優秀】小班教育隨筆15篇

文學 閱讀(2.99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小班教育隨筆15篇

小班教育隨筆1

本週閱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的第三章節“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機智”中的“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不開心而哭鬧,有些孩子因為遇到開心的事情而開懷大笑,有些孩子則是面無表情,少言寡語,這都是孩子宣洩自己情緒的種種表現。那麼,作為教師而言,對於孩子宣洩自己的情緒該如何應對呢?

閱讀了此篇文章之後,讓我感受頗深。幼兒的心理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題,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幫助幼兒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反之,消極不愉快的情緒促使人的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失調,對機體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文中的一則案例就是教師通過給幼兒創設“消氣商店”來引導幼兒快樂的生活。

聯絡到自己的工作中,這學期我帶的是小班,小班幼兒身處從家庭轉向社會的特殊時期,更加需要老師精心地呵護。班裡孩子入園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哭鬧不止,他們通過哭鬧來宣洩自己對入園的焦慮的心情。作為小班老師,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幼兒將負面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使他們愛上幼兒園,愛上老師和同伴。所以,當面對孩子們哭鬧的情緒時候,我們耐心地陪伴孩子,和他們聊天,和他們遊戲,有的則是太過依賴家人而離不開成人,我們也一直牽著他的手,給予他家人般溫暖的愛。當孩子們入園時候表現出種種消極的情緒的時候,作為教師而言不應該去責怪他們,而是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控制情緒,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談話的方式等讓孩子緩解消極的情緒。記得開學那幾天,我帶著幾個哭鬧特別厲害的孩子來到戶外玩滑滑梯,滑滑梯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大型玩具了,來到了戶外,孩子們的`情緒似乎得到了解放,一個個都跑去玩滑滑梯了,一時忘記了離開家人的痛苦的情緒,通過幼兒園裡好玩的玩具讓孩子們喜歡上幼兒園,慢慢的適應到幼兒園集體生活中去。

關注幼兒的情緒,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學前兒童在生活中充滿情緒色彩,喜怒哀樂易於表露。對於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幼兒這個情緒表現的最佳時期,一邊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小班教育隨筆2

對書的渴望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著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徵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

“長脖子教師”,可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為每當韓教師給我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為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慾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裡,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著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裡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

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說歸說,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並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貼上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小班教育隨筆3

《好朋友的魔力》

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欣怡小朋友在早晨入園時總是有些情緒低落。不過當爸爸走後她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情,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活動中來。一天早晨欣怡滿臉委屈的表情走進班級教室,這一幕剛好被她的好朋友子涵看到,因為早晨的時間非常緊張,兩個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準備早餐前的活動了,欣怡的心情還是相當的低落。

早餐過後,快樂的區角遊戲開始時了,只見欣怡和子涵都選擇了表演區進行遊戲。當她們裝扮一番正要準備遊戲的時候,子涵走上前問道:“欣怡,你今天早晨怎麼了,怎麼不高興啊!”聽到子涵的問話聲,原本心情有點低落的欣怡突然抬起了頭,小眼睛特別有神的看著子涵,弱弱地說:“早晨爸爸忘記給我帶做好的天氣預報本了!”子涵一聽笑著說:“原來是這樣啊,咱們去和宋老師說說,明天再帶過來就是了!”說著就牽著欣怡的手向我走來。不等欣怡開口,子涵就幫忙解釋說明事情的經過。當得到老師許可時,兩個好朋友就高高興興的去表演了,欣怡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笑容。

對於小朋友來說,朋友是他們一同遊戲的玩伴,一起分享小祕密的夥伴,一同說笑一同傾訴的同伴。當她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大人不能很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同齡的小夥伴會是比較好的.傾訴物件,相同的閱歷,相似的經歷最容易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或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好朋友們足夠的空間,充分施展“好朋友的魔力”,讓小朋友在充滿魔力的環境裡健康快樂得成長。

小班教育隨筆4

小班的孩子剛入園,什麼事情都隨自己的心願,一不隨心,張口去咬,伸手去抓。入園之前,他們在家中已經習慣了各種食品、圖書、玩具都是自己的,沒有人與他們爭搶。如今到了幼兒園則不同,所有的食物、玩具,以及圖書都要一起吃、一起玩,一起分享。於是小朋友之間就難免會發生爭執,甚至出現了咬人、抓臉的行為。為了避免或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根據以往的教育經驗,我嘗試採取了一些教育方法。

首先讓孩子們懂得玩具是大家的,可以輪著玩或換著玩,讓孩子們懂得謙讓的含義。

其次,引導孩子理解和學會分享。分享,並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家吃這麼簡單,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快樂的心情,一起與小朋友們分享。帶來自己喜歡的零食,大家一起品嚐;拿到好玩的玩具,同伴一起玩,體驗其中的樂趣;把自己聽到的故事、兒歌大聲的朗誦、吟唱出來,讓所有小朋友共同感受那份快樂。讓孩子從國小會並懂得與別人分享,不因為搶佔而傷害別人,不僅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還增進了孩子間的友情,也是對孩子自身品德修養的提升。

最後,對孩子採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最關鍵的是還要對孩子的家長們及時採取相應的溝通和引導,讓家長們在家裡也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到並做好真正的“園與家”的共育工作。

小班教育隨筆5

9月1日是開學的第一天,帶著好奇與忐忑的心情來到單位,本學期我擔任了小一班的班主任,雖然在小博士帶了2年的新大班,但對於小班的情況我瞭解甚微,不免有些擔心。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我們的班級,一進班級,我就看到四五個小朋友早早來園啦,只見孩子們坐在小椅子上,開心地玩起了玩具,漸漸的,孩子們都陸陸續續來上學了,分別看到了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一進班級就坐下來玩,有的一進來就跟老師打招呼,然後跟家長說再見,還有的一進教室就哇哇大哭,我們班的三位老師採取各種辦法,先安撫幼兒的情緒,漸漸的,孩子能夠坐住了,為了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後就放了點輕鬆的音樂,讓幼兒一起跟著老師動一動,做一做,一下子孩子們就跟著我動起身體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部分幼兒居然特別喜歡跳舞,我一開音樂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動了起來,但也總有那麼幾個依然如此,咧著嘴巴一直叫著:“爸爸、媽媽。”不禁使我束手無策,後來,我們班裡三位老師合理分工,教室裡才勉強停止了哭聲,頓時,感覺一場“戰爭”結束了。中午,午休時間到啦,原本讓孩子們入睡後,可以坐下來休息會,哪怕是那麼一小會也好,誰知,哭的幼兒總有那麼幾個,我們就一直哄著,特別是毛依諾、徐錦鵬等幼兒,不時會發出哭聲,直到起床。

下午,情況有所好轉,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倒開水、喝水、吃點心,還學會了如何玩橡皮泥,漸漸的',孩子們終於穩定了情緒,有的拿著玩具小刀有模有樣的切起了橡皮泥,有的用玩具模型印出了各種水果、蔬菜的形狀,還有的搓成了一個皮球,甚至,還有個別幼兒開心地跟我說:“老師,你看,我的麵條做得好嗎?”看得出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放學時間到了,這一刻是孩子最期待的一刻,也是家長最希望看到的一刻,但是,班裡幼兒的情緒又不穩定了,這該怎麼辦呢?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受干擾,一個孩子哭了,另一個孩子也是如此,我非常擔心家長會說些什麼,而相對於另外的兩個小班,我們班的孩子情緒最不穩定,而且哭鬧的孩子最多,就在這擔心的一刻,家長們都來了,有些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開心,自己也很開心,有些看到孩子哭了,非常心痛,但同時,我們也跟家長做了進一步的溝通,繼續為明天而奮鬥。

忙碌的一天終於過去了,頭一次感覺今天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當班裡的孩子都接走時,突然感覺喉嚨很不舒服,這才發現嗓子啞了。這就是開學的第一天,一個難忘的日子。今晚打算好好休息,繼續為明天奮鬥,相信明天會更好。

小班教育隨筆6

冬季要讓幼兒多搓手孩子的血液迴圈多欠佳,一旦氣溫低於10℃而又缺乏運動或有效的保暖措施時,很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耳廓、面頰等部位出現凍瘡。常搓手,一方面可以藉助摩擦生熱來增加區域性的溫度;另一方面還能加速血液迴圈,從根本防止凍傷和凍瘡。

益智搓手不僅能使手指更加靈活自如,而且由於手部有眾多的肌肉、關節,它們的運動都要受大腦的'指揮和調控,所以搓手能強化手、腦的反射,大腦也會越用越靈。

防感冒經常搓手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預防感冒。雙手拇指的根部在醫學上稱之為“大魚際”,是治療呼吸道病症的有效部位,該處脈穴豐富,刺激它能促進血液迴圈,疏通經絡,強化面部“三角部位”和咽、鼻、喉及上呼吸道抵禦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

強化動手能力搓手運動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是一項複雜、精細的運動,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的50多條肌肉,經常搓手無疑就是在發展孩子的手功能。

小班教育隨筆7

今天是開放日,全班幼兒的家長都來了,不大的屋子裡滿滿的人,充滿著歡聲笑語。孩子們的表現比平時更出色,家長們看到孩子的進步都笑得合不攏嘴。

“光寶寶溜下地呦,親親一群果娃娃……”歌兒唱起來了,聲音最響亮的一個是侯亦婷,我注意到婷婷媽的眼裡似乎有些潮溼。看著婷婷唱歌投入的樣子,我也不禁想起了初次見到婷婷時的一幕。那時已經開學三四周了,可是婷婷卻一直沒來報道。從婷婷原來班的老師那裡我們瞭解到,婷婷是奶奶一手帶起來的,老人對孩子嬌得很,在家一個噴嚏就請假不上幼兒園了。婷婷習慣了家人的過度關心,對家和家人的依賴性很強,自理能力方面缺乏鍛鍊,並且幾乎獨自不跟外界來往。至於婷婷為什麼開學這麼久了還沒入園,我們通過電話知道的情況就是婷婷去另一縣區的姥姥家了。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孩子們和我們兩個老師的關係越來越默契,在我們又往婷婷家打過一通電話之後,婷婷的父母答覆下週一就把婷婷接來送入園。婷婷來到這個新的班集體時,我們看到的是個文靜怕人、白淨漂亮的小姑娘。她躲在奶奶身後,拽著奶奶的衣角哭著鬧著要回家去。我們兩個老師先把依依不捨的婷婷奶奶勸走了以後,好不容易才使婷婷的情緒平復下來,可是直到午飯時,婷婷的眼裡還是淚汪汪的。幾天後,在婷婷媽來送她時,我和婷婷媽單獨進行了一番長談。通過交流,老師詳細瞭解婷婷在家的表現和家庭環境,和婷婷父母制定了針對婷婷以往不好的生活習慣和不願容入班級活動、不適應集體生活這些需要糾正問題的教育計劃。

幾天後,在老師有意的引導和婷婷父母的鼓勵下,婷婷終於可以笑著問“老師好”了。婷婷的表現馬上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熱情鼓舞,從那以後,婷婷來幼兒園再也沒有鬧過情緒。在隨後開展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和暗示下主動帶婷婷等幾個性格內向的夥伴一起參與,使他們性格和膽量在集體的帶動下越來越放得開,在能力上的差距與全班整體水平越來越小。

看到孩子們在不斷地進步,我們當老師的.總是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把小小的閃光點放大,修正缺點和毛病,在促進幼兒成長的同時,有意識地形成集體中幼兒團結互助、分工協作的生活和學習氛圍,逐步建成一個充滿溫馨、充滿親情和關愛的大家庭。在這半年來,孩子們每時每刻都在成長進步著,在知識技能提高的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也在老師、家長統一的教育理念下逐步形成。沒有了入園鬧情緒的孩子;沒有了與夥伴起爭執就打人的孩子;沒有了不吃飯的孩子;沒有了不好好午休的孩子;沒有了嬌氣的愛哭鬼……在整個班集體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中,許多事情不用老師指出,就會有孩子提出正確意見。現在,班裡的團結互助已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大家有快樂一起分享,有困難時也爭先恐後的一起來幫著解決……

如今已經是我們班“小巧手”的婷婷成了夥伴中的小老師,每次在班裡的美工活動中把自己作品做得又快又好後再主動去幫助身邊的同伴,也常常會把自己在家完成的作品帶來幼兒園展示並教給大家,難怪婷婷媽總是逢人就誇:“看我們家婷婷多棒……”

小班教育隨筆8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不能夠僅限於課堂教學,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外,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喜歡模仿樂於模仿,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展現給孩子的是良性的.教育,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當我們班來客人時,我們班的老師總是熱情有禮的招呼他們。我們的孩子也被老師感染著。老師的一時舉動卻讓孩子受益終身。反之老師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也會去模仿學習,所以說,教師的個人修養及言行舉止非常重要。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為人師對於塑造孩子的靈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育不再是生硬的文化傳授,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洗滌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們在上課間操時,出入門口時難免幾個班級走到一塊兒,而我們老師總是會說:“來,請你們先過!”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是“請你們先過!”這句話不再是老師說,而是換成了我們的寶寶。這種一讓的情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沒有刻意的去教,但孩子們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會了互相謙讓的好品質,這就是潛移默化教育的最大魅力!

所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既然是模仿,就讓你的孩子模仿你吧!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小班教育隨筆9

早晨,當幼兒陸陸續續來園時,我發現草地上有一隻奄奄一息的小黃貓。孩子們發現後也開始圍過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開了!“這隻小貓是哪來的啊?”“它怎麼啦?”“好可愛啊……”突然有一個幼兒說:“這隻貓太難看了,我們把它扔了吧。”個別幼兒聽到這句話也紛紛表示贊同。當我聽到孩子們對小動物這麼沒有愛心,我的心裡非常難過,我把小貓輕輕的抱起放進盒子裡。然後對他們說:“這隻小貓其實是貓媽媽送給我們的禮物。它知道我們小朋友都很有愛心,貓媽媽現在碰到困難了,所以把它的'孩子送給我們,讓我們小朋友把它養大。”孩子們聽到我的話都沒有聲音了。

從那之後,孩子們對小貓越來越有興趣了,每天來到幼兒園之後就是問老師:“小貓在哪裡啊?”他們把自己家裡的零食也拿來喂小貓吃!每次午飯後都爭著要去喂小貓,還給小貓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黃黃”。小貓“黃黃”看見孩子們也不再害怕了,還會跑過來讓孩子們撫摸它!他們已經把小貓當成好朋友了。看到孩子們變得這麼有愛心,我心裡也很高興。

幼兒天生就對於小動物十分感興趣,他們喜歡觀察小動物,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好朋友,這是幼兒善良品質的自然體現。

小班教育隨筆10

大膽用剪刀

今天A在美工區玩剪小花,她用剪刀沿花枝剪,動作很慢。沒一會他叫:“老師,花枝被我剪斷了,怎麼辦?”她很緊張的看著我,我說,“沒關係,你可以從另一頭繼續沿著直線剪。”我幫她把紙換了個方向,她低下頭繼續開始剪。一會兒,她又在叫,“老師,你看我剪好了。”我看後說,“嗯,比剛才有進步,現在你可以剪小花了。”她聽後有點高興,拿起紅色的紙片開始剪小花。她有點怕剪壞,剪刀離輪廓線有點遠,剪下來兩個圓圓的小方塊。她把剪下來的東西貼在背景紙上就興奮的拿著給我看,“老師,我做好了。”我看後對他說,“做的挺好的`,如果下次能把小花再剪細緻一點可以更好看哦。”她開心的點點頭。

A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在面對新的活動專案或者有點難度的活動時總表現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經常會坐著不動,怕出錯不敢去嘗試。她的媽媽在家不准他碰這些東西,導致了她自己對剪刀有了危險意識,在使用時慎之又慎,不敢嘗試。通過多次的練習,現在他已開始從心理上接受使用剪刀,並且在慢慢的熟練。

所以我們要給予信任,幫其戰勝膽怯心理,用“你可以的”“可以試一試”等語言來鼓勵他邁出心理上的第一步。同時,家園配合,告知家長使用剪刀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手部小肌肉靈活的發展,更能訓練良好的手眼協調性,同時也能養成做事專注的品質。家長在這個時候只要注意引導,教給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就可以發揮使用剪子的優勢避免問題發生,幫助每一位寶寶培養成為心靈手巧者。

小班教育隨筆11

說起細心,當然也少不了我班的EVAN,ERIC別看年齡小,兄弟倆在班上也特別的熱心,睡覺時弟弟沒有把鞋子整理好,哥哥趕緊跑過去幫弟弟整理好放在床下,看到有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趕緊對他說:“哎呀,你沒事吧!”。看到老師的手受傷了,寶寶會對我說,老師你疼不疼啊?我家有藥,我明天帶給你擦擦。寶寶們在哪一瞬間給了我些許的小感動。

班級的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點。其實每個孩子在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小世界,在我們用心去關注孩子的同時,其實我們也在無時無刻的被孩子關注。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關注細節,不放過任何細節,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看到他們的內心。

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具體具體再具體,細節細節再細節”,在幼教行業中,我相信只有關注細節才能將教育做得更好。在一次離園環節前,寶寶們都非常認真地翻閱著課本,覺得那天他們看書出奇的安靜,沒有吵鬧聲,於是,我拿出小彩虹對孩子進行表揚,在每個孩子手上都畫上了一道小彩虹。就是這一個小舉動,竟讓這個THOMAS這個小傢伙十分開心,離園後當爸爸媽媽來接他的時候,他用一隻小手託著另一隻小手給媽媽看。媽媽問:“為什麼這樣?”他說因為怕彩虹會消失。我從他笑顏如花的小臉上,讀出了他的滿足與幸福。

小班教育隨筆12

吳雨昊在我們班是各方面能力都很弱的幼兒,比如,開火車排隊、起床穿鞋、上廁所解小便,他都需要老師幫助。特別是解小便,幫他拉下褲子都還不行。剛開始,小朋友都是自己去解小便,他就一個人站在那兒不吭聲,於是我便問他:“昊昊,是不是不會。”看他看著我不吭聲,我知道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在得到“是”的回答後,我把他的褲子拉了下來,隨即去關注別的幼兒。

尿完後,別的.幼兒已經出去做到了位子上,這時發現昊昊的褲子是溼的,我覺得很奇怪,我明明幫他拉了褲子,為什麼褲子還是溼的呢?難道是之前就已經解手了嗎?問他,他只是看看我,我只好給他換了褲子。

第二天,在入完廁後我發現他的褲子還是溼了,我便問於老師,她說:“我給他也是拉下褲子才去尿的。”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我決心查個究竟。

睡覺前,我和往常一樣讓幼兒去解小便,給昊昊拉下褲子後我留心看看他,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昊昊總是把小便解到褲子上,原來他的小手一動不動,任由他的“小雞雞”搭拉著腦袋,於是“噓噓”時也就順著大腿跟流了下來。發現原因後,昊昊每次解小便時,我都要提醒他小手要捏牢“小雞雞”。這下,昊昊的褲子就不再莫名奇妙的溼了。

小班幼兒不但語言表達能力弱,而且動手能力也差,需要我們做老師的多觀察、多注意,做個細心的老師,使幼兒能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小班教育隨筆13

下雪,尤其是下一場可以堆積起來打雪仗的雪,對於北方孩子來說不是一件稀罕的事,可隨著暖冬氣候的到來,雪成了我們蘇地區難得一見的自然現象。可巧,前一晚居然下起了一場令大人孩子都異常興奮的雪。第二天孩子們來園後,紛紛要求去戶外的場打雪仗,看著那些激動和迫切的小臉,我不忍拒絕,在徵得所有孩子一致同意之後,將原定的遊戲活動更改為“打雪仗”,此項決定頓時引來了孩子們的一片狂呼。

商討了打雪仗該注意的細節後,孩子們便按捺不住興奮,衝也似的奔到了有積雪的那一片場開打起來。打著打著,我競成了孩子們攻擊的目標。一個個雪球接踵而來,我只能顧頭不顧尾躲閃著,間或反擊一下,後來實在無法抵擋了,只好乖乖地摘下圍巾,舉起雙手投降服輸。被“饒”了之後,我站在場邊撣著身上的雪看著孩子們繼續玩,只見他們,有的小手凍得通紅,卻還在不停地製造“”;有的`在雪地上一步一滑,跟頭摔了不知多少,卻依然在雪地上奔跑著、大笑著:有的幾人合作堆起雪人,有鼻子有眼的,還打量著像誰……此時此刻,所有的孩子們小臉上寫著兩個字——開心。孩子們的快樂再一次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投入到他們的戰鬥之中,哪怕成為靶子,我也願意!

雪地戰鬥之後,回到教室,我和保育老師一起仔細檢查了孩子們的衣著、鞋帽的情況,擔心孩子們穿著溼的衣服會著涼感冒,趁著他們午睡的時候,幫他們把衣服烘乾晾晒。

雪,是大自然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它給了孩子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這樣難得的教育機遇,作為老師怎能放過呢?小臉紅了、小手疼了稍後即可緩解,衣服溼了可以晒晒或者烘乾,善後的處理會增加老師和保育員的工作量,可是想想孩子們在打雪仗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穫以及得到其他遊戲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快樂,真是值了。

小班教育隨筆14

記得文文剛來我們班的時候,一天到晚的哭哭啼啼,怎麼哄也不停下,我就問她,為什麼哭,她擦著眼睛對我說:“我害怕中午睡覺,我不想睡覺。”我就安慰她說:“好吧,文文,不要哭了,中午老師陪你玩,咱們不睡覺好嗎?”她淚汪汪地點了點頭,很快就不哭了,就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去了。

到了午睡的時間,我陪她玩了一中午。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她媽媽來接她回家,對我說:“文文去過好幾家幼兒園,都不願意去,就是因為害怕中午睡覺。”我跟她媽媽商量了一下,這幾天可以接文文回家睡覺,等下週的時候再讓文文在園裡睡覺,文文也同意了。

到了下週的時候,文文媽媽沒來接她,我就讓她睡了一會兒,結果文文第二天不願意來上學了,我打電話詢問她媽媽,她媽媽告訴我說:“文文回家告訴我說,老師說話不算數。”傾刻間,我覺得我做錯了,於是,我為這件事和文文道了歉,並和她約定好,以後文文可以不睡覺,但是必須在床上躺著,不能影響其他小朋友午休,文文很認真地點了點頭,沒幾天她就慢慢融入到集體中去了。漸漸地,也養成了午睡的`良好習慣。

從這件事中,我反省到對孩子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有時候家長的話都不如老師的話管用。老師對孩子說出的話要負責,這能顯示出老師對孩子真正的尊重。對於孩子小小的心靈,我們要加倍地呵護,悉心地尊重。

小班教育隨筆15

經過寒假,班級裡的自然角因為缺少照顧慢慢缺少了生機,每到開學的時候我們都會繼續發動家長帶一些植物來幼兒園,因為老師們都覺得讓小班的孩子動手種一盆小植物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們的主觀意識往往會讓我們代替孩子做一些決定。近來天氣不錯,幼兒園裡鮮花盛開,孩子們看著我們教室裡那幾盆不太好看的植物有些不滿。“老師,我們去花園裡吧,那裡漂亮。”“老師,我們把花園裡的花采一點到教室打扮一下吧。”“花園裡的花又不是我們種的,不能採的,採掉了就不好看了。”“那怎麼辦?我們的教室裡的小花都不好看的。”這些都是孩子們的話語,從中我感受到孩子們迫切希望我們的自然角也能美起來。

“我們自己來種一盆小植物吧。”我的話音剛落,搭班的阿姨就覺得我在異想天開“他們能行嗎?”小傢伙們聽到我的話都來了勁頭,呼聲一個比一個高。“我們行的。”“我們自己種。”“我們種什麼呢?”“種在哪裡啊?”……孩子們又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討論,對種植充滿了興趣。看到孩子們那麼起勁,阿姨也加入我們的行列中:“我家裡有一些花生,能種嗎?”“當然可以,我們就來種花生。”我定下了種植的內容,孩子們開始期待明天,盼望這明天快點來,回家的時候都不忘記提醒阿姨明天一定要帶花生來。

明天很快就到了,一些孩子早早來到幼兒園,大家看到阿姨為我們帶來的花生後都別提多興奮,不停催促我快點種,快點種。搭班的張老師為大家提供了回收來的大小一樣的塑料小杯子,並且都細心的在杯底鑽了小洞洞,有的孩子看著杯底的洞洞有些不滿:“老師,杯子是壞的。”“有洞洞才好,花盆地下都有洞洞的,水好流出去呀。”一個聲音出現在大家中,有的孩子跑去看自然角里的空花盆“真的,真的,真的都有洞洞的。”這下大家都放心的拿走小杯子。

“我們去放泥土。”我一聲令下,孩子們都爭前恐後的來到戶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用手抓著泥土放在小杯子裡,但是好像不太方便。“我來幫幫你們吧。”我一邊說,一邊用小鐵鏟翻動泥土,把硬硬的泥土鏟鬆了,這些孩子們裝泥土方便了許多,有的孩子找來工具,用廢舊的小勺子來裝泥土,你用好了給我用,我來幫你加一點,一勺勺的泥土很快裝滿小杯子。大家都裝快裝滿一杯泥土的時候,有的孩子意識到花生還沒有放進去,於是大家立刻去找阿姨,每人從阿姨那裡要來4、5顆花生,小心翼翼放在小杯子裡。

“澆點水吧,沒有水,小種子不會發芽的。”阿姨在一邊建議著。張老師也為大家端來一盆水,拿來幾個小杯子。“我來幫你澆點水。”“我用好小杯子再給你啊。”孩子們輪流給自己的小種子澆著水。大家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小種子能快點喝水,但是用來澆水的小杯子數量卻不多。“排好隊,等一等。”“排好隊很快就能輪到的。”“我棒你澆水,把你的杯子給我吧。”孩子們互相幫助給小花生種子澆著水。“你的水澆太多了,倒掉一點吧。”“你澆點太少了,我再幫你加一點。”孩子們的幫助合作行為充分體現。

每人一盆,大家都種好了,張老師細心的為孩子們準備了頭像標記,在每個小花盆裡插上孩子的照片,方便孩子辨認和照顧。這下自然角又熱鬧起來。每天早上早來園的孩子都會第一時間去看看小種子有沒有發芽,看看是不是需要澆水,澆完自己的還幫朋友的也澆點水……

“小班的孩子不會合作,他們都是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會和同伴一起共同使用一樣材料”,這些話經常在我們的耳邊響起。也許小班上期,我們的孩子真的是這樣,不太會和同伴合作,一起遊戲,共同使用材料,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我們日常教育過程中的慢慢引導,到了小班下期,你會發現我們的孩子在無意中流露出和同伴合作的意識和行為。

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孩子漸漸發展起來的.合作意識,也許那只是簡單的幫助的行為,但是關注到同伴,願意幫助別人不也是我們對孩子培養的方向嗎?善於捕捉孩子的無意行為,進行大大的引導教育是我們老師需要做的,所以在種植過後,我對在活動中幫助他人、會和同伴一起使用工具的孩子們大大表揚,強化孩子們幫助他人的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主動加入到幫助、合作的行列中,對自然角的關注也會更多。

小花生,給孩子帶來的收穫是大大的,在沒有收穫花生髮芽的喜悅之前,我們的孩子已經收穫了和同伴一起種植的快樂,收穫了幫助同伴的快樂,收穫了種植的經驗,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在等待中體會收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