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1.55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

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1

如今的社會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而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所謂人才,除了掌握一定的技術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教師的任務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教師除了教授科學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向學生傳授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也只有這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為什麼要對國小生進行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要培養形成良好習慣的教育。良好的習慣範圍很大,從坐立行走、言談舉止、到學習、生活等。習慣的好壞,一個人代表著一個家庭;在學校裡,代表一個班級,一個學校;在社會上,代表著一個單位;在世界交往中,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時代在呼喚著文明,古代教育家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不學習禮儀,不懂文明不講禮貌,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也就更談不上建立功名,成就事業啦!”可見,良好的習慣是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所以,我們班主任要狠抓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二、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班主任是典範

“嚴軍先嚴將”。一個班級的習慣的好壞,班主任起決定性的作用。俗話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然而作教師的,特別是當代教師再難也要向“人師”努力。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師,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產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師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不應該只教書,不見人,不能當“教書匠”。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掃清“匠氣”,挑起“育人”的重擔,認真探索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的規律,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教書育人”切實裝到心裡,落實到行動上,自覺站在育人的高度進行教學。在向學生播撒知識種子的同時播撒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良種。

現代的學生除應具有紮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健康的體魄,一定的勞動技能外,尤其要具有文明的養成教育。國小生正是人生觀,世紀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可塑性強,是良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教師的教態具有極強的示範性,教師的儀表、風度、言談舉止、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俗話說:“學生是老師的影子”,為人師表,以身立教可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是教師職業特點決定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自身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重要的勞動工具和勞動手段。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什麼人,自身就應該是這種人。

三、養成教育對教學工作的促進

抓好國小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百益無害。

我班有各別同學字寫的不好。他所寫的字有五分之四是錯字。紀律上,上課他不會坐凳子,總是把腳放在凳子上往桌子上一趴。老師在前邊大聲講課,他就在下邊小聲說話,搞得周圍同學都上不好課。下課時,壞毛病就更多了,不是踢了這個同學,就是罵了那個同學。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的責任感就油然而生,是我這個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經過一番動腦筋,首先,進行家訪瞭解情況,再想出了轉化的辦法,抓紀律要從學生的養成教育入手,反覆學習德育課本《坐立行要規範》,學後,說一說正確坐立行的要求;練一練坐立行姿勢;比一比哪個同學坐立行動作最規範,評一評誰的姿勢正確;還要熟記:“坐如鐘,立如鬆,行如風”。在學生對坐立行這問題初步認識之後,然後對學生講道理。例如,要讓學生不隨地吐痰就要講清隨地吐痰的害處。最後,進行習慣的束縛教育。通過學習、教育,他能坐凳子了。進步很大。

經過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學習上有了明鮮進步。

無數事實使我認識到:任何學習成績好的班級,都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習慣養成特別是養成初期都離不開嚴格紀律的約束。因此,養成教育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一絲不苟。“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國小生養成教育對學校教學工作中起促進作用。

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2

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正因為如此,奎文區幸福街國小從校領導每名老師都高度重視文明禮儀在學校的開展情況,極力將學校打造成文明禮儀教育的最前沿,將文明禮儀的每個細節貫穿於日常的工作及教學等活動中,讓孩子在學中作,在作中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讓文明禮儀伴隨孩子成長。

一、以無勝有,營造學校文化氛圍。

“與善人居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校園是育人的最佳場所,學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精心佈置和主題化營造,不僅凸現了校園的個性和品位,而且也成為了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基於學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幸福街國小在教室、走廊、宣傳欄、專用教室都分別掛上了《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名人名言、名人畫像等。使其對學校學生文明行為、思想品德養成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以小促大,緊抓日常行為規範。

學校老師在日常的管理中把培養學生養成好的習慣作為切入點,多種形式開展禮儀教育。幸福街國小積極利用班會、品德課開設“在校禮儀”、“家庭禮儀”、“進餐禮儀”、“待客禮儀”、“做客禮儀”等系列專題課。介紹禮儀的意義、禮儀規範。讓每名孩子積極的投入進來,自覺參加“文明禮儀伴我行”的簽字儀式,積極創辦“文明禮儀”黑板報、手抄報。學校抓住每週一升國旗的時間,開展國旗下的演講,向全體師生髮起倡議,號召爭做文明禮儀好老師和文明禮儀小明星。部分班級還排練了情景劇,在各班級內演出,讓學生指出劇中學生行為的對與錯,在全校師生中反響熱烈,大大促進了“文明禮儀伴”在我校的開展。

三、持之以恆,強化學生禮儀意識。

我校是一所國小,針對國小生的年齡較小,可塑性大,發展還不穩定,自制能力也較差,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國小生禮儀表現具有時好時差的反覆性特點。鑑於此,我校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緊的管理方式,一是抓好已有的禮儀教育成果,將文明禮儀推向深入;二是抓好校內校外兩個點,老師經常與家長溝通,跟蹤學生校外文明禮儀的表現,兩者相互配合抓緊抓好。

四、以禮帶禮,突出教師表率作用。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徵,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物件。幸福街每名教師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校領導及每名老師首先做到。例如:看到校園裡的果皮紙屑時,教師自己帶頭撿起,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這樣的小節,體現出尊重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已經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

經過幸福街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文明禮儀教育在幸福街國小已經卓有成效,講文明重禮儀之風在校園內處處體現,使得教學與禮儀教學雙豐收!

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3

《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人與人之間相處,理應以禮相待,溫文爾雅,文質彬彬。這給人以良好的印象。孝經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做人,不但要盡力做到外貌整潔,舉止得體,與人相處,還要言之有理,敬之有禮,待人周到,務必盡力令人不感拘謹,不覺尷尬,不會委屈,不受傷害。例如: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劉備三顧茅廬,名揚天下;燕昭王築黃金臺,尊郭槐為師,“士爭湊燕”,終於破齊復國,報了大恥;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蕩平天下。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為人。”上至達官與富人,理應以禮立國,兼及遵紀守法,人與人敬愛有加,聖人以禮為榜樣,開明的賢者更應以禮立天下,平民百姓應該以禮立家。事情因為禮一團和氣,安詳平靜,瑞氣祥和。國家因為禮一片穩定,一片喜氣洋洋,喜慶普及天下,人人安居樂業。

元朝許衡曰:“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百姓之間,待人處事,先有自知之明,立信在人間,言之有理,情禮兼到。在春光,品花香,注重禮節就是欣賞奼紫嫣紅的風景;在夏日,禮節如沐和風;在金秋,禮節似收穫豐收的好心情;在寒冬,禮節好像晒暖陽。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禮立足一角落,以禮樹信一鄉村,則人人舒心,萬事俱備,以禮促成家事,事事有禮,事事順心。

好人與好人相處,敬重有加,平易近人,互相理解,以善待人。平日裡,不用怕有害人之心,不必怕有傷人之意,和諧相處,和睦相待。惡人與惡人,動不動就惡言相向,甚至以強欺弱,以拳頭說話,以武力解決一切問題,惡習流傳,厄運頻生,蠻橫不講理,不能團結友愛,不能彼此尊重。若能以禮教他們,感化他們,那麼,惡習自會慢慢消失,善良之心悄悄滋生。

夫妻之間,若能相敬如賓,以禮相待,自然能家和萬事成,日子和和美美,生活順順當當。家人以愛為紐帶,以情為橋樑,互相溝通,互相關愛。在溫暖的家裡,心向往自己的家,人喜歡自己的家人。工作以後,累了,困了,有家的依靠,有家的棲息。在家裡,能放鬆心情,能緩解緊張,能平平安安,能高高興興,家就是停泊的港灣,躲過暴風驟雨的侵蝕,避免風浪的橫掃。心安理得,家自然是人之所想,人之所向。

父母與兒女之間,也應講理又講禮。父母主要應以禮教育子女,儘量減少謾罵,儘量減少毆打。家庭暴力成為家的主要工具,則雞飛狗跳,遭人笑話,留下笑柄,生活不愉快,日子不安寧。家讓人嫌棄,人讓人鄙視,父母關係成為負面影響,那麼子女討厭世間,不懂珍惜,不懂人情,不認親人親密,不認骨肉親情,不尊長輩,不曉得理應孝順長輩。長輩訓話,晚輩理應洗耳恭聽,不叛逆,不違抗。

鄰居相處,以禮相待。以禮常常往來,彼此尊重,互相禮遇。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給人以信心;一句句厚道的問安,給人以喜悅;一次次母愛的流淌,給子女以慰藉;一次次溫暖的呼喚,給人以笑容,增添滿足,送來滿意,有自知之明,不驕不躁,也給人以羨慕,樹立良好的榜樣。

左傳曰:“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統治者,以禮治國的例子不少,以禮聘用人才的故事不少。有禮,則有兄弟之情,有手足之義,百姓因為義氣,互相幫忙,團結一致,共謀事情,產生喜人的利益;百姓得以安寧,豐衣足食。人與人之間,撇開魯莽,放下輕視,因為禮節,管天下不平之事。國強則民富,政局穩定,萬事俱興,一切井井有條,一切婉婉有儀。敵人不敢冒犯,周邊安寧,外交幫和敦睦,商旅往來,諸事順利。

漢朝王符說:“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這非常有道理,適用於實情,於是,禮義漸漸生起,盜竊逐漸消亡,許多違法犯罪行為可能降至底限。國家處於太平盛世,百姓處於以禮相待,團結和睦。即使有天災人禍,也能團結一致,撫平創傷,人人儘可能伸出友誼之手,送上清水,送上食物,解決困難,消災解禍,度過難關。

講禮,多得是。《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太公六韜》曰:“禮者,理之粉澤。”《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記?樂記》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襲,禮之文也。”又《燕居》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諸多名言,諸多名句,都涉及到禮,都講到禮字,這樣,講禮、守禮,不無道理。所以說:“不學禮,無以立。”

國小教師不學禮無以立教學隨筆4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集體的臉面,更是社會大家庭。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集體形象,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就國小生而言,最本質的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要講文明懂禮儀。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別人討厭的物件。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是市民的時候,又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麼就近就怎麼直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人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鑽空,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怨氣往服務人員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大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話送上天,對於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當我們身處校園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三輕,總是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總是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因而影響班級考評撓亂學習秩序。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我們又是否真正做到鞠躬、讓路呢?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為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一尊重別人。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國小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改正自我。嚴於律己。應義不容辭地履行義務,帶好頭,做好文明的標兵。毫不疑問,我們的每位國小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麼我們的國小生,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

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國小生呢?

遇到師長、來賓,主動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見到紙屑隨時撿起;愛護公物,不亂寫亂劃;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能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聲“你好”給別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謝謝”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聲“對不起”、“沒關係”化解衝突,還要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字文明禮貌用語常掛嘴邊。

在家裡,孝敬、體貼父母,尊敬長輩。面對父母長輩的批評,能認真聽取,不發脾氣,不頂撞。家裡來了客人,熱情、大方、有禮貌地招待。

在外面,遵守交通法規,不亂扔果皮紙屑,保護環境衛生;尊老愛幼,幫助別人,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做到“與人為善,心中有他人”。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名講衛生、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的文明的國小生,為構建和諧、文明校園而努力吧!

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班級;為了我們的校園,為了我們的社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