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兒時的故鄉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2.61W)

我兒時的故鄉,是一個窮的想讓人逃離的地方,一望無際的鹽鹼地上長滿了黃蓿菜,在那個沒水灌溉的年代,能耕種的地少的可憐,我的祖輩們在那貧瘠的土地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兒時的故鄉散文隨筆

我們的村子更適合用偏僻這個詞來形容,附近沒有鄰村,可我們的村子很大,房子都是土坯房,就連房頂上也是用土和麥穰攪在一起糊好的,沒有瓦,遠遠望去,整個村子一片微黃,在我的印象裡,我們村子外面沒有樹,有的.只是那些冒著鹽鹼氣息,寸草不長的黃土丘,還有離村不遠的墳墓,那時經常在我家屋裡就能聽到上墳人的哭聲。

在那個窮的整天為一日三餐發愁的年代,可村裡的民風是那樣淳樸,鄰里之間那樣和諧,人與人之間那樣親切,那麼有誠信,在那個缺米少鹽的年代 ,鄰里之間的互動都是為了那一日三餐,東家借米,西家借鹽是經常的事,可人們卻沒為了還與不還而起糾紛的,偶爾的一次忘掉,並沒有影響鄰里之間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誠信,誠信,是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記得在那時有一種買賣叫賒小雞,就是在柳絮飄飄的春天,孵化廠裡的人們把孵化好的小雞用一種特製的自行車帶到鄉下,帶到他們並不認識的村子裡,賒給他們並不認識的人們,然後他們在一個本子上記上村子的名字和賒雞人的名子,等到穀穗彎腰的季節,他們再來把錢收走。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和賒小雞的買賣,隨著與時俱進的步伐,消失在流年的風裡。

兒時的我們玩的更是開心,記得我們村子裡面有一顆古老的椹子樹,它軀幹不高但是很粗,一個大人摟不過來,它的枝丫很多,但都彎彎地向下垂著,也許是數輩人爬過的緣故吧。這顆樹就成了村裡孩子們的樂園,爬上爬下身子像猴子一樣敏捷,有的孩子爬上去,直接從枝丫上面跳下來,我們追著鬧著。等椹子樹結果子的時候,那更是我們每天必去的所在之地,樹上的椹子密密麻麻地掛滿了樹丫,我們結幫成群地在樹下仰望,觀看,等待它的成熟。那是的我們雖然穿的破衣闌珊,臉上蓬頭垢面,玩的是土泥巴,吃的是紅高梁,地瓜幹,可我們那時玩的很開心,沒有現在孩子的壓力和約束,有的只是孩子本能的貪玩與調皮,我們爬樹上牆,到灣裡去捉泥鰍,趕的鴨子呱呱叫,在草垛裡捉迷藏,做在地上用土塊玩走四方,用毛毛草編的草帽,用地瓜秧做的耳墜,兒時的我經常戴,更有趣的是,我娘用一輛獨輪木頭車子推著我去出工,到地裡把我放在地頭,然後逮幾個螞蚱和我作伴,等收工的時候順便從地裡折一個高粱杆劈好了給我當甘蔗吃,我樂滋滋的坐上車子,甜滋滋的吃著,聽著小車輪子吱呀噶的唱著歌回家。

雖然過早地離開了故鄉,可故鄉卻是我經常思念的地方,隨著歲月轉變,時光流失,兒時故鄉一不復存在,它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種定格,定格在兒時,成為我經年後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