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新農合經驗交流發言稿

文學 閱讀(1.67W)

遊仙區位於綿陽城區東部,是綿陽科技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區幅員面積1000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53.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7萬人。長期以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一直制約著我區小康社會建設的程序。為此,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把爭取和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作為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困難,構建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工程來抓。自2015年啟動新農合試點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衛生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各項工作得到有序推進,參合人數逐年上升,基金執行日趨規範,群眾受益水平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力地支援了全區的災後重建和經濟建設工作,新農合政策受到了農民群眾的廣泛歡迎和擁護。

新農合經驗交流發言稿

一、主要做法

1、狠抓宣傳發動,農民群眾參合率穩步上升。在區委、區政府的統籌部署下,通過各鄉鎮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的深入宣傳和廣泛動員,2011年我區共有34.78萬人自願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到100%,繼續位居全市前列。四年來,我區農民參合率呈逐年穩步上升態勢,現已基本覆

1

蓋了全部農業人口,實現了應保盡保。

2、科學制定方案,新農合補償措施不斷完善。為進一步提高了補償水平,我區根據基金收支情況先後多次對新農合補償方案進了調整和完善。通過建立門診統籌補償模式、提高住院補償比例和限額、擴大了新農合診療服務專案範圍、提高國家基本藥物補償比例、實施大病特補等一系列政策調整,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受益水平。截止目前,我區新農合基金已累計補償76.67萬人次,補償金額達1.11億元,2015年我區參合農民實際補償比達46.23%,有3位參合農民實際補償金額達到10萬元,另有11位補償金額在6萬以上,有力地緩解了患病群眾的經濟負擔。

3、嚴格規範管理,新農合基金安全穩定執行。由於新農合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對監管工作要求較高,為防範基金風險,新農合基金管理部門嚴格執行基金收支兩條線,十分注重源頭把關,不斷完善基金管理機制;實行定點醫療機構准入制,建立了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承諾、醫療收費、藥品價格公開制度,增強醫療機構服務與收費的透明度;嚴格執行區、鄉、村三級公示制度,堅持按月對新農合補償情況進行公示;建立大額補償回訪制度,實行補償全過程“陽光操作”,對外公佈舉報電話,定期開展新農合基金專項審計,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有力地確保了基金的安全穩定執行。

4、優化補償流程,積極構建資訊網路系統。為簡化補償流程,減輕參合農民經濟壓力,我區及時將原來由農民群眾先全額

2

墊付醫藥費用出院後再補償的基金支付模式,調整為參合農民在辦理入院登記時只需繳納部分預交款,出院時補足核算後的應自付費用即可。同時,我區於2015年建成了全區新農合資訊網路系統,實現了統一聯網、資料集中、軟體結算的網路化管理。2015年又開通了市三醫院、市中醫院、市人民醫院、市萬江眼科醫院、市協和醫院、市富臨醫院、江油大堰衛生院等多家區外醫療機構的網路直報系統,進一步方便了農民群眾選擇醫療機構就診和報銷費用。

5、健全管理機制,強化經辦機構標準化建設。為向參合農民提供優質的補償服務,我區積極推進鄉鎮新農合服務站的標準化建設,實行區、鄉經辦機構一體化管理,每個鄉鎮都落實了1名以上的專職工作人員和多名兼職工作人員,確保稽核和付款工作分別由不同人員擔任並獨立開展工作,並切實加強新農合相關政策和補償情況的公示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新農合工作的規範開展。同時,對具備條件的定點村衛生站開通了門診網路直報系統,讓參合農民在不出村的情況下就能辦理門診費用補償,受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幾點體會

1、領導重視是關鍵。我區新農合參合率能夠連續三年保持在100%,主要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對新農合工作的高度重視。為確保新農合這一重要民生工程的順利推進,我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任主任,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我區新農合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同時,

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全區性會議對新農合的籌資和補償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並把宣傳、籌資、管理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目標考核範圍,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2、宣傳發動是基礎。群眾的廣泛支援和積極參與,是新農合工作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了將新農合這一惠民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讓農民真正瞭解、關心並參加合作醫療,我區通過召開動員會、發放宣傳品、懸掛橫幅和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新農合相關政策,並通過重點宣傳參合農民的受益事例,用身邊人、身邊事動員群眾積極參合。各鄉鎮人民政府也切實承擔起宣傳籌資工作職責,採取黨政領導包片、駐村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社、黨員包戶的辦法,深入開展宣傳動員和資金收繳工作,確保宣傳覆蓋率達到100%,為新農合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援。

3、能力建設是根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新農合補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群眾對醫療服務也有了更高要求,定點醫療機構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針對我區基層醫療機構整體服務功能不強的現狀,我區以災後恢復重建為契機,狠抓定點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全區衛生系統災後恢復重建確立專案32個,總投資19687萬元,其中28個重建專案已正式投入使用,並先後為鄉鎮衛生院配臵了CT、彩超、X光機、救護車、血球分析儀等價值2000餘萬元的醫療裝置,全區醫療救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改變了過去農民群眾因當地醫療條件差,被-迫捨近求遠到城區就醫的局面。各定點醫療機構的門診及住院人次相比重建前增長了

10%——20%,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

4、規範服務是重點。醫療服務行為是否規範,既關係到每位患者的切身利益,又關係到新農合基金的安全和穩定。定點醫療機構的不規範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民繼續參合的積極性,還會損害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為此,我區採取多種措施嚴格規範醫療服務行為,進一步健全了入院身份核實制度、病歷醫囑抽查核對制度以及特殊檢查審批制度,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同時成立了醫療技術專家組,對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進行審查,對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爭議進行評判,有力地規範了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

5、創新機制是保障。雖然近年來新農合發展較快,但由於起步較晚,管理執行機制尚不夠成熟。為實現新農合工作的科學發展,我區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新農合執行機制,先後對基金管理、醫療監管、補償支付等多項政策進行了調整和創新,如:進一步提高重大疾病補償力度,對患有惡性腫瘤、肝硬化等重大疾病且醫藥費用較高的參合農民實施大病特補,將補償封頂線提高至10萬元;深化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實行單病種定額補償,促進醫療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有效降低了不合理醫療支出;建立了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採用住院實際補償比、次均住院費用、自費藥品比例等指標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量化考核,對指標超標的單位給予嚴肅處理。通過健全管理機制,確保了新農合工作的健康發展。

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於有效保護農村生產

力、維護社會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新農合事業任重而道遠,雖然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經驗,但這只是剛剛起步,與兄弟縣區的工作還有一定差距。今後,我們將進一步總結工作經驗,改進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努力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工作做的更好,為提高農民群眾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貢獻。

二0一一年二月九日

新農合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2]

我區地處蘇魯交界,扼山東南大門,素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轄5鎮1街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1行政村(居),總人口30.3萬(其中農業人口22.3萬)。擁有鎮衛生院5處,社群衛生服務中心1處(下設四個社群衛生服務站),新建農村標準化衛生室110處,衛技人員1638人,萬元以上醫療裝置180臺件,開設病床743張,業務用房5.8萬平方米,醫療服務半徑輻射到魯南、蘇北周邊毗鄰地區20多個鄉鎮、近50萬人口。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以實施推行新農合資訊化建設為著力點,不斷健全完善新農合管理執行機制。新農合執行規範、監管有力、成效明顯。2015試點以來,至2015年底全區累計參合88.7萬人次,受益273.98萬人次,基金累計支出6603.49萬元。2011年全區參合人數再創新高,達到22.27萬人,參合率99.8%。搞好新農合資訊化建設是提高經管能力的 1

重要手段。對此,我區高度重視,2015年全市較早,在馬蘭和泥溝等鎮試點推行了村衛生室微電腦服務系統;08年我們學習借鑑高清經驗,結合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工程,同步啟動實施了新農合資訊化工程建設。初步實現工作資料資訊網路管理、網上服務、網上稽核和網上時時監管。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其做法是:

一、高度重視,加大管理,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農合資訊化工程建設

我區屬經濟不發達地區,財力十分有限,資訊化建設起步晚、基礎差,網路覆蓋面窄,鄉村醫生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資訊化技能缺乏。新農合資訊化建設初期即遇到了資金籌集、技術開發、網路覆蓋、人員素質等諸多困難。新農合工作事關全區23萬農民的身體健康,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整合力量,明確要求加快新農合資訊化建設的步伐。

(一)多方籌資,解決新農合資訊化建設資金難題。近幾年來,我區在財政經費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多次拿出專項資金用於新農合經辦機構和資訊化建設。同時,我區充分調動醫療機構參與新農合資訊化建設的積極性,區、鎮(街)兩級定點醫療機構自籌資金100多萬元,村衛生室也自行投入資金40萬元。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多方籌集資金近300萬元,解決了新農合資訊化建設的資金問題。目前,區、鎮(街)兩級醫療機構全部配 2

臵伺服器,並與區新農合伺服器進行連線,進行資料傳輸;106所定點村級衛生室,全部配臵微機和印表機並連網。

(二)協同合作,解決新農合資訊化建設技術難題。我們加強與軟體開發公司的資訊交流,不斷探索新農合資訊化管理技術,成功解決了五個方面的技術問題。一是資訊錄入。我區協同軟體公司共同設計了“新農合檔案錄入系統”、“藥品電子採購配送”、“電子處方”操作模式,將軟體系統的操作難度降到最低。其中“新農合檔案錄入系統”在2011年度新農合籌資中初見成效,使全區參合檔案快速、準確的整理並投入使用。二是資料傳輸。經與軟體開發公司共同研究,對新農合管理資訊系統進行全面改版升級,更新了伺服器,建設了標準化伺服器專用機房,接入了百兆光纖網路,使新農合管理資訊系統的執行更加安全、穩定,資訊傳遞速度大幅提高。同時又和市級新農合平臺進行對接、達到資訊共享,實現全市三級醫療機構及時結報,更加方便了參合患者看病補償。三是藥品採購與配送管理。在推行門診統籌的同時,我區鎮(街)衛生院及村級衛生室的藥品出入庫全部實現資訊化管理,所有資料完整儲存在衛生院伺服器上。四是系統對接。區、鎮級醫療機構分別申請固定IP地址,其院內管理系統(HIS)同區新農合管理資訊系統進行對接,實現了參合患者醫療費用線上稽核和監控。五是資訊核對。以往參合農民就診時,僅憑新農合證或戶口本來驗證身份,並且補償資訊只能以報表形式進行儲存,無法及時進行核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農合監管的效果。

實行了新農合資訊化管理後,一方面參合患者資訊全部可以從伺服器調取,方便了現場對基本資訊的稽核。另一方面參合農民報銷時補償費用由計算機自動生成,有效堵住傳統方式的漏洞,使資金的管理、使用、稽核、報銷等,更加合理安全,從而杜絕了暗箱操作的行為,增強了工作透明度。

(三)實地考察,解決網路問題。良好的網路環境是資訊化建設的基礎,沒有一個穩定的網路執行環境,資訊化建設就不可能順利實施。我區現有三家網路運營商,鑑於我區屬於北方地區,在網路資源方面區聯通公司(原網通公司)佔有較大優勢。通過和聯通公司合作,組織專人聯合對各個村級衛生室進行實際摸底,通過重新更換裝置,架設專線等途徑,使全區106個定點衛生室全部聯網,並安裝新農合管理軟體,成功納入區新農合管理系統範圍內。

(四)強化培訓,有效破解鄉村醫生網路操作難題。為了提高鄉村醫生的資訊科技操作能力,我區連同軟體公司在軟體設計上儘量簡化操作程式,並組織專業人員對全區鄉村醫生進行微機和新農合軟體操作的培訓。同時,將資訊化管理納入村衛生室年度考核的內容,促使村衛生室人員積極學習、運用資訊科技。

二、創新管理,新農合資訊化建設成效明顯

在搭建區、鎮(街)、村三級資訊管理網路的基礎上,我們不斷完善和擴充套件新農合管理資訊系統,全區新農合資訊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資訊化建設成效明顯。

(一)保障了農村群眾用藥安全性。以前村衛生室進藥,要先填報紙質計劃,由鄉鎮衛生院經確認後再配送藥品,程式複雜,所需時間長,難於管理。並且部分村衛生室從非法渠道購藥,導致藥品質量難以保證,農村群眾用藥安全難以保障。實行資訊化管理後,村衛生室藥品庫存在鄉鎮衛生院的管理系統中一目瞭然,同時區合管辦可以實時監控農民就醫用藥情況,組織專業人員對錄入處方進行抽查稽核,這一功能的開發和利用,不僅規範了鄉村醫生的進藥渠道,而且使廣大農村群眾的用藥安全得到保障。

(二)確保了新農合資金安全執行。新農合資訊化建設加強了對醫療機構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的監管,確保了參合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了新農合資金安全執行。一是不斷規範了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由於住院報銷比例遠遠高於門診報銷比例,少數參合患者小病大養,既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增加了新農合基金支出風險。我區在新農合管理資訊系統中將“醫療機構自審、鄉鎮合管辦初審、區合管辦複審”的三級醫療稽核制度進行固定化,堅持“事前監管為主、事中實時監控、事後督查為輔”的監督機制,各項不合理費用顯著減低,增加了基金的安全性。二是加強了對門診統籌補償的監督。村衛生室數量大,門診就診人次頻繁,門診統籌補償監管難度較大。隨著資訊化建設日趨完善,我區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通過網路實時錄入醫療費用、控制次均處方費用,對參合農民門診就診實施有效監管,彌補了管理資源

不足的缺陷,提高了管理的質量和效果。三是加強了新農合巨集觀管理。通過新農合管理資訊系統的查詢統計功能,新農合管理機構可以準確、及時、全面地獲取各種業務資料,做到實時監控、全面分析、有效排程,併合理調整補償方案和標準等。

(三)促進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全面建立。為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新農合資訊化資源,服務於公共衛生,2015年,我區利用新農合資訊平臺,按照省衛生廳關於公共衛生專案建設的相關要求,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檔案包括居民個人基本資訊、健康體檢、計劃免疫、婦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內容,目前全區農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已達100%。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立後,醫務人員可直接查詢患者的健康情況,為準確診療提供依據,同時,居民可利用查詢系統瞭解自身健康狀況。

(四)推行新醫改,實行國家基本藥物零差率制度。國家基本藥物零差率制度是國家新醫改中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我區在2011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實行。由於時間短、任務重、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必須按時開始,經區合管辦同同軟體公司聯絡,在新農合管理軟體平臺的的基礎上,對現有的軟體系統進行升級,調整藥品出入庫價格引數和新農合補償系統,按時完成了醫改任務。國家基本藥物零差率制度實施後,農民在享受藥品零差率不加價的基礎上,還可以享受新農合40%的補償,進一步減輕農民經濟負擔,使農民醫療保障得到更大提高。

三、縱深拓展,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我區新農合資訊化構架已基本建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資訊化建設為抓手,以新農合資訊管理網路為基礎,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進行功能拓展,進一步推進區域衛生資訊化建設,全面加強全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一是著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二是著力推進全區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三是著力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四是著力推進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

新農合資訊化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系統工程,只有充分挖掘其潛力、發揮其作用,才能更好地為新農合管理工作服務,為參合農民服務。新醫改正在全市逐步實施,這也是對新農合工作的有力促進,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認真貫徹上級意見,學習借鑑其他區、市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加快我區新農合資訊化建設,推動全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新農合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3]

一、基本情況

**市位於**西南40公里處,轄13個鄉(鎮)、3個辦事處、303個行政村、25個居委會,總人口75萬,其中農業人口64.4萬,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558元。2015年參加新農合567775人,參合率達到88%。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我市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資訊化建設的載體和平臺作用,構建了虛擬專用網路vpn,啟用了新農合資訊管理系統,實現了定點醫療機構、鄉(鎮)合管辦、市合管辦三級聯網,初步實現了“管理科學、操作規範、監督有力、報銷便捷”的預期目標,為今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平穩、持續、健康執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主要做法

(一)夯實基礎,成功開發新農合資訊管理系統

資訊管理系統是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基礎。我市被確定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市以來,就一直把資訊管理系統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採取多項措施,認真抓實抓好。一是制定規範,明確標準。我們通過上網學習,外出考察,實地觀摩,分析研究,並針對易發問題,借鑑成功經驗,制定了《**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管理系統基本規範》,對資訊管理系統硬體的基本配置、所用功能和軟體的技術標準、模組設計提出了詳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同時,聘請省市專家對《基本規範》進行了比較評價,做到了科學合理。二是公開招標,擇優選用。我市在網際網路上釋出資訊管理系統軟體招標公告,採取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方式,確定了軟體開發企業,並督促軟體開發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嚴格按照《基本規範》,研製開發出了設計合理、功能配套、符合要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管理軟體,啟動了資訊管理系統建設。

(二)抓住重點,切實搞好資訊錄入和網路建設

資訊錄入和網路建設是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重點。在這個方面,我們科學安排,統籌兼顧,堅持兩個兩手抓,一手抓資訊錄入,一手抓網路建設;一手抓錄入質量,一手抓建設進度。一是資料錄入,確保準確。為了準確錄入資訊,促進工作開展,我們想方設法,多方協調,委託市職教中心組織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資訊錄入,並組織市、鄉、村三級合作醫療專幹對參合人數、個人資訊等進行現場核對,保證了錄入資訊的準確無誤。二是網路建設,確保進度。為了加快網路建設進度,早日啟動執行,我們克服困難,加班加點,創造有利條件,調動積極因素,迅速安裝了定點醫療機構vpn路由器和客戶端軟體,較快開通了資訊專用隧道,在短時間內建成新農合虛擬專用網路vpn,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系統提供了安全保障。

(三)把握關鍵,成功實現新農合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

系統對接是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關鍵。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們高度重視,集中力量,周密組織,精心協調,確保了對接順利,運轉流暢。一是專題研究,積極籌備。我們先後組織定點醫療機構、醫院管理系統開發商和新農合資訊管理系統開發商三方技術人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接存在問題,制定新農合資訊管理系統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方案,確保對接順利,一次成功。二是嚴格除錯,順利對接。我們按照《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基本藥物目錄》、《**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診療服務專案管理暫行辦法》,認真做好資料維護,反覆進行監測除錯,經過近1個月努力,順利實現定點醫療機構醫院管理系統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系統對接,為推動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化建設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四)強化保障,順利啟動新農合稽核報銷程式

管理人員素質是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保障。為了增強人員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我們先後3次舉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管理系統培訓班,強化對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微機操作人員的培訓,在培訓中全面講解了新農合資訊管理系統的模組功能、工作流程、操作步驟和相關要求等內容,並逐人模擬演練,現場操作考試,不合格者重新培訓,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為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稽核報銷程式正式啟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效果與體會

(一)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通過合作醫療資訊化建設,所有參合農民的參合資訊、藥品目錄和病種目錄等資料全部輸入了電腦,參合患者住院資料、用藥清單、住院補助情況等上報工作均可通過網路完成,同時,參合農民住院期間所有醫療費用支出情況可直接匯入合作醫療資訊管理系統,系統在瞬間就能按照設定的報銷範圍、報銷比例自動計算出補償費用,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受到了參合農民的普遍歡迎。

(二)做到了實時監控,保障了資金安全

通過合作醫療資訊化建設,實現了對定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行為的實時監控,市合管辦能實時從網上審查合患者住院資料、用藥清單、費用清單、住院補助情況等,發現有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不合理收費等違規現象立即通知該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改正,否則將不予撥付該項資金,使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由事後監督變為事前防範和事中監督。同時,由於實行了資訊化,參合農民報銷時微機自動計算補償費用,實現封頂預警及封頂線以外資金的自動截留,有效堵住傳統方式的漏洞,使資金的管理、使用、稽核、報銷等,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更加安全。

(三)實現了資源共享,提供了決策依據

通過合作醫療資訊化建設,及時在網上釋出有關資訊,使社會各界能在自己許可權範圍內,瞭解情況,掌握動態;開通了資訊查詢通道,參合農民可以隨時上網查詢費用補助情況;預留了資料介面,可逐步實現與政府、銀行、社保和省市醫院、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連線,真正實現資訊互通,資源共享。同時,通過合作醫療資訊化建設,能準確有效地提供各項資料資料,對醫療服務質量有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

總之,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化建設,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實現了管理規範化,監督透明化,統計上報自動化,稽核報銷公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力促進和保障了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平穩、持續、健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