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感受踏青吟詩行-抒情散文

文學 閱讀(1.95W)

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於花草返青的春季,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沿襲至今。如今又是清明佳節,趁著大好春光,我們一起感受踏青,吟著古人的詩句,踏歌而行。

感受踏青吟詩行-抒情散文

--------題記

又是一年清明節,春陽燦爛的日子,讓我們一起享受春天的美景,領略春色的美麗,踏青去!

踏青,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沿襲至今。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踏青唐代最盛,當時叫法較多,如春遊、探春、尋春等。孟郊《長安》詩中有“日日出西園,只望花柳色”之句:故又稱“花柳遊”。 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踏青在宋代也很盛行, 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踏青,就是人們於花草返青的春季,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男女結伴踏青,還叫“野遊”或“冶遊”,並流傳不少動人故事。最有名的要算“人面桃花”了。據孟綮《本事詩》載,唐代詩人崔護一次踏青,遇一美女依於桃樹旁,含情脈脈送茶給他喝。因萍水相逢,未通衷曲而別。次年重遊,桃花依然,不見美人。於是在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人據此還演義了一段悽絕豔美的故事。

趁著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我們結伴同行,好嗎?行走在大自然裡,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你一定會想起“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句。如果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又逢蒙蒙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著,那麼,“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就是最好的寫照。走在山村的路上,我們還能看到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你自然而然會吟出“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詩句。走進農家的花園,我們也許能夠看到,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著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麼和諧動聽,這樣,“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詩句就應該脫口而出了。

春帶著她特有的新綠,海一樣地朝我們漫來,讓人心醉; 春攜著她特有的溫煦,潮一樣地朝我們湧來,讓人斷魂。 春,就是一楨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新綠、嫩綠、鮮綠、翠綠,滿眼的綠色呀,溫柔著我們的視線。還有那星星般閃動的一點點紅、一點點黃、一點點粉、一點點紫呀,也驚喜著我們的目光。

於是,在春天裡,我們漫步的同時,也不禁想起古代詩人們的諸多詩句,不禁為詩人們獨特的靈感所歎服。唐代溫廷筠的“萬物鮮華雨乍晴,春寒寂歷近清明。殘芳荏苒雙飛蝶,曉睡朦朧百轉鶯”;宋代李彌的“濛濛細雨網春暉,南陽清明二月時。細草養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兒”;宋代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孟郊詩云“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而最有生活氣息的是蘇東坡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王安石有“獨有杏花如喚客,倚牆斜日數林紅”;陸游有“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來”;溫庭筠有“沓沓豔歌春日午,出牆何處隔朱門”;宋祁有“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元好問有“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裝出曉晴”等等,但大家最熟悉、最有韻味的恐怕還是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踏青吟詩抒懷,古代詩人們的雅興,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情的季節;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讓我們歌頌春天,讚美春天吧,在清明時節,一起踏青去,品讀古詩,飽覽春色,陶醉在大自然中的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