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人生總是在得失之間隨筆

文學 閱讀(1.75W)

不惑之年,我才遲鈍地從母親身上體會出一種哲理:人生的成長,不在於有無得失,而是學習如何有得有失。

人生總是在得失之間隨筆

年邁的母親,不識一字,經常讓我陪她去超市買一些日常的東西,她依靠我知道各種商品的價錢,然後再盤算該怎麼買。偶爾遇到一些人,讚美我的一份孝心,但我只是認為:為人子女,盡一份孝心,理當如此。

然而,母親往往會不自覺地嘆息說:“不識字,差很多。”我依稀回憶起,母親的這種想法,曾經讓我的年輕歲月,內心感到苦悶與彷徨。

年幼的時候,家中姐弟眾多,全靠目不識丁的父母在種田來維持,父親忙碌一天收工回家後,最多摸一下五弟的頭,很少再有什麼言語。姐弟五個的管教全賴母親一人,除了讀書以外,我們每天都要幫助父母鏟豬草,積農肥,農忙時更是忙得天昏地暗。

當時正值我們長身體的時候,家中本來就分得不多的口糧根本不夠我們小牛犢似的飯量,飽一頓、餓一頓已習以為常。那天下午,學校放農忙假,孩子們都到田頭幫助收割。晚上,等到父母回家時已是八九點鐘光景,發現家中只有四妹小蘭在家看門,其他一個人都沒有回來。過了一會兒,我們四個人抬著滿滿的兩籃子麥穗進屋,她才知道我們跑到鄰村田裡去拾麥子了,孩子們放下籃子滿臉高興地等待母親表揚,心想明天可以讓媽媽給我們煮頓飯吃個飽肚子,沒想到,母親沉著臉問:“你們誰想起來去拾麥子的?”五弟不明箇中原因,興奮地說:“是我!”“你們的作業做好了沒有?”母親問道,這時大家都不出聲,“小蘭,給我把雞毛撣子拿過來。”不一會兒,雞毛撣子便雨點般地落在五弟的手心上,“我讓你下次還不做作業。”從來沒有看到母親發過如此大的火,更沒想到母親會對她最疼的五弟下狠手,我忙說:“媽,別打五弟了,是我想起來去的。”“那好,連你一起打。”母親發瘋了似地說道。當時,我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會心這樣狠,只看見第二天早晨她的眼睛紅紅的。

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因為忙農活而耽誤做作業,姐弟五個的成績一直都很好,相繼考上了重點大學,方圓十里的鄉親都常談論著我們。

等到三十而立之後,我才體會出母親的哲學,第一次學會對她說:“老天讓您失去識字的機會,無形之中卻提醒您更用心教育我們五個孩子。”過去困苦的環境,封閉了母親的一扇門,上天卻為她開啟了另一扇門窗。

母親的人生之路,簡直就是不斷地付出她自己。她看似一位失去很多的人,卻也是最懂得去自我彌補的人。我想起了俄國作家帕斯捷納克說過的一句話:“在人生中,失去比獲得更為必要。種子消失之後,才能夠發芽。”只有從來沒有的東西,才永遠不會失去;一旦有了得,必定會有失,人的一生彷彿就是得失的'輪迴。在這個得失世界,即使用心認真,百得也會有一失;但是認真用心,百失之後也會有一得。

不惑之年,我才遲鈍地從母親身上體會一種哲理:人生的成長,不在於有無得失,而是學習如何有得有失。

聰明的人從不擔心失去了什麼,而會思考應該得到什麼;愚笨的人,則只惶惶於失去一丁點兒東西,而不曾思考真正要的是什麼。十六世紀法國大思想家蒙田有一句慧黠的話:“什麼都來一點兒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失落身外之物,而不致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會獲得更多的機會;然而不曾失落任何東西的人,卻會因為找不到自我,而終至失去一切。一時失敗並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擔憂;有時候,不曾有過掙扎的考驗,付出的代價更大。俗話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人類生而獲得,卻無處不失落。惟有,得所該得,失所該失;因得而失,由失而得,才能真正掌握取捨之鑰。

下一次,陪母親去逛街買東西時,我應該提醒自己:這不只是一份人間孝道,更要從母親嫁入趙家五十多年的苦澀歲月中,找一找我自己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