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古詩詞裡的梔子花

文學 閱讀(2.84W)

梔子花是原產於我國的一種常綠灌木,為重要的庭院觀賞植物。梔子花的花香芬芳馥郁,清馨雅緻,為古代的文人所喜愛,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歌頌和讚美梔子花的瑰麗詩篇。在這梔子花吐香溢芳的日子裡,讓我們捧讀詩書,吟誦一下跟梔子花有關的佳詞麗句,在古詩詞中去欣賞和領略一番古人是怎樣描繪梔子花的,倒不失為一樁樂事。

古詩詞裡的梔子花

唐代詩人王建在《雨過山村》一詩中寫道:“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詩人王建一生貧窮,沉淪困厄,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最底層,瞭解當時社會底層人民喜怒哀樂的真實境況。整首詩通過對農村景物的“素描”來表達山村的動靜相宜之美。看似漫不經心,實為深入淺出的大家手筆,展現了一幅清新秀麗、真實自然的山村農忙景象,細細品味之,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又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詠梔子花》。梔子花輕輕舒展開白色的小花瓣,靜靜悄悄地散逸著既淡又濃的清香,就好像是初夏時節裡乍然闖進視線的鄰家小姑娘,蹦蹦跳跳,美目顧盼生輝,笑容清麗可人。梔子花儼然是夏天裙角的精巧刺繡,嫻靜不失優雅,清淡不失高潔,宛若一幅描繪春天的中國工筆畫。

這是明代詩人沈周的《梔子花詩》:“雪魄冰花涼氣清,曲欄深處豔精神。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詩人用生花之妙筆,從初夏最平常的景物著筆,起句即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貌似走馬觀花,恬淡無意,卻是由裡及外、由深到淺,粗看是平鋪直敘,細瞧竟發現暗藏精妙,雖不敢說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但也是平中見奇,奇從平出;令人委實不敢側目,更不敢小覷,只有嘖嘖稱奇的份了。

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梔子》一詩是這樣寫的:“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於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在這裡,詩聖杜甫對梔子花進行了客觀中肯的思考與評價,並且對梔子花的美與實用性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詩意清新,如梔子花的清香撲面而來,使人甚感心情愉悅。

“疑為霜裹葉,復類雪封枝。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清代詩人劉灝在《詠梔子花》一詩中選材精當,詩思亦不同凡響,將梔子花比喻為霜、為雪,而“裹葉”“封枝”可見梔子花開有多麼茂盛與熱鬧,斜陽光影,風去風還,錯落有致,有動亦有靜,臨池恣意傾吐清香。無盡詩美遽然現,詩不醉人人自醉,詩情畫意兩成趣,不亦樂乎莫如此。

古人讚頌梔子花的詩詞,還有許多,不勝列舉。而且,風格迥異,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情懷。但都是風光無限,令人神往,可謂殊途同歸;甚至,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精巧、別緻與傳神之美。桃花、梨花、櫻花、杏花等各種花兒都一一謝了,不知不覺間,又該輪到梔子花登上舞臺表演了,我感覺梔子花真的就好像是連線著春天與夏天的一座橋樑,一座用花的色和香味搭建起來的橋樑,讓人們不會因為季節的更替而黯然神傷。梔子花開了,香飄溢遠,芬芳歷久彌新。也許,梔子花正是在用綻放生命的方式來答謝造物主與大自然的恩賜,從而在百花盛開的時節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