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祕密》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5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祕密》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祕密》讀書筆記

《祕密》讀書筆記1

故事的前半段其實沒多大起伏,意外也都能大致猜測到。

但當我以為這是一個自私,懦弱,猥瑣又極具佔有力的丈夫時,他選擇主動放下一切,給妻子自由,因為那是他愛深愛著的人。

當我看到結局,以為妻子是在丈夫給自己自由後,乾脆順勢接著女兒的角色過起了全新的生活。

卻忘記了,如果,丈夫永遠都不知道這個祕密,那麼妻子才是即失去女兒,又不得不選擇背叛了丈夫的那個人。

就像妻子以外孫女的身份回孃家那次,儘管努力偽裝,但面對真正老父親時悲傷是真實的難以抑制。不過,還好有丈夫陪在身邊可以分享這個共同的祕密。

然而,選擇永遠以女兒身份面對丈夫,就意味著,這個祕密已經不能再與丈夫一起分享了,必須只能由自己一個人來承擔。

因為,擁有著女兒身體的妻子,對丈夫來說,除了是一種慰藉,更是枷鎖。要讓丈夫放下執念,只有自己真正的死亡,只有女兒真正的甦醒,只有自己和女兒的位置迴歸正常。丈夫才能做好丈夫和父親這兩個角色,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

妻子想,既然我的這種不合常理的存在已經成了這個家廳的枷鎖,那就讓我帶著只屬於我一個人的祕密“真正”死亡吧。以後,再面對老父親,面對丈夫,就不能有之前那樣的失態了啊。因為,我已經死了。

《祕密》讀書筆記2

假期裡我讀了童話書《寶葫蘆的祕密》。故事生動、新奇、寓意深刻。

主人公王葆是一名少先隊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得到了一個寶葫蘆。寶葫蘆可以滿足王葆的一切願望:食物、玩具、金錢,名譽,甚至考卷答案都可以幫他得到。王葆欣喜若狂,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不勞而獲的結果使王葆越來越空虛、無聊、孤獨、自私,甚至開始說謊和偷盜。他開始討厭和憎恨寶葫蘆,並將它拋棄。最後王葆發現這只不過是一場夢。

我也和王葆一樣,夢想自己有一個寶葫蘆,要什麼有什麼。但是讀了書我明白了。寶葫蘆只不過代表我們的私慾,如果沒有約束力,我們的私慾極度膨脹,使我們越來越自私、孤獨、空虛、無聊、虛假和不勞而獲,沒有親人、朋友和同學,我寧可不要那樣的寶葫蘆。連這樣的夢也不作。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獲得的果實才是真實快樂的。我要努力學習,辛勤勞動,做一個愛學校、愛集體、愛學習求上進的好孩子。

《祕密》讀書筆記3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在今天,我再一次打開了這本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心靈寶典”,再一次地喝下了這碗“心靈雞湯”。在這萬物復甦的春天,傾聽著楊紅櫻阿姨給我們講述的,一個又一個的,奇妙的故事。今天她講的內容來自於這本《櫻花巷的祕密》。

我看著,看著,彷彿自己就在親身體驗著書中的主人公安琪兒的遭遇:先是被媽媽硬著到“起跑線加油站”扎“聰明針”,喝“智慧湯”,然後又被逼著到“小天才培訓基地”去學習,最後又被逼著讀“狀元作文字……”這真是太可怕、太痛苦了!

合上書後,我不禁感到了深深的憤怒,同時也感到了淡淡的憂傷。我不明白,為什麼安琪兒的媽媽要這樣對待安琪兒,難道她認為安琪兒只有缺點,沒有優點嗎?不!不是這樣的!其實,縱使安琪兒媽媽這樣做的,是她自己的心,那一顆可怕的虛榮心,正是因為它,才使安琪兒媽媽陷入迷途,才使她不停地妄想安琪兒能夠一步登天。正如安琪兒爸爸對安琪兒媽媽說的:“你不是為了安琪兒,你是為了滿足你自己的虛榮心。你的虛榮心已經讓你走火入魔了”一樣。的確,現在的家長大多數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了像安琪兒媽媽那樣的:口口聲聲是為了孩子,拼命給孩子報那些能一下子就變聰明的班,可實際卻什麼也沒得到,反而讓孩子厭惡起了學習。說實話,我很好奇,他們在給孩子報那些班時,就沒有想到“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這句老話嗎?不過我猜他們是沒想到的。

但是,歸根到底,家長們之所以會上當,還不都是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其實父母是愛我們的,只不過是他們愛錯了方向,目標罷了。所以,為讓父母少些對我們擔心,我們今後一定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勤奮!

《祕密》讀書筆記4

這個假期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讓我有了無盡的感想,下面我就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書中所得到的知識與道理吧!

本文講述了一個叫做王寶的學生在一次釣魚時釣上來了一個寶葫蘆。與此就發生了,王寶與寶葫蘆的奇妙故事,寶葫蘆也逐漸成為了王寶的依賴。

故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考試那一次王寶在考試時一道題都不會,看,馬上就要收試卷了,心裡十分著急,最後寶葫蘆施法把旁邊學習特別好的那位女生的試卷複製到了王寶的試卷上可沒想到連名字也給複製上了。老師十分生氣,後來把王寶的卷子打了零分兒。

我也想要一個寶葫蘆,可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這個寶葫蘆,一點兒都不好。只會幫人偷答案,偷東西沒有一點好處,一個知心的朋友都沒有,只是一個小偷,沒有一個人喜歡從寶葫蘆的祕密,這個故事裡,我明白了,天上並沒有白白掉餡餅的事兒,我們不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我們必須用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去實現夢想,實現願望。

《祕密》讀書筆記5

去年暑假,我讀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叫笑貓日記之櫻花巷的祕密。

本書作者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寫的是一個落葉紛飛的深秋,櫻花巷的櫻花竟然在一夜花開滿樹,可櫻花巷裡種的不是在秋天也會開放的十月櫻。因此櫻花巷變的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其中有許多慕名而來賞花的人,也不乏有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喝“智慧湯”,扎“聰明針”的,搶購天價狀元作文字的家長。是萬年龜的隱身術和仙女蜜兒那副可以看見真相的眼鏡,讓笑貓和它的朋友老老鼠推開了一扇尋找真相的大門。

為了自己的孩子,那些家長真是喪心病狂。就像安琪兒的媽媽,一次又一次的上當受騙,幾十萬元錢瞬間打了水漂,到頭來自己的孩子什麼也沒學到。這都是因為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瞧瞧人家馬小跳的爸爸媽媽,他的爸爸馬天笑先生是玩具廠的老闆,他的媽媽寶貝兒媽媽是櫥窗設計師。他們從來沒有說把希望放在馬小跳身上,所以生活十分幸福。

我最欣賞安琪兒出了“起跑線加油站”站長的辦公室說的一句話:“他就是在騙人!”安琪兒說:“連我們小孩子都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變得更聰明。”是啊,這麼簡單的道理安琪兒的媽媽竟然不知道!她才是真的笨哪!

讀完本書,我深有感觸。有些人為了獲得錢,完全可以不擇手段,例如矇騙顧客,賣假貨,賣山寨貨,賣有安全隱患的物品,賣對人體有害的物品……像“起跑線加油站”站長,賈博士,書店老闆,他們都是這樣不擇手段的人。在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有的是賣食品的,有的是賣工具的,有的是賣雜貨的……。各種各樣的東西他們都賣。所以大家在買東西時一定要去正規的商店或超市買,這樣才不會遇到這樣的人。

《祕密》讀書筆記6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裡,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為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這是因為成人不理解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運動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內心作好準備。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祕密》讀書筆記7

作為老師的我,我以前只會把講課當做是一個我每天的職務。每天給學生講幾個小時的課,講完就下班,這麼簡單的一份工作。

我於是從來都不會想過,這幾個鐘頭裡的課是否能給學生帶來任何價值,至少能令他們真正記住我所講的內容。

每次我在舞臺上演講,似乎都能看到有些學生趴著睡;有的玩手機;有的和同學說說話,我都把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直到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明白想要有好的演講除了掌握好技巧以外,我們必須有一顆非常熱愛所講的心。

因為當有了這顆心之後,我們才能會更自然的與聽眾建立磁場,提高氣氛,演講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有些時候,當我們希望通過言語去打動對方或者的得到認可時,我們講的內容除了有合理性和參考性,所表達出的東西也要真實。

因此,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銷售,老師,培訓師,等等。這本《TED演講的祕密》值得你花心思去看,掌握演講的核心觀點,令你的聽眾能更感受到你的影響力。

好的演講不單意味著多少重視聽眾,而是聽完你的演講後,能為他所用。

《祕密》讀書筆記8

書櫃上,有一本爸爸剛買來的《蛇島的祕密》,這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蛇島在哪裡,那個上面到底有什麼祕密?我迫不及待地埋頭認真讀起來。蛇島是渤海灣的一座小島,島上祕密可多了。比如,這個小島上的蛇是從哪個地方來的?蛇島上到底有沒有別的生物?看過書後我知道了許多知識。原來蛇身上全是寶!蛇皮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樂器;蛇肉可以吃,味道鮮美極了;毒蛇的毒液在醫學上有很大的用途,它可以治療許多疾病。蛇島的發現,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將帶來多麼大的用途啊!

我漸漸地對蛇產生了興趣。有一次,我們去了老家,大家都很高興見到我,而我一開始並不高興,因為爸爸先說帶我到青島玩兒,可現在回到了老家。後來見到了哥哥姐姐,就不再哭喪著臉了,因為中午吃完飯後,哥哥姐姐給我講了許多有關蛇的故事,讓我十分高興。

這個暑假我過得很充實,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想以後見到蛇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害怕了,因為我知道了蛇並不是有害的動物,雖然它的樣子很嚇人。

我決心認真學好科學知識,長大後做一名科學家。不僅探索蛇的祕密,還要去揭開世界上許多沒有揭開的祕密。

《祕密》讀書筆記9

①假期裡,父親和他八歲的兒子去森林裡遊玩。他們往密林深處不停地走,不知不覺迷了路。(A)四周的古樹遙天蔽日,像一隻巨大的籠子將他們困在中間。父親背起疲憊的兒子,試圖走出去。可是他無奈地發現,自己能夠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裡有一個廢棄的木屋。木屋裡也許住過守林員,也許住過伐木工人,現在它空著,破爛不堪,彷彿隨時可能倒塌。可它畢竟是一間屋子,這給他們父子倆帶來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們擠在裡面,生起一堆火。外面傳來野獸的叫聲,似乎距他們很遙遠,又似乎近在咫尺。兒子嗚嗚地哭起來,他說我們會不會死在這裡?父親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說兒子別怕,我們會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們仍然圍著木屋不停地划著圈子。讓父親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裡面有乾淨的水。他小心地踩著井內壁的縫隙下去,用隨身攜帶的軍用水壺,打上一壺水。可是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了,恐懼的烏雲籠罩著他們。

③第三天,父親放棄了那種徒勞的嘗試。他對兒子說,這裡有木屋,有水井,這很可能是一些過路人的臨時驛站。我們只要等在這裡,就肯定會遇到人……你留在這裡等我回來,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兒子問附近有什麼吃的?父親就笑了,說森林裡還能餓死人嗎?你難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營養嗎?他為兒子打上一壺水,然後一個人離開了木屋。他一邊走一邊回頭對兒子說,守著屋子,千萬不要亂走……等我回來,我們一起吃晚飯。

④父親並沒有馬上去尋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條,系在木屋周圍的樹幹上。系完,仔細檢查一番,調整了幾個布條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經過,就會發現這些布條,再發現小屋,再發現小屋裡的他們,並將他們帶出森林。他想這可能是他們惟一的機會了,他不敢有絲毫馬虎。

⑤那天父親很晚才回來,他揀回了一小把蘑菇。雖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沒人發現他們,可是有了蘑菇,他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兒子問這蘑菇不會有毒吧?父親說不會……在走出去之前,我們天天喝鮮蘑菇湯。兒子問這附近蘑菇多嗎?父親說不多,也不少。兒子說明天我也去揀。父親說不行,你得守在這裡,萬一有人經過怎麼辦?我們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這裡吃蘑菇宴。父親朝兒子做了一個鬼臉,兒子發現父親的臉,有些浮腫。

⑥父親出去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揀回的蘑菇卻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來,他都是筋疲力盡,臉色蠟黃,像大病初癒的樣子。兒子問怎麼了?父親說沒事,有些累。兒子害怕地哭起來,他說爸爸,我們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親說不會的,只要我們堅持住,就會有人發現我們……

⑦終於有人經過。是一位獵人。是父親的布條把他引到了小屋。獵人把他們帶出森林,他們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後,每次談起這次經歷,父子倆都心有餘悸。

⑧家裡的飯桌上,從此沒有蘑菇。甚至,兒子說,哪怕在菜市場見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時間會改變一切。十幾年過去了,有一天,兒子回家時,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訴父親,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農民在大山裡採的,剛才在街邊叫賣,他看著不錯,就買來一袋。十多年沒吃蘑菇了吧?兒子對父親說,我想您可能都忘記蘑菇是什麼味了。

⑩父親笑笑,沒說話。他似乎對蘑菇並不反感。

(11)父親把蘑菇倒在水池裡仔細清洗。突然,他低下頭,從那些蘑菇裡挑出兩個,扔進旁邊的垃圾桶裡。兒子問,爸您幹什麼?父親說,這兩個蘑菇,有毒。

(12)有毒?兒子怔了一下,您怎麼知道?父親得意地笑了。他說,還記得十五年前我們的那次歷險嗎?那幾天,我可能嚐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祕密》讀書筆記10

《童年的祕密》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靈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用錯了方法。這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裡蒙臺梭利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這本書裡的好的觀點是在太多,我現在就講幾個對我感觸比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這是蒙臺梭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一點,我們知道,蜜蜂的幼蟲都要經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所有的雌幼蟲都可能成為蜂皇。但這個蜂群只選擇一隻雌幼蟲作為蜂皇。工蜂為她準備一種稱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餵了這種極美的食物之後,這個被選中的雌幼蟲就成為這個蜜蜂群體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選她時,她已經年歲較大,就不可能成為一隻蜂皇,因為她已經不再會有貪婪的食慾,她的身體不可能再發展成一隻蜂皇。這些例子可以使我們意識到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兒童內含著生機勃勃的衝動力,由此使他產生驚人的舉動。不能跟隨這些衝動力,意味著他們軟弱和無活力。

然而當敏感期兒童的需要未得到滿足時,這是就會有一種外部表現,成人稱之為“發脾氣”。然而這真的是兒童的一種無理取鬧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我們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兒童這種反應背後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發脾氣”的名稱。我們把任何沒有明顯動機的行為,任何固執或無理性的行為當做任性。我們也注意到某些發脾氣的方式會更加惡化。很多任性的行為只是人們過去錯誤地對待兒童並由此惡化而導致不正常的結果。跟敏感期的內部衝突有關的各種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樣是短暫易逝的。

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兒童每種任性背後的原因,這完全是因為這些原因就是我們尚未知道的東西。一旦找到這些原因,就能使我們深入到兒童心靈的神祕幽深處,併為我們理解兒童及跟兒童和諧相處提供了基礎。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們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於是,當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時候,他往往不能自己來完成,成人怕兒童打翻熱水,打翻杯子,於是,成人自己來代替孩子來快速地完成這些。他們可能會斥責兒童因為他們心疼那個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來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這個杯子,成人馬上會對客人說:“沒事,沒事,一個杯子值不了幾個錢的”在這裡,兒童的身份地位顯然被看輕了,沒有得到重視,同樣是人就是因為我年紀小就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嗎。

請把兒童當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兒童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社會在生活的意義上,要做到兒童與成人的平等。

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也意識到自己對待兒童那些錯誤的態度。書本上的每一句話我都覺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長,但是,今天,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不會像蒙臺梭利那個時期那樣忽視兒童,而是有點溺愛兒童,但愛的方式還是不適用於兒童,用哪種方式才能真正瞭解兒童,才能使兒童更好地發展,還是我們要思考的話題。

《祕密》讀書筆記11

這本書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學習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長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對我的思想觸動極大。以前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學生,根本不瞭解學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實際上,我們瞭解他們愛的方式嗎?我們瞭解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嗎?這就使我們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觀的心去觀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使幼兒更好的隨著其自身的規律發展壯大,生命更加充滿活力。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裡面的所有東西都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說、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