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元宵節隨筆

文學 閱讀(4.74K)
元宵節隨筆1

青籮木屋,香茗藤椅,居旁有竹,枕畔有書,暖暖的陽光,淡淡的茉莉香,慵閒靜坐,凝目沉思,享受著獨處的光陰。或是在這樣一處閒雅之境,與最愛的人白髮相依,攜手夕陽,無怨無嗔,共度餘生,這一直是我神往的境界。

元宵節隨筆

元宵之日,朋友贈送美圖,那意境恰如心中所想,圖片中雖然多了鮮花的喧鬧,卻也清雅寧靜,欣賞良久,不忍移目。

恍然之間,心升無限感慨,華年似水,最無奈的是光陰的流逝,曾無數夢想在心中綻放,似午夜的花兒,悄悄地開,悄悄地謝。只有這個木屋藤椅香茗的願望,一直藏在心底,日久彌珍,總是能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那抹神經,時時感動自己。

站在窗前,看到了砰然騰空的煙花,一朵朵,一簇簇,璀璨奪目,轉瞬間又幻化成灰,飄然而逝,再尋不到點滴的痕跡。剪心日日年年,每年的元宵節都會觀賞煙花,都會被那種絢麗的美而震撼,哪怕分秒存活,當煙花散去,繁華一夢,全無影蹤。哀嘆也好,惋惜也好,那就是它的軌跡。

用自己最絢麗的美博得人間一笑,使命既去,它也如風般的杳然,人人驚歎它的短暫之時,也記住了那震撼心靈的瞬間。

傍晚,燈祭父母,跪在白雪覆蓋的墳前,看著油燈靜靜的搖曳燃燒,看著紙灰幻化成只只黑蝴蝶,飄舞在蒼茫的荒野,眼前晃動的全是父母的笑容。摯親的親人,生我養我,給了我最幸福的光陰,一朝魂杳,他們只能在天堂遙望我寂寞長跪的身影,只能在天堂憐惜愛女孤苦獨泣。

元宵節隨筆2

一盞油燈,怎能表達我的哀思與悲慼?旋舞的黑蝴蝶,又怎能帶去我對親人的懷念與祭奠?

兒時,父親親手做的罐頭燈伴我度過元宵之夜,提著燈籠奔跑在鄰里村屯,百步祛病的說法是他們最質樸的心願,井沿滾冰的笑聲還在耳畔。

母親親手煮的濃濃湯圓是世界上最美的餐點。不能忘記,母親點燃豆箕之火,我們拉長的身影跳躍在火苗之上,母親欣慰含笑的叨唸,燒掉黴運,一年平安。

笑聲猶在,叮嚀猶在,呵護猶在,慈愛猶在,音容笑貌猶在!

荒涼野地,這裡卻成了他們的家,天寒地凍,積雪茫茫,他們可有驅寒的衣,暖手的爐?撒手人寰,他們再不能享受天倫之樂,也帶走了我的溫暖與依賴。

曾幾何時,更喜歡孤獨與寂寞,更喜歡理智與自強,因為我知道,沒有父母相伴,我再沒有了撒嬌的權利,再沒有了風雨中賴以依靠的港灣,再沒有了傾吐苦水的至愛親人!

無奈復無奈,悲傷復悲傷,可這就是人生。人生在世,誰又能長留親人在自己的身邊?誰又能讓自己的一世永無分別與離散。

歲月崢嶸,曾有多少值得記憶的美好,曾有多少令心靈驛動的過往,又有多少人淹沒於紅塵中。親人摯愛,或已杳離在時光的軌跡裡;知音密友,為生存奔波勞碌而失去音訊;師長同事,因離職升遷而流離遠方。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之處,那些朦朧的面孔,誰是舊知,誰是新交,再也無法細數,唯留這幽幽燈祭時的深沉思念,煙花璀璨時的感慨,那是永遠無法淡漠的親情與深藏在心中的友誼,任憑時間打磨,總是醇香如故。

人生如煙花,即使再美,也無法把它永久挽留,只有珍惜該珍惜的,記住該記住的,思念該思念的,牽掛該牽掛的,蘊情於心,悄悄的醞釀,讓她發酵成醇香的酒,愛己所愛,此已足矣。

煙花散盡後,放飛了紅色的許願燈,燈影裡寫著我的心願與誠摯的祝福。仰望紅燈飛騰而去,祝願隨著那搖曳的燈盞飛起,直上星空,星在希望就在,就如我願意用筆來描繪一切,雖然無法詮釋所有的人生真諦,留下的卻是心中的永恆。

漂泊的文字,清揚婉約,絢如煙花,隨風飛舞,把一個個簡單字元拼成動人的故事,放逐心靈之舟,用文字來堆砌最美的情感。在文字裡微笑,在文字裡幸福,在文字裡酸楚,在文字裡流淚,文字塑造的世界,不再是淤積與無奈,而是苦澀紅塵中最真實的釋放,讓靈魂尋得一方安靜。

元宵節隨筆3

作為賞賜,我給自己炒了一個菜;作為犒勞,我給自己泡了一壺茶;作為日誌,我記下了元宵之夜的所思與所行。——題記

元宵節是一個吃元宵看燈會猜燈謎的日子,更是一個團圓的日子。

因為不能團圓,所以我不曾買元宵;因為沒有心情,所以我不曾出門。平時,晚餐我很少吃飯,今天是元宵節,我決定賞賜下自己。

於是,我削皮、清洗、切片、炒作;土豆片炒胡蘿蔔片蒜苗起鍋,顏色不錯,味道一般,我自己覺得蠻好。

看著電視吃著我的自創菜(我估計很多人可能沒有吃過),窗外的爆竹聲此起彼伏,濃濃的煙霧裹攜著孩子們的歡笑破窗而入,隨之入耳的還有大人的叮囑。

外面的喧鬧與屋裡的安靜,形成明顯的反差,我決定犒勞下自己。於是,我燒水、溫杯、洗茶、沖泡;裝模作樣的端杯、聞香、品味。

其實我既不懂茶,也不會品茶,之所以這樣去做,是因為我喜歡甘冽中略帶苦澀的那種滋味,喜歡茶氣抵達五臟六腑的那種感覺,喜歡思緒隨著茶香悠悠飄的那種狀態。

元宵節隨筆4

昨天是元宵節,下午單位就宣佈有約會的人可以提前兩個小時下班,我第一個舉手宣告有約會,於是我提兩個小時下班,昨天的天氣很好,象是到了春天的感覺,一點也不冷。晚上勞動公園有花燈會,星海廣場有焰火晚會,很想去看焰火。

晚餐自己做了美味的餃子,韭菜、蝦仁和豬肉,有時候很佩服自己,一個人居然有心情做餃子吃,也許就是因為一個人才會有興趣做些好吃的東西來吃,否則那麼多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大連這裡元宵節一般都是早晨吃元宵,晚上包餃子,來到這裡快7年了,也就隨了這裡的風俗習慣。

每到一個節日,就和辦公室裡的同時切磋應該吃什麼才算是過節,一年當中的節日,除了春節,其他的節日基本都在這裡度過,以前還有朋友相伴,但現在朋友都結婚了,也不好打擾人家過節日。我似乎是越來越孤獨,也越來的越隨意,自由是我無上的歡樂!

據說看焰火的人很多,車站和車上都是去看焰火的人,廣場早在晚上6點鐘就擠滿了人,多數是年輕的情侶。正式燃放是在晚上的7點半鐘。

我終於沒有勇氣去現場觀看,於是站在樓下眺望星海廣場的上空,五顏六色的煙花伴隨著轟隆隆的響聲在天空中綻放,那一瞬間的燦爛足以讓人陶醉!恰似我們的人生,雖然短暫,但也要綻放最美麗的瞬間。

元宵節隨筆5

作為春節最後一道華美的帷幕,元宵節又拖著她那絢麗多姿的長裙款款走來。又是一年的元宵節,又是一年的花謝花開,歲月的年輪又在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走過今天,新年的腳步也即將離我遠去,彷彿一切還在昨天,昨天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今天就伴著燈盞來回憶著曾經的逝光,感嘆歲月,如飛似的流星,在轉順之間消失,還沒等看到它的影子就一閃而過了,是那麼得不願,那麼的不捨,不願時光這麼快,這麼急的帶走歲月以及在臉上刻下的痕跡。

可是我們是無法改變自然的,抓住青春的尾巴,就讓我用最後的青春來保持一個年輕的心吧!

春去春又來,又是一年元宵夜。相同的是周而復始的更替。清晨,泡一壺清茶,美美品品人生!元宵節了,早早的為朋友們送去祝福。

逝去的一年,有歡笑,那是快樂和喜悅,生活的甜蜜,我在笑聲裡陶醉。笑聲裡,讓我嚐到了生活的滋味,忘掉了煩惱和憂愁。有淚水,那是情感的昇華,真情的感動。那不是傷心的淚,因為傷心的淚流在了心裡。

留下的只有迷茫和彷徨,還有淡淡的微笑。辛勤的汗水,帶來的是收穫,在收穫喜悅與快樂的同時,我也默默地為親人和朋友送去深深的祝福。走過元宵節,迎來新的元年,更多的期盼在我的心中!

美好的日子在我們的心底會一直存在的。在這個小年的最後一天恭祝所有的朋友們:新的一年開心快樂,沒有煩惱,共同努力。

元宵節隨筆6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隨筆7

“正月十五鬧元宵,同慶國產情人節”。隨著年味的淡化便迎來了元宵節與情人節。

今天,鳥語花香,陽光明媚,四處都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家家都吃著紅殼潤滑的美味小雞蛋,戶戶都品嚐著甜滋滋的芝麻餡湯圓,情深意重,溫暖甚深。

這樣的節日豈能沒有節目。情趣點便是猜燈謎、對對聯,可這是低智力遊戲。對於我這種文質彬彬的靚仔來講太幼稚了。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猜燈謎、對對聯的真正來意純屬是為了扣女。

哈哈…巧遇今天同時是國產情人節,正是才子扣淑女,擇日不如撞日!走進花街燈謎會,才子佳人盡顯眼前,但找個像我這麼才子的竟然難過登天。於是憑著自己一度才智,魅力顯著,走進燈謎會鉤魂般的向佳人淑女出口成文,死纏爛打,窮‘追’不捨。其實這個年頭沒有多少個可以稱得上是淑女了。扣女難,找淑女更難。

唉…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陰。眼看遍街是“豬扒”,實在難以忍受其樣貌。恨不得一拳腳踢讓其飛出地球。佳節豈能空收穫,面臨此景,我靈機一動,想起雙喜同慶節為伴。於是今天就把元宵節作為情人。既可以消心頭難,又可以將節慶節,實在一舉兩得!藉著歡喜之餘,真的好想說聲“我愛你,元宵節”!

元宵節隨筆8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鬧元宵,去墳、燒火、看湖南衛視一年一度的鬧元宵,豐富而開心!

快到傍晚的時候,我們踏起輕鬆的腳步,邁起快樂的步伐,去墳給祖先和老婆婆燒紙,插小蠟燭,回去的時候,再看看一大塊墳,格外漂亮,一片金色的海洋。回家的路上,家家戶戶的房屋上都掛有紅燈籠,家門口還有小蠟燭,像是在裝飾自己的城堡一樣,格外好看。回家以後我們就開吃餃子了,一家人坐沙發上,看看新聞吃著餃子,心裡都很興奮和幸福。吃過餃子後,舅舅帶上我們在房外點火,放炮,格外開心,玩過以後,我們去姥爺家看湖南衛視的鬧元宵,因為我們都快開學了,所以媽媽8:30喊我們回家睡覺。正月十五鬧元宵在快樂、開心、幸福中就這樣過去了。

這一次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了,因為我舅舅這裡的鬧元宵很熱鬧,而我老家哪裡都是冷清清的,最重要的就是它讓我感受到了快樂、開心、幸福!

元宵節隨筆9

小時候,對於元宵節沒覺得有多麼重要,它遠沒有過年帶來的快樂多。過年可以吃許多好吃的,可以連續吃好幾天,可以有壓歲錢,可以去親戚家玩個痛快。元宵節呢?就是那麼一天,小時候正月十六開學,過完元宵節,就得去上學了,一年的好日子也就過完了。過年的時候數著手指頭,眼巴巴地盼望著,過元宵節的時候,不用數,也不用盼,日子一天天過去,元宵節很快就到了。都說,這麼快就過元宵節了,覺得過了年還沒有幾天呢。那心裡就有幾分失落,幾分不捨。不捨年離得越來越遠,不捨過年的熱鬧氣氛。過完元宵節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都要恢復原樣。雖然一個寒假沒有見到同學老師,心裡有些想念,可是遠沒有在家玩樂的吸引力大。所以對元宵節不是那麼渴望,也不是那麼歡迎。

長大了,過元宵節也沒覺得有多麼重要,年過了,節過了,該收收心收拾一下幹活了。過完元宵節,就開始幹農活了。果園裡需要清園,玉米地裡的玉米根需要刨挖出來,返青的小麥需要劃鋤,那麼多的活等著幹。過完元宵節,大人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過年的時候想著一年都在忙活著,過年可能好好歇息幾天了。過完年,走完親戚,大家聚在一起說話,聊天,打撲克,玩麻將。正在興頭上呢。元宵節到了,所有的娛樂都要停止,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心裡也是有些不甘心呢,覺得過完年的日子過得太快了。

在城裡過元宵節,都有燈會,元宵節的時候,去看燈,人山人海的場面讓人精神振奮。在別的地方的農村,元宵節也是很熱鬧的,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盡情的揮灑著過元宵節的快樂,過完元宵節,想這麼痛快地玩樂都不能了。汗水隨著臉流淌,歡笑聲響切雲霄。在我們這裡沒有燈會,沒有燈展,也沒有舞龍舞獅,扭秧歌的。只有晚上的時候放煙花炮竹,大人孩子都站在大街上看燃放煙花爆竹,,漫天開放的煙花常常引起大人孩子的聲聲讚歎。他們自己有時候也放,讓別人家的大人孩子跟著讚歎。小孩子手裡拿著小的煙花滿大街跑,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叫著,笑鬧著。到月上中天的時候才回家睡覺,睡完一覺第二天就該上學了。

元宵節雖然說不那麼重視,不過它是過完年的第一個節日,人們還是很認真的過的。元宵,在過去窮的時候不是每家都能吃上的,不過餃子還是是要吃的。元宵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就像除夕夜要吃餃子一樣。吃完正月十五的餃子,從正月十六開始,都開始該幹嘛幹嘛去。

沒結婚的時候在孃家過元宵節,就是那麼平平淡淡的過來了。沒有什麼難忘的記憶,也曾跟弟弟妹妹一起去看別人放煙花,也給弟弟妹妹買過拿在手裡小型的那種煙花放著玩,他們經常不小心把衣服燒個窟窿,過完元宵節還的給他們縫補。

結了婚以後在婆家過元宵節,也是那麼平淡地過著。唯一不同的是,婆家這裡過元宵節要做燈,送燈。雖然孃家跟婆家相隔十幾里路,風俗卻不同。第一年在婆家過元宵節,公公還在世。吃完午飯,他在那裡忙活著把蘿蔔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勺子把蘿蔔段的中間挖空了。然後把廢棄的蠟燭頭,蠟油放在一個小罐子裡放在火上烤,等蠟都花開了,再攪和上一點花生油。把中間晚空的蘿蔔段的中間插上一小截草棍,上邊纏著少許棉花。把燒開的蠟燭油澆在上邊,蠟燭油不用太多,能把挖掉的蘿蔔孔填滿就行。澆灌完了放在那裡涼著,等蠟油都凝固了,晚上用。當時看著公公把那麼多蘿蔔段,都挖空了一個一個地澆灌上蠟油。感覺挺新奇的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點啊,家裡要點,晚上還要去祖墳送燈呢,給老祖宗送燈,讓他們照著捉蝨子。我忍不住笑了,他說,你們村不送燈嗎?我說,不送,從沒見過做燈的。

做完蘿蔔燈,他又開始用豆麵做燈,把磨細的豆麵,用開水燙的半熟,然後揉成一團。肉的光滑細膩了,再揪成小塊,用手捏成小狗,小牛,小豬,小雞的形狀,給他們做上眼睛嘴鼻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小動物在他的手下出現了,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問他這是做什麼用的,他說豬是放在豬圈上的,牛是放在牛棚裡的,雞呢當然是放在雞窩上的,狗就放在狗窩上邊。那些小動物的身上,都有一個小圓窩那裡是放油的地方也是拆上一小截草棍,不過,那窩裡放的都是花生油。元宵節的晚上,公公帶著他兒子去祖墳送燈,婆婆就把那些豆麵燈放在該放的地方。然後把蘿蔔做的燈,放在大門外,大門兩邊一邊一盞。家裡的每間屋子也都要放上一盞,放的時候要先拿著房間的各處照個遍,特別是那些犄角旮旯。都要照一照,桌子底下,炕的角落,反正所有的地方都統統照一遍。照完了就把燈放在窗臺上,等著它什麼時候把油燃燒完了,就算玩。那天晚上家裡到處是閃閃爍爍的燈光。家家戶戶的大門外,家家戶戶的各個房間。還有山野裡的祖墳上都閃爍著燈火,看著挺壯觀的。

不知道婆家這裡的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習俗的。不管這個習俗是什麼時候有的,可是給元宵節增添了不少樂趣。有了這個習俗,元宵節就有了一點元宵節的氣氛。覺得挺有意思的。這裡的家家戶戶的男人在元宵節的下午都忙碌著做燈,晚上去送燈,點燈。

公公在世的時候是他老人家做燈,他去世了,他的兒子——我兒子的爹學著做燈。他會做蘿蔔燈,卻不會做豆麵燈。公公在世做的豆麵燈,等到元宵節過後,晒乾了,春天沒有蔬菜吃的時候,用來做著當菜吃,吃起來筋道有嚼頭,還有一股豆麵香,挺好吃的。公公過世了,我兒子的爹不會做,也再沒有吃過,想起來還挺懷念的。

兒子小的時候,喜歡看他爹做燈,他跟著搗亂,幫著挖蘿蔔,幫著出去拿草棍。不是把蘿蔔挖透了,就是蠟油澆多了。經常讓他爹訓斥一番,眼淚汪汪地跟我告狀。一會的功夫就忘了,又去繼續搗亂。晚上吃完餃子,喜歡跟著他爹去祖墳送燈,蹦蹦跳跳地跟著去,蹦蹦跳跳地跟著回來。告訴我送燈的經歷,回來還不忘去放煙花玩。

多少年過去了,元宵節做燈送燈的習俗,一直沒變。兒子長大了,還是喜歡跟他爹一起做燈,卻不再是幫倒忙。他做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跟著他爹去送燈也不再蹦蹦跳跳的,沉穩了許多。如今兒子上班了,今年的元宵節不在家過了。他爹說,今年得我自己做燈了。言語中有些許失落。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不能整天跟在父母的身邊做父母的小尾巴。兒子不在家元宵節也得過,燈也是要做的。

這些年人都有些懶了,為了迎合人們的懶惰,集市上有了小的蠟燭燈,做成各式的花樣。蓮花的、元寶的、各種小動物的,五顏六色特別好看。比自己做得精緻、漂亮,價錢也不貴。今年又有了用電的小燈,更省事,更方便了。人們過節的時候買上幾個,放在家裡點上,拿到祖墳上點上,省了不少的事呢。可是也沒了自己做燈的快樂感覺。

每個地方過元宵節的習俗不同,如果能去全國各地領略一番各地過元宵節的風俗,那才有意思呢。

元宵節隨筆10

大沙漠駝鈴搖響的月;楊柳梢清風拂笑的月;《峨眉山月歌》聲裡的月;《春江花月夜》裡的月;天空的月;水裡的月;山頂的月;竹籬笆院落的月;草浪間的月;馬背上疾馳的月;旗幟上漫卷的月;故鄉的月;客舍的月;琴聲裡的月;舞袖裡的月;心中的月;夢中的月;正月十五元宵節冰燈晚會的月;霓虹燈影裡的月;香檳美灑裡飄蕩的月……

晶晶的酒杯裡,婉婉的話語裡,盈盈的淚花裡,依依的笑影裡,皆是月,皆是情……

遠古的月。現代的月。超越時空的輕紗之一掠,永遠的美的精魂。

遊弋在鬢髮間,吟詠在詩詞裡。

中國的月。外國的月。都是這個世界的月,這個地球的月,這個天空的月,這個宇宙的月。

只有一個月亮,屬於所有的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看到這個月亮了麼?

也不!且不說圓滿殘缺的變化,那左右高低,縱歡側看,豈是一般?

晴朗是這一邊,而誰會想到與此同時那一角卻風雨縱橫,陰雲瀰漫?或者在迷霧裡朦朧,或者在流沙裡埋沒……

還是那個月麼?也是也不是。

商人的月,是金幣;詩人的月,是繆斯;水手的月,是航標;歌手的月,是嫦娥……

歡樂時的月,和美;幽怨時的月,淒清……

水裡磨亮的孤高;琴絃上彈響的晶玉……

月,在媚眼中盪出波光;月,在愁鬢上霜著秋色……

閒適者窗前的月,恬淡;飢寒者肩上的月,凜冽……

是否永恆?

同是那一輪明月麼?

月,掠過頭頂的孤雁。

月,擺在窗前的花瓶。

月,在船桅上升起。

月,在馬鞍橋跌落。

走在灑滿月光的路上,趟起幻想。

接上思緒的線頭,抽出來往事與今朝,摘來那一縷纏繞的月光,各自編織些什麼?

元宵節隨筆11

元宵節那天,妻特意的早早的關上了店鋪,我也在家裡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一家人歡歡樂樂的推杯舉盞,笑意盈然的吃了一頓團圓飯。飯後,拉著妻子來到浚河廣場,閒散心情,品味人生。

已經是初春了,雖然東風還帶著一絲的涼意,但是涼意中,你會感覺到有一點溫暖在裡面。彎下腰,你會發現枯黃的草叢根部,那綠綠的小草已經冒出了頭,好奇的和你對眼睛呢!

已經接近晚上了,早早的`就有人開始了煙花的盛會,站在廣場上,時不時的能看到周圍的煙花在空中綻放,那豔麗的,如菊花般的綻放的生命,在空中一閃而過,讓人不得不凝神專注。專注間,童年的元宵節倏忽飄到眼前。

小時的記憶中,就是一個窮,還有餓,能吃飽飯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更別奢望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買一些小孩子們喜歡的玩具,還有噼裡啪啦響的煙花爆竹了。那時的煙花品種也是很少,有一種叫“提溜機”的煙花是我們的最愛,形狀和烤羊肉串的竹籤大小,點著後,向四周發出刺目的白光,一直燃完為止,這種光在夜晚看來更是明顯。當時有句話說的好,“提溜機,小孩子等不到天黑!”也就是說,我們那些小孩子們,不等到天黑就開始放煙花了。

那時,很難看到騰空而起的煙花的,如果能碰到周圍的鄰居誰能買一兩個那樣的煙花,我們小孩子們老早的就圍聚他家院子裡,眼巴巴的等著燃放,那情景,和看電影一樣的稀奇和期盼。

元宵節最過癮的是放燈時節。每到元宵節的那天,母親老早的就用胡蘿蔔挖好了一個個圓圓的燈,用茅草杆裹上棉花當燈芯,裡面再滴上幾滴花生油,燈就做好了。夜晚來臨,敬天的時候,就開始放燈了。把燈都擺放在堂屋的桌子上,一塊點燃。霎時間滿屋生輝,我和哥哥便端著燈,每個房間門口都擺上兩盞,大門口也會擺上,村莊的中心路口也會擺上。特別是在中心路口擺放的花燈,更能看出誰家的富裕和手巧的。往往精緻大方的燈會受到讚揚的。

放完燈後,便是我們小孩子的自由時間了,那個時節就是我們的最快樂的,沒有煙花爆竹,但我們有我們的法子,把去年用了一年的刷子,上面沾了很多的油膩,當做煙花;還有把花生油的油簍子,藏在身後的;還有把抹布,偷偷的沾點花生油,裹在塑料布中的;……一切備齊之後,我們大呼小叫的瘋跑在空曠的田野,離村莊不遠的地方,點燃我們手中的能閃亮的東西,在空中畫圓圈,或者瘋跑,或者互相扔過來,相互的取笑……遠遠望去,只見銀華飛揚,笑語一片。但往往正月十六母親們做早飯時,才發現不見了刷鍋的刷子,或者不見了盛油的簍子,或者其他的東西,最後的結果是狠狠的把我們訓斥一頓才會罷手。正月十六的時候,我們見面時,都是一臉的尷尬或者是臭樣!

……

長大後背井離鄉,四處漂泊,居無定所。

但每到元宵時節,眼前總會看到一個瘦弱的男孩,手拿點燃的刷子,在田野裡飛舞,那豔麗火光,照亮了他的笑臉。

元宵節隨筆12

過完年,又盼來了元宵的這個喜慶日子。元宵節是一年中最美麗的一天,家家戶戶會吃湯圓呢!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是正月十五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見媽媽正在忙著包湯圓。只見媽媽兩三下子就包好了一個湯圓,小小的湯圓,圓圓的、白白的,像一個個小雪球,好可愛喲!我也想試著包一包。

當那此起彼伏的"買湯圓,賣湯圓,小小的湯圓圓又圓……這首熟悉的歌曲又迴盪在大街小巷時,我就知道夢寐以求的元宵節就要到了。今天,我們班就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包湯圓"比賽"。

只見,一位老師在水盆裡倒了適量的開水;然後把糯米粉倒了進去。經過幾番"加工"後,形成一個潔白的大面團。

隨後大家蜂擁而上,到老師那裡去領一小塊麵糰。等大家都領到麵糰後,我們就開始包湯圓了。

我把麵糰放於掌心,用兩隻手搓圓,與此同時我也看看旁邊的同學包得怎麼樣。周涵越

因為力氣大使湯圓"開膛破肚"了;而王毅確包成了一個三角形,相比之下還是我略勝一籌。接下來就是做面殼子了,我輕輕地用手指在麵糰中間按一個小坑,一邊捏一邊轉,使麵糰變成碗形的面殼子。面殼子終於做好了,可是我越看越難受,因為面殼子邊上有幾條裂痕,就像老奶奶臉上的幾條皺紋,於是我就把裂痕"消滅"了。

緊接著開始放餡了,我舉起裝滿芝麻的湯匙,把芝麻小心翼翼地裝入面殼子裡,在封閉口子搓圓。不知誰"啊"的一聲,我連忙轉過身一看,原來柴可把湯圓壓扁了,真是前功盡棄啊!於是我暗暗告誡自己:小心點!

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個有模有樣的湯圓終於展現在我的眼前,就等著"大開殺戒"了。過了十幾分鍾,湯圓終於出鍋了,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嘴裡還嘖嘖稱讚。

別看一個小小的湯圓,包起來可真不容易啊!因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取得成就。

元宵節隨筆13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來到大街上看鬧元宵的,還沒到地方,我就發現的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等待著精彩節目的上演。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吃團圓的湯圓,鞭炮聲聲、禮花陣陣,顯出一片和諧歡喜的景象……彷彿要把整個地球都要染上那五彩濱紛的禮花顏色,整個世界得意的、豪放的盡情釋放這個節日的濃重氣氛!煙花此起彼伏,似乎已經按捺很久,集聚在這個喜慶佳節通通迫不及待的展示它最漂亮的一個個瞬間!讓人們駐足觀望、拍手稱讚、流連忘返、其樂融融!

吃完元宵後,抬頭一看,天空中滿是綻放的煙花,各式各樣,五彩紛呈,有的五顏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紅色的、金色的、綠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陽,它們一串串飛向天空,散落大地。煙花雖然轉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卻長留人間,帶給人愉快。

晚上,大人們都要回家了,可我們這些小朋友,卻還在放煙花。

在大人們的叫聲中,我們戀戀不捨的走回家。

元宵節隨筆14

在元宵佳節那一天,老媽帶我來到了中山公園觀燈,一進門,我信就發現這時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燈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侶,有手牽手的你子或母女,還有坐著輪椅的老人。這裡什麼燈都有:樹上掛著的燈,地上擺著的燈,水中漂著的燈。每一盞燈都栩栩如生。

剛進公園大門,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兩隻可愛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勢。好象調皮的對我們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這裡,每盞燈有每盞燈的架勢,每盞燈有每盞燈氣魄。每個燈都有它的可愛之處。最引人生目的還是那條“中國龍“。它長30米,寬2米,高6米。青色的龍鱗描著金色的花紋。我訂真一看,嗬!原來是用一盆盆綠葉金花的菊花裝扮成的。“中國龍“的嘴裡銜著一個銀白色的鋼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國龍“的兩隻前爪向前躍,後腿直向後蹬,像在天空中騰雲駕霧。“中國龍“大氣磅礴,楞一點也不讓人覺得它盛氣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真是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面對著這一條和藹可親的巨龍,我真想問它: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一陣風吹了過去,龍鬚抖動了一下,好像在說,我從遠古來,要把和平帶到末來去。

來這兒觀賞的人們把道路堵得水洩不通,有個母親抱著自已的孩子說:“看,那麼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說“好氣派的巨龍啊!真大!”有的也許是在這裡看不夠,也許是想把這珍貴的鏡頭帶給親朋好友觀賞,連話都沒來得急說,就開始拍照了。嘿嘿,還有人連三角架都帶來了。沒相機的就用手機,反正大家都想記錄下這美麗的“中國龍“,連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節,怎麼滿池的荷花都開了?哦!原來是荷花燈呀!還伴著荷葉呢。風一吹,荷花就像穿著粉色紗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熒光閃爍的湖面比做一個舞臺的話。幾十朵荷花邊和一群小鴨們遊了過來,看著天空和星星玩耍,與月亮聊天,我彷彿也加入了這荷花燈的行列。看花燈的人們彷彿也加入進去一起舞蹈起來……

這明亮的荷花、荷葉,讓我感到像一個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個花燈。這荷花,荷葉就像把我帶回上天似的,就算在這寒冷的元宵節裡也倍感溫暖。

時候不早了,我往大門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讓我大飽眼福,看完了這個又看那個,看完那個又看不夠這個,搞得我連個路都認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園大門,我還三步一回頭,依依不捨呢!

是啊,元宵佳節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燈展每年也只辦一次,真希望這燈展一年辦得比一年好,待來年,我還要來這裡看燈展!

元宵節隨筆15

有些日子是辭舊迎新的,比如春節;有些日子是駐足仰望的,比如元宵節。生活就這樣,走走停停,那些煙花裝飾的歲月,拖著影子的尾巴,繁華而孤單。站在又一年的煙花下,我能清晰看見那些遠去的時光,踩著煙花,明明滅滅走來。

正月的鄉村,繼承了臘月的貧寒,只生長冰凌和雪花,哪怕一絲光亮和色彩,都讓我迷醉不已。小時候,在那清貧的歲月,春節過於寒酸,我的心靈和胃腸一樣飢餓。元宵節的煙花,讓我的視線高過村莊,知道了繁華和絢爛,學會了仰望和幻想。

在父母經營的拮据生活裡,我不敢奢求太多,哪怕一個煙花。那些絢麗的記憶,都是借來的——我坐在家門口,仰望著別人家的煙花,幻想著煙花般的生活。最後,繁華落盡,我踢打著影子,披一身月光,鑽進母親暖暖的被窩。

多年後,我才知道,我那麼在意的並不是煙花,而是離別。元宵不只把年和歲月分開,也把我和家隔開。村裡有學校,父母卻捨近求遠,把我送到鎮裡。在他們眼裡,我是最耀眼的煙花,承載著他們所有的仰望和夢想。

時光就像盪鞦韆,我向前,父母向後,愈行愈遠。從小鎮,到縣城,我見識過最繁華的煙花和生活,但我依然是孤獨的。煙花很近,家很遠。不知何時起,元宵節和我一起背井離鄉。年復一年,我以城市為凳,仰望元宵,但我再找不到坐在家門口的那種幸福。繁華的煙花裡,我仰望的不再是幻想,只有村莊和父母。

時光是個吝嗇鬼,先把春節變短,又把歲月壓彎。父母老得比歲月還快,他們已彎成滿月,把我射得足夠遠。父母老了,我才發現,摧毀他們歲月的利箭,不是時間,而是我。這一年,我提前回老家,只為了把春節延長几天,陪父母過個月亮一樣圓的元宵節。

我買了很多煙花,把和父母一樣蒼老的院落,裝飾得流光溢彩。父母依偎著坐在門口,一會兒看煙花,一會兒看我。忽地就想起那些年一個人的元宵節,我坐在公園石階上,也是這樣看煙花,沒有開心,沒有不開心。煙花絢爛,轉瞬即逝,這多像我們在一起的日子,還沒來得及品味,就已過去。我開始明白,無論我走多遠,我們都不曾在彼此心上離開過。

父母的腰彎得厲害,不再適合仰望,我不能走太遠。那些清貧如洗的生活,早已成為往事,我不能再讓他們的愛家徒四壁。每個週末,我都回家,幫母親燒鍋,幫父親幹農活。有時不能回家,他們會一個接一個地打電話問,就像我小時放學回家,一間屋一間屋地找他們。

暗淡的夜色,火樹銀花,煙花讓村莊沉浸在一場春夢裡。我陪父母坐在家門口,看煙花,說話。偶爾會躥出一截往事,被抓個正著,惹得一家人笑逐顏開。幸福就這樣簡單,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時光會老去歲月,煙花會隕落成灰,但此刻,父母在,我在,幸福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