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培根隨筆讀後感(彙編10篇)

文學 閱讀(1.8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根隨筆讀後感(彙編10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1

讀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書是人的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收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說:”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的復仇才是正義的。“《論逆境》中培根說:”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的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的。“《論善良》中培根說:”善良是人類的一切精神的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的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對所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在他的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的個性側面——熱衷於政治的培根,自強不息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佔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1626年4月9日,本書的作者培根逝世了,但他的精神仍會永垂不朽。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弗蘭西斯·培根就是這本書的作家,他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書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進著社會的進步。他還有許多著作如《學術的發展》、《論說文集》、《論事物的本性》等。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真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理是什麼東西?”彼拉多當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說。他提這個問題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數心隨境變,他們認為堅持一種信念就等於自戴一種枷鎖,會使思想和行為無法自行其是。雖然作為一種學派的懷疑論早已消逝,但持這種觀點者仍大有人在——儘管他們的觀念未必像古人那樣清晰而透徹。

謊言--虛偽的代名詞(不包括善意的),文中說的一句話我很認同,人們之所以願意去追隨詭言是為了是“由於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惡習”,人性,一個強壯到不能再偉大的事物,,卻又同時渺小到不能再脆弱,追隨詭言,是在逃避,去逃避那些內心中的某些事物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揭開。文中說得不錯,氣炸地行為像蛇,只能靠肚皮爬行。沒有任何罪惡比虛偽和背叛更可恥的!所以蒙田在研究“騙子”這個詞為何如此可憎時說得好:“深思一下吧!說謊者是這樣的一類人,他敢於狂妄地面對上帝,卻不敢勇敢地面對世人!”

正是如此!曾經有一個預言,說基督返回人間的時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誠實者的時刻——而謊言就是請求上帝來執行末日審判的喪鐘之聲。對於虛偽和欺詐者們,這乃是一個嚴肅的警告啊!別真的讓童年成為最“純真”的.時光,然後永遠塵封在回憶最深的角落裡。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3

《培根隨筆》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的結晶,一共有58篇,其中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隨處可見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大多數都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但由於培根的行文方式,對於我們來說,雖然語言優美,但卻有些深奧。

給我印象到深的,是《論逆境》。我最欣賞的話是“順境中的好處人人嚮往,逆境中的好處人人羨慕。”“順境的美德在於節制,逆境的美德在於堅韌不撥”在這兩名話中我們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也給我們帶來困難與挫折;遭遇逆境也可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它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

《培根隨筆》這本書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我們要向培根學習,並且學會用小故事描繪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後感4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5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

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為,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應該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裡說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一定可以打敗憤怒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6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不同篇有不同的道理,如: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該書1597年出版時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後的1657年Rawel將培根未完成的隨筆《論謠言》作為第59篇收入最終構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其中有《談讀書》、《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論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培根隨筆讀後感7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她就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口。作為16-17世紀一個兼顧哲學家,文學家,法官和政治家於一身的培根,用他獨特的視角,洞析哲學倫理處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隨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卻能從中品出多種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跡官場的厚黑學。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個我諸多啟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他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可以說,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愛迪生髮明的電燈絲。一種,兩種,幾百種,幾千種,面對諸多失敗的材料,他沒有選擇放棄。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人類走進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樣如此,雖面對教會的迫害,但依然堅持“但地球仍在轉動”。他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了真理,在逆境中我們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輝。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消極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嘆息、報怨,最終墮落;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學會堅持,得到勇氣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患難見真情”。這樣看來,逆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奮鬥,還盡顯世間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來,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如何利用這種經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可真正把逆境當良師的人,不多。

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培根隨筆讀後感8

《培根隨筆》,可謂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字字珠璣,是培根生活的結晶,是人生的智慧之作。它雖是隨筆,篇幅幾乎都不長,但每一篇都凝聚著作者對於人生、哲學、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的認知與思考。

這本書,呈現給你的,是多少精闢的哲理!潛移默化中,你會從中逐漸領悟到這些老練銳利的文字的振聾發聵的力量。而這些文字之所以會具有這種力量,我想,這與《培根隨筆》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四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有著密切的聯絡。弗朗西斯·培根出生於位高權重的官宦之家,他聰慧而富有才華,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他十二歲就上了劍橋大學,但父親早逝,又是次子,所得的遺產並不多。弗朗西斯·培根自立謀生,成為律師,經歷幾次沉浮成為朝廷重臣,卻又牽連因一樁受賄案而罷官為民。培根一波三折的經歷,為他寫《培根隨筆》奠定了豐富的社會認知經驗與人生閱歷,但同時也不難看出,封建時代英國王朝所統治時期思想文明的日漸落後,而培根正是對於時代新思想文化熱潮所提出的革新觀點。

這其中,也有培根對於人的性格、行為所提出的建議。譬如《談報復》,但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是不是會報復呢?培根認為,”報復是一種野道,人性越是趨之若鶩,法律就越應將其剷除“,道理確實如此。當你的仇恨埋藏在心裡越久越深,仇恨越會吞,噬你的心靈,但你的心中卻不會認為自己的仇恨有什麼錯,會給他人帶來如何之深的傷害,那麼,我們為何不放下這不可挽回的令人耿耿於懷、心痛不堪的仇恨,去寬恕他人?“寬恕別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若干年後,回首這歲月的往事,你不會因為報復而無奈、悔恨亦或是悵惘,寬恕了,氤氳心頭的,只會剩下縷縷的感動與安慰。

在相似的人生追求與軌跡下,很多的靈魂都在迷失,在彷徨,在苦悶。閱讀《培根隨筆》,可以讓我們的心靜下來思考。《談厄運》教給我們厄運可以造就堅韌,培育美德,使人的意志愈加堅強,在厄運過後總會有春風十里;《談父母與子女》則啟示我們父母對於子女的溺愛會加劇自己的不幸,同時也會影響子女之間的和睦,加劇勾心鬥角;《談花銷》則使我們懂得如何去花銷……

《培根隨筆》使我們在時光荏苒中,懂得了成長,懂得了人生。當你的心累了、傷了、亂了,不妨暢遊在這本書當中,放飛心靈,同時亦在品味道理。細膩之處,如明亮璀璨、馨香流轉……

培根隨筆讀後感9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絡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麼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著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著你的凱旋。

“採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悟出了人生的真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這是茅於軾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義;“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鄭海嘯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

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鬥,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培根隨筆》是與《海底兩萬裡》一齊買的,起初,我對它比對<海底兩萬裡>更沒有興趣,除了看起來古板的書名,還有剛開始翻閱時乏味的資料,都使我不願再看它第二眼,於是,它被我殘忍地扔到了亂七八糟的舊東西里。在網上,我瞭解到這是一本評價極其高的書,看了出於書中的各種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這是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從雜物堆裡將被埋幾個星期的<培根隨筆>翻出來,沉下心,將書翻開。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能夠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角,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論美>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重點論述人就應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不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貌與美的德行結合,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一個打扮華貴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賞,轉眼便是過眼雲煙;而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隨筆》的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讀著它,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使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