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培根隨筆摘抄8篇

文學 閱讀(3.02W)

《培根隨筆》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麼看完之後,相關讀書筆記要怎麼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文章,歡迎閱讀!

培根隨筆摘抄8篇

  培根隨筆摘抄1

“名著”之所以能稱其為“名著”,是因為它具有不朽品質。而《培根隨筆》這本書就真正詮釋了名著含義。

《培根隨筆》就像是一座綿延不斷而又輪廓清晰精神山巒,它是由一部部文化經典構築而成。其中,令我感觸最深便是《論真理》這篇文章。

“真理是什麼?”猶太總督彼拉多曾向耶穌嘲諷地提出,想必許多人是無法回答這個看似簡單而又複雜問題,我也為此困惑了很久。終於,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真理赤裸如日光”!是啊!曾和許多人一樣,認為真理十分深奧,只有偉大人才能領悟。

但讀過此篇,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地去實踐、體驗,就算再平凡人也能體會到真理真諦。富蘭克林就是個很好例子,他大膽推測曾被一度認為是無稽之談,但是他絲毫沒有放棄,勇敢地進行了著名“風箏試驗”,用行動否決了人們冷嘲熱諷,創造了又一項偉大發明。

但現實生活往往是殘酷。更為可怕是,人們常常將謬論誤認為是真理。在我看來,追求真理道路很艱難,而真理本身又修正了人們妄想,但是謬誤恰恰迎合了某些人惡劣天性,從而備受青睞。

我相信,無論人類社會多麼無知,多麼腐敗,真理力量必定取得最終勝利。追求真理美好,理解真理本質,將是體現人之本性最高境界!

  培根隨筆摘抄2

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本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著這位先哲思想精髓。

從《培根隨筆集》“論真理”、“論死亡”、“論人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培根。

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培根。

我最喜歡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問題,它包含著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

就如培根所說:“美人底秋天也是美”,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高雅,心靈純潔。

  培根隨筆摘抄3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話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恆美。

美德重於美貌,把美形貌與美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

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動作神態,是後天,是內在美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人是令人肅然起敬。

雜感是隨筆一種,隨筆又歸入散文,文學作品題材本就是三大支柱,散文、詩歌和小說,雜文是後起之秀,興衰和時代有關,而培根隨筆按照中國文學現狀細分,應歸入雜感一類。

首先《培根隨筆》文章篇幅短小,標題明快;其次是文章內容極具思想性;再者就是文章所運用手法,夾敘夾議,以議為主。這三點,完全是雜文最顯著特點,所以,喜愛雜文,喜歡文章說理性、思想性讀者可讀《培根隨筆》,當代喜寫雜文(或所謂雜文家們)讀一讀《培根隨筆》,對寫作不無裨益。

  培根隨筆摘抄4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天性猶如野生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命運,在我們一生中是相當重要。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恆美。

美德重於美貌,把美形貌與美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動作神態,是後天,是內在美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人是令人肅然起敬。因此,把美形貌與美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光輝。

  培根隨筆摘抄5

許多人都有這樣經歷:童年事,許多已經忘卻了,但讀書中給你智慧卻記憶猶新。一本好書能讓人領略到人生真諦,《培根隨筆》就是這樣一本書。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獨到之見。

《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這個暑假我讀了這本書,它確有著非凡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蘊含這裡讓我受益匪淺,如《論家庭教育》這一篇,其中講了家庭教育對孩子重要性,如果不當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這就告訴了我們習慣是人生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那就是最完美習慣,這是一定,這個就是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習慣,它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力量,它能夠決定人一生方向,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習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開山之作,以其簡潔語言、優美文筆、透徹說理、迭出警句,讓人在哲學與知識之間遨遊時流連忘返。相信它也能給你帶來人生智慧。

  培根隨筆摘抄6

有這樣一本書,寫著不勝列舉名言警句;有這樣一本書,細細地品讀它時,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有這樣一本書,就算合上書本,不知不覺中有著餘音繞樑,不絕於耳感覺。它名字就叫做《培根隨筆》。

“知識就是力量”,一句話便鼓舞了多少人發奮讀書而成為精神強者,知識巨人;“好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歎。”是他教會我們擁有樂觀積極心態也就等於擁有了克服艱難險阻勇氣與決心;“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是他讓我們明白分享快樂和真諦,友誼崇高和珍貴。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美文猶如一線微小光亮,穿透層層迷霧之後,引領我們通向一扇隱形生活大門,發現另一片煥然旖旎風景。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話莫過於此。作者用幽默詼諧地風格訴說著一個永恆不變真理,只要一個人在一切來臨時都表現得無所畏懼,那麼所有事將都不成問題。雖然這似乎是不可能,每個人都會有害怕東西,不願發生事情,還有那無法改變生命終結,但我們都要學著慢慢去無所畏懼地面對。當你可以用一顆平常心微笑著看待世事種種,那麼你人生,將是無可限量。

初看《培根隨筆》時,確實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精妙絕倫只有慢慢欣賞之後才能發覺。對我而言,它價值並不僅僅在於精神上富足,它從優美字字句句中指導我們領略人情世故,對待人生態度,改善處事方式。

倘用這本書來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溫潤了,淨化了,昇華了,而心輕曳了一波靜影,沁染了一縷幽香。

  培根隨筆摘抄7

培根是英國偉大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也算是一位著名政治家。他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是朝中重臣,母親是有名才女,良好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培根在劍橋大學深造期間,培根對傳統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真諦。培根父親突然病逝後,培根生活開始陷入貧困。

他一面攻讀法律,一面繼續求職。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並當選為國會議員,但他還是沒有任何職位。這一時期,培根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他決心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

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科學偉大復興主要目標,是他一生為之奮鬥志向。而後培根得到新帝王賞識。因此平步青去,但培根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在於對科學真理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果。培根死後,人們稱他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隨筆》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獨到之見。讀《培根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老人侃侃而談。

  培根隨筆摘抄8

《培根隨筆集》是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大半生思想精華,它們以一篇篇隨筆形式存在著,被世人品味著,散發出濃濃魅力,吸引著一代代人。

《培根隨筆集》中隨筆,篇幅又長又短,內容各不相同,句子也是經過斟酌後最精簡句子,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篇篇隨筆,用培根眼睛看到培根那個年代,用培根思想感受到培根對那個年代感悟,使讀者讀起來更為有趣,不至使這本哲學書那麼死板、枯燥,這不僅展現了作者知識面之廣,而且也展現了作者學問淵博,且對所讀書內容都經過思考。而譯者對原著頻度、回味、思考,是這本書得以更完整、原貌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在其中第七篇《談父母與子女》中,所寫內容確與現實相同,可見,從某些方面來看,無論事前還是現在,都是相同相通。另外,在《談養生之道》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影交替才用截然不同生活方式,不過應傾向更宜人一種,如時而節食時而飽食,但更多時是飽食;時而熬夜時而早眠,但更多時是早眠;時而靜養時而運動,但更多時是飽食;諸如此類,無一而足;這樣生理機能可得到呵護,同時亦可防止疾病。”

由此可見,似乎以前和如今養生之道都不甚相同。而由此又可以看出,這本書不僅有深奧指出,也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課間,作者並非只是一個書呆子,而是一個對生活有著很深瞭解、體會活生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