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三字經》讀書筆記(精選56篇)

文學 閱讀(6.73K)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精選56篇)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

《三字經》這本書我非常喜歡,書中不僅有又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還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其中,《鐵鑄磨針》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的是:李白小時候很貪玩,有一天,他書讀到一半就心煩意亂,到河邊去捉蜻蜓玩,他老遠就看見一位老婆婆在河邊磨東西,他走近一看,原來老婆婆在磨鐵棒,便問:“老婆婆你磨鐵棒幹嘛?”老婆婆說:“女兒要出嫁,把它磨成針來做嫁衣。”李白很吃驚:“這麼粗,怎麼才能磨成針呀?”老婆婆說:“孩子,我天天磨,害怕磨不成針麼?”他聽了很受啟發,從此以後發奮學習,後來成了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詩人。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鄰居的大哥哥,記得我8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急著上廁所,拉開燈就去了,回來時看見鄰居家大哥哥的房燈還沒關,我回屋一看都12點30了,大哥哥還在學習雖然他成績很好,但他從不驕傲,我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終於,在去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無論是李白的故事,還是大哥哥的故事,都讓我明白了:勤奮努力學習一定會獲得成果,遊戲,懶惰絕對沒有益處。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

在我心中,經典的名書如同一艘滿載思想的小舟,它帶著我漂過了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的港灣,神祕的無人小島,未知的遠方。我心中猛然有了一種感慨:有什麼能比乘這樣的小舟在知識的大海中遨遊更讓人心醉而渾然忘俗呢?

經典的名書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三字經》更是別具一格,那上面一個個漂亮的字型像一臺擁有“十八般武藝”的電子學習機,裡面蘊含著許多深刻的做人道理;它們又像一塊具有特殊魔力的磁石,吸引著我的眼睛與靈魂。

“天行健,人自強;生我材,為興邦。”讀完這一句,我停住了,這句話讓我意猶未盡。細細品嚐,是我想到了很多:當今社會上,由於天生的問題或意外而導致殘疾的人數不勝數,但有關部門統計出:自強的殘疾人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百分之六十的殘疾人卻不認識到自己存在的生命價值,虛度光陰,放棄自己,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啊!可回鋒一轉,我又發現不少在奮發圖強,永不鬆懈的殘疾人。瞧,殘奧會上的運動員們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他們並沒有因為身體的缺陷而自暴自棄,而是比常人努力幾百倍,默默地訓練,最後在奧運會上大展拳腳,不但為自己爭了光,還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貢獻出一分力量,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在這裡,我想真誠地對那些虛度光陰的殘疾人說:“請記住‘天生我材必有用”。

腦海裡還在思索著,眼睛開始慢慢地移動。突然,“求學路,曲彎彎;路是弓,人是箭。”這十二個大字映入了我的眼簾。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學習真理們的路是一點兒也不筆直,很曲折,我們選定目標,必須不畏艱難地勇往直前。這時,我的臉熱辣辣的,回想往事,學習中的我總是那麼怕辛苦,猶猶豫豫,不敢前進,有一次,我在做作業時遇上了一隻“攔路虎”,我左思右想,急得滿頭大汗,才過了短短三分鐘,我就扔掉作業,索性不做了。現在,我才明白:學習、求知沒有一帆風順的平坦大道,一路走來可能會荊棘叢叢,充滿艱辛。“弓沒有回頭箭。”我們應像離弦的箭一樣,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

今天,我讀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經》,有人說我真是百看不厭,我想,大概是這樣吧。因為,這裡的每一句都有著它深刻的道理。比如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融四歲,能讓梨;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我很喜歡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並且,我還知道關於這句話的一個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是調皮,由於住的比較偏僻,有很多的人都從這條路上送去世的人,孟子和他的小夥伴,就學著這些人的樣子,堆一個小土堆,立上一塊小石頭,放一些小石子在旁邊,然後不停的哭。孟母看了,便搬了家,搬到了一個靠近菜市場的地方,可孟子很快和這裡的小孩子成了好朋友,他們學著賣肉的,也吆喝起來,孟母搖了搖頭,便又搬家,這次,孟母住在了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他本想這下孟子應該好好學,沒想到,孟子卻逃課,回到家中,見媽媽正在織布,孟母看到後,心很痛,拿起剪刀就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不理解的看著媽媽,孟母對孟子說:“你就像這布,我織到一半就把它剪斷,我不就是半途而廢嗎!你也是一樣的。”孟子聽了,淚流滿面,說:“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便跑回了學堂。

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什麼事,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除了幹一些壞事)還告訴了我們,不要學一些不適合我們的東西,一定要學一些好的東西,做一個好的自己,一定要學會約束自己。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

讀了《新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講文明,不說髒話,學習用禮貌用語和別人交談。

其中有幾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真善美,是三金”是告訴我們:真誠、善良、有美麗的心靈,是人生種的三大金塊。它給我們快樂、健康。“背後語,莫全信”的意思就是:聽別人在背後言論任何一個人,千萬不要相信,這只是別人說得再嚴重,也要親自去認識這個人,得到的結論才是真實的。還有:站如鬆,坐如鐘“,它告訴我們:站立要像松樹一樣直立,挺拔;坐著就要像鍾一樣紋絲不動。

讀了這本書,那麼多讓人深思的話使我受益。不論是對待家人,還是對待朋友,哪怕是初次見面的人,給別人一個好的印象很重要。我們應該做到:要禮貌待人,舉止文明,談吐文雅,遠離粗俗,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辨美醜。

我真的建議大家也來認真讀一讀《新三字經》,我相信你也會收穫很多。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

上課了,汪老師平易近人地問誰會背誦《三字經》?王秋辰胸有成竹舉起了手,他得意地背了起來。他背得滾瓜爛熟。我們都沒聽清。“他背得太快了。”我們特別羨慕他。

汪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不同的《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個三字經裡還有一個故事呢!有一次,孔融的爸爸請好幾位長輩來家裡做客。爸爸端來了剛洗好的梨子,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爸爸說:“你挑那個最大的吧!”孔融搖了搖頭,說:“那些大的梨應該給長輩。”還有一次,孔融帶著幾個調皮的弟弟玩,他還是選了那個最小的梨。爸爸又問他:“這次是你最大,你為什麼不選那個最大的梨呢?”孔融說:“還是應該讓給弟弟。”爸爸吃驚地說“原來孔融這麼懂事啊!”我們也應該像孔融那樣尊敬我們的師長。

讀了《三字經》中的這個故事,我覺得孔融真是一位尊敬長輩,愛護幼小的好孩子,我很敬佩他、喜歡他,我也想像孔融那樣尊長愛幼,我要向孔融學習。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6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裡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同學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築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才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大人們鬥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認真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7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讀,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句話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的意思:年輕時不好好學習,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你在年輕的時不刻苦讀書學習的話,到老的時候,能有什麼成就呢?

讀了這句話,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他的學習很不好,在班裡老是後幾名,他的數學作業差不多錯完了,有時候星期天他的作業都不寫,星期一上學時抄別人的作業,他在家裡時,我見他屋裡沒有幾本跟學習有關的書,差不多全是漫畫書,他屋裡還有一個遊戲機,他每星期就打一天的遊戲。成績一天一天的下降,爸爸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而他卻想沒事人一樣,照樣如此。

今天我讀了這一句話,我知道我們要把握好現在的時光學習,不要到老才學習,那樣才會有成就和作為。回頭我也要把這句話讓我的朋友好好讀讀,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8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向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裡。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筆記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此刻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務必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透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明白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務必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著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明白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明白了這些職責,明職責,負職責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就應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期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透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能夠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9

放暑假的一天,我讀了《三字經》中的經典名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認識了兩個讓人敬佩的孩子,一個是九歲的東漢人黃香,他用替父母暖被窩的方式表達他對父母的孝心;另一個是漢朝人孔融,年紀只有四歲就已經懂得尊敬兄長的道理,主動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吃小的。

從黃香和孔融身上,我看到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優秀品質。黃香孝敬父母、孔融尊敬兄長的行為都是我應該效仿的。我今年十歲了,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有疼愛我的爸爸媽媽,有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哥,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快樂。但是,我以前比較任性,偶爾還和父母頂嘴;有了好吃的,光想著自己,不知道多留些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吃,真是太不應該了。現在,通過讀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有了很大進步。我知道主動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了,表哥來我家做客,我也會把好吃的和好玩的讓給他。連爸爸都忍不住誇我:“林十歲,真懂事。”呢!

《三字經》真是一本好書,裡面還有很多知識和道理值得我去學習,我一定會認真閱讀,爭取有更大的收穫。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0

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千百年來積累的精華在國學之中蘊含。古時垂髫小兒皆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開始入門,故而,攜子共讀《三字經》成為小兒學習國學的開端。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所以教育要趁早,家長在一言一行之中,教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惡,教他作一個勇敢的人、積極向上的人、充滿愛心的人。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教育子女的準則,讓小兒在健康成長過程中養成優良的品質,它包括:善良淳樸、百折不撓、知書達理、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如果為人父母者都能以次為準則教育子女,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充滿愛和和諧的,而少了許多欺騙和不信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未來我們孩子的未來!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1

有趣的作文課開始了,王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則《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呢!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名叫孔融。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了一大筐梨,父親讓孔融去挑一個梨來吃。孔融左瞧瞧,右看看,選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孔融,你為什麼不挑一個最大的呢?”孔融認真地回答:“我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給哥哥吃。”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敬老愛幼、懂得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結果大吵了一場,見了面也不理不睬的。現在想想好慚愧啊!如果當時我讓她一下,矛盾早就化解了。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爭做當代的小孔融。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商場購物時要謙讓,在乘公交車要謙讓,在醫院看病時更要謙讓。時時要謙讓,人人要謙讓,事事要謙讓。如果每個人都學習孔融謙讓的精神,世界不就會更美好了嗎?

《三字經》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三字經》又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2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故事: 一位媽媽因為結婚,晚年紀大才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十分寵愛他。

有一天,他發現同桌有一塊很好的寫字板。於是沒經人同意就拿回家,媽媽問他發生什麼事。他一五一十的告訴她,媽媽沒有罵他,反而還說這是好事。過了不久,兒子從別人院子裡拿了一件衣服。媽媽說:”我的兒子真能幹,以後多那兩件。“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東西一點都不難為情。過了幾年,他的膽子也大了。偷東西判了死刑。

在他要被砍頭時,他要求和媽媽說幾句話,誰知道他要掉了媽媽的耳朵。兒子說:”當初我偷寫字板的時候,你對我又打又罵,我就不會有今天了。“

生養了兒女不加以教導,這是做父母的錯。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3

國學《三字經》中內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書筆記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適宜什麼是不適宜。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個性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透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4

幾天前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這本書資料十分豐富,不論是天文地理、社會家庭,還是歷代興衰、文化變遷,都在其中;書中更是包含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在三字經中看到了幾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這段話:“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裡替人看守家門,雞會在每一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蠶能吐絲以供人們做衣料,蜜蜂能夠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還真不如這些小動物呢。

還有這個段落也很好:“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意思是:車胤捉來螢火蟲放在紗袋裡,用它來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雖然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求學。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一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雖然很勞累,但仍堅持讀書,意志超過了常人(86.)。這段話有一個相關的故事,講的是東晉大臣車胤從小就愛讀書,但他家裡很窮,窮得連買燈油的錢都沒有。這可怎樣辦呢夏天的一個夜晚,車胤望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發出一閃一閃的亮光,就靈機一動,捉了許多螢火蟲,放在紗布袋裡,掛在自己的書桌上方。小車胤就藉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來讀書。車胤勤奮讀書,長大後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學者。

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就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本領,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所成就;而只顧嬉戲玩耍,浪費了大好時光,是毫無益處的。所以我們要在年少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就能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三字經》是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響極其深遠。全書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誦易記,值得我們去閱讀。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5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其中的一部分,學到了一些知識,懂得了一些道理。

我知道了六穀就是稻子、高粱、豆子、麥子、小米和穀子,九族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兒子、孫子、然後是玄孫、最後是曾孫。

通過讀《三字經》,也使我瞭解了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的故事,瞭解了古人是如何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知道首先要孝順,接下來就要有知識。

三字經告訴了我很多道理,三字經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才華和才幹。我喜歡讀這本書。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6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這些故事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裡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7

《三字經》是小時候媽媽陪我讀的第一本書,其中有許多廣為流傳的故事。《三字經》三個字一句,特別朗朗上口,十分好記,我非常愛看,愛學。到一年級暑假時,我已經能背誦整本《三字經》了。在《三字經》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和“孫康映雪”這兩個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是說黃香九歲那年冬天,他在睡覺前用自己的體溫來給父親暖被子。黃香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五歲那年冬天,我們全家從北京回長沙過年。長沙冬天很冷,屋子裡沒有暖氣,我們睡覺的被子冷冰冰的。我每天都比媽媽早上床,總是睡在媽媽的被窩裡。有一天媽媽問我:“陽陽,你為什麼不睡在自己的被窩裡啊?”我笑著說:“媽媽,陽五歲,能暖被!”媽媽楞了一下,然後緊緊的抱著我,摸著我的頭說:“好寶寶,真懂事!”《三字經》讓我不知不覺懂得了要從小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字經》不僅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還幫助我養成了很多好品質。“孫康映雪”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孫康家境貧寒,白天得幹活,沒有時間讀書,晚上想學習卻沒有錢買燈油,於是他就用積雪的反光讀書學習。媽媽說我在學習上從小就不怕吃苦,應該就是受《三字經》中孫康這些名人的影響。記得在我二年級的一個晚上,我感冒了,還把晚飯都吐了。爸爸媽媽十分心疼,讓我早點上床休息。可我卻想著作業還沒做完,一定要堅持寫完作業。爸爸媽媽攔不住我,只好陪著昏昏沉沉的我寫完了作業。第三天,我病好了,上學後交上自己的作業,班主任劉老師表揚了我,我覺得很光榮。《三字經》讓我漸漸養成了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內容豐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給人啟迪的道理,真是一本讓我受益終生的好書啊!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8

朗朗乾坤。它獲得了永恆的精神和千年文化的精髓。古往今來,它已經成為一本非凡的書。《三字經》生來就有一個橫空!這個男孩被這本精彩的書,也就是書中的文章所感動,這也是一個個人的意思,也是一個笑話。你不應該當真。

這本書的奇怪之處是什麼?首先,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用三個字元的押韻句子構成句子,這些句子自成一體,易於閱讀和記憶,也易於理解。其次,它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本僅有1500字的小書綜合了“歷史、地理、數字、天文、氣象、詩歌、書法、音樂、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經》也濃縮了整個中國的歷史,易於學習和記憶,並特別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古代兒童的傳統美德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兒童的驕傲。

但是,我必須重申,由於當時的歷史和政治原因,有許多問題是不可忽視的,這些問題給《三字經》、《三綱五常》增添了一些糟粕。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三綱,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這表明當時人們愚蠢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臣、父子、夫妻的社會穩定;所謂“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仁、義、禮、智、信”和“義、禮、智、信”。不允許混淆這五個常任理事國。”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並且不能打破的基本道德底線。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們!他們相信三綱五常能夠維護家庭和國家的秩序,於是發表了一個大宣言並親自實踐。事實上,這只是富裕的統治者在道德和法律上對被統治者施加的魔法。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19

《三字經》短小精悍,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讓我的學生去學習去理解。讓孩子們學會刻苦學習,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0

暑假裡,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1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讀書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暑假,我重讀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就告訴我們:我們就像一塊璞玉,要想發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種一樣,只有灑下汗水,才會收穫成功的果實。

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就是黃香溫席,孝順父母的故事。這些古樸的文字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炎炎夏日,黃香在父親睡覺時,輕輕地為父親扇涼,用孝心吹散炎熱;寒風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床上,用自己的體溫暖床,再讓父親睡上去,用孝心驅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點點,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讀著讀著,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陳春林。母親病逝,父親癱瘓,可這些事都沒有難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擔。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親生活的希望,用細心地照護讓父親重新站了起來。她帶父上學的行為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成為家喻戶曉的“孝心女孩”。無論是黃香還是陳春林,他們都用孝心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這樣經典的故事在《三字經》裡數不勝數,《三字經》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發揚光大,讓生活充滿愛。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2

當我讀到《中華少兒愛國三字歌》中的“故土熱,家鄉親,思養育,貫終身”時,便引起我一連串的思索:這句話說得是多麼深刻啊!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對於生養他的父母及家鄉的故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而這句話也無疑批判了當今社會的“出國風”。

如今中國有許多人認為能夠出國是一件時髦的事,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而我國的裝置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確是落後了很多,所以,許多“才子”們為了自己的前途,出國去了。國外的五彩繽紛,豐厚的薪水,誘惑了一個個“才子”遠走他鄉,並且一去不復返……

再看看老一輩的科學家們,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幾經周折,在國外學成又歸來了!他們要在自己的故土上散發光和熱!

我們不否認國外的條件好,待遇優厚,不否認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是個“窮”國。可是,有句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謙家貧。”試問那些所謂有才華的哥哥姐姐們,你們學識淵博,又為何不肯為自己的祖國添磚加瓦,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富強起來呢?

愛國並非一句空話,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做才行。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天下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化為“易”事,不做則反之。作為一箇中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只有發奮學習,將獻我們的才華無保留地貢獻給我們的祖國,才能夠使我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發達國家!

同學們,請記住:“振興中華靠我輩!我們不能紙上談兵,而需要我們把愛放在行動中。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誰都會背上那麼三兩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卻要用一生去體驗。人出生時,原本純潔善良,只是後天的修養不同,才出現了百態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才悟出了“心之變,德之變,德之變,行不同,行不同,果相異”的道理。

縱使世態炎涼,但要心存感動;縱使淡漠無助,但要有信仰支撐。因為這個世上不僅僅只有堅冰和烈火,也不僅僅只有冷漠和笑顏,更重要的是它有無數顆熱情跳動的心。大地因為有了萬物才生機昂然,大海因為有了波濤才洶湧澎湃。如果每個人都懷揣感恩之心,這世間就多了溫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顆心都有信仰,希望才會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幼不學,老何為。”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從小培養,記得我們國小時,雖沒讀過《三字經》,但是老師和父母用點點滴滴的平凡舉動讓我們明白了要關愛他人。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樸實的環境中逐漸懂得了“孝於親,所當執”。那時,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夥伴們都會帶上雨傘,結伴去工廠的大門口等待父母們下班,馬路兩旁,黃黃的油布傘像一顆顆磨菇綻放在雨地裡,給父母們帶來感動。如今,獨生子女很少會想到關心父母,把長輩們的愛當成了理所當然,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種缺失呢?!《三字經》說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小鳥因為有了天空才會展翅飛翔,小草因為有了雨露才會欣欣向榮。人的學習不光是數理化,最根本的是學做人的道理。伴著愛成長固然重要,但懂得愛、付出愛是人性的光輝所在,正所謂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國小會愛,長大了才會愛祖國、愛工作、愛事業、愛社會,才會用一顆真切的心、一份飽滿的愛去裝扮一個奼紫嫣紅的世界。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4

這些天我讀了《三字經》,從書中的許多資訊中獲益良多。在這些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流動。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教養孩子或不教導孩子是父親的過錯。教學不嚴格,但教師懶惰。孩子不學習是不合適的。如果你年輕時不學習,那就永遠不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懂得公正。作為一個人的兒子,方少時。親戚,老師和朋友,學習禮儀。這是我在《三字經》裡讀到的一句話。這些話很好。他們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孩子管教不好,那是父母的錯。如果老師在教學上不嚴格,那是他的懶惰。如果你小時候不學習,你就不會長大想學習。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我必須更努力地學習,報答我的父母和老師當我長大了。

孟子的母親選擇了她的鄰居。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永遠學不會。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讓孟子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子有一次逃學,母親就剪下織布機上的布來教他。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學提問者,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從那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三字經》不僅是一本書,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瑰寶,是永恆的經典。它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種道德吸引所有人。來和我一起讀這本好書吧。

我相信你一定讀過三字經的歷史書。但這是一本很長的古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深刻的真理。讀過三字經之後,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它們的含義,這樣才能完美!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5

《三字經》我們班幾乎每個人都有,也都讀過,但真正瞭解它很不容易。可以說它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書。上學期老師讓我們背《三字經》,我時常坐在院子裡,手捧著《三字經》,唸唸有詞地吟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覺得《三字經》易記易讀,秀色可餐,白紙黑字,三言韻語像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進我純真的心田。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學習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準則。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中華歷史及道德觀都濃縮在這一千多字中了。確切說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走進《三字經》,就像漫步在中國歷史長廊中,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有王道霸業,文治武功,又有血雨腥風,悲涼殺戮,強盛輝煌使人驕傲振奮,朝代敗落使人漢顏痛惜。我們應學習歷史,立足現在,古為今用。

《三字經》是國學之經典,中華文化之偉大盡展其中,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獨具魅力而又璀璨奪目,而《三字經》不愧為華文化中一顆最耀眼的珍珠;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而《三字經》便是幾千年沉入海底的一艘船,裡面是一些數不清的財富。

誦讀、欣賞、回味、咀嚼,最沁人心脾的是《三字經》蘊含的思想、馨香。影響最深的是最後一句話“人遺之,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上進,又有什麼用呢?經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三字經》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因為它博大精深,我不敢說已經讀懂它,我會一直堅持研讀《三字經》,一點一滴地通透其靈魂,是我的靈魂芳香怡人。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6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媽媽。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媽媽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說:"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裡,我總是和弟弟搶著吃,搶著玩,從沒有想著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為這事爸爸媽媽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媽媽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裡躺著,跟媽媽慪氣呢,弟弟敲門說:"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媽媽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媽媽,媽媽說:"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裡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說等你呢。"我二話不說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說:"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著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提起這《三字經》的學習,還得從上幼兒園開始,偶爾會依依呀呀的跟老師讀幾句完全不懂的《三字經》,上一年級才算正式的吟誦了經典,那時經過半個學期的誦讀,在學習之餘,我隨同學們把《三字經》背的熟熟的,背得多了,對內容也就懵懵懂懂。可對它的理解還是從生後中的小事中有所感悟。

記得那次在姥姥家,媽媽把洗好的的水果分給我們三個孩子,媽媽是最後一個分給我的,而且特別小。我有些不高興了,就對媽媽說不想吃。媽媽一眼就看出我的心思,她把我拉過身邊來,耐心地說:“兒子,《三字經》咱們白學了,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說的是什麼意思來的?難道你忘了?”我搖搖頭說:“沒有忘,可是……”。媽媽拉過我的手,輕輕說:“兒子,如果你來分你要怎麼分?”我語塞了,也臉紅了,是啊,經典學了怎麼不用啊?於是,我低下頭輕輕說:“小的留給自己。”媽媽拍拍我的頭,高興的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那以後,我懂得了謙讓。

通過誦讀《三字經》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告訴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使我明白人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了就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從而激勵我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來刻苦的好好學習!“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懂得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著我成長,它是我成長的好朋友。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8

《三字經》是我國著名的啟蒙讀物,它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勤學刻苦、孝順父母、禮貌待人,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我特別喜歡“頭懸樑”這個故事。“頭懸樑”講的是:我國古代晉朝的孫敬,他學習非常刻苦,常常通宵達旦,睏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為了防止自己在學習時睡著了,因此在讀書時他就弄根繩子把頭髮綁起來吊在房樑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髮就驚醒了,繼續讀下去。這樣就不至於耽誤了學習。孫敬憑藉其獨特的“頭懸樑”的苦讀精神,終能通今博古、滿腹經綸,成為晉時知名的大儒。所以說我們小時候一定要自主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會自主學習還不行還要自己努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生就像一塊玉,只有打磨後才會成為器具,如果沒了打磨就永遠是一塊玉石。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文化。現在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努力地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29

寒假期間,我重新讀了《三字經》這本書。爸爸說,《三字經》是我國的文化經典和精髓,閱讀它可以學習古文化,增長知識,增加涵養,從中汲取智慧。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經》只用三個字,就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裡的幾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

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0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五歲生日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套國學小叢書作為禮物。從那以後,只要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給我講讀,教我背誦。其中的《三字經》是我最早學習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國學經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

從《三字經》中,我知道了三才、三光和三綱,知道了四時、四書和四方,知道了五行、五常,知道了六穀、六畜,知道了七情、八音。從“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我明白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固然重要,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做什麼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恆;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懂得了一個人天生資質雖然是基礎,但後天學習和努力不可忽視,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從九歲溫席的黃香身上我學會了感恩;從四歲讓梨的孔融身上我懂得了謙讓;看到孫敬的“頭懸樑”、蘇秦的“錐刺股”,我知道學習應該自覺勤奮,努力刻苦;讀到“犬守夜,雞司晨”和“蠶吐絲,蜂釀蜜”,我明白了做人更應該通過學習,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實現人生價值……

通過幾年來《三字經》的學習和誦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這些知識和道理將會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終身受用。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1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寒假的時候,我認認真真的讀完了這本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些簡潔又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小時候,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哭喪的語言與動作。於是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他們做買賣的樣子。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除了良好的環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國小生,都猶如一塊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樹立遠大的志向,刻苦學習,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寫完作業去樓下玩兒,玩了幾天後,媽媽就不讓我下去了。我說:“為啥不讓我下去玩兒了,媽媽?”“我不想讓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媽媽說。“又為什麼?”“他們會罵人,知道吧。媽媽發現你也有一點了。”“那怎麼辦呀?”“你在家裡多停幾天就好了。”在家裡不下去玩一個星期後,我果然不罵人了。

我從《三字經》裡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多收穫的。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2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得一生,而執著於看書和愛書的我,到今天讀過的經典已經不計其數了,使我受益無窮。

盛夏我坐在院子裡,微風輕輕地吹著,朦朧的月色,手中捧著《唐詩三百首》愜意的漸漸沉入夢鄉。小時候我懷著激動地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於是我每天吟唱著:“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從此,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懷著一份不捨我邁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曠神怡,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對瀑布溢滿的憧憬。

我帶著對李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嚮往……去更深的瞭解經典,也對它更多了一份期望 。我深深的沉入了經典裡,暢遊在這知識裡,其樂無窮。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貯藏更多的智慧……與經典作伴,與聖賢為友,做龍的傳人。

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不斷的孕育著我的心靈。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3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說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

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瞭。別看它簡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著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說法。一派,孔子的說法。他的說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說法。換句話說,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說),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麼《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為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4

通過對《讀書求學(二)》的閱讀,使我瞭解到:書,人人都可以去讀,但是有的人就讀不懂、讀不通、讀不進,甚至越讀越糊塗。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但是一定要相信方法總是可以找到的。而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則是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通過他自己的實踐,最後證明了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我知道世界上許多名人之所以成功,都與他們善於讀書有關。而要使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更要決定於怎樣讀。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主張讀書要由薄到厚,也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每個概念和定理都要追求根源、徹底弄清楚,只有這樣,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更多的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就是由薄到厚。

而我也要學習古人讀書積少成多的方法,比如三年級一開始,呂老師讓我們背誦三字經,我想:這麼多,什麼時候才能背完呀?後來,我通過一個學期對三字經的學習和感悟,漸漸的已經將三字經第一部分都背下來了。

雖然我覺得很累,但是當我想到歐陽修前輩幾乎用了十一年的時間背誦了十部書,都沒有喊累,而我才背了一學期就說累了,真的很不應該啊!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學習古人們的讀書方法,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用積少成多的方法學習更多的知識。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5

前幾天,我在教室裡的圖書角找到了一本書——《三字經》,裡面有許多感人的小故事。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時候,想到九歲的小黃香竟然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爸爸媽媽冰冷的被窩,這是何等的愛啊!我深深的佩服著小黃香,她是多麼孝順,多麼懂事啊!

而我自己呢?已經十歲了,卻沒有做過幾件對爸爸媽媽孝順的事情,還總是頂撞他們,他們辛辛苦苦在外面掙的錢,而我卻大手大腳,看見什麼買什麼,還不聽話。

爸爸在工地上工作是多麼危險啊!又一次,我聽爸爸說工地上有一個人差一點就從很高的地方落了下來。有時,他們的手會出血,那是因為工地上有一些風裡的東西,很容易把手劃傷。媽媽在廠裡工作是多麼的累啊!每天都要上12個小時的班,有時還要上夜班。每次放學回家,我都看到媽媽吐出來的痰有一些髒東西,那些髒東西在喉嚨裡是多麼難受啊!爸爸媽媽的工作是多麼辛苦啊!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窮的:當我生病時,他們會來照顧我、。關心我,當我的手凍僵時,他們會親自給我熬藥,當我學習下降時,他們會親自輔導我……爸爸媽媽為了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掙錢,受苦受累。

讀完《三字經》,它讓我知道:一定要認真對待這份深深的愛。從現在起,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不貪便宜的人。長大了要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還要更孝順爸爸媽媽和親人……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6

讀《三字經》後感《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認真地讀了這本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學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國小生尤為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麼能成在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該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在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國曆代王朝中最長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後,我對這段歷史印象更深了。《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還沒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7

利用學習的空餘時間,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書裡面的道理真的很令人感觸,道理很中肯,很有教育意義。就說說開始部分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道理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一樣善良的,只因各自後來的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各人的性格都變得不一樣。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好的本性就會變壞。我有位同學,原來無論學習成績還是組織紀律,都是我們班裡數一數二的,但近來不知怎樣,整個人都變了,變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每次考試他都是不及格,上課不是遲到就是早退,上課時總是扒在桌子上打磕睡,老師提問,他就張大嘴巴回答不出。

有一天他趴在桌子上睡覺,我忍不住了,問他:“你怎麼上課時總是打磕睡?”他慢條思理地說:“別吵我,我在做遊戲機的夢,我喜歡上了遊戲機,我媽媽說我長大後,沒有學習也能找到工作。”我聽了之後,驚訝極了。原來,是他媽媽寵壞了他。一天,一個同學叫他去遊戲機室玩遊戲,他說他不會,於是,那個同學說教他,他就去了。到了晚上回家,他問爸爸拿錢去打遊戲機,爸爸不同意,媽媽聽見了,說:“沒關係,讓他玩一會兒,就算沒有學習,長大也能找到工作的。”最後,爸爸也在他的爭辯下同意了。他現在整天逃學,我真替他擔心。《三字經》裡說的一點也沒錯。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8

“頭懸樑,錐刺股”“蘇老泉,二十七”樑灝、祖塋、李泌……這些人都是一些努力學習的人,他們面臨著種種困難,但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挺了過去而名揚千古。裡面的每一個典故都讓我感觸很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我從七歲開始學古琴,到現在已經學了三年了。在周圍熟知的同齡兒童內老師認為我的琴藝水平還算不錯,但是我自己知道現在的琴藝卻遲遲不能更上一層樓。學古琴是很辛苦的,那是因為古琴不僅僅是要靠音樂天賦,還要有較強的意境理解能力,和比較深厚的中國文學功底,再加上勤學苦練才能夠學好的。可是我因為年齡畢竟比較小,理解能力相應也差,文學功底也很薄弱,再加上現在我也沒有好好達到勤學苦練的地步,每天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練琴任務,以致於我現在古琴琴藝處於瓶頸狀態,琴藝水平停滯不前。為此我也深深苦惱不已。

自從媽媽要求我讀了以後,尤其是“蔡文姬,能辨琴”的故事給了我深深的啟發,讓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我決定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後就開始認真並且保質保量的完成每天一個小時的練琴任務,還請求媽媽讓我參加加強樂理知識的培訓課程,並且一有空就會去看那些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加強我的文學功底和理解能力,提升我的文學修養。

只要我下定決心,克服困難,付諸行動,相信過不了多久,我的琴藝水平就能突破瓶頸,更上一層樓了。

向我的目標發起挑戰!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39

疫情期間,我在家讀了一本感興趣的書——《三字經》,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雖然只有三個字,但是它言簡意賅,簡潔明瞭,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滋潤。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它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明白瞭如何做人,還讓我開闊了視野,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孔融雖然只有4歲,但是卻懂得謙讓,將大梨讓給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換作是生活中的孩子,準會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卻很謙遜,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為福彩的一員,我們有何理由不去學習孔融的謙遜禮讓?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0

讀書有法,開卷有益。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因為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內心充實,讀書可以令浮躁的生活獲得寧靜。讀書也可以借鑑前人的智慧,獲得對人生的思考……

無論怎樣讀,用什麼方法讀,只要適合你自己就好。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瞭解知識、常識,形成品格習慣。努力做到知行統一,也就達到了讀書的目的。

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要了解、學習的內容增加了,學習的任務也增多了。那麼大家為此準備好了嗎?一個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要形成一定的,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在每日周而復始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明日復明日。即便我們只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同學,我們也要去體會堅持的意義。

比如,現在學校為同學們提供了課後服務的工作,七班一部分同學選擇在學校上課。那麼我們就應該抓緊這個在校的時間,努力完成作業。作業完成以後,再適當的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那樣讀起來也會更輕鬆,不是嗎?

希望同學們從讀書中獲取成長的養分,而不是僅僅看個熱鬧。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做一個自律的人,為自己樹立目標,做一個持之以恆的人。不要因這樣或那樣的理由為自己找藉口,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你自己成長不是嗎?所以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在行動努力的時候也會更明確。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1

《古人讀書的方法》講了人人都可以讀書,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讀書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因人而異的。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他用七年的時間背誦了十部書。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歐陽修給自己定量計字,他能嚴格要求自己。我要向他學習,做個有學問的人。寒假裡,我就給自己制定一個閱讀計劃,堅持閱讀。記得剛進入寒假()時,我挑選了五本書,打算閱讀。可是,我仔細一看,頭都大了!別看只有五本,頁數可不少啊,一共1083頁!在短短的寒假裡,這麼厚的書,又這麼多本,估計讀不完了!

媽媽鼓勵我說:“你可以的!”

“但願吧,”我抬起頭,“作業和讀書都要完成,時間很緊迫啊!”

“作業不多,讀書時間有的是!”

“那就制定一個計劃吧!”我告訴媽媽,“每天一日三餐之後,我都拿出40分鐘讀書好了!”

這樣就容易多了!我每天堅持按計劃讀書。讀書時,我有一股非常幸福的感覺。一旦我讀起書來,就什麼也聽不到了,而腦海裡也浮現出書中的情節。有時候40分鐘到了,我還捨不得放下書呢!

開學了,我發現這五本書我竟都讀完了!太好了!我深深地感覺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冰心奶奶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籍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等著我去挖掘呢!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2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人人都可以讀書,但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讀書不得法,就可能讀不懂,讀不透,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

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通”讀書法。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規定自己每天要熟讀300字,這樣他用了三年半時間就將這十部書熟讀完畢。然後,他再規定自己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和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生活的營養品,書是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讀書,能夠獲得智慧,使我變得更加聰明。

有一次,媽媽讓我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冰箱裡,我卻不留意把它們和生雞蛋放在一起了。“這可怎麼辦呢?”媽媽著急地說。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過怎樣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的辦法,於是我把雞蛋一個個的從冰箱裡拿出來,在桌子上轉。書上說,轉的飛快平穩的是熟雞蛋,轉的緩慢搖晃的是生雞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們分辨出來了,媽媽連連誇我。

書,雖然看起來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感受書中的每個字的含義,相信你很快就會愛上讀書的。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3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200字3

讀了三字經後,我學到了很多古時候名人軼事,很多孝敬父母,熱愛學習的人。比如黃香扇枕。車胤囊螢等等。這些都是古代的名人。

以後我也要向他們學習,不浪費時間。三字經裡有許多的做人的道理,雖然我還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後多讀多看慢慢就會明白的。

三字經這本書不僅僅教我們怎麼做人,還能教會我們長大以後怎麼做事。我覺得三字經將是我人生的榜。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4

作為一部啟蒙讀物,對我們今天的啟蒙教育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是對兒童最基本的啟蒙教育,也對我們當今社會教育兒童有著最重要的意義。

一個人從小要學習做人講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恭敬師長,友愛姐妹,這也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其次,要學習各種文化知識,要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增加自己的閱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三字經》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仍然保留著它最初的活力,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給我們當今的社會提供了更為原始、更為傳統的教育理念。

當代社會的啟蒙教育很大程度上已經喪失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更多的兒童奔走於各種藝術特長班,家長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拼命的督促兒童學習各種藝術特長,以求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在兒童最開始接觸人類社會的時候,學習一些更為接地氣的傳統知識不是更好嗎?我們不批判那些從小帶孩子去特長班的家長,我們只是呼籲家長們更多的把孩子們的時間留出一點來,讓孩子們多學習一些傳統知識和文化,這樣對孩子的內在氣質不是具有更好的補充嗎?俗話說,腹中有書氣自華,這不正是我們樂意看到的嗎?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5

記得讀幼兒園暑託班的時候,那裡的老師教會了我背三字經,小時候只要我一背,總是能得到親戚朋友的表揚,那時只是覺得三個字三個字的揹著好玩好聽,卻不知道什麼意思,有什麼用。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的書,書上對與每一段三字經都有釋文和相應的故事,我讀了一下子明白了,《三字經》是集合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的一本書。

我覺得作為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上,書中“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教育我從小就應該好好讀書,學習禮儀道德和做人的道理,記得一年級下冊語文書中有“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話,讀了《三字經》,我知道人“一生之計在於少年”。書中“香九齡,能溫席。教於親,所當執。”,所描述的黃香為父暖床的故事,很令我感動,以前覺得爸爸媽媽還年輕,我們還小,只有他們照顧我們的道理,現在看來,孝敬父母也可以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書中“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教人弟弟尊重兄長,兄弟互相謙讓。我覺得在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就應該這樣。書中還有講述《四書五經》及古時候君王的許多故事,都很有趣,衍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有的歷史我不清楚,還不能理解的很深透,我相信隨著我看的書變多,認識的增加,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還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三字經》值得我去再讀第二遍,第三遍……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6

寒假期間,我每天做完作業,就開始了閱讀,《三字經》在以前就已經背過一部分,可是我對其中的內容不是很明白,於是利用這個寒假,我認真的看了裡面有關的故事,覺得很好看,對我們小朋友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三字經》中“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等都說明了爸爸媽媽對我們要求嚴格,是為了教育我們好好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則是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和同學、姐妹一起要團結友愛。在寒假期間我還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書中要求我們在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優秀的品德。包括孝、悌、禮、仁、忠等。

平時爸媽要我做的事情我總是遲遲不願去做,做錯事了也不能虛心接受批評教育,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時,我對爸爸媽媽開始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些埋怨,多了幾分配合,少了拖拖拉拉。這個寒假,我不但過得快樂,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也明白了:以後我還要多學習怎樣做一個孝敬父母,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虛心上進、努力學習的好孩子,成為爸爸媽媽心中的好女兒,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身邊的好夥伴!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7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佈置下來。當時心裡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於是乎,每一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一天早晨,巷子裡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因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瞭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溫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樑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期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進步,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8

今年寒假裡,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功課,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瞭,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它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間,講文明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特別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

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後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後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49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讚揚;只是為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這樣,我拿著《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採蜜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後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為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國小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將來怎麼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輔導教師:曹新傑)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0

在炎熱的夏天,我會伸開雙臂,讓茂盛的樹葉遮住強烈的陽光,還大地、人們一片清涼;“謝謝,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還是謝謝你。然後在書桌的桌面的左上方有一個小檯燈,旁邊有一個綠色的按鈕,只有按一下,小檯燈就亮了起來。當我醒來時,我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而我的周圍也變成了茂密的樹林?

教之道,貴以專……”當我和同學們站在舞臺上飽含深情地朗誦三字經時,我的心情是多麼激動啊!三字經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裡面蘊含著無數發人深省的道理。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它不但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做事,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啟迪。在整篇當中,我最喜歡開頭兩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它的意思是:人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人與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習慣、行為卻相差很遠。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後天為什麼會有那麼大差別呢?我覺得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才有了善惡之分、美醜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

如果我們處在一個貧苦的環境中,我們就會變得堅強;如果我們處在一個處處受人關懷的環境中,我們就會變得脆弱。這是多麼值得人們深思的道理啊!同學們,三字經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其間蘊含的道理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永恆的經典吧!六年級二班周勁鬆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1

寒假期間,學校要求背誦《三字經》,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麼用?我極不情願地向書店走去。誰知拿起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的《三字經》,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匆匆付完錢,興高采烈地向家裡奔去。

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裡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裡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五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2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裡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裡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

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

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4

《三字經》僅僅只用幾千字,就概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值得我們驕傲。

《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於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於教子的句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於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後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裡,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

總之,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欣喜之餘,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 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 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5

老師經常說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於是我讓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三字經》。雖然當我讀了之後,不是很明白裡面的道理,但是通過爸爸耐心的講解,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書裡面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的地方。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花了很多心思。不僅監督我的學習,給我買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請了家教給我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說我幾句,我還會很不高興。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為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的很多,也讓我今後長大了能好好做人和做事。

《三字經》讀書筆記 篇56

我有一本《三字經》,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剛上國小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我還記得那時我還不認識字,每天睡覺前總喜歡纏著媽媽給我講裡面的故事,真是百聽不厭,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

我最喜歡的有其中幾段: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講的是學生受教於家庭和老師,如果主觀不努力,致使學業無成,這是不應該的,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會一事無成。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段講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會少說錯話,少做錯事。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這一段講的是夏朝的開創者禹稱禹王,商朝的開創者湯則稱湯王,加上週朝的文王、武王,史稱“三王”。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這一段講的是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為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能。自古聖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麼最終必然成為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這本《三字經》,都讓我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裡面還有很多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次讀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