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回味經典散文

文學 閱讀(1.32W)

生在杭州從小就耳濡目染了越劇,自然對它略知一二,至懂事起就迷上了它,曹雪芹的《紅樓夢》在我記憶深處也是以越劇最先躍入,時而婉轉柔美,時而激情高昂,那種優美的旋律常在不經意間觸及。

回味經典散文

那時大概有五六歲吧,聽說外婆家那裡在露天放映電影《紅樓夢》,村裡的人成群結對的往那裡趕,我家自然不例外,太陽還沒下山爸媽就帶著我和哥哥姐姐去了,外婆家離我們有十來里路,且又有一條山路要行,累了爸媽就背上我們一程,就這麼走一程,背一程興高采烈的也不久就到了。呵呵,看露天電影有趣的是那份熱情,先放一段加映,在這青山溝里居然人山人海,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老的少的,在夜幕欲落時人頭蠢動,我那時還未能領會這驚世鉅作的內涵,坐在父親如山的肩上仰望,只對劇中人物色彩有感觀,蠻喜歡林妹妹的,只知道她挺美的,他們唱的什麼根本不懂,只見母親不時在擦拭著眼淚,那林妹妹肩上扛著花鋤掛著花籃在花徑柳堤看著紛紛花落且行且唱,卻不知為何?後來是在村裡的大會堂裡也放映了越劇《梁祝》,自然扯著母親的衣角屁顛屁顛的少不了跟去看,結果還是不懂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只是著迷那墳裂瞬間,彩虹萬里化作蝴蝶翩翩飛舞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喜歡蝴蝶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吧。等後來自己漸漸長大,聽著廣播,收音機,電視裡播放的越劇竟把家中的越劇戲考翻個遍,居然能把熟悉的片段學唱起來,什麼《送花樓會》,《追魚》,《西廂記》等等,都會來上一段,至於《紅樓夢》與《梁祝》更是喜歡,從頭到尾的臺詞唱曲一一記在心頭,什麼流派,不管像不像都臭美的唱上幾句,各個流派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吧!

由畢春芳建立的畢派發聲清脆且富有彈性,音域較寬,善於唱法的變化來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範派和尹派的唱腔精華,袁派的表演技巧,融匯貫通自成一格,由王文娟建立的王派她以善於表演人物神態、傳達內心感情著稱。王文娟博採眾長,追求創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暢、平易質樸、情意真切的風格。我特喜她演《追魚》中的鯉魚精,《紅樓夢》中的黛玉,那唱腔吐字清脆,委婉動聽加上她一流的演技把多愁善感的黛玉和空靈古怪充滿柔情蜜意的假牡丹刻畫得惟妙惟肖。由徐玉蘭建立的徐派華彩俊逸,灑脫流暢,奔放高亢,感情熾熱,曲調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尤喜《金玉良緣》這一段。由範瑞娟建立的範派嗓音實、聲巨集亮、中氣足、音域寬、充滿陽剛之氣,尤喜《回十八》這一段。由尹桂芳創立的尹派深沉雋永,纏綿柔和,吐字清晰,瀟灑而不輕佻,我喜歡《何文秀》中《桑園訪妻》這一折。有傅全香創立的傅派俏麗多變,跌宕婉轉,富有表現力,表演充沛,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之以情的魅力。我喜歡《白蛇傳》中“西湖山水還依舊”這一段。還有戚雅仙的戚派,袁雪芬的袁派,呂瑞英的.呂派,張雲霞的張派,金採鳳的金派,陸錦花的陸派不一一細說。越劇的前身聽說是“落地唱書”,早先農民自發在空閒時表演的,都是男演員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喜歡梅蘭芳大師的京劇,不僅是唱腔更是佩服他反串的演繹,那一顰一笑,回頭一笑百媚生,掩袖淺笑舞動蘭花指的神韻,越劇中的小生也多是扮相俊美,瀟灑溫雅翩翩公子,舉手投足間流露一種儒雅不失豪放,秀氣不欠剛毅這就是反串帶來的魅力,李玉剛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呵呵,可笑我想當初還在西湖邊扮小生留了影,姐妹們愛不釋手拿去作留念了,也著實臭美一番。

若能在閒暇之餘,泡一杯綠茶,聽一曲,看一戲,再學唱一段豈不美哉,悠哉!那縷縷茶香嫋嫋升起,我似乎看到了老北京老舍茶館裡品著大碗蓋茶的人們洋溢的笑臉,聽到了一片“咚咚咚!鏘鏘鏘!”的樂聲及叫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