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散文隨筆:為族辛苦為譜忙

文學 閱讀(1.3W)

2013年12月2日,星期一,農曆癸巳年十月三十上午,時鐘定格於10時30分。此時此刻,我睜大眼睛,屏氣凝神地盯住電腦螢幕:找到了!成功了!我終於尋譜成功了!我終於找到我的先祖了!沒錯,就是他:澤亨!我的“澤”字派先祖。

散文隨筆:為族辛苦為譜忙

澤亨,錫化公第四子,字明元,一字善長。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二月廿九酉時生,年四十四歲,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公元1778年)十二月二十二亥時歿。葬黃泥窖豬婆拖索山坐北向南。配徐氏,長邑徐啟先之四女,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四月廿二丑時生,壽六十二歲,嘉慶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八月初八未時歿,葬荷葉塘北侖右合字明棠配劉氏墓坐向同。子三:新嵩、新地、新徵。女二:長適長邑楊先舉,次適文洲黃德安(此段文字錄於族譜)。

螢幕上顯示的善長公及徐老夫人的資訊,與我掌握的“時裔”(鄉下為謝世者做道場時使用的記載近代部分先祖的名冊)上的資訊完全吻合。隨後,善長公三個兒子一個兒媳、兩個孫子共8人的資訊和“時裔”記載完全相符。

尋譜成功了!我的老祖宗,您讓我找得好苦呀!

在此激動人心的時刻,我電話邀請族侄朝輝速來,一起繼續在網譜中“上下求索”,直到下午五點多鐘,我們從某網站刊載的《張公南軒族譜》的影像資料上,完整的找到了從第8派“貴文”至第23派“營義、營敷”的世系,共“無間道”的將世系準確推進15世。因為該譜修於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故族譜上我支資訊記載僅至營義、營敷(營字派)止。

根據族譜的記載,現將我支族的世系附列於下:

浚—栻—焯—明義—鏗—任道—淵—源升—貴文—彥琦—惟良—茂錦—邦淮—時用—應芳—所安—之尊—習樞—炳烈—培方—錫化—澤亨—新徵—營義、營敷。

因為20年的默默堅持,今天終於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

如果歷史的車輪重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我的家鄉——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牌口鄉,有許多姓氏都續修了族譜:張、王、劉、李、陳、鄧、楊、易等等不勝列舉。但是我支張姓卻一直按兵不動,何故?沒有老譜也。沒有老譜,何以續修宗譜?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找到老譜。要找老譜,說說簡單,實際找起來,談何容易。

我記得一位朋友說過:心在,希望就在。

關於本支張姓族譜,先輩說是“破四舊”時燒燬避禍了!因此也就遺失了!

為了能尋找本支張姓族譜,我和家父,還有族侄朝輝數十次在益陽周邊地區尋訪。下面,我只選擇三次尋覓老譜的詳細過程加以敘述,以饗讀者。

1995年10月28日,在我的老家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牌口鄉陳北塘村,我拜訪了本村一位父輩老人張正冬,其時年約60歲。其說,本支族譜在本地共有兩套,我儲存的一套在“破四舊”時因擔心被批鬥燒燬了。另一套保存於本鄉西湖村張巨集詳家。他家階級成份較大(富農),在歷次運動中,族譜燒燬了。但是,張正冬憑藉超人記憶,記得我族派語20字:區秉培錫澤,星營起錦期;灰巨集卓經濟,光細慶風歸(作者注:這20個字,大都是諧音字,我就地取材,寫在一個“芝城”牌香菸盒子上,儲存至今。此20個派字,是我尋譜的第一組基本資訊)。

1996年6月22日,端午節,我回老家過節。下午我和家父一同上門專訪本鄉西湖村本家張慶堂,其與家父同輩,已八十高齡。但其記憶衰退,所言七零八落。好在有一本“時裔”,但因1995年7月,本鄉遭遇洪水,堤垸潰決,“時裔”被洪水浸泡,僅部分頁碼完好,其餘已粘結無法復原。同年8月31日,借“時裔”攜至益陽市城區,能影印者概影印,原件奉還。後據悉,原件不久即失落(作者注:此“時裔”是我尋譜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第二組基本資訊)。

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天空陰沉,不時有零星雨滴飄落,地面尚有雨水的痕跡。

我早起、用過早餐後,即到益陽市汽車東站乘車去寧鄉。上午8點多,到達寧鄉縣豪德汽車站。稍後,我的大學同學劉先生,如約開車來到車站與我會面,然後直走老糧倉鎮。老糧倉鎮位於寧鄉縣西部,距縣城約60公里。大約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老糧倉鎮。我事先聯絡的聯絡人張益武,因擔心我們不熟悉他的老家(老糧倉鎮新鄭村)而在鎮上等候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直達新鄭村張益武堂兄張湖湘老師家。張湖湘曾是1996年《溈寧張氏貴文房七修族譜》的參與者。但是,張老師不在家,只有其八十高齡的老母親在家留守。拿到族譜後,我即高興地對照已知的“兩組資訊”,仔細地逐冊逐頁的翻閱。大約查了兩個小時,遺憾的是沒有找到和我先祖資訊相符的記載。

2013年10月5日,我有幸出席了在瀏陽市召開的湖南張氏宗親聯誼會籌備工作會議,結識了全省各地的張氏宗親,特別是認識了本市熱心家族事務的赫山區滄水鋪鎮小廬山張氏家族族長張令華先生和小廬山張氏家族理事會祕書長張松鶴先生等人,先後數次參加他們組織的益陽市張氏宗親聯誼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有幸看到了寧鄉、瀏陽、漢壽、沅江、赫山、資陽、桃江、安化等地的張氏族譜,讓我對南軒後裔在湖南、在益陽的分佈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儘管視野開闊了,但是,我的家譜還是沒有蹤跡,讓我感到十分的困惑。在此期間,我除了親自到線索地尋找外,還運用各種其他方式,採取了數種措施尋覓:2012年10月23日,我利用在長沙市通程國際大酒店開會之便,到酒店隔壁的湖南圖書館歷史文獻閱覽室查閱《溈寧湯溪張氏九修族譜》,沒有找到線索。2012年12月26日、2013年3月4日,我兩次委託江蘇省宜興市宗親張噸雲,到上海圖書館家譜閱覽室查閱。據其事後反饋,因該館所藏的我要尋找的幾部族譜皆為殘本,故兩次均無結果。2013年5月10日,我同樣利用在長沙開會的`間隙,通過原大學同學謝女士在其工作單位、湖南省社科院圖書館查閱《溈寧水口先儒裔張氏七修譜》,同樣沒有查到我先祖的資訊。2013年6月21日,我在網上公開發布“有償尋譜”公告:鑑於近20年來個人尋譜未果的現實,從現在起,決定有償尋譜。凡協助本人找到所需要的族譜,本人將給予協助人1000元的現金獎賞,同樣沒有結果。2013年中秋節以來,我委託本村少年即好友的鄧德明,請他在湘陰、汩羅、望城、寧鄉等地販運稻穀時,幫我打聽我的家譜一事,經其數次努力,一無所獲。

科技在飛速發展,網路時代給尋根問祖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通過張氏宗親群,認識了許多尋根問祖的同好宗親,在這兒大家相互幫助,共同探討感興趣的話題。2013年11月,四川省德陽市張興雲、重慶市巫山縣張克喜、湖北省宜昌市張裕陽等張氏宗親,均向我推薦了婁底漣源市張滿意宗親“發現”的一個刊載有張氏族譜影像資料的網站。在他們的指點下,我於2013年11月29日開始嘗試登陸該網站查詢。

奇蹟終於出現了!

12月2日,我繼續登陸該網站查譜。當我在該網站查閱第二部張氏族譜時,終於出現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在此,我要對所有關心、關注我尋譜的張氏宗親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是要對給我提供過幫助的朋友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目前,因找到的族譜為道光年間的版本,還有部分近代先祖的世系、齒錄不尚明瞭。因此,我還將繼續尋找更近年代的族譜,以期獲得最終成功,為實現完整支族家譜夢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