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醫學讀書筆記大全

文學 閱讀(3.29W)

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學科。關於醫學的書籍也有很多,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醫學讀書筆記大全,供大家參考!

醫學讀書筆記大全

醫學讀書筆記1

《醫學的哲學思考》的中心思想:哲學指導醫學,又服務於醫學。醫學需要哲學的態度、理論、思維和方法來彌補、豐富、完善和處理醫學活動中理性的欠缺與不足,重構醫學中關於“人”的完整性認識正規化,實現醫學在觀念與實踐雙重層面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學”轉向。哲學具有整合性和基礎性,醫學具有實踐性和人文性。

此書的主要觀點摘抄:醫學從本質上講是人學,關注的是在病痛中掙扎的、最需要關懷和幫助的人。醫學技術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為病人尋求治療和緩解病痛方案的同時,也注重對待病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通過對病人的同情、關心和安慰等,給予病人情感的關照。因此醫學被認為是最具人文傳統的學科,醫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職業。醫學作為一種人類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動,其中蘊涵的人文價值和哲學意義遠遠大於其技術意義。人文是舵,技術是槳,沒有人文的指引,技術就是瞎子。

對臨床思維的主體和過程進行哲學分析是《黃帝內經》醫學哲學思想的一個亮點,《黃帝內經》的哲學指導思想是《易經》,《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說,《黃帝內經》的科學性是陰陽兩氣源動力學說,《黃帝內經》以預防為主,《黃帝內經》認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這充分體現了唯物觀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動性”的觀點。倡導醫務人員應“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語要有條理,視察要清楚,聽受要聰敏,思慮要通達”,應具備“三德”,即剛正不阿、以剛制勝、以柔制勝。在古希臘,哲學家和醫生有著共同的理論和實踐背景,他們之間的關係緊密而複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許多文章與之前或當時的哲學分享同一個普遍假設,使用相同的概念範疇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醫學之父,他認為醫學的藝術乃是一切藝術之中最為卓越的藝術,他強調醫學與藝術的結合,將藝術手段引入醫學等努力和嘗試正是這種認識的體現,他認為名副其實的醫生應具備:“醫學僕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於天的理念,高尚的醫學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闊的知識視野、團結協作的精神、仁愛和同情之心、審美修養。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好狀態,醫學是人學,所以醫學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異性,科學的醫學目的應當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是真善美的統一,它激勵人們對醫學科學真理的虔誠嚮往和孜孜追求,激發人們對醫學科學技術追求的奮進精神,引導醫學可持續健康發展,合理界定醫學實踐活動的領域和範圍,正確地利用各種資源,推動醫學向前發展。醫療危機是指當前醫療衛生服務所面臨的困難,是指當代醫學的現實和未來走向與社會公眾期望。

之間的矛盾,其核心是醫學的現狀滿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體表現在:醫療費用昂貴,衛生資源分配不公,高技術濫用和浪費,醫療服務商業化傾向,醫學誠信缺失,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不盡如人意,誤診率居高不下,醫療事故頻發,醫源性與藥源性疾病增多,忽視預防保健和基層衛生服務,對病人冷漠,醫患關係“物化”和緊張等。要解決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目的作一根本性調整:第一,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為目的的高新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第二,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醫學。醫學哲學化的觀念始終堅持醫學的善良總原則和醫學倫理準則,對醫學發展觀起著矯正作用,醫學哲學化的辯證法認為,過度醫療的根源有兩個方面:1、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價格機制的不合理性沒有得到完全、徹底解決,2、醫療服務的創收機制:“以藥養醫”的機制誘導誘導醫院和醫生開貴重藥、開大處方、做高檔檢查和治療,“以醫養院”的機制誘導醫生推崇醫療技術主義。

此書得到的收穫:醫學作為科學的一部分,為哲學提供了思考的素材,並推動哲學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同時哲學也為科學、醫學提供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學,構建了中醫學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醫學;古代唯物主義是生物醫學的前導,併為其提供了理論基礎;20世紀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系統論催生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哲學是構建醫學體系的靈魂。恩格斯說過:“不管自然科學家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醫學需要慧根、醫學需要哲眼。醫學是一門歷史非常悠久的科學,又是一門不完整的科學,許多疾病的發病原因還不瞭解,人類戰勝疾病的許多道理還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現在還被稱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雖然治好了,但還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醫學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醫學讀書筆記2

《行為醫學》是研究和發展關於行為科學中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技術,並把這些知識和技術應用於疾病的診斷、防治和康復的一門多學科領域。行為醫學作為一門與多個學科相關的交叉性學科,覆蓋面寬,應用範圍廣,目前,行為醫學的研究已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社會學、人類學、流行病學、營養學、心理學、疾病防治、醫學教育、中西醫結合、醫學哲學以及健康教育等領域。

行為醫學發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學科體系與研究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健康行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適度運動等。包括這些行為的特徵、產生、發展、鞏固。

二是異常行為。包括飲食、吸菸、酗酒、致胖等不良習慣行為;包括這些行為的特徵、產生、發展、鞏固、轉變的原因和機制。

三是行為評價和診斷。研究發展一套測量評價各種行為的方法和技術,包括心理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神經心理測驗、行為評定量表等。

四是行為干預與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行為矯治法、行為塑造法、經典分析療法、鬆心理諮詢等。

五是行為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具體應用。在應用研究方面,產生了行為流行病學、預防行為醫學、臨床行為醫學、女性行為醫學、等以應用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分支學科。在基礎研究方面涉及到行為生理學、行為藥理學、行為解剖學、行為病理學、行為毒理學、,並逐步形成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

研究表明,人類46.7%的疾病均與自身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密切相關。在我國,佔前三位死因順位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病因中,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已超過生物因素、環境因素而成為第一位與死亡有關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及人們對健康的追,行為醫學將越來越被重視。因此,學習、研究行為醫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醫學讀書筆記3

讀研入科已有一個半月了,每天忙碌而又充實,做一名臨床醫生,首先需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自己工作有十多年了,一直奮鬥在醫學教育戰線,仍感自己知識的匱乏,立志讀研,臨床實習,深感自己“紙上談兵”。在醫學書店買了《積水潭實用骨科學》,斷斷續續下班回家讀了第六篇《創傷骨科學》,記一點心得筆記。

北京積水潭醫院是一所以創傷骨科和燒傷科為主的綜合性醫院,以院長田偉教授,策劃及引領骨科各專業的資深專家,發揮各自特長,分頭撰寫了這部《積水潭實用骨科學》,這部書是以臨床實用為主,從骨科的基本功講起,包括運動系統的功能解剖、生理、病理、檢查法、各種影像、化驗結果的閱讀,相關基本理論與最新進展的介紹,手術入路的描述,骨科康復以及矯形器、義肢的設計與製造等。這本書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骨科工具書。

隨著機械化和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肢體創傷的發病率旱升高的趨勢,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為了保障人民健康,除了完善工業和交通設施,提高公民防範意外損傷的意識,儘可能減少和避免損傷之外,提高創傷骨科的診療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才能使生命垂危的傷員擺脫死神的威脅,讓傷殘肢體的功能儘可能得到保留、恢復或重建,而這正是從事創傷診治的骨科醫生們的神聖義務和職責。

多年來,骨科界的同道們在肢體創傷的診治方面已經開展了大量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創造、掌握和推廣了一些用於嚴重損傷的急診修復、肢體複雜傷殘的:1期重建和再造的先進技術,使許多肢體傷殘的病人重新獲得生活和上作的能力;同時也引進、消化和應用國際上通用的創傷骨科診療新技術,成為拯救病人生命、重建肢體功能的重要於段,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肢體傷殘者治療的期望值越來越大,對醫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肢體損傷的情況本來就是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的,臨床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我們需要加強創傷骨科的臨床研究,推動這個領域的學術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提高創傷骨科的診療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急診的處理。因為,能不能讓傷病員在受傷後的第一時間裡就得到及時和準確的治療,將直接影響到傷情的預後。就四肢骨折的治療而言,雖然已經有多種固定的方法可供選擇,但是為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除了要求學習掌握必要的技術技能之外,還要認真研究手術適應證的確定,手術時機的選擇,以及手術後的止確處理,尤其需要費神費力去研究新的方法和技術,用於治療那些威脅肢體存活和影響肢體功能的嚴重和疑難病例。

當今是資訊爆炸的年代,醫學也像其他科學一樣,每天都有新的技術出現。創傷及其修復的概念和技術都在發生改變:骨折的治療正由堅強內固定轉向生物學固定,微創技術應運而生;骨缺損的修復除了手術植骨以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成骨因子和填充材料;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和重建不僅有了新的技術和方法,一些神經營養因子也已經在臨床上應用等。要趕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我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需要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善於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不是單純模仿引進,而是有機地消化吸收,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融會貫通,加以拓展和改進,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讀了骨科研究生,使我想起父親2002年夏,在單位組織的運動會上推鉛球,只是一個轉身動作,就造成左腿的股骨頸骨折,當年在晉中二院行左股骨頸骨折切開復位加壓螺釘固定術,術後一年,取出了螺釘。術後有一段時間特別害怕發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股骨頭壞死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骨壞死的一種。骨壞死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滋養血管受損,進一步導致骨質的缺血、變性、壞死。股骨頭壞死也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區域性血運不良,從而進一步缺血、壞死、骨小樑斷裂、股骨頭蹋陷的一種病變,這種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1——60歲最多,無性別差異,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和勞動能力,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導致終身殘疾。

股骨頭壞死原則上分為二種,一種是由於細菌感染所致的骨壞死,如骨髓炎,骨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等,另一種是由於缺血性造成的骨壞死,如外傷、飲酒、激素藥、寒溼、肝腎虧虛、骨質疏鬆、髖平寬、脊髓異常空洞症等導致的骨壞死。

針對中早期患者有著極高的治療價值,建議採用中醫保守治療,採用“原位移植療法”,即通過藥物有效清除PAF因子、建立新鮮骨床、刺激滋養動脈側枝形成等原理,進一步促進血液迴圈,使血管暢通,疼痛跛行等症狀慢慢減輕到消失,促使新鮮健康骨組織形成,並在原位爬行替代、覆蓋壞死骨組織,從而達到原位移植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目的。

引起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糖皮質激素(強的鬆、甲強龍等)治療、酗酒、減壓病、血紅蛋白疾病、高雪氏病、放射治療、胰腺疾病、高尿酸血癥、動脈硬化、鐮狀細胞病、結締組織疾病、脂蛋白異常、柯興氏病、鐵中毒、糖尿病、支氣管哮喘、妊娠、白血病、血友病等,其中由糖皮質激素治療與酗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佔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90%以上。

創傷性股骨頭壞死一般是外傷引起,如走路時摔跤,滑倒時臀部著地受傷引起,未及時治療。在扛、背重物時,髖部扭傷引起。肥胖引起,身體過胖,增加股骨頭的壓力導致等。但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發生與否、範圍大小,主要取決於血管破壞程度和側枝迴圈的代償能力。

引起這些創傷的因素有股骨頭囊內骨折、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股骨頭壓縮性骨折,這些外傷主要是造成股骨頭周圍的血管損傷,這些血管受損傷後,股骨頭部份失去血液營養,導致股骨頭內骨組織缺血而造成股骨頭壞死。一般情況下,受傷後骨組織的血運被阻斷8小時,即可造成缺血性骨細胞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骨科常見病,屬骨科三大疑難病之一。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患者一旦負重、甚至正常踩地,極易發生股骨頭塌陷。若治療不及時,可導致終身殘疾。而目前對股骨頭壞死的分期國際上採用的是Arlet,Ficat和Hageffard的4期分法:即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I期(超微結構變異期):X光片顯示股骨頭的承載系統中的骨小樑結構排列紊亂、斷裂,出現股骨頭邊緣毛糙,臨床上伴有或不伴有侷限性輕微疼痛。

II期(有感期):光片顯示股骨頭內部會出現小的囊變影,囊變區周圍的環區密度不均。骨小樑結構紊亂、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現細小的塌陷,塌陷面積可在10-30%臨床伴有疼痛明顯、活動輕微受限等。

III期(壞死期):X光片顯示股骨頭形態改變,可出現邊緣不完整、蟲蝕狀或扁平等形狀,骨小樑部分結構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勻,髖臼及股骨頭間隙增寬或變窄,也可有骨贅骨的形成,臨床表現疼痛、間歇性的跛行、關節活動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縮短等。

IV期(致殘期):股骨頭的形態、結構明顯改變,出現大面積不規則塌陷或變平,骨小樑結構變異。髖臼與股骨頭間隙消失等。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僵直不能行走,出現脫位或半脫位,牽涉膝關節功能活動受限。

哪些原因導致股骨頭壞死發生:

⑴外傷:如股骨頭囊內骨折、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股骨頭壓縮性骨折,這些外傷主要是造成股骨頭周圍的血管損傷,這些血管受損傷後,股骨頭部份失去血液營養,導致股骨頭內骨組織缺血而造成股骨頭壞死。

⑵激素:在醫療上使用激素藥物病種增多,有些農、牧、漁業也不同程度使用新增含有激素的飼料等,造成了激素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大量增加,因此也導致了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上升。

﹙3﹚酒精:酒精中毒,特別是慢性中毒,與發生股骨頭壞死有明顯關係,這一發病原因愈來愈引起學者們的注意。通過臨床觀察和分析表明,慢性酒精中毒可以導致股骨頭壞死。

⑷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病變: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骨內科疾病,此病主要破壞脊柱關節、髖關節等四肢大關節。導致髖臼及股骨頭軟骨面蜂窩樣的改變,髖臼及股骨頭軟骨面粗造,活動時摩擦力增大,造成髖關節疼痛。導致髖關節功能障礙,形成強直性脊柱炎合併股骨頭壞死。

⑸兒童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由於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髖臼發育與正常人相比過淺,造成股骨頭中心應力點在髖臼的外緣上,破壞了平衡的髖關節生物力學關係,引起股骨頭壓力負重區外移,增加股骨頭的外脫力。同時造成髖臼及股骨頭缺血,而形成髖臼及股骨頭骨質硬化、囊狀改變,髖臼及股骨頭軟骨下的骨小樑消失,而形成股骨頭壞死。

⑹兒童骨骺外傷:兒童股骨頭壞死,在早期時一般無疼痛症狀,當發現跛行時才能診斷為股骨頭壞死 兒童髖關節外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兒童在玩耍時,不注意即會造成髖關節脫位、骨骺滑脫,股骨頭挫傷。這些外傷主要是造成兒童股骨頭周圍的血管損傷,血管受損傷後,股骨頭骨骺部分失去血運,造成股骨頭骨骺缺血性骨壞死。當兒童出現跛行時才被發現兒童股骨頭骨骺壞死。兒童股骨頭骨骺壞死要早發現,早治療,大多數患者股骨頭還可以修復,少有後遺症。

⑺其它綜合原因:造成股骨頭壞死的發病原因到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在股骨頭壞死的命名上也不統一,有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特發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等,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股骨頭壞死的主要病因有股骨頭外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股骨頭的擠壓性損傷,醫源性(激素所致),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強直性脊柱炎,兒童骨骺外傷或骨骺滑脫,酒精(飲酒所致),鐮狀細胞貧血,脂肪栓子,減壓病,骨髓佔位性疾患,骨髓脂肪化,毒性作用,痛風,放射所致,特發性骨質減少,骨質疏鬆等。同時,股骨頭壞死臨床的表現有:髓內骨壞死大部分是靜止的,無臨床症狀,小範圍骨壞死多有症狀,但對功能影響較小。疼痛常常是骨壞死的主要症狀,通常是慢性隱痛,在某些情況下症狀可較重.疼痛可隨關節活動逐步增重,最後發展至休息時也疼痛,常需要服用藥物才能緩解。受累關節常有活動受限,有時區域性有壓痛,可有跛行,嚴重者雙側股骨頭完全壞死吸收,無法站立及行走。症狀較輕者如懷疑股骨頭缺血壞死,須進一步做特殊檢查。我們要強調的是利用MRI檢查,對早期診斷股骨頭缺血壞死是比較好的方法,我院治療的近500例FicatI及II期病例,X線拍片均未發現明顯異常,而MRI檢查發現骨壞死。因此,對於有髖部疼痛症狀、X線拍片無明顯異常的病人,應考慮雙髖MRI檢查。也可行包括X線片、CT、MRI、核素骨掃描、髓內壓測定、組織活檢等。

單純口服中藥為什麼效果不好:⑴中藥的有效成分是經血液迴圈到達治療部位的,而股骨頭壞死,恰恰是血液迴圈受阻引起的。⑵中醫中藥講究整體綜合調理,且往往起效慢,療程長,治療趕不上股骨頭內骨細胞壞死的發展速度。﹙3﹚口服中藥,經腸道吸收後到達股骨頭病灶區的藥效,往往會丟失大部分藥力。中藥不能迅速解決股骨頭壞死引起的組織粘連問題,所以不能快速地解決肢體的功能障礙。⑷股骨頭產生無菌性壞死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股骨頭血液迴圈障礙,供血不足引起。也就是說只有充分的血液供應才能使股骨頭產生骨細胞,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血供受阻,吸收不好,單純的藥物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建議採用綜合性的治療單純的服用中藥,經過胃腸的吸收,真正有效到達病灶的藥物成分已經很少了,這是很多患者採用中醫治療效果不好的原因。

這是我對於創傷與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一些總結筆記,寫讀書筆記是醫學學習的一個好方法,但關鍵是形成一個習慣。我希望自己能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就從讀《積水潭實用骨科學》開始吧.

醫學讀書筆記4

《中醫基礎理論》包括緒論、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經絡、病因與發病、病機、防治原則,共計八個部分。

1.緒論 詳細介紹了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從對於生命活動的唯物認識、形神關係,以及對於疾病的唯物分析等方面體現了中醫理論體系中的唯物觀;從標本緩急、正治反治、異法方宜、病治異同方面體現了其辯證觀;以及詳細闡述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兩個主要特點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2.陰陽、五行 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界環節之間的複雜聯絡。陰陽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是維持和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陰陽對立統一關係的失調和破壞,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絡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3.藏象 藏象學說認為,人體各臟腑雖然深藏於體內,難以進行直觀觀察,但這些臟腑通過經絡系統與體表的某些組織器官相互聯絡。內臟有病,與之相應的體表組織器官可出現異常反應,出現各種症狀和體徵,如舌象、脈象等。臨床上,通過觀察這些病理現象,根據它們與人體臟腑的聯絡,來推斷內部臟腑的病變,為治療用藥提供理論上的依據。正如朱丹溪所說:“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必形諸外。”

4.氣血津液 從生理和病理方面,闡述了氣、血、津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

5.經絡 闡述了經絡在溝通表裡上下、連絡臟腑器官感應傳到、調節機體各部分機能平衡方面的功能活動。

6.病因與發病 本章認為疾病是人體對來自外界環境或身體內部有害因素進行鬥爭的複雜過程,即“正邪相爭”。疾病的發生,是由於正邪相爭,從而引起機體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的功能失調所致。正氣的強弱不僅決定著疾病的發生,而且疾病的發展和傳變,也主要取決於正氣的盛衰變化。

7.病機 中醫病機學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與患病機體的體質強弱和致病邪氣的性質密切相關。病機的因素,除包括邪正、陰陽、氣血津液及病變部位之外,天氣、地區、環境,以及人體的性別、年齡、體質等,亦都會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產生明顯的影響,而且疾病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動的過程,因此,綜合患病機體各方面的情況,對其病機進行具體而細緻的分析判斷,方能把握住疾病的本質。

8.預防原則 中醫學強調預防為主,主張在未病之前加強體育鍛煉,不妄作勞,保持情緒樂觀,並適當預防投藥;而在既病之後,則應防其傳變,及時地控制疾病的發展,進行有效地治療。中醫學的治療原則,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整臟腑功能、調理氣血關係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幾方面,其目的在於從複雜多變的疾病現象中,審證求因、審因論治,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解決疾病的根本矛盾,從而糾正失調的陰陽關係,使之在新的基礎上重新獲得陰陽的動態平衡。

六、讀後心得

印會河教授從事中醫工作已六十年,精通中醫基礎理論,勤於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學術思想開放,主張改革,力倡中醫西醫相結合,走中醫現代化的道路;在繼承中醫傳統理論的基礎上,銳意發展,開拓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醫療風格。其主編的第五版《中醫基礎理論》汲取了前幾版教材的長處,保持了中醫理論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能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能正確處理繼承和發揚的關係,比較適合初入門者來學習,是近年來公認的比較經典的一本教材。

我覺得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屬陰陽、五行、藏象、經絡學說。

1.陰陽學說 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界環節之間的複雜聯絡。陰陽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是維持和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陰陽對立統一關係的失調和破壞,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如就四季氣候變遷來看,由春溫發展到夏熱之極點,即可逐漸向寒涼轉化;而從秋涼發展到冬寒之極點,則亦會逐漸向溫熱轉化。此即四季氣候“陰陽轉化”的規律。又如白天陽盛,機體的生理功能以興奮為主;黑夜陰盛,機體的生理活動以抑制為主。子夜一陽生,日中陽氣隆,機體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漸轉向興奮,即為陰消陽長;日中至黃昏,陽氣漸衰,陰氣漸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轉為抑制,則是陽消陰長。

2.五行 由於對五臟與五色、五官、五味、五音等進行了五行分類歸屬,作了一定的聯絡,這種五臟系統的層次結構,即為臨床診察疾病奠定了理論基礎。

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兩肋脹痛,脈弦,可診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舌尖紅或糜爛,脈洪或數,可診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色青,口泛酸水,可診為肝木乘火、肝脾不和。

悲為肺至,屬金;怒為肝至,屬木。金能克木,故悲能勝怒.

恐為腎至,屬水;喜為心至,屬火。水能克火,故恐能勝喜.

怒為肝至,屬木;思為脾至,屬土。木能克土,故怒能勝思.

喜為心至,屬火;憂為肺至,屬金。木能克金,故喜能勝憂.

思為脾至,屬土;恐為腎至,屬水。土能克水,故思能勝恐.

3.藏象 如中醫認為髒病多虛,腑病多實;髒實者可以瀉其腑,腑虛者可以補其髒等。

如肝開竅於目,眼病實證。可採用清肝的方藥來治療;眼病虛證。可採用養肝補血的方藥;心開竅舌,口舌生瘡,可用清心火及瀉小腸之熱的方藥治療。

如果脾氣虛損,不能升清反而下陷,則可導致人體內臟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久痢脫肛等,中醫學稱之為“中氣下陷證”,則可用益氣升提的'方法治療。

4.經絡 在鍼灸取穴方面,中醫學亦常從整體觀念出發,運用如下選穴原則,如上病下取(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常取湧泉或太沖)、下病上取(治脫肛常灸百會)、從左治右、從右治左(如治療偏癱,常配取健側的穴位),其他還有俞募取穴、原絡取穴等。

七、小結

中醫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在過去的五千年中,伴隨我們的健康一路走來,時至今日,仍然為我們的生活及健康保駕護航。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系統理論和研究方法。也許,他的研究方式和西方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差異,但這並不能抹殺中醫對社會的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我們應該積極的走進中醫,瞭解中醫,進而接受中醫,作為近年來被公認的比較經典的一本教材,印會河教授主編的第五版《中醫基礎理論》則可以中醫學習入門以及中醫科研的很好的參考工具書。

但是,在中醫學的定義中,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是相提並論的,為什麼這種臨床經驗沒能包含在理論體系當中呢?這應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醫學讀書筆記5

細細翻閱這幾本書,感觸良多,感恩亦多。

作為一個醫生,一個救人於生死一線的臨床醫生這些感觸真的啟人心絃。人生之路沒有平鋪直敘,總有溝回取直。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境至關重要。對領導要心懷感恩,沒有領導的支援和信任,我們的努力最後可能都空空如也。領導為我們提供機會和空間,使我們得以施展才華和能力,讓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對同事,我們要心懷感恩,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都團結一心,才能更好的為我們患者服務,為我們醫療事業的發展凝聚更巨大的能量。對患者,我們要心懷感恩。他們把他們的生命放心的交給我們,我們一定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尊重生命。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醫生,視患者如親人,但是跟親人之間的交流也是一門藝術。現今社會的醫患關係如此緊張,雖然有很多的複雜的原因,但是作為一個醫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善醫患關係的,“會說話”可能是其中的一種途徑。

醫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這一特殊的職業既賦予了醫生特殊的權利,更是賦予了醫生更大的責任。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要敬業,而醫生除了敬業之外,還要有愛心。“醫者父母心”就體現了這一點。自己做了這麼多年的醫生,不禁發現良好的充分的醫患溝通是獲得患者信賴和良好療效的關鍵之一。

一、真誠面對

對每一位患者以及家屬,都要用足夠的時間來介紹病情、治療方案、預後估計和風險評估。患者的每一個疑問雖然不能夠得到回答,有的甚至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作為醫生,你應該有責任去說明、去解釋。我經常對我的同事醫生說,“什麼是滿意的治療效果?滿意的效果就是患者所期望的結果和醫生能夠做到的越接近,患者就越滿意”。醫生不是聖人,不可能做到一切,醫生要做的是讓患者對治療的效果有一個適當的期望值。假如手術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併發症,醫生也應該坦誠面對,以獲得患者的理解。實際上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都會得到患者的理解的。

二、全面嚴謹

患者來求醫,他們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異常,也往往由於長期患病導致社會的不認同而存在心理上的壓抑或者自卑。作為醫生,也需要有這方面的常識,通過身體語言和話語,來疏導來說服。經常有患者或者家屬說我很嚴肅,給人難以溝通的感覺。其實一點自信的微笑、一個自信的手勢,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於是從事高風險的手術,不誇大和實事求是的介紹情況也很重要。應該將所有可能的治療方法和意外情況全盤突出,不為患者做決定,但是要為患者做決定提供幫助。

三、多種途徑

醫患溝通不僅僅是面對面的溝通,電子郵件、論壇、留言板、QQ等,都是有效的溝通途徑。和自己每一位患者的溝通,尤其是重大手術者,更是要親自溝通,也還要換位思考,告訴他們如果我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實際上,對一位患者的治療選擇和實施,都應該把如何對患者最有利放在重要的位置,這樣於患者於自己都會有益的。

儘管現在做醫生很難,做一個好醫生更難,但是如果你本著真誠、嚴謹的態度,相信會成為一名值得信賴的醫生的!

醫學讀書筆記6

孫思邈為唐代著名道士,著名藥學理論家和臨診大家。被人稱為“藥王”或“藥王爺”。《大醫精誠》選自其名著《備急千金要方》(即《千金要方》)卷一。作者認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其書。該書共計二百三十三門,合方論五千三百首,涉及了婦、兒、內、外等各科疾病診治的原則和方法,儲存了唐代以前不少珍貴的醫學文獻資料,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研究價值,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臨床實用百科全書。

《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修養的三個最基本核心的問題及其醫學價值,一是“精”,即醫技要精湛。孫思邈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誡學醫的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二是“誠”,即品德要高尚。作者從“心”、“體”、“法”三個方面,對醫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首先要確立“普救含靈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診治上要“纖毫勿失”,同時在作風上不得炫己毀人,謀取財務。三是“戒”(即戒私慾,不謀錢財),作者認為“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眩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孫思邈的這些看法,對當今醫藥環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醫生是份無比神聖的職業,選擇了這份職業就選擇了耐心、仁慈、誠實、審慎、公正、廉潔和敬業我們應站在高度對病人負責任的角度上,做一名“大醫”。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需要所有的醫生在擁有精湛的醫技、至信至誠的醫德之外,還要擁有一顆仁慈之心、無私之心。

醫學讀書筆記7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行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這個困擾醫者幾千年的問題,孫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給了我們標準答案——“大醫精誠”。所謂行大醫者以解決眾生疾苦為大,然而只有具備精誠者,可承大醫之名。“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醫”,例如:扁鵲救世濟人敢於直言,華佗則是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則是為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而葉天仕卻是謙遜好學樹醫德自古以來行醫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將“大醫精誠”奉為圭臬,更是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上述的名醫均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也正因為他們畢生恪守著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為“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

貧苦與羞辱多加的中國近代,中華民族被列強推向了生存的邊緣,連溫飽都已成了問題,何言求醫問藥。悲慘永珍深深刺痛著每位醫者的心。許多國外和本國的醫生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隻身來到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著“醫魂”!也許紛飛的炮火將他們掩埋,也許汩汩的時光將他們的名字沖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而不朽的稱呼“醫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與此”。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如是說,而一千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醫者依舊是如是行。“sars”帶來的白色恐怖,讓劫後餘生的我們依感心寒。讚美的言語略顯蒼白,優美的詩歌變得平淡,風停了,鳥兒也不唱了,河水靜悄悄地流著。原來它們怕驚擾了長眠與此的醫魂們。為了搶救人民的生命,為了畢生的信念,在sars那樣無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獻上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醫生,擔負著“上以療君親之族,下以救貧賤之厄”之重任。古往今來,在社會生活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而新時代中,我們面臨的是更為複雜的現實。當代科學對某些疾病的侷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間的矛盾,以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和病人要求之間的矛盾,把醫生推到了“風口浪尖”,一些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勇往直前,還是明哲保身呢?在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辭辛苦,執著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為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為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醫學讀書筆記8

讀書筆記之《我們為什麼生病達爾文醫學的新科學》

在此之前,似乎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人為什麼會生病。在我頭腦中,一直有個想當然的念頭,就像機器不能永遠正常運轉一樣,人的身體難免會出故障。但是現在想想,這種“想當然”實在算不上一種解答,不足以說服任何人,甚至讓我長期以來忽視了人類為什麼生病這樣一個有著重要意義。

按照達爾文的理論,自然選擇會導致物種適應性的增加。但是很顯然,人類在漫長的自然選擇過程中並沒有明顯地擺脫疾病的困擾。毫無疑問,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並不能從適應性增加的角度來簡單地理解,本書填補了自然選擇與疾病之間的邏輯空白,依據進化生物學的觀點來理解人類疾病的起因,比較全面的介紹了達爾文醫學的思想,作為一個新的研究人類疾病的視角,對現代醫學做了有益的補充。

疾病有兩類原因:近因和進化史原因。近因闡明的是機體構造和機制的問題。進化史原因則闡明起源與功能的問題。作者認為,近因和進化史原因對於理解和認識疾病都是必要的。然而現代醫學大都是在尋找近因,缺乏對進化史原因的研究,導致人們對很多疾病產生錯誤的解釋,甚至採取不恰當的治療方法。

在依據達爾文醫學的思路,揭示疾病的進化史原因之前,有必要對自然選擇產生的進化做一些說明。首先,自然選擇沒有任何計劃、目的、方向。其次,生存本身並不具有重要意義,自然選擇只保留能夠增加生命期中繁殖力的基因。再次,只有放在某個特定環境中的某個實際存在的物種之中去比較,“適者”的概念才有具體意義,“適應”因環境而異,沒有絕對的“適應”。自然選擇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是無目的、無方向的,並不會對每一種有價值的適應都加以選擇和創造,也不會使物種更加幸福。進化過程中經常需要採用折衷方案,這種折衷方案並非隨意的,而是精確地被選擇定在淨獲益的最大值上。只有總的說來對適應能力有好處的基因才被保留,即便這個基因也使得個體在某些疾病中更易受到傷害。

在對自然選擇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後,我們來看看作者提出的疾病的進化史解釋的六個範疇:

1、防禦——敵我的分辨

防禦並非對疾病原因的解釋,但是防禦反應常常與疾病的其它症狀混淆(例如肺炎引起的咳嗽)。作者例舉了發熱、鐵的管制等來加以說明,病原體和宿主之間是一場戰鬥,每一種感染的體徵和症狀都可以理解為這一方或那一方的戰術。作為宿主,我們具有保持衛生、面板、疼痛不適反應、身體“開口”處的驅逐(如打噴嚏、嘔吐、腹瀉)等等防禦機制。此外,我們還具有免疫系統作為專門防禦的化學武器系統,然而免疫系統有兩種典型的失誤:沒有充分的反應,或者錯誤地攻擊了不應當攻擊的物件,造成自身免疫病(如紅斑狼瘡、風溼性關節炎等)。我們應把這些防禦機制從感染的表現中仔細區別出來,慎重地避免踐踏、破壞這些機制。

2、感染——自然選擇的競技場

我們不是自然選擇儲存下來的唯一具有產生適應性的物種。一些致病的細菌和病毒是以我們為食物的,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演變出對付它們的防禦手段,它們也在進化過程中演變出克服防禦的手段,甚至利用我們的防禦手段進行攻擊。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具備上述各種防禦機制,人類仍然受到傳染病之害。所謂不進則退,人類和這些病原之間,在自然選擇的平臺上,進行著無休止的軍備競賽。

3、新環境

人類的身體經過幾百萬年的自然選擇才設計定型。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自然選擇沒有充分的時間使人體適應變化了的生存環境。由於這些設計定型與環境變化之間的不匹配、不適應,引起了許多大都可以避免的現代文明病。例如石器時代演變過來的味覺在食物豐富的今天,會引起營養過剩;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兒童發育問題。

歷史上的大部分傳染病流行正是出現了新的環境條件(如艾滋病、麻疹、天花等等)。還有一些傳染病直接與現代技術有關(如軍團病與空調系統有關,流感與國際空運有關等)。此外,一些疾病還可能因為生活條件改善,推遲發病年齡,造成更嚴重的病情(如腸道病毒造成灰白質炎)。

4、基因

某些基因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接近自然時是無害的,但在上述新環境中可能引起疾病(例如:近視眼、肥胖等)。一些引起疾病的基因之所以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是因為它們的攜帶者會從中得到某些好處(例如引起鐮狀細胞貧血的基因的雜合子可以抵抗瘧疾的感染)。還有一些不到生命的晚期並不表現出妨礙適應性的問題,自然選擇無法清除它們。有些雖然使攜帶者不利,但能自我增加其基因頻率。

5、設計上的折衷方案

身體設計定型上存在的種種缺陷,並非都是失誤,不過是折衷方案的產物。自然選擇總是保持總體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設計上顯而易見的缺陷背後往往隱藏著某些益處(例如人類直立體位的便利必須付出腰背痛的代價)。

6、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

進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革命,沒有躍進,重大的改變是難以完成的。如果生物設計可以從新開始,或者有可能進行重大的修改,是有可能找到防止疾病的辦法,然而每一代人都只能用父母賦予的身體生活下去。

基於上述六個範疇,作者們詳細分析了包括傳染病、創傷、毒素、衰老、變態反應、癌症、性和生殖相關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發生機制,引入達爾文醫學的視角,展示了這些疾病不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