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聆聽花開的聲音優美散文

文學 閱讀(6.74K)

回憶走過的日子,自己還是對文學有一定淵源的。為人很是木納,熟悉起來,倒是能說上幾句知心的話語,其他大多的時間,也就寡言少語了。不善言表,並不代表心中沒有熱情,這幾年來自己不敢說涉足文學,更不敢提及自己在文學有什麼小小建樹或者是成績,只是偶爾吐露一下自己的心聲,再借各種報紙那小塊寶地慰藉一下自己的小虛榮心,權且隨了心情,露個臉面罷了。

聆聽花開的聲音優美散文

我生於七十年代,那時候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更別說是精神食糧了。上學的時候,除了幾本揣在懷裡當寶貝似的教科書,其他的課外讀物根本沒有,頂多有幾本揹著老師被傳閱得破爛不堪的小人書。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作文,還是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一位帶著厚瓶底似的眼鏡的老師只告訴了我一句話:“開始寫,只要把事情寫清楚就行,讓別人讀來知道是怎麼回事,就算一篇好作文”。我懵懵懂懂了老師的教誨,於是認認真真地想,老老實實地寫,可是讀起來,總是些諸如早飯吃些了什麼上午做些了什麼等等之類的流水賬。但並沒有遭到老師的批評,還略加鼓勵地說:“你寫的,讓人一看很清楚做了那些事兒,可這些事兒其他人也一直在做,所以還是讓別人感覺你寫得很普通,沒有新意。想想你的所見所聞,又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這就是‘新意’……”

在國小三年級課本里有一篇很有趣的故事——《魯迅踢“鬼”》。故事講的是魯迅留日歸鄉住校教書,某日天黑,為趕時抄小路,途經一片荒涼的墳地;魯迅發現墳前出現白影,並時大時小,很是駭人;魯迅不信鬼邪,毫不膽怯地接近白影,一腳踢過去,原來是個盜幕賊。這則文章對我們來說有著評書裡的精彩和驚心動魄,我們也常常學著收音機裡評書大師的腔調把這個故事演繹給大人們聽,同樣獲得的是他們驚奇的眼神和嘖嘖的稱讚。

我生活的村子,坐落於魯北平原,地廣人稀,更多的是荒涼。那時候,村裡也沒有統一的公用墓地,人死後屍體也不用經過火化,都是後人找一塊認為是風水好的地方深深挖坑掩埋了。田間地頭、溝邊路旁和荒郊野外,到處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墳塋。雖然我經常回味著故事裡魯迅那種毫不懼怕的精神,但畢竟打小聽慣了父輩口中妖魔鬼怪的故事,還是對這些孤零野外的墳丘充滿了畏懼。

農村的孩子放學後不會賦閒在家的,都會挎上一個碩大籃子,漫荒遍野地去挖豬菜。記得有一次,回家晚了,天也就是剛擦黑,由於地處偏僻,周圍又沒有一點聲響,不用別的氛圍再來渲染,面板早已發緊,滿是“雞皮疙瘩”。匆匆沿著小路往家奔,偏偏又經過一大片墳地,更讓我充滿了恐懼,悶下頭加緊了腳下的步子,一刻也不敢停留。可是就在靠近墳地的時候,抬頭猛然發現朦朧的夜色中一個墳頭上赫然立著一個白影,那個白影也在瘮人般的變化著,時高時低,時現時沒。自然,我當時的恐懼不言而喻了,但憑著農村孩子與生俱來的野勁,雖然虛汗直流,但是我還是硬著頭皮,嘴裡大聲唱著,戰戰兢兢往前挪著步子。還沒等靠近,那個白影老遠也聽見了我的聲音,居然“咩咩”地叫起來,我恍然心釋,原來是隻羊。

農忙的時候,人們沒空放羊,只好在羊的脖頸上系一根長長的繩子,把它拴在青草茂盛的地方,任其飽食。山羊屬於猴性,肯定不安穩,粗心的主人活忙又忘了它,這傢伙於是圍著墳邊折騰起來,來回打轉並上躥下跳,倒是把我嚇得夠嗆。當然,我也不會棄之不理的,解開山羊的繩索,農家的牲畜都是視途的,再說回家的路途上多了一個夥伴。

我想自己經歷的這件事兒,應該有新意的'。於是一五一十把它寫出來,完成了一篇《遇到“鬼”的故事》,沒想到得到了老師的大加讚賞。這應該是我對文學的第一次接觸吧,認真做了,得到了鼓勵,也就有了對文學的一種親近感,這應該是我原始的動力。

我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三分鐘熱度”,做一件事堅持不了多久,唯獨寫作這件事,雖然沒有做到持之以恆,雖然是時斷時續,但也始終未斷了牽扯。

整個學生期間,其它學業未見多大的成就,唯有作文還是可圈可點。國中的時候,還是比較眷顧自己學習成績不錯的原因,在外工作的父親從兄妹當中提前把我帶出來,離開土坯房的農村國小來到現在的小城就讀,一片新的天地讓我的視野開闊了許多。獨居一間平房,父親又經常出差,自己又不像其他的孩子活潑好動,經常自己孤獨悶在屋裡,沒事就坐在桌邊寫著自己的心事。寫了一本又一本,有時會被同學發現了,要去傳閱。父親所在單位系統有一份行業報紙,我也經常投一些小稿件,居然發表了,還意外得到了一百多塊錢的稿費,在當時條件下,這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自己學的是中學地理教育專業,畢業時卻被意外分配到了一個偏遠的小村子裡的國小。一起分配的妻子被分到了鎮上的中心國小,相距二十多裡地,那時候也沒有什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也就逢週末才有一次見面的機會。有一位高中女同學也和妻子分配在一個單位,她在文學方面已經小有成就了,經常在本地的報刊上發表詩歌,我很是羨慕,於是經常向她請教詩歌的寫作技巧。妻子見我有此興致,買了兩本非常精緻的筆記本,也讓我嘗試著寫詩。到週末,拿給她一本,然後再換另一本,我也投入了極大熱情,確確實實寫了,也投了不少,結果一去都是石沉大海,渺無音訊。於是留下了幾本厚厚的所謂詩集,讀者也只有妻子一人,雖然有她不少的鼓勵,最終還是慢慢擱淺了自己的詩歌夢想,不再刻意此事,只是偶爾興起,也會寫上寥寥幾言。

說起真正對文字的緣分,得感謝《東營週刊》。《東營週刊》是山東廣播電視報的子刊,上面有一個文學欄目叫《約讀領地》。裡面那一篇篇樸實無華的文章,每當細細地讀著,我心中升騰起一種濃郁的欣喜和讚賞,自然被感動,引起心靈的共鳴。周圍很多的朋友都是裡面的作者,自然引起了妻兒的羨慕,時常鼓動我也投一下稿試試。09年3月份,破天荒地分得一套三間平房的獨門獨院。於是建花池、磊菜畦、栽樹、種花,把小院經營得綠意盎然,好不怡然。幸福之中,抒發了一篇《小院芬芳》。妻子非常欣賞這篇文章,便又鼓動我投稿,我才懷著糾結的心情給週刊投了這篇文章。忐忑過了一段時間,卻一點訊息也沒有,也就慢慢淡了這份心思。

後來到了年底,和一幫朋友小聚,談起住所,都抱怨樓房的侷限和沉悶,羨慕我那平房小院的寬敞和舒適,畢竟那時條件有限無力購買,他們的樓房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我只有苦笑。朋友們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人煞有其事地說在《東營週刊》上的一篇文章《小院芬芳》裡講的平房生活太美了。我猛然想起自己投的那篇稿件,我急切問他作者是誰,他茫然地搖了搖頭,好長時間了,早就忘了。我確信那篇文章是我寫的,但時間久了,自己又找不到那份報紙,很是苦悶。後來,費了好大的勁兒,在一個老同事家裡找到了09年全年的《東營週刊》,一本一本認真地翻閱,終於在25期上找到了那篇文章。的確,是我寫的,實際上投稿不久就發表了。我欣喜若狂,捧讀深夜。

一次的機會,我信心陡增,於是文章開始陸續發表……

“爾後,他的作品越發增多,《海濱小鎮的夏天》、《晚歸》、《小鎮漁趣》、《路燈》、《瘸子老牟大爺》……諸多見報。他的文字樸實無華,善用敏感的筆觸,去描寫鄉村、小鎮人的現實生活,去描述一件件富有情趣的事件,書寫著自己釋荷的心靈。記得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而他的眼中,是充盈著美麗,散發著真情的,字裡行間,處處沁透著對生活的熱愛,散發著溫婉、清新的味道。

他是個勤於筆耕的人,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就發表了近三十篇文章。茫茫人海,塵囂浮躁,而他卻沒有被凡塵所驚擾,而是用手中的筆,守候著幸福家園,書寫著心靈之歌,任憑歲月的行板日日流轉。”

這是文友于2010年寫的一篇關於我的文學賞析《用心聆聽花開的聲音》裡的一段話。的確,文章逐漸的發表,確實使我的文學夢開始“如花綻放”……

我甚於文字。一張小桌,一把藤椅,一杯茗茶,幾支香菸,或凝神矚目,或輕舒眉宇,一盞清幽的柔燈伴你心境悠然,舒暢甜蜜,這種感覺勝過任何一種美味。

我感覺自己對文字還是有點靈性的。伊始,只管寫,沒有那些規矩,反正只屬於自己,寫到心裡舒服就作罷,不用考慮旁邊的諸多的因素。久了,你感覺還是面前的紙張才是最懂你的心的精靈,它總是溫柔的撫順著心緒,慢慢讓你平緩下來,在它面前你永遠不會霸氣和惱怒起來。它始終平靜地聽你傾訴,且不管你是憂傷,你是憤怒,也不管你是歡樂,你是幸福,總是寬懷地接納你的一切……。

我喜歡了文字。開始有意無意地梳理自己的喜怒哀樂,漸漸湊成為一個個精彩的回憶,每每讀起,也是撿拾起咋落的朝花,再次用心品味著夕拾的感動。我還是對自己的文字有點感覺的,可人前那點大氣總是少了點,再加之,炫耀的力度不是多麼擅長,便在自己喜歡的行當裡有點力不從心了,一直是默默無聞。其實人總有點自私的的,或多或少,因為人都要世襲那份光榮的,做點人前顯盛的活計未嘗不可。我內心是贊同的,也就做了。

我是受鼓勵的,也就等靠著那些慧眼,讀懂自己這顆開始有些躁動的心情,與之交往。相信有花自有香的時候,自然也會得到垂青,自有欣賞你的人物。偶然間,你的展示,引得幾句暖心的話語,便很快釋然起來,與之分享。開始慢慢接受那些中肯的意見,甚至有時含著或多或少譏諷,磨練下來,心裡倒坦然面對周圍的那些不適,我的心自然地靜了。

如今,已感受到寫作是一種自我震撼,發現只有寫作的方式才最適合自己的內心要求。我想,除非我的心疲倦了,累了,它只要還有一點點活力,就非寫不可,還是隨了心吧……

寫作大大補償了我在生活中所帶來的失落,成為了一個我交流的視窗。幾乎每碰到莫名的煩惱和不願講出來的苦痛,都傾瀉紙上。我感到實際上不單是我,幾乎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你給予,你也就得到。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呼喚生活,生活就對你微笑。在與文字的交流中,不單單是自言自語,還是用心地娓娓道來,我得到了從沒有過的快樂。雖然快樂有快樂的基礎,煩惱也有煩惱的處境,但人是會解脫的,這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當自己一時還無法解脫時就需要甜美的文字給你一束陽光,只要你敞開心扉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本來就是很美好的。

生活雖然有些諸如煩惱之類的不如意,但現實中的人們都要去經歷這些坎坎坷坷,因為我們生活在人群中,生活在陽光下。叩問內心,我想要的生活不過粗茶淡飯,不過平凡簡單,不過精神的富裕飽滿,有時我也是倔強的,唯有在寫作的旅途上越走越遠,以至於忘記出發的方向。努力書寫文字是我最好的存在,在喧鬧的市集,尋一份心靈的寧靜安然,不悲觀,不落寞,不張狂,不熱烈,讓生命如同一棵開花的樹,春去秋來,隨遇而安。

文字雖然是羸弱的,組裝起來應是屹立的群峰,分散開來則是奔騰的江河。偶有一些佈置規矩的文字發表,我感覺到了從沒有過的快樂,更讓生活充滿了色彩。文字的感覺真好,是一種幸福的過程,也許在桌前你還感到心事重重,只要你展開思緒,文字立刻就會像一壺酒,味道甘甜;像一碗水,滋潤心間;像一壺茶,清香至深;任自己心中的感受肆意流淌。

此時,我想化作一池清荷,不染淤泥,與文字作伴,與文字繾綣……

文學直接與人的感情和心靈呼應,因為人的內心是天生需要溫暖、溫情和柔軟的,但是這些溫情和柔軟,生活並不會直接產生,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文學中的溫暖是一種力量,它能夠超越時空,直抵心靈;它是一種慰藉,能使冷漠的情感火熱起來;它是一種生命,能感染乃至喚醒另一個生命。在文學的道路上,我始終被感動著,一路走來,自然少不了溫暖的相伴和幫助。經常受邀參加各地的文學活動,到處都是一團和氣。在這裡,無論官職有多大,無論文學造詣多麼深厚,都是和藹可親的,只要走近,總是回報給你一個會心的微笑和溫暖的握手。我得益他們的恩惠,就是因為他們傾心的幫助,我的文學路途雖然沒有多大的驚鴻,卻一路溫馨。一路走來,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雖然無甚大的閃光點。

記得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若你眼中,是充盈著美麗,散發著真情的,那麼文學的字裡行間,就會處處沁透著對生活的熱愛,散發著溫婉、清新的味道。

茫茫人海,塵囂浮躁,而我應該沒有被凡塵所驚擾,而是用手中的筆,繼續守候著幸福家園,書寫著心靈之歌,任憑歲月的行板日日流轉。

芳草萋萋,在開滿鮮花的彼岸,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