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小套筒大作為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文學 閱讀(3.21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套筒大作為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套筒大作為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益智區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實現的,幼兒是在不斷地、主動地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資訊、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的。因此,選擇、投放、指導、觀察、調整益智區活動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中班孫老師將十月份的益智區目標設定為“嘗試對5至10個物體按差異進行排序”,並投放了一系列相關的操作材料。起初,孫老師將完整的一套由十個小桶組成的套筒直接投放到區域中,原本以為幼兒操作起來難度不大,能夠直接按桶的大小進行排序。因為每個小桶上都有數字和相對應的點,有的幼兒可能會先按照數字排序,再觀察每個小桶之間的差異。但通過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孫老師發現:大部分幼兒操作這個材料都有難度,只有個別幼兒能成功。在操作過程中,幼兒均採取試錯的`方式,即在套的過程中一個一個試大小。由於不能很快體驗到成功,大部分幼兒都放棄了這個材料。

為此,園裡就如何提高益智區材料“套筒”的有效性進行了一次教研活動。首先,教研組長根據幼兒對套筒的操作情況提出問題供大家思考:“為什麼幼兒不能很快按套筒大小進行排列,均以試錯的方法操作?”有的教師認為由於每個套筒之間差異較小,幼兒不能準確目測導致了上述情況的發生;有的則以中班幼兒在排序活動中的發展特點作為理論支援,即“中班前期幼兒直覺形象思維仍佔主導,對於差異較小的物體比較仍會採取試錯的方式”,提出應該根據幼兒能力提供具有層次性差異的材料供幼兒排序。於是,孫老師對材料投放進行了調整,具體如下:

第一次調整:從十個小桶裡面隔著挑了5個小桶,套筒間的差異一下就加大了。孩子們在仔細觀察比較的情況下,能夠發現物體的差異,大多數幼兒可以完成正確的排序。

第二次調整:將5個小桶增加到8個,差異有所減小。由於幼兒前期的基礎,在仔細觀察後也能夠完整排序,只有個別幼兒對於相鄰的兩個小桶仍採用試錯的辦法。

第三次調整:將10個小桶全部投放,全班幼兒均可以正確排序,但方法不一。有的幼兒觀察到了小桶上面有數字,是按照數字排序的;而有的幼兒沒有發現數字的存在,證明他有了按差異排序的能力。

這次教研活動充分說明了益智區材料的投放一定要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由淺入深,螺旋式上升,既要符合每名幼兒的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兒經驗、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名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套筒的第一次投放,由於難度過大,超過了中班幼兒認知水平,幼兒在操作探索中屢屢不能成功,就失去了參與的興趣。經過三次層層遞進的調整,誘導了幼兒的進一步觀察,有效實現了“套筒”的教育目標。

為了深入挖掘“套筒”的價值,孫老師就“如何針對各年齡段幼兒特點,將套筒有效應用在大、中、小三個年齡班”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她為小班幼兒設計了套筒遊戲“可愛的長頸鹿”,即將套筒按大小疊放在一起組成一個長頸鹿的圖形,目標是在擺放過程中初步感受套筒的大小差異。而套筒應用在中班不僅可以按其大小排序,還可以讓幼兒按照套筒上的點和數進行數的實際意義的操作。大班則可以將套筒和科學活動中的測量相結合,利用套筒盛水或沙子,然後感知體積的大小等等。

每種操作材料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同一種操作材料也有很多層次不同的玩法,關鍵是要看教師是否真正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感受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需要。看似低結構的套筒,竟能挖掘出如此大的教育價值,真可謂“小套筒,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