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不朽》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

文學 閱讀(1.74W)

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是現代小說大師,他的小說不是以故事傅彩,也不是以情節取勝,他的小說甚至沒有主人公。在《追風箏中人》中讀到的是心靈史、政治史,在《活著》中讀到的是生命史,但在《不朽》中讀到的是哲學——生命的哲學。

《不朽》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

“上帝在創造了世界以後,便把它留給被他遺棄的人,聽憑他們處置。”自從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人便成了茫茫塵世裡棄兒,技術與政治對人不斷進行分割,精神的無根性、信仰的模糊性、生命的不可知性成了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兩次世界大戰毀滅了上帝和人類家園,人變得無所適從,伴隨著歷史的喪失,身份感的認同成了人尋求自我的潛在追求,像阿涅絲一樣沒有祖國沒有信仰的人如何確認自己是那個獨一無二的人?尋找自己從臉開始,看臉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信仰與傳統文化的終結。即使婚姻幸福平靜,像阿涅絲一樣的人仍然感覺不到幸福,“夫妻共用的床:婚姻的祭壇。”阿涅絲是千千萬現代人中的任何一個,作者設想她在潛意識裡一直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也就是不朽。愛情、婚姻、性、友情……這些與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並不能讓人實現不朽,一種行為結束後,人仍然找不著北。

現實讓人無所憑依,於是,昆拉德把目光轉向歷史,研究人類歷史長河中已經實現了不朽的.藝術家、哲學家是如何實現不朽的。研究從一個叫貝蒂娜的女子的書開始,書中主要內容為作者與歌德的通訊,貝蒂娜記述了眾多她同時代藝術家的軼事,她本是一個平凡女子,通過記述她與歌德、貝多芬、羅曼羅蘭等大文豪的交往讓她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實現了不朽。貝蒂娜的不朽是刻意為之,她本身並沒有出眾的才華,對社會也沒有傑出的貢獻。但像歌德、貝多芬、羅曼羅蘭、海明威……等傑出人物,他們的不朽並不是刻意為之,他們創造的作品使他們成為人類歷史文化中永恆的豐碑,不朽自然誕生。

昆德拉在這部小說中把時空與往事打碎,重新揉合,發酵,產生了新的意義。通過重塑這個故事,昆德拉發現很多真相,歌德與那個叫貝蒂娜的女子並沒有真正的愛情,她之所以不停地給他寫信,就是想尋找不一樣的自己,不被歷史遺忘的自己,她在歌德去世後,要回自己寫的那些信,重新修訂,整理,留給後世,實現了不朽。那麼,她的不朽與歌德、海明威等偉大人物的不朽有什麼區別呢?研究可以永續。

什麼是不朽,昆德拉試圖從多個角度進行闡釋,他引導讀者繼續在歷史與現實中找,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研究進一步探析人如何完成自我的重塑.。昆德拉以哲學思考代替講故事,文字的多義性引發讀者諸多生命體驗,為現代小說開創了新的途徑與可能。

三本書同時閱讀,印象深刻,通過比較可以認識各自的優劣。《追風箏的人》無論思想性、藝術性都堪稱一流,故事緊湊、人物鮮明、情節跌宕、通過一個家族兩代人的命運反映阿富汗社會的動亂真相,資訊量大、但都緊扣主題,自出版之後一直暢銷全球。《不朽》作為昆德拉的小說之一,百家筆記網很有代表性,特別適合學院派進行研究與寫作做參照,可以邊讀邊對生命哲學進行思考,由於沒有完整的故事與主人公,這部小說並不適合普通讀者。《活著》是很典型的中國當代小說,以故事取勝,娓娓道來,通過一個人寫一個時代,語言通俗,適合任何讀者。

三者比較,不難看出,《追風箏的人》引發的是深刻的生命體驗,是對靈魂的追問與救贖。《不朽》引發的是哲學思考,作家給讀者提供參照,讓人在閱讀的時候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產生尋找自我的慾望。《活著》引發的是回憶,富貴一生的命運充滿了必然性與或然性。

在比較中閱讀,可以看出,中國當代小說缺什麼?深刻的思想是小說故事後面的鹽,餘華在寫作《活著》時有點急,未能深入挖掘人的思想與靈魂深處的東西,未對歷史進行徹底的清算,因此,雖然富貴的命運非常悲慘,但難以引發讀者的共鳴。

小說的厚重不在於情節的跌宕與故事的精彩,而在於其中蘊含的思想高度與深度。通觀當代中國小說,還找不出一部可以與《追風箏的人》《不朽》等比肩的作品。我們的小說家,大多隻是講故事的人而已,缺乏對歷史的擔當和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很多小說雖然很厚,但缺乏真正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