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傳統文化倡議書

書信函 閱讀(1.06W)

莫讓傳統文化遺失

傳統文化倡議書

近年來,傳統節日“申遺”備受關注,可見傳統節日亟須在繼承中豐富發展。如何傳承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節日,留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並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值得深思。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讓人們再一次體味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近年來,經常有人倡議將我國傳統節日捆綁申遺,對此,筆者舉雙手贊成。問題是,申報各種“文化遺產”,難道只是為了多得些現實的好處,甚至多得些經濟的實惠?君不見,那些地方性的申遺,不少地方不惜弄虛作假,甚至不顧顏面,居然連西門慶故里也拿出來當寶貝說事……這不就讓文化遺產的申報完全變味了嗎?就像最近一直有人批評的,有些申遺更多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而有些申遺成功後卻又不知道保護文化遺產。

這裡,筆者還想特別提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今天保護的各個級別文化遺產的名目確實已經不少,但是,我們對這些“文化遺產”的繼承,是不是有些只繼了“遺產”,卻恰恰“遺棄”了“文化”了呢?就拿清明節來說,我們享受著這個法定節日的放鬆、休閒、開心、隨性,當然也有機會祭奠故人以寄託懷念之情。然而,“清明”真正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清明”的來歷又究竟是怎麼回事?究竟有多少人認真地想過呢?又究竟還有多少人在“清明”這樣的日子裡,能夠想起那個渴望國家“清明”,甚至以生命呼喚“勤政清明”的介子推呢?然而,十分遺憾的是,如今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把“清明節”當成了一個“假日”,或者頂多也只知道這是一個掃墓祭奠的節日。

而如上所言,“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是這樣被淡忘了,或者是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那麼,別的傳統節日又是怎麼樣呢?其實,也有很多是在商業化以及技術化的包圍下漸漸變味的。就拿春節這個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來說,原本不僅是閤家團圓日,而且也是親朋好友,甚至鄰里同鄉之間相互拜年祝福、交流情感的節日。但是,到了今天,這些拱手相揖、笑臉相對的溫暖場景,全都被簡訊、郵件等取代了。尤其是,人們手裡有錢了,不管鞭炮有多貴,也都千方百計儘量把鞭炮造得更大更響。從除夕一直到元宵節,人們的心思幾乎都用在了折騰那些煙花爆竹上面了。巨大的噪音和煙塵以及鞭炮碎屑鋪天蓋地,那汙染的程度讓我們的祖先看了一定會目瞪口呆!我們的國民,尤其是我們的文化主管部門,能不能想一想,我們的傳統節日既然是文化遺產,那麼,應該怎麼把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有文化?

傳統文化倡議書 [篇2]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及其產品。而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傳統文化,將會失去文化創新,失去時代精神的根基。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由於地方和氣候等條件差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相互交接,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中,我們古老的佛山,有著上千的文化歷史,文化風俗,更是嶺南文化的帶領著。由於佛山有著獨特的水鄉風情,出現了以陶瓷、木板年畫、剪紙和秋色代表的傳統文化。

在佛山境內發現的造跡記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佛山就已經有燒製陶瓷的作坊,他們的陶瓷不但製作精美,而且技術在世界上有著領先水平。據說,佛山的陶瓷出口到國外,價格比黃金還貴。可見,這一項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時至今天,佛山人民不但繼承這一傳統文化,還給予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石灣,一間又一間大型陶瓷製造廠拔地而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公仔。在五百年的龍窯——南風古灶中煉成,這是值得我們佛山人自豪,體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與此相反的是佛山木板年畫這一項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如此的風騷,有著許多製作工場。時至今天,這一項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群眾基礎,工場也一間一間關閉,只剩下幾間作坊苦苦經營。木板年畫面臨失傳。它作為一項文化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火炬,是佛山文化乃至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挽救發展,讓它重獲生機,繼承發展。

傳統文化倡議書 [篇3]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

中華民族漢字,是中華文明之魂,是生命的符號,是先祖以無窮智慧創造的世間獨有的文化傳播工具。揭示人生奧妙、宇宙規律,解讀民族意識,感悟民族和諧都離不開文字;表明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智慧的符號來表達。中華民族漢字,她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從形、音、意各方面已臻完善,於點、橫、堅、撇、捺筆劃中蘊含著自然的哲 理與警示。各族人民的和諧與繁榮,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與充滿靈性、象徵、詩性的文字息息相關。為了敬惜漢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特向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發出以下倡議:

一、充分認識敬惜漢字的重大意義。敬惜漢字就是禮敬先祖,尊重和繼承民族的創造精神;敬惜漢字就是傳承文明,弘揚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敬惜漢字就是淨化心靈和傳承孝道,傳承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認識學好漢字的重要性。學好漢字,從聖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字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字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字,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現身獲其壽之五福,後裔得伊訓之百祥。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迴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字,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三、應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對有漢字的書籍、紙張、物品以及各種印有漢字的袋子等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以報紙當鋪坐、塞牆孔、包鞋包物;以帶字之紙擦物品、當手紙甚至將漢字踩於腳下等。有條件者可建惜字爐,將帶字紙張加以焚化。

四、普願廣大同仁,大力勸說親朋好友、單位 同志,若逢生日、祝壽、婚慶、入學、升職喬遷、開工開業、落成典禮,以及過年過節,不要燃放煙花鞭炮,免得糟蹋字紙獲罪。同時,也希望製造鞭炮的廠家,切勿再用字紙生產鞭炮。

五、不用同音異字,肆意篡改成語、文字;不用貶詞邪意曲解、歪解成語、漢辭作曲藝、遊戲供人取樂。這是汙踐、詆譭漢字傳承,毀滅中華聖人血脈,罪不容誅。望世人引以為戒,切莫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另外,不倒貼、倒寫、倒畫漢字;不在汙穢、廁所、地面、低窪潮溼之處圖寫和張貼文字。

六、國家提出以德治國,要構建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為我們倡導敬惜漢字、珍愛帶字紙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愛中華民族的文字,正確使用漢字,儘可能避免錯別字,不以拼音取代漢字,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是不在文物古蹟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我們強烈呼:把漢字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字體系;設立漢字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字;國家應立法,規範漢字的使用與保護。讓漢字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在工作、在生活的行為當中,以實際行動敬惜漢字,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0一一年七月

本書由正鴻、正美、正月敬印。

聯絡電話:051783911517史居士

傳統文化倡議書 [篇4]

我們根據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功能,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合理地使用或重建,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是一個好導遊馬克,佛山的發展,取決於我們的文化遺址,傳統文化建設有最佳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例如:寺、it、清晰的陽光花園,等等……除了佛山陶瓷以及促進佛山是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為當地發展提供很多幫助。粵劇也是我們的特色,持續了很長時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樂園滿意。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只有我們“保持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將能夠開發他們自己的地方特色,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因此,對於保護傳統文化,在這個提出以下建議:

一、宣傳和獨特的傳統文化遺產佛山。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習俗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傳統建築、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傳統習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我們佛山人每年春節將大約華捷,元宵節吃湯圓,行傳遞給橋……這些傳統,現在仍然保持著。佛山傳統建築,更著名的數量罐耳的房子。文學和藝術,被稱為精神火炬,傳統的文學和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正如我們佛山的粵劇文化,剪紙藝術等正在建立一個新的旗幟的傳統文化。

第二,許多相關活動舉辦或展覽,如粵劇表演,剪紙作品展覽等。讓更多的人蔘與到其中。在欣賞效能,在這個過程中展覽,讓市民在佛山的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但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啟蒙。

第三,政府部門應該大力支援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這個城市文明建設的同時也應保持一些選擇性與當地的特徵和典型的建築。

四、公民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做“我為主,我們的優勢”,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也應該是我們的佛山獨特的傳統文化傳播開去,其發揚光大。

在古代和現代的,只有傳統文化的保護,使文化創新,可以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力爭實現在廣東省佛山市提出在文明城市,大力發展經濟建設,也對文化工業的建設應堅固的城,傳統和文化的城市。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人們創造一個積極的、優秀的文明的生產生活空間。

建立一個文化的佛山市,建立良好的文化家園,是一個為每個我們佛山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的支援,我們需要更多的參與,讓我們攜手共創,和鬥爭的傳統文化,文明的現代新佛山和努力!

傳統文化倡議書 [篇5]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倡議書

博大而燦爛的民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與根基。民間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五千年創造的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文化財富,是我們民族精神情感、個性特徵以及凝聚力與親和力的載體,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精神食糧,是我國綜合國力中不可或缺的堅實的精神內涵。 中國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絢麗多姿,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如春節、元宵節、七月七、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這些節日對人們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審美特性,乃至民族情感、文化共識和民族精神產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但是,伴隨著現代化時代的來臨,我們祖先數千年創造的包括傳統節日在內的彌足珍貴的民間文化正以驚人的速度湮滅、消亡、流失?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來臨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以流行文化為主體的西方文化、商業文化猛烈地衝擊著我們,作為民俗文化重要內容之一的傳統節慶已逐漸淡出我們的社會生活。

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動的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權利,發達國家及民族如此,發展中國家及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我們自覺地、有意識地利用傳統節日進行風俗的揚棄,充分發揮傳統節日的多種功能,讓它們在今日的文化建設中熠熠生輝,將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大助益。

為此,我們倡議:

1一起去學習、整理我們的風俗習慣,它們是我們同祖先的對話的語言和好辦法,讓我們為源遠流長而感到親切。

2一起去交流、體驗我們的風俗習慣。

3一起去傳承、發揚我們的風俗習慣。

4.收集整理完整和系統的民族傳統風俗節日習慣、節日文化的歷史資料。

5普及民間文化知識、培養民族情感、承繼民族精神。

中國傳統節日課題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