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感恩書信教師感謝學校

書信函 閱讀(7.98K)

、感恩與感恩教育的定義

感恩書信教師感謝學校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主題,是一個人正常的被世俗社會所認可的一種思想感情狀態,就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

1、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精忠報國、回報自然、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傳統的倫理價值。感恩教育就是“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從定義中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包含著三個層次:一是認知層次,即讓受教育者認識和了解到自己所收到的恩惠,並能發自內心的對所獲得的恩惠表示認同;二是情感層次,就是在認知層次的基礎上,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一種愉悅、溫暖和幸福的情感;第三是實踐層次,在這個層次中,受教育者不僅有感恩的意識和衝動,而且將衝動轉化為報恩或者施恩的行動,並形成習慣,即回報恩情、樂善好施、甘於奉獻。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構成感恩教育活動的一個完整的過程。

二、感恩的本質屬性

1、感恩以“愛”為核心,感恩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體,一方面,人和其他動物一樣做為一個生命個體來到這個世界,具有自然性;另一方面,“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人是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合群的動物,而且是隻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

(2)社會性是“區別於動物的唯一特性”。從自然屬性來說,人來自於自然,孕育於自然、成長於自然、受益於自然,人是父母愛的結晶,是自然界生命延續的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愛”的產物;同時,人做為社會存在物,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離開了社會就談不上人的生存和發展,“社會為人提供了生存和環境條件,社會為人實現個人需要提供了可能性”。

綜合來說,人是自然與社會的“愛”的綜合體,愛應該是人性最基本、最原始的特性,如果愛也守恆的話,那麼人世間只有感恩才能維持平衡與和諧。

2、感恩以“快樂”為主題,感恩教育就是快樂教育。

快樂是感恩的主題,是感恩的應有之義,貫穿著感恩三個層次,也貫穿著感恩教育始終,從某種意義來說,感恩教育也是快樂教育。

(1)感恩教育分為三個層次,知恩是基礎,人做為社會個體認識到來自親人、社會、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從內心愉悅地接受,感受到快樂。

(2)識恩是情感層次,是對第一個層次邏輯上的昇華,在快樂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回報和衝動,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別人。

(3)第三個層次是實踐層次,就是施恩和報恩的行動,這個過程也是快樂釋放的過程,快樂傳播的過程。教育要從內容的本質規定性來進行,感恩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快樂,同時教育的過程也是“快樂教育”。

3、感恩以責任為載體,感恩教育就是以責任為載體的教育

(1)感恩的源泉是人的愛心,愛能使人產生責任感,也表現為一種責任感,“愛是一種責任”,感恩父母,才知道更好地孝敬父母;感恩祖國和社會,才能明白自我的價值,才能以報效祖國和社會為己任,繼而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感恩他人,才能與人為善、與人為伴,善待他人;感恩自然,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保護自然。

(2)感恩是一種完善與成就自我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責任意識。事實上,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使人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檢討,樹立自我的責任意識;一個人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態去面對他人、面對社會、面對自然、面對困難與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變得誠實、成熟;一個懂得感恩、富有責任意識的人才能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的學習和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才能走向成功,所以感恩也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力量。

(3)“愛”、“快樂”、“責任”是感恩的內在屬性,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中“愛”是基礎,是核心,是源泉,有“愛”才會“快樂”,有愛才會孕育出“責任”;“快樂”是主題,是貫穿感恩教育活動的紅線,也是感恩教育的目的,在“快樂”中領悟“愛”,在“快樂”中體會“愛”,在“快樂”中給予“愛”,整個過程中都貫穿著“快樂”這個主題;“責任”是載體,是“愛”的衍生,“愛”產生“責任”,“責任”又可以施與“愛”,回報“愛”,是得到“愛”、施與“愛”、回報“愛”的中轉,“責任”與“快樂”相伴相成,相互依存。

三、從本質屬性來談感恩教育的實施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果,要遵循它的本質屬性的規律來進行,感恩是“愛”、“快樂”“責任”的統一體,其中“愛”與“快樂”是內在的,表現在內在情感上,我們將它稱之為情感教育;“責任”要外化在行為上,我們稱之為行為教育,所以感恩教育也是情感教育與行為教育的統一,也是我們所說的“內化感恩、外化行為”。為此感恩教育要緊緊圍繞它的本質特性進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教育”,感恩教育要從人的原始的愛心入手,喚醒愛、釋放愛、付出愛、擴大愛,形成一種濃厚的感恩氛圍,繼而用濃厚的情感氛圍來影響人、打動人、感染人、為感恩教育活動創造條件並鞏固感恩教育的成果,我校經過約三年的時間在學生中間開展全方位的感恩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做到了“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該校有以下做法:

(1)通過看感恩電影如《漂亮媽媽》、《暖春》、聆聽汶川大地震時“媽媽寫給孩子的詩”等,喚醒藏在學生心目中深藏的感恩之心,使他們都有一種感恩的衝動。

(2)是鼓勵學生給自己的父母、老師和親朋好友寫信,給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信,舉行“感恩的心”書信現場比賽和大型演講比賽活動,讓他們的愛心得到點燃並得以釋放。

(3)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使感恩情懷進一步釋放和擴大,我校通過邀請專家舉辦感恩座談會,最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在臺上真情的訴說著對父母、老師、兄弟姐妹的感恩之情,動情時淚流滿面、臺下觀眾也是熱淚盈眶,內心深深受到震撼;讓學生以擁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老師及同學的感恩之心,全場啜泣一片,場面感人至深。

(4)注重創造感恩情感氛圍來鞏固成果。

第一是提出鮮明的宣傳口號如“感恩之心,能使心靈得到淨化”、“熱愛他人、熱愛社會、熱愛自然”、“我有今天,是您關懷的結果”、“講誠信、知禮儀、做文明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道德”、“成功是一步步積累的”等等,這些口號主題鮮明,簡單易懂,朗朗上口,在同學們口中廣為流傳。

第二是教學生唱“感恩之心”的歌曲,在學生中廣為傳唱。“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主題,是一個人正常的被世俗社會所認可的一種思想感情狀態,就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

1、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精忠報國、回報自然、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傳統的.倫理價值。感恩教育就是“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從定義中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包含著三個層次:一是認知層次,即讓受教育者認識和了解到自己所收到的恩惠,並能發自內心的對所獲得的恩惠表示認同;二是情感層次,就是在認知層次的基礎上,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一種愉悅、溫暖和幸福的情感;第三是實踐層次,在這個層次中,受教育者不僅有感恩的意識和衝動,而且將衝動轉化為報恩或者施恩的行動,並形成習慣,即回報恩情、樂善好施、甘於奉獻。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構成感恩教育活動的一個完整的過程。

二、感恩的本質屬性

1、感恩以“愛”為核心,感恩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體,一方面,人和其他動物一樣做為一個生命個體來到這個世界,具有自然性;另一方面,“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人是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合群的動物,而且是隻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

(2)社會性是“區別於動物的唯一特性”。從自然屬性來說,人來自於自然,孕育於自然、成長於自然、受益於自然,人是父母愛的結晶,是自然界生命延續的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愛”的產物;同時,人做為社會存在物,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離開了社會就談不上人的生存和發展,“社會為人提供了生存和環境條件,社會為人實現個人需要提供了可能性”。

綜合來說,人是自然與社會的“愛”的綜合體,愛應該是人性最基本、最原始的特性,如果愛也守恆的話,那麼人世間只有感恩才能維持平衡與和諧。

2、感恩以“快樂”為主題,感恩教育就是快樂教育。

快樂是感恩的主題,是感恩的應有之義,貫穿著感恩三個層次,也貫穿著感恩教育始終,從某種意義來說,感恩教育也是快樂教育。

(1)感恩教育分為三個層次,知恩是基礎,人做為社會個體認識到來自親人、社會、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從內心愉悅地接受,感受到快樂。

(2)識恩是情感層次,是對第一個層次邏輯上的昇華,在快樂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回報和衝動,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別人。

(3)第三個層次是實踐層次,就是施恩和報恩的行動,這個過程也是快樂釋放的過程,快樂傳播的過程。教育要從內容的本質規定性來進行,感恩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快樂,同時教育的過程也是“快樂教育”。

3、感恩以責任為載體,感恩教育就是以責任為載體的教育

(1)感恩的源泉是人的愛心,愛能使人產生責任感,也表現為一種責任感,“愛是一種責任”,感恩父母,才知道更好地孝敬父母;感恩祖國和社會,才能明白自我的價值,才能以報效祖國和社會為己任,繼而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感恩他人,才能與人為善、與人為伴,善待他人;感恩自然,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保護自然。

(2)感恩是一種完善與成就自我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責任意識。事實上,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使人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檢討,樹立自我的責任意識;一個人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態去面對他人、面對社會、面對自然、面對困難與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變得誠實、成熟;一個懂得感恩、富有責任意識的人才能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的學習和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才能走向成功,所以感恩也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力量。

(3)“愛”、“快樂”、“責任”是感恩的內在屬性,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中“愛”是基礎,是核心,是源泉,有“愛”才會“快樂”,有愛才會孕育出“責任”;“快樂”是主題,是貫穿感恩教育活動的紅線,也是感恩教育的目的,在“快樂”中領悟“愛”,在“快樂”中體會“愛”,在“快樂”中給予“愛”,整個過程中都貫穿著“快樂”這個主題;“責任”是載體,是“愛”的衍生,“愛”產生“責任”,“責任”又可以施與“愛”,回報“愛”,是得到“愛”、施與“愛”、回報“愛”的中轉,“責任”與“快樂”相伴相成,相互依存。

三、從本質屬性來談感恩教育的實施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果,要遵循它的本質屬性的規律來進行,感恩是“愛”、“快樂”“責任”的統一體,其中“愛”與“快樂”是內在的,表現在內在情感上,我們將它稱之為情感教育;“責任”要外化在行為上,我們稱之為行為教育,所以感恩教育也是情感教育與行為教育的統一,也是我們所說的“內化感恩、外化行為”。為此感恩教育要緊緊圍繞它的本質特性進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教育”,感恩教育要從人的原始的愛心入手,喚醒愛、釋放愛、付出愛、擴大愛,形成一種濃厚的感恩氛圍,繼而用濃厚的情感氛圍來影響人、打動人、感染人、為感恩教育活動創造條件並鞏固感恩教育的成果,我校經過約三年的時間在學生中間開展全方位的感恩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做到了“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該校有以下做法:

(1)通過看感恩電影如《漂亮媽媽》、《暖春》、聆聽汶川大地震時“媽媽寫給孩子的詩”等,喚醒藏在學生心目中深藏的感恩之心,使他們都有一種感恩的衝動。

(2)是鼓勵學生給自己的父母、老師和親朋好友寫信,給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信,舉行“感恩的心”書信現場比賽和大型演講比賽活動,讓他們的愛心得到點燃並得以釋放。

(3)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使感恩情懷進一步釋放和擴大,我校通過邀請專家舉辦感恩座談會,最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在臺上真情的訴說著對父母、老師、兄弟姐妹的感恩之情,動情時淚流滿面、臺下觀眾也是熱淚盈眶,內心深深受到震撼;讓學生以擁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老師及同學的感恩之心,全場啜泣一片,場面感人至深。

(4)注重創造感恩情感氛圍來鞏固成果。

第一是提出鮮明的宣傳口號如“感恩之心,能使心靈得到淨化”、“熱愛他人、熱愛社會、熱愛自然”、“我有今天,是您關懷的結果”、“講誠信、知禮儀、做文明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道德”、“成功是一步步積累的”等等,這些口號主題鮮明,簡單易懂,朗朗上口,在同學們口中廣為流傳。

第二是教學生唱“感恩之心”的歌曲,在學生中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