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三門峽實習心得

實習 閱讀(3.24W)

9月7號,我們專業的全體同學到三門峽大壩進行為期兩天的實習。三門峽距離鄭州幾百公里,所以直到中午我們才到三門峽大壩。

三門峽實習心得

午飯在三門峽大壩的職工食堂吃飯。進入食堂 ,一幅三門峽大壩大壩的巨幅圖畫映入眼簾,上面寫著萬里黃河第一壩,幾個大字蒼勁有力,在三門峽大壩的正面壩體上書著八個大字黃河安瀾國泰民安,氣勢恢巨集。

飯後,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去參觀黃河展覽館,裡面展示了很多珍

貴而全面的文字、圖片、實物等,彷彿講出了黃河及三門峽大壩的前後今生。三門峽大壩是“萬里黃河第一壩”,於1960年完工,對黃河的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為目標的綜合大型水利樞紐。40多年來,通過水庫的調節,為黃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黃河城市工業和農業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區生態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水庫排程、機組抗磨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多泥沙河流水庫如何長期保持有效庫容、長期保持水庫壽命,探索出了成功的方法。還有介紹了三門峽黃河明珠(集團)有限公司。三門峽黃河明珠(集團)有限公司是在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的基礎上,於1996年5月根據水利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要求整體改制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主要負責三門峽和故縣兩座水利樞紐的管理和執行維護,承擔著黃河防洪、防凌、灌溉、供水、調水調沙、發電等任務。目前,集團公司已形成了以電力生產為支撐,融電站執行管理、水電施工、機電檢修、金屬冶煉、賓館旅遊、監理諮詢、國際貿易、房地產開發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

大約3:00我們離開展覽館,去我們這次認識實習的主要地—三門峽大壩。看到大壩上寬敞的路面,高大沉重的機器,各種精密的儀器。由衷地感嘆,人類特別是水利工作者的偉大。

乘坐電梯到達廊道,再到張公島。張公島在三門峽大壩下邊靠近右岸的人門河口處。相傳古代有個姓張的`艄公,目睹三門峽水道險惡,浪激波湧,經常發生船翻人溺的慘禍,就在該島上結廬為庵,義務為來往船隻導航。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人,就將該島起名叫張公島。在張公島上,有一個形狀像香爐的岩石,岩石上還有一個凹下去的圓坑,很像是盛放鐵鍋的灶口,這就是流傳很久的仙人煉丹時用的"煉丹爐"。 返程時,參觀了壩體中的水晶宮。由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的工程師給我們做報告。高工向大家詳細地講解了很多知識。講解了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佔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上游段自貴德至綏遠省河口鎮,長一千五百多公里。黃河在甘肅境內,穿過不少大峽谷,彙集許多支流。中游段從河口鎮到河南盂津,長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縱貫黃土高原,夾帶著大量泥沙,洶湧而下,到了壺口,地勢陡落,形成壺口瀑布,接著穿過龍門峽流到潼關,河道變寬,因匯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關為華山所阻,折向東流,過三門峽到盂洛,便進入平原地區。下游段自孟津到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長八百七十多公里,由於泥沙於積,水流緩慢,兩岸築有大堤,成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三門峽水樞紐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中重要的一座大型幹流控制性工程,自投入運用以來,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發電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9月8日從三門峽返程,中午到達鄭州,吃過午飯,就乘車出發去花園口瀏覽區。老師請到了瀏覽區的一位主任。花園口瀏覽區是以紀念1938年黃河扒口處及堵口復堤而成立的AAA級旅遊景點。

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勸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

黃河改道,雖然為國民政府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豫、皖、蘇人民因決堤而蒙受了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我們跟隨導遊參觀了瀏覽區的將軍碑,三八年扒口處和記事廣常深刻地瞭解到了中國歷史上發生我們身邊的慘變。

三門峽大壩是“萬里黃河第一壩”,於1960年完工,對黃河的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為目標的綜合大型水利樞紐。40多年來,通過水庫的調節,為黃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黃河城市工業和農業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區生態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水庫排程、機組抗磨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多泥沙河流水庫如何長期保持有效庫容、長期保持水庫壽命,探索出了成功的方法。

這幾天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的將來發展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港航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

祝福祖國的水利事業繁榮昌盛,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