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地質實習報告通用15篇

實習 閱讀(1.86W)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質實習報告通用15篇

地質實習報告1

1. 實習概況

1.1區域地質概況

北京市在地質構造上正處於華北地區中部--燕山沉降帶的西部。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既經過大幅度的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積;又產生過劇烈的造山運動。特別是中生代,以燕山運動為主的造山運動,構成了北京地區地質構造骨架和地貌的雛形。伴隨地殼運動的發展,褶皺變形和斷裂發育廣泛,岩漿活動也很頻繁。平原地區凹陷隆起的邊緣,都為大斷裂所控制。這些大斷層之間往往分佈著許多較小的斷裂破碎帶。北京地區的巖性條件比較複雜,大體上可劃分為鬆散堆積物和基岩兩大類。中生代燕山運動形成了北京地區的基本地形骨架。

1.2實習概述

實習兩條路線分別為延慶矽化木公園六道河村六道河背斜以及排字嶺單斜旋迴粒序的觀察和下葦甸寒武系—奧陶系海相地層觀察以及妙峰山複式背向斜褶皺及其形成圈閉的描述。

2. 分點論述

2.1 六道河背斜(縫洞單元體)

2.1.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徵+形成機制)

核部中元古界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岩,兩翼是長城系串嶺溝組紫紅色頁岩與團山子組 白雲岩組成的背斜,背斜特點西翼緩東

翼抖具體產狀如圖所示。西翼以紫紅色泥頁岩和灰質白雲岩為主,地層向上厚度加大,並且在背斜西翼發生正斷層發生地層的錯位與滑脫。核部地層遭受強烈風化,發生滑塌作用。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後期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華北地臺收到強烈擠壓而形成的造山帶褶皺帶。

主要重點觀測到一個在白雲岩中延伸2-3m的裂縫,呈V字形,順節理縫發育(節理產狀276°傾角76°)。遠處觀察白雲岩中的縫洞單元體比較發育,且都順節理髮育。

據李陽等在2011年提出的,溶蝕縫是地下水在裂縫內流動、溶蝕作用的結果,是在其他裂縫基礎上溶蝕擴大的裂縫,通常原始裂縫被溶蝕擴大幾倍甚至於幾十倍,其分帶性和方向性受原始裂縫發育特徵控制。

據杜秀娟等在2007年提出的,在油氣運移的過程中,構造擠壓運動導致脆性岩層形成的較大型節理縫以及碳酸鹽巖中的溶蝕孔縫可以作為良好的油氣運移通道。碳酸鹽巖儲集層中的裂縫既可作為儲集空間又是重要的滲濾通道。如伊朗著名的阿斯馬利油藏儲層巖性以顆粒灰巖為主,孔、洞、縫發育,為裂縫—孔隙性儲層。

此處溶蝕洞系形成原因,大氣淡水沿碳酸鹽地層裂縫或者節理滲流進入地表/地下,從而對碳酸鹽巖形成淋濾作用,作用成上寬下窄V字形孔洞。

2.1.2 對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意義

眾所周知背斜形成的圈閉是油氣聚集形成油氣藏重要場所,背斜油氣藏在世界上發現的油氣藏中佔有相當的比例,約佔總量的18.8%。由於重力分異的結果,氣佔據背斜的頂部,油居中呈環帶狀分佈,水在下面託著油氣。

碳酸鹽巖地層中裂縫既能作儲集空間,又是重要的滲濾通道,如果挺烴源巖和該層發育齊全,也有有利的儲集空間和運移通道,很容易形成縫洞型油氣藏或油氣聚集帶。縫洞型油氣藏是我國油氣勘探、開發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油氣

藏。在碳酸鹽巖和火山岩儲層中,油氣藏主要為縫洞型。即使在碎屑岩儲層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油氣藏為裂縫型。

2.1.3 對地震與測井解釋的指導意義

據觀察本地碳酸鹽巖縫洞以上下排列的特點發育,在地震與測井解釋中應注意縫洞單元體的垂向上的連續發育,並且著重分析縫洞單元體和雜亂反射地質體相互的連通性,對油氣聚集帶的劃分具有重要意義。

據胡中平2006年提出,不均勻地質體和溶洞都可以形成繞射波。在地層內部, 溶洞和地層波阻抗介面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次繞射, 對這些多次波進行疊前成像, 即可在垂直方向形成多個強能量團即“ 串珠”。

據董平川等2009年提出,縫洞單元體在測井上的識別

2.2 書頁山單斜(旋迴)

2.2.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徵+形成機制)

本區主要是在延慶區上侏羅統大套砂泥互層的旋迴與韻律沉積觀察。觀察地層主要處於辮狀河沉積的底層,發育中生界下白堊統土城子組紅色砂礫岩。燕山造山運動使岩層發生傾斜,構成河流沉積二元結構,粒度較粗的礫石為主,從下至上的發育三套礫石、砂體沉積並且逐漸變厚,證明河道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單一砂層中粒序為正粒序,砂泥互層構成反韻律,沉積粒度粗,成分及結構成熟度較低,發育砂礫岩。發育由河道遷移產生的各型別層理(大型板狀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 發育大型槽狀交錯層理。 (柱狀圖)

總共觀察到兩個沉積旋迴,以山坳(易風化的泥岩的組成)為分割線。

2.2.2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意義

本次觀察到的下部的辮狀河的沉積粒度粗的砂體不能作為很好的儲層,而本次沒有看到的上部的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沉積的砂體能夠作為很好的儲層,在三角洲前緣斜坡受波浪影響強烈的地帶, 有利砂體平行於岸線的方向分佈,尤其是接近前三角洲泥的部位,應在平行於相帶的方向上尋找高孔、滲帶, 特別要重視波浪的改造地區是高孔、滲帶的有利發育地區。

2.2.3 對地震與測井解釋的指導意義

該套地層埋藏於地下,通過鑽井測井,特別成像測井可以清楚直觀的呈現下亮上暗的正粒序遞變特徵;識別層面構造沖刷面,通常表現為明暗截切狀,下部為暗色低阻特徵,上部亮色高阻特徵;綜合該區地質背景以及其他測井資料等,進行沉積相的識別與劃分,指導油氣勘探開發。

地震的方法就我個人的認識來說

不能識別,只能通過最大湖泛面等知道旋迴界限的劃分。

2.3 門頭溝下葦店碳酸鹽巖(鮞粒灰巖)

2.3.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徵+形成機制)

本區主要以徐莊、張夏、崮山、長山、鳳山組鮞粒灰巖和條帶竹葉狀灰巖為主,徐莊-張夏由深到淺的變化為砂屑質灰巖向雲質和泥質灰巖過度,鮞粒粒度逐漸變大過渡到豆粒(大於2mm),並在火車隧道口看到高度約1-2m的藻丘連續發育,形成於高能、水體較為正常和溼潤的環境中,藻丘本身不是很好儲層但其同時代形成砂屑質碳酸鹽巖可以作為很好的儲層,對油氣勘探具有指導意義;崮-長-鳳由紫紅色竹葉狀灰巖向灰黑色竹葉狀夾泥質條帶灰巖過度,竹葉狀由順層排列到無序雜亂排列,只是風暴沉積動力的加強。

徐莊組底部為中-薄層泥質條帶頁岩、泥晶灰巖、雲巖,上部為厚層碎屑、鮞粒灰巖、白雲岩及少量的竹葉狀灰巖鮞粒、砂屑向上變粗,且有豆粒發育,表現為碳酸鹽臺地高能沉積環境。頂部厚層灰巖內有灰綠色淺綠色安山岩侵入岩床發育,產狀與灰巖產狀一致。下葦甸剖面張夏組以砂屑、鮞粒、竹葉狀灰巖為主,夾有薄層褐黃色泥質條帶雲巖,還發育有藻礁。碎屑向上變粗,鮞粒向上過渡為豆粒,竹葉狀灰巖向上變多,且竹葉狀礫石具氧化圈,主要是由於含鐵鈣質膠結作用形成的。

重點觀察徐莊組與張夏組的高能碳酸鹽巖沉積,主要發育鮞粒灰巖以及竹葉狀灰巖。鮞粒主要以正常鮞和放射鮞較為典型,鮞粒由核心和同心層兩部分組成,核心通常為內碎屑、化石、球粒、陸源碎屑等,放射鮞具有放射結構,多由重結晶作用產生,原始礦物多為針狀文石(如圖所示)。

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於懸浮狀態,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澱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併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粒灰巖,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巖。

2.3.2 對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意義

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於碳酸鈣處於過飽和狀態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鮞粒灰巖在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鮞粒灰巖具有高孔隙度、高滲透率特徵,往往是原油和天然氣的良好聚集場所,常常形成大型油氣藏。

2.4 野溪妙峰山褶皺群

2.4.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徵+形成機制)

妙峰山複式背向斜是從西側向東側依次由倒轉向斜、箱式背斜、向斜、尖稜背斜等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的複式組合。具體產狀如圖所示。背斜核部發育箱狀褶皺,可見滑脫現象。褶皺過程中,岩層受到擠壓,頂部拉開,形成三期縫隙(分別為共軛剪節理、張節理、剪節理),碳酸鹽溶解,隨著地下水流到裂縫中,進而形成方解石脈。

觀測標誌層為該構造中上部的灰黑塊狀色豹紋灰巖,由淺灰色白雲質團塊和深灰色的泥灰質組成,由於抗風化能力的差異,豹斑在岩石表面上突起,貌似豹皮。

在尖稜背斜的西翼上能觀察到明顯的岩層錯動及破裂面、糜稜巖帶、順層劈

理、方解石三角帶以及褶皺滑脫形成的波狀劃痕。

2.4.2 溢位點、形成圈閉如圖所示

2.4.3對震與測井解釋的指導意義

3. 斷層性質分析

地質實習報告2

一、實習目的

為了加強對《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多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出用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的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徵,學會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地質的地位以及與自然地理和現實緊密結合的思想。

二、實習內容

遠在xx億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泥砂物質、火山噴出物等,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這些物質變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億年前,xx山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地質上稱為xx山運動,使海底沉積的石英砂岩和泥質岩石變質,形成了石英岩。xx山主要由一些堅硬的、不易風華的石英岩組成。石英岩是由砂岩經變質而成的。礦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堅硬,抵抗風化的能力又強。強烈的地殼上升運動,把它抬升起來高出中原數百米,形成群山聳立,層巒迭嶂的山勢。

《詩經》上稱“嵩高為嶽,峻極於天”,古有“峻極峰高四望雄,中原穎氣弱天下,西連華嶽三峰渺,下瞻黃河一線通”的說法,都是對xx山高大雄偉的形容。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xx山地質博物館。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們去了xx廟和xx水庫。瞭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階地和洪積扇、河漫灘三種流水地貌單面山。河流階地由於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灘相對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階梯狀分佈於河流兩岸,這種地形就叫做河流階地。其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先發育一個相當寬廣的谷底,後來河流向下侵蝕。

在實習中我們發現,由於人們長期的開礦、挖山鋪路,致使當地的許多地質地貌遺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對研究地史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第五天,學習判斷斷層。斷層上盤前緣所形成的崖坡或陡坎。斷層是岩石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斷裂構造。

該破裂面稱斷層面,斷層面在地面的露頭稱斷層線。斷層面兩側的巖塊稱斷層盤。如果斷層面是傾斜的,則斷層面上的盤稱斷層上盤,下面的盤稱斷層下盤。

三、實習總結

通過為期xx天的xx山地質實習,我們將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野外觀察到的景象相結合,一方面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得我們對基本的地質地貌狀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這次實習也是對我個人的一次挑戰,從來沒有爬過山的我,這次對我個人的意志品質是一次考驗,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鍛鍊。

地質實習報告3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岩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為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地點為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為一週,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採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並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地質實習報告4

據悉,我國的地產資源豐富,幅員遼闊人文歷史悠久,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國最為突出的就是地大物博,每一個地區的資源都是不相同的,學習地質方面專業的學生都會經歷地質實習報告,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大學生興城地質實習報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裡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麼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岩石、礦物等。

遼寧興城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線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遼寧興城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並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物件是遼寧興城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於: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絡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並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瞭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制約的關係,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遼寧興城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遼寧興城,遼寧興城市區處於遼寧興城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遼寧興城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於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線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遼寧興城市位於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遼寧興城斷層制約併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遼寧興城斷層的下降盤。

對於此次實習地遼寧興城,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遼寧興城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遼寧興城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岩石: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都有分佈,其中變質岩和沉積岩分佈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佈,太古界地層主要分佈著各類片麻岩,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岩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佈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褶皺和斷層構造

遼寧興城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於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並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岩漿侵入活動。遼寧興城盆地的西側為遼寧興城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於斷層西部,平均高出遼寧興城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頁岩、鮞狀灰巖。遼寧興城盆地是伴隨著遼寧興城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係是太古界片麻岩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地表形態

遼寧興城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遼寧興城盆地。

4.氣候狀況

遼寧興城盆地位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於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範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裡的氣候規律。

5.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於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於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後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乾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徵。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乾涸成礫石淺灘。

6.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範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況

遼寧興城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8.交通狀況

遼寧興城市交通、通訊便利,境內鐵路連線京廣線;國家幹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幹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訊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物產狀況

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雲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崗岩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穀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湧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岩、大理石等優質工藝品,帶著遼寧興城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10. 經濟概況

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蹟,並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遼寧興城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築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佈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築基地,並已打入南葉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遼寧興城旅遊業發展迅速,有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

遼寧興城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蹟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遊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蹟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遼寧興城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岩、片岩為主的變質岩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廣泛分佈,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雲質灰巖,在遼寧興城地區分佈較廣。新生界的礫岩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

三、實習體會

實習,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是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時間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卡可以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學到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時間。而且中國的緊急飛速發展,在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好藥不斷充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從各方面武裝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己,表現自己。

地質實習報告5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工程地質學探討工程地質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勘探、室內實驗、現場測試等;調查研究岩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地質構造,地貌等工程地質條件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分析研究與工程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並結合工程的具體特點及要求,進行岩土工程分析評價,為基礎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設計方案。而做好這些,不僅需要我們精確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我們能夠鑑別各種礦物及岩石的物理特徵和工程性質,更需要到實際的環境中觀察比對,把課本講的和實際看到遇到的相聯絡起來,本次實習就是本著這樣的目的進行的。

xx國家地質公園,20xx年x月x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位於xx北部山區,x腹心地帶,交通方便,面積x平方公里。園內儲存著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它系統記錄了距今18億年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和事件,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儲存完好、構造簡單、化石豐富、頂底界線清楚、岩石變質淺而聞名於中外地質學界。園內峽谷幽深、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閒度假、旅遊攬勝和科學考察的勝地。 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景區是: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xx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通過觀察辨別出岩石的種類 結構 礦物組成 顏色 以及特性

2、瞭解岩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岩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

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x月x日,星期二

三、實習地點

xx國家地質公園(室外)xx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四、實習活動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高於莊組地層,其主要岩石為頁岩和白雲岩,還認識了瘤狀結構、岩層產狀、錳方硼石礦等。 瘤狀構造瘤狀構造 岩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以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岩石為主,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岩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白雲岩為主。由於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於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

高於莊組地層:高於莊組原稱“高於莊灰巖”,屬中元古代長城系頂部,分佈於中國冀北一帶,最初命名地點在xx高於莊,故名。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主要為灰色、黑色白雲岩,含燧石團塊或條帶,底部燧石條帶尤多,且呈網狀。本組特點:下部含疊層石豐富,中部普遍含錳較高,上部含各種形狀的結核,頂部多含鈣質和瀝青質。厚405—1963米。重要的疊層石分子有:錐疊層石及微古生物霧迷山粗麵球形藻。在冀北一帶,下部常夾有含錳頁岩(菱錳礦)。

傾斜頁岩,走向東西,傾向南,傾角50°,組成部分主要為多頁岩、白雲岩。頁岩是由黏土經脫水固結而形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徵也稱頁理,風化後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根據混入物的成分或岩石的 顏色可分為:鈣質頁岩、鐵質頁岩、矽質頁岩、黑色頁岩及碳質頁岩。錳方硼石礦 錳方硼石是一種很少見的無水氯硼酸鹽礦物。形態一般為不規則粒狀, 集合體呈變鮞狀、變豆狀, 光澤為油脂 - 玻璃光澤; 無解理、裂紋發育;貝殼狀 - 不平坦狀斷口; 白色或灰白色, 硬度7。

xx錳方硼石礦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結構: 即下部是火山岩 ( xx組鉀質粗面岩) , 上部為含硼的蒸發巖。由於xx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 延續時間長, 致使熔岩分佈廣泛, 並以含硼為特徵,火山活動後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 導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質,為硼礦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

對高於莊組的劃分從下而上分為官地亞組、桑樹庵亞組。桑樹庵亞組為含錳方硼石亞組。主要巖性為含錳白雲質粉砂岩和厚層灰白色、淡紅色微粒含灰白雲岩, 中上部為厚層至塊層狀微粒含灰白雲岩, 略含錳, 風化面呈白色或褐色, 斷口呈貝殼狀, 層理平直, 層面上有波痕, 常成陡崖。下部為主要含砂層含錳白 雲質粉砂岩和砂質白雲岩, 多風化為黑褐色, 易受剝離成薄片, 俗稱“含錳頁岩”。高於莊組之官地亞組, 即錳硼礦層之下疊層石發育, 形態常為錐狀或柱狀。兩個亞組之間是整合過渡關係。

塊莖狀高於莊層疊石:疊層石是前寒武紀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於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週期性礦物沉澱、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柱體形態主要受基本層形態的控制,同時受環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可以分為兩種基本型別。由塊莖狀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雲岩所充填。基本層層平緩到凸起較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為15億年。

藻席或藻屑 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到能反映有機生物的的藻架結構或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疊佈置而成,如果早期(準同生)被矽化,有時還可以儲存藻絲體化石。通常形成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疊層石,在形成過程中若藻架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二再次沉積則會形成藻屑構造。此處遺蹟尤為重要,因為世界上的其他的中上元古界地貌中,沒有發現含有藻席和藻屑構造的遺蹟。

xx組和高於莊組分界 此兩組地層在此處屬於平行不整合的接觸關係高於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岩,層面有波痕,砂岩之下為xx組,含錐層燧石白雲岩,其錐頂處切,表示受到了侵蝕的作用,代表了一次沉積間斷,地質年齡約為16億年。

xx組 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岩漿岩噴出時,壓力降低,氣體揮發析出,聚整合氣泡開向表面浮動,同時又隨岩漿浮動。當岩漿凝固時,氣泡的孔壁固化,內部的氣體或散失或凝為液體大部分流失,只保留空洞,即為氣孔構造。若這些氣孔被後期礦物所充填,即為杏仁構造。根據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可以判斷和恢復當時岩漿的流動。

火山角礫岩:火山爆發時,隨著深部岩漿的噴出,由於通道附近圍巖的加入,加上噴發強度及諸多因素,可形成火山熔岩、火山角礫岩、火山凝灰岩等。xx組的火上角礫岩十分發育,分佈廣泛,角礪成分由白雲岩、玄武岩、碎石等組成。角礪大者稱為角礪集塊巖。

斷層: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顯著的位移或失去連續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形跡。斷層幾乎在地殼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岩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岩沿著溝被錯開,它位於斷層面上盤。斷層會出現很多危害,斷層快速活動形成地震。地震災害主要表現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最典型的斷層緩慢活動(斷層蠕滑)的例子是美國西部的聖安德烈斯斷層。而在我國,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現象中最常見的為地裂縫。雖然地裂縫的成因複雜,但其與構造的相關性不可忽視。

之後我們來到了xx組與團山子組的分界處。此兩個地層單元界線為整合過渡關係,以xx組底部厚度較大的石英岩為界線,其下為團山子組頂部夾薄層砂岩的含粉砂白雲岩。團山子組系高振西等原稱的“串嶺溝頁岩”上部的碳酸鹽巖系。19xx年地質部xx隊在xx省龐家堡鐵礦區命名為“龐家堡灰巖”。xx年xx省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在xx團山子村一帶的相當層位也見到相似的碳酸鹽巖地層,遂建議改稱為團山子組,19xx年被《xx震旦系現場學術討論會》接受,沿用至今。

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 波痕是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 出現於岩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岩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岩層的頂面和底面。

泥裂 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晒而乾涸,併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成為泥裂。泥裂的`裂片多為多角形,裂縫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的成分,泥裂多見於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

最後是格魯納疊層石。格魯納疊層石為一種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由矽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基本層呈薄而平緩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突起變化,地質年齡約為16.8億年。

國家地質公園的野外實習就到此結束,來到石碑處我們合影留念。吃過午飯,我們向著另一個目的地---xx山公園出發。

來到xx山公園,看到由地層運動形成的山峰我們感嘆不已,在攀爬的過程中,飛來峰帶給我們的震撼最大。xx山組屬於早寒武世地層。巖性穩定,見於中國冀北及冀西北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山區。主要為厚至巨厚層豹。底部普遍有砂礫岩或角礫層巖,平行不整合或超覆於青白口系各組之上,一般厚數十米。我們看到了逆掩斷層形成的景象。斷層面平緩彎曲。上部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狀白雲崗(12億年)逆掩於xx山組角礫狀巖(5.6億年)之上。斷層是岩層或巖體中的一個或一組破裂面,沿破裂面兩側的岩層或巖體發生有顯著的位移。斷層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僅幾釐米,大者可達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斷層是巖塊間的一種不連續面,巖塊在平行於不連續面的方向上發生相對位移。 我們還看到了岩石兩億年的跨越,井兒峪組疊層狀泥晶灰巖(8億年)與xx山組角礫狀灰巖(5.6億年)之間,有一套紫紅色黃白色相間含礫砂頁岩,它是古風化殼面上的沉積物,中間缺失2.4億年的地層。 最後我們看到了飛來峰地貌。在逆掩斷層或輾掩構造中,常見老岩層覆蓋在新岩層上,這樣的老岩層稱推覆體。當推覆體遭受強烈剝蝕,周圍地區露出原來的新岩層,而殘留一部分老岩層,孤零零地蓋在新岩層上,叫飛來峰。

到此為止,我們結束了一天的野外實習任務。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的含義。短短的一天,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最直接的瞭解。並且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觀念,將實踐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將對我今後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寫實習報告的時候,我又將那一天的經歷回憶了一遍,並總結出有意義的結論,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在我以後的歷練中,這次實習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6

實習目的:工程地質是水利工程、水建、農水、路橋等專業的技術基礎課,它內容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僅憑課堂上的理論教學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了基本理論,掌握了基本知識和了解了基本的工作方法的前提下,通過野外地質實習的實際鍛鍊,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為學生畢業後參加水利工程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習任務:野外地質教學實習,是工程地質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實習地點定在日照水庫。具體要求如下:

一、能夠熟練地使用羅盤測量節理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學會閱讀和使用地質圖;

二、學會在野外肉眼鑑定和描述岩石巖性的方法,熟悉實習區內的地層特徵,掌握地層層序的劃分;

三、分析實習區內地質構造型別,找出判斷其型別的依據並分析其特點;

四、分析實習區內的地形地貌特徵,探究各種物理地質現象的成因型別;

五、南灣水庫周邊地區節理十分發育,為迅速查明節理的分佈規律,我們需要在現場進行節理統計,然後需在統計範圍內,依次測量各條節理的產狀;

六、學會實測地質剖面圖以及繪製地質剖面圖,通過地質剖面圖可以系統德建立一個工作區或某一水庫、壩址等工程專案地層的標準分層;

七、瞭解實習區地殼演變發展的歷史,綜合分析日照水庫的工程地質條件,對日照水庫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評價,分析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習內容: 8月23日坐火車抵達信陽完成緊接著兩天的認識實習後,就開始了緊張的地質實習。

(一)、南灣水庫簡介

風景優美的信陽南灣水庫位於淮河最大的支流溮河上,在河南省信陽市城市規劃區內,位於信陽市西南8.5km溮河上游南灣風景管理區,大壩距市區中心7公 裡,是建國後首批興建的大型治淮骨幹工程。水庫工程開工於1952年,建成於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其功能當初第一考慮的是防洪, 其次是灌溉,然後是發電和水產養殖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目前水庫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城市工業與生活供水、水利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 利工程。

(二)工程地質狀況:本區位於秦嶺—崑崙東西複雜構造帶之南亞帶東延部分與淮陽山字型步弧兩翼銜接地帶。東西向構造在本區起控制和主導作用,地質土與南灣水庫較密切的是片麻岩,片岩巖組和第四系鬆軟組。水庫壩址地層為震旦系,下古生界信陽群龜山組是一套淺變質岩系,石英雲母片巖,鐵質雲母,炭質雲母,其次為少量中生代晚期侵入的火山岩,第四系鬆軟堆積物。走向,呈東西狀,傾向30—50度。壩址斷層破裂帶19條,寬度為2cm—44m,處理措施:挖滌基礎,截水槽向上遊加寬,心樣上游的粘土鋪蓋。輸水洞圍巖為石英片岩,炭質片岩,火成岩和炭質葉巖。節理髮育沿線大小斷層35條,寬度5—7.7米,與洞軸線15-90度。溢洪道為斷裂構造發育,表層風化嚴重,斷層內夾有斷層泥和膠結不良礪巖,地質情況複雜。常常導致滑坡。

(三)、節理(裂隙)統計

在8月26早上我們跟隨老師來到南灣水庫大壩東邊,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裂隙節理的發育後,就開始給我們演示用羅盤測節理的使用方法,之後我們各組就開始自己動手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

(四)、實測地質剖面

8月27日早上我們有來到了壩東邊,準備完成我們的最後一項工作任務:實測地質剖面圖,老師在帶領我們檢視測量路線範圍的時候沿路給我講解了各類地層的巖性、化石、變質程度、沉積旋迴等規律,又給我們講了實測地質的剖面選擇和要求,然後我們各組就開始了組內的分工合作。

實習的意義:工程地質教學的野外實習是培養了我們學生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精神,這給不久要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上了很重要的一堂思想教育課,也讓我們日後工作積累了經驗。同時,南灣水庫地質實習也為後續“水文地質”、“土力學”、“巖體力學”、“岩土工程勘察”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實習報告7

柳江盆地實習區地質概況

一、交通及自然、經濟概況

柳江盆地為我們在秦皇島地區野外地質實習的主要區域。它位於秦皇島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島市28公里,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區內有縱慣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軌鐵路與秦皇島市區相通。交通極為方便。

該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其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後在山海關和南側入渤海。盆地內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頂,海拔493.7米。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於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

本區基本上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工業以開採煤及耐火黏土為主。

二、地層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地層分割槽屬於華北——東北南部區的燕山分割槽的山海關小區。區域地層特徵屬典型的華北地臺型。前青白口紀的變質岩廣泛分佈於盆地的外圍。晚元古界、古生界則分佈於斜的兩翼。中生界地層與燕遼一帶極為相似,但本區僅見有侏羅系出露與向斜的核部。

(一)地層層序

新生界

第四系 河床、河漫灘、階地等鬆散沉積物。

中生界

侏羅系、中侏羅系 蘭旗組

下侏羅統 北票組

古生界

二迭系 上二迭統 石千峰組

上石盒子組

下二迭統 下石盒子組

山西組

石炭系 上石炭統 太原組

中石炭統 本溪組

奧陶系 下奧陶統 亮甲山組

治裡組

寒武系 上寒武統 鳳山組

長山組

崮山組

中寒武統 張夏組

徐莊組

下寒武統 毛莊組

饅頭組

昌平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兒峪組

龍山組

太古界

綏中花崗岩

三、岩漿岩

柳江盆地的岩漿岩分為噴出巖和侵入岩兩大類。

(一)噴出巖:

該區的噴出巖分佈廣,厚度大,超過850米。噴出活動主要可分兩期:較早一期在侏羅世,巖性為安山岩,分佈於向斜的核部;較晚一期在晚侏羅世,巖性為酸性噴出巖,僅區域性分佈於向斜的北端和東南邊緣。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崗岩:呈岩基產生。主要分佈於盆地的整個西部邊緣和東南外援。西部岩基稱為“溫泉堡花崗岩體”。直接與向斜兩翼呈侵入接觸關係,巖體中心相為灰白色中一粗粒鹼性花崗岩。邊緣相為肉紅色中一細粒斑狀花崗岩。東南岩基中心相巖性與西部岩基相同,邊緣相為斑狀細粒石英正長巖。本區所見燕山花崗岩,皆為這兩大岩基的邊緣相。這兩大岩基侵入於侏羅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層,同位素年令測定為一億年。形成時代相當於晚白堊世。

2.東翼淺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長一二長斑岩巖體及張崖子西南山正長斑岩——閃長珍巖巖體等。這些小巖體產狀為巖株。形成時代的侏羅紀——白堊紀。

其次,本區各種巖性如輝緣巖、閃長珍巖、煌板岩。花崗斑岩等的侵入岩脈。岩床為數眾多,均受構造裂隙控制。大致呈北東——南西走向,北西——南東走向及南北走向。

四、構造:

(一)柳江向斜構造盆地:

柳江盆地所在地區是一個由古老變質岩系所組成(並有廣泛出露)的薊縣~山海關隆起區的邊緣部分發育起來的向斜盆地。晚元古代青白口紀地殼下沉,接受沉積。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紀古生代,中生代地層所組成的向斜構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為——南北向延伸的不對稱甚至區域性倒轉的向斜,西翼的產狀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帶產狀發生倒轉,而東翼產狀平緩穩定。該不對稱的向斜軸部緊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層寬度東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

柳江向斜的基底為太古代。古老的混合巖。混合花崗岩等變質岩出露於向斜盆地的北部,東部及南部邊緣。在古老變質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呂梁運動造成的)。其上為晚元古代青白口紀巖系及以後各代地層。在向斜的西部及東南外緣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崗岩侵入,構成了險要得山地。

柳江向斜分成三個構造分割槽:

1.柳江向斜東翼區:

東翼佔據面積很大,約為整個向斜面積的2/3強。

東翼區的構造特徵是岩層產狀平緩穩定(產狀向西傾角在10度~30度之間)。次生厚度變化小對煤及耐火粘土的開採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東翼小巖株。岩床和巖牆為數很多。多處侵入相對柔軟的煤層。以致使煤層受變質和擾亂,是開採的一個不利因素。斷層多為北西和北東向。以正斷層為主,多是小斷層。

2.柳江向斜西翼區:

由於西部花崗岩侵入造成擠壓,所以西翼地層出露較窄,次生厚度變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構造特徵是:岩層近南北走向,岩層產狀變化急劇,傾向東,傾角可達70度,甚至直立,倒轉。另一個主要特徵是有幾條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斷層,自西向東上推,延伸很遠。

由於受到強烈的擠壓,岩層厚度變薄,甚至缺失,加上斷層發育。因此,該區少有開採價值的沉積礦床。

3.柳江向斜核部為燕山期,噴發的中性安山岩所佔據。往往構成山地,如老君頂,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現象。

(二)斷裂構造:本區斷層較發育,型別較多,主要為正斷層與逆斷層,分佈於向斜各處。主要斷層有:

1.雞冠山——湯河地塹:

位於雞冠山——上平山之間的湯河河谷中,由幾條近南北向的正斷層組合而成。斷層面傾角大,河谷東側斷層面向西傾,西側斷層西向東傾,湯河河谷就是沿地塹構造中心部位發育的。

2.伍莊——傍水崖斷裂帶:

該斷裂帶發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莊,東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數條斷層出現,形成迭瓦式構造。斷層面多向西傾斜。少數向東傾斜。傾角70o——80o。斷層面呈舒緩波狀,見有擠壓構造透鏡鏡體,構造角礫岩和片理化帶,牽引褶皺斷層和糜稜巖化等現象也較明顯。

3.蘇莊——伍莊——山羊寨逆斷層

該斷層發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於向斜軸,是一條走向斷層,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斷層東側為下盤,其亮甲山組豹皮灰巖,,斷層兩側為上盤,其張夏組後層狀灰巖。斷頻寬1米左右,中間有細晶閃長岩脈侵入。斷帶中有構造角礫,巖發育和片理化現象,旁側牽引,褶皺也較明顯。

4.牌坊砬子逆斷層:

該斷層觀察點位於伍莊東北500米牌坊子之廢棄舊礦坑處,斷層北北東向延伸,長達3公里。斷層發育於二迭系地層中,斷層東側為上盤,西側為下盤。上盤為下二迭統,頂部b層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統含礫粗砂岩,具有明顯的牽引褶皺。下盤為下二迭統粉砂質頁岩。沿斷層面觀察,見有構造透鏡體及片理化現象。上盤岩層兩組節理髮育。

5.石門寨126.6高地北採坑正斷層:

該斷層出露在柳江向斜的東翼,位於石門寨東南126.6高地北廢採坑處。斷層走向ne15度,斷層在平面上呈鋸齒狀延伸,在剖面上向東傾,傾角61o。整個斷裂寬頻15米,其中有正長斑岩岩脈侵入。寬約3.5米。斷裂帶中有斷層角礫岩,角礫大小不等,以東巖為主。後期被二氧化矽所膠結形成矽化帶。實出地表面呈鋸齒狀近南北向延伸。斷層延伸有1.5公里。

斷層東側為亮甲山組的薄層泥質條帶灰巖夾薄層竹葉狀灰巖,西側為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狀灰巖。

6.石門寨126.6高地南採坑逆斷層。

斷層發育在亮甲山組灰巖中,斷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緩波狀。斷層面在剖面上見有大片擦痕、階步,斷層面附近有構造透鏡體和斷層泥發育。斷層的上盤(北西盤)產生次一級的牽引褶皺。該斷層延伸不遠,斷距不大。

(二)構造發育史:

柳江盆地於晚元古代發生海進。在長期風化侵蝕的古老變質岩繫上開始接受沉積。直至古生代,沉積了厚度較大的地層。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在這段時期內曾有過長短不等的上升侵蝕期。如在清白口紀和下寒武世之,中奧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間都曾發生過沉積間斷。上述時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環境隨有過海、陸地明顯變遷。但地殼運動主要表現為平穩的升降運動。所以該時期的地層之間的接觸關係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

自中生代初期起,經歷的構造變動性質與古生代不同。這個時期的構造變動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層強烈、褶皺、斷裂。

二迭紀末,本區發生強烈構造運動。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雛形。導致侏羅系以角度不整合覆蓋在古生界之上。這次構造變動之後,本區產生地形上的差異,北高南低,導致二迭系地層愈向北受侵蝕愈強,甚至區域性無有蝕餘。侏羅系直接超覆於石炭系或奧陶系之上。

在下侏羅統下部岩層沉積後,又有一次構造變動。使下侏羅統下部岩層發生變形,改變了盆地沉積中心。所以下侏羅統上部岩層明顯地區域性起超覆於下部岩層之上。在西翼則超出下部岩層的沉積範圍。而角度不整合於古生界之上。由此推知,此時的柳江向斜以具不對稱

地質實習報告8

專業: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導老師:劉傳孝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地質實習報告。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專案是滿壽山的岩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專案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實習報告《地質實習報告》。

三、實習的內容

1、認識滿壽山的岩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岩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岩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岩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岩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兩米,岩層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岩組成,該層岩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岩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岩,厚約八米,岩石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岩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地質實習報告9

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學習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養野外觀察和分別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和獨立思考等科學素質,體驗野外生活,訓練對野外工作的適應能力,加深對地質知識的瞭解!

1、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認識常見岩石並對其組成成分、顏色、構造、結構等性質,並且對相應岩石進行採集並且進行描述。

3、學會用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以所處方位。

5、現場認識水平層理、楔狀層理、岩層的尖滅等地質現象。

實習人員和時間:

指導老師:申振強老師、景永強老師、封強老師、李影老師帶隊老師:王志強老師

小組成員:白培霞,劉倩,楊毅,白斌

實習人員有11級一班、四班全體學生及老師,本次野外地質實習歷時三天,即20xx年5月14日早晨出發到20xx年5月17日中午返校。

實習地點:

陝北地區

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三條路線,即:

(1)延安市棗園鎮莫家灣

(2)延安市安塞縣肖官驛

(3)延安市宜川縣壺口瀑布分組情況:

此次實習共有我們一班四班兩個班級八十多位學生,我們二個班以小組為單位共分成二十多個小組一位組長帶領一小組(我們油畫四班是我們的輔導員王志強王老師帶領的),另外每四個同學分成一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發一個地質包,包內盛放實習工具。一輛校車乘載一個班級的學生及帶隊老師,路線詳細下面根據實習敘述!

實習具體內容:

一、地點一

日期:20xx-5-15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莫家灣後山

實習任務:飽和含油砂岩的描述及其標本的採集,製作信手剖面圖,熟悉

使用羅盤儀測量岩層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以及瞭解黃土

地貌和地理坡度的測量。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天氣是那樣的炎熱,作為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

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瞭解了很多不同的地質現象。老師詳細講解了幾種常見岩層、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地質現象的分佈規律,並且畫出地質剖面圖,再根據地質圖分析區域和地質發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有所收穫,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初步瞭解地質為了在野外實習時有所收穫,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初步瞭解地質

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點一:首先我們觀測的是河邊的一些飽和含油砂岩,經過我們小組的細心和認真討論後得出飽和含油砂岩的一些性質,他的新鮮面為黑色,風畫面為紅褐色,具有厚層狀層理,粗粒碎結構,碎屑成分主要有碎屑顆粒,礦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長石等,膠結物為較硬的矽質膠結物,飽和含油,具有原油味,可汙手。點二:距點一向西1000米,進溝距溝口約800~900米,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岩層的剖面,根據老師的認真描述與我們的細心觀察,最後瞭解到該岩層剖面分為四個層次,最頂層是黃土層,緊接著是中砂,炭質頁岩和細砂岩,並分別進行岩層的描述,黃土層:土黃色,由粉砂組成,含有一定量細砂和粘土,顆粒徑在0.05~0.01mm之間,厚度約1~3m之間,中砂:灰黃色,粉狀結構,含較多的粘土,細碎屑岩,且很單一,厚度約5m。炭質頁岩:灰黑色,層狀結構,頁狀層理,厚度約為3m。細砂岩:淡黃色,塊狀構造,成分較為複雜,厚度約為10米。

點三:據點二為基準,再進溝500米,向東到達山頂,本地貌點土質疏鬆,多為黃色土壤,此地形主要以黃土塬,黃土樑,黃土卯為主,黃土卯是黃土被侵蝕切割而成渾圓頂部的孤立丘崗地形,如饅頭狀,各方向的坡度不一,此點北邊坡度為38°,東邊坡度為40°,西邊坡度為43°,綿延數百米的長樑和渾圓狀丘崗地貌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溝壑縱橫,丘陵起伏,一眼望去,與頂基本相平。羅盤的使用:

地質羅盤是地質實習中傳統三大件之一,運用地質羅盤測量岩石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是地質實習的基本技能。本次實習,我們通過運用地質羅盤測量岩石的產狀,複習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具體體方法如下:

(1)用地質羅盤測岩石的走向

測量岩層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羅盤上標有N—S相平行的邊)的一條稜與層面緊貼,然後緩慢轉動羅盤(注意:在轉動過程中,羅盤緊靠層面的那條稜的任何一點都不能離開層面),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磁針停止擺動,這時讀

出磁針所指的讀數即為岩層的走向。讀磁北針或磁南針都可以,因為岩層走向是朝兩個方向延伸的,相差180°。例如岩層的走向為60°或240°。

(2)用地質羅盤測岩石的傾向

測傾向時,用羅盤的北端指著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即S邊)與層面貼緊,放平,並轉動羅盤,轉動方法及原則同上,北針所指的讀數即為所求的傾向。傾向僅有一個指向,只能用一個數值表示,例如岩層的傾向為150°。

假若在岩層頂面還是哪個進行測量有困難,也可以在岩層底面上測量,仍用長測望標指向岩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北針受障礙,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岩層底面,讀指S針亦可。

(3)用地質羅盤測岩石的傾角

測傾角時,將羅盤豎起,以其長邊貼緊層面,並與走向線相垂直,用中指撥動羅盤,使測斜器上的水準器(長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測斜器上的遊標所指半圓刻度盤的讀數即為傾角。傾角的變化界於0-90°之間,如一岩層的傾角為35°。

(4)注意事項

在野外測定產狀要素,往往只要測量岩層和一切構造面的傾向和傾角,並記錄下來。記錄的格式:岩層的產狀為150°∠35°,前者表示傾向,後者表示岩層的傾角。由於走向和傾向相差90°,傾向加或減90°即為走向,上述岩層的走向是60°或240°兩個數值。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不記錄走向的原因。只有當岩層傾角近於直立時才記錄走向。

野外測量岩層產狀時,必須在岩層露頭上測量,不能在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分露頭和滾石,主要是靠多觀察和追索,並善於判斷。

另外,若被測量的岩層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岩層面上當作層面,以便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層出露很不完整時,這時要找岩層的斷面,找到屬於同一層面的三個點(一般在兩個相交的斷面易找到),再用記錄本把這三個點連成一平面(相當於岩層面),這時測量記錄本的平面即可。

一眼望去,與頂基本平其。

二、地點二

日期:20xx-5-16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安塞縣建華鎮肖官驛

實習任務:觀察河道沉積,觀測楔狀構造和尖面構造,觀察鐵質砂岩的特徵,並且及進行標本採集

點一:河床上河流沉積剖面描述

位置:肖官驛河道走向25度,小橋旁10米處

描述:河流沉積的砂岩顆粒的大小變化,說明分選性差。顆粒由粗變再變粗,說明當時水動力差,水流變化快,河流快速沉降,和水比較濁,河水擺動不定。

點二:巖性截面圖

位置:肖官驛對面溝300米處,方位145度根據岩石的分佈畫出巖性截面圖

點三:肖官驛對面溝據點二200米處,方位130度

交錯層理:通常也稱為斜層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於層系介面的紋層組成,斜層系可以彼此重疊、交錯、切割的方式組合。其特點是細層理大致規則地與層間的分隔面(主層理)呈斜交的關係,上部與主層理截交,下部與主層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層理的傾向瞭解沉積物的來源

方向。

這種層理是由沉積介質(水流及風)的流動造成的。當介質具有一定流速時,底床上可以產生一系列的砂波,這種砂波順流移動的結果,在陡坡加積作用一側形成了由一系列紋層組成的斜層系。

根據沉積岩構造畫出岩層的層理圖點四:鐵質砂岩的描述

位置:肖官驛對面溝據點二150米處,方位115度鐵質砂岩:新鮮面為暗紅色,具有厚層狀層理,粗粒碎屑結構,磨圓度較差,分選性較好。含大量鐵礦物的沉積岩,若其中鐵礦物含量很高達到工業品位時,即為沉積鐵礦。鐵質沉積岩中常見的鐵礦物包括赤鐵礦、針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赤鐵礦是前寒武紀和顯生宙鐵質巖的重要組分。針鐵礦是中生代鐵質巖的主要組分,磁鐵礦在前寒武紀鐵質巖中大量存在,常與燧石呈紋層狀互層;鐵的碳酸鹽主要以菱鐵礦形式出現,在一些非海相的富含有機質的泥岩中,尤其是煤系中,菱鐵礦常呈結核體或放射狀球粒結構的菱鐵礦產出;鐵的硫化物包括黃鐵礦和白鐵礦。

前寒武紀沉積鐵質巖:主要由碧玉鐵質巖、磁鐵礦石英岩、燧石鐵質巖等組成,其特徵是磁鐵礦、赤鐵礦層與碧玉巖、石英岩、燧石巖共生,構成條帶狀或紋層狀構造。我國鞍山式鐵礦即為此類岩石經變質作用產物。

海相沉積鐵質巖:與海相沉積有關的鐵質巖礦床有鮞狀赤鐵礦巖、鮞綠泥石鐵質巖和菱鐵礦巖等。鮞狀赤鐵礦巖常形成大型鐵礦,如法國的洛林鐵礦、美國的克林頓鐵礦以及我國北方的宣龍式鐵礦、南方的寧鄉式鐵礦。礦石主要由赤鐵礦鮞粒組成,形成於濱海環境。

菱鐵礦巖分佈於我國貴州、陝西等省,可構成一定規模的礦床,菱鐵礦是典型的成巖礦物,因此菱鐵礦礦床大多屬成巖期形成的層控礦床。湖沼相鐵質巖:產於某些中、高緯度的沼澤與湖泊中,礦石的結構有鮞狀、結核狀、球粒狀、疏鬆土狀等。礦石成分以針鐵礦常見,其次是菱鐵礦、藍鐵礦。古代的湖沼相鐵礦常與含煤地層共生,礦石成分以菱鐵礦為主。

三、地點三

日期:20xx-5-17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壺口瀑布實習任務:瞭解溯源侵蝕內容及意義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位於黃河中游,晉陝大峽谷中段,總面積約60

平方千米。黃河壺口瀑布聲如雷鳴,氣勢壯觀,它以排山倒海的獨特雄姿著稱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徵。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澱。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瀑布水勢洶湧,濤聲震天,景色壯麗,是黃河最壯觀的一段,也是國內外罕見的瀑布奇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面目,壺口瀑布這顆黃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龍般的姿態奔騰、咆哮著。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釋出。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使用者投票的方式各產生XX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溼地等15個型別。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壺口瀑布位列其中。

實習體會

這是大學以來的第一次野外實習,可謂感觸頗多。儘管我們這次的"篤行"只有短短三天,但得到的並不次於在校所學,甚至更多。尤其那些在課堂上看不到,學校也見不到的。通過短短的實習大開眼界。把一些理論上傳奇的東西看了個明白。烈日炎炎,我們並沒有為此而頭疼,也沒有為此而止步,恰恰是因好奇而大步向前。本著對大自然神奇的嚮往,我們克服重重困難,憑著頑強的意志,去尋找我們想要的和未知的。因為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鍛鍊機會,我們不得不珍惜。另外,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能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繼續學習的的信心和熱情。當然,每天去的地方都對我感觸很深,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那裡有很多東西,同時找到了許多岩石,在老師的幫助和講解下我也學到了不少,這也是值得欣慰的。大夥都熱情高漲,興趣盎然,信心百倍。有人照相,有人照石頭,有人和老師留影,我和幾個人問老師問題,老師在休息之餘給我們講解,讓我們懂得更多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然而我更深刻認識到了地質學的意義,它也與我們將來的工作息息相關相聯絡,如地層與油田密切相關。也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道理,並且學會了一些基本的考察地質構造的方法和要領。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需要準備那些東西,記錄那些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同是充分認識到地質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這也激發了我們自己對地質學考察和探索的興趣。最後感謝指導老師的辛苦講解,我代表油化四班全體同學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地質實習報告10

一、前言

通過這六天的實習,加深了我對工程地質這門課的認識,讓我從書本中走了出來,親眼見到了真實的地質現象,瞭解了斷層、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質現象,親自觀察了和體驗了各種岩石的分佈和形態,讓我從本質上對三大岩石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實習讓我們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來抽象的概念,使知識具體化,印象更深刻。實習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為我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實習的過程激發了我在將來學習的熱情。所以,實習對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對這次實習也做了縝密的部署:

1。時間: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點: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

3。路線:

1)。秦皇島市石門寨鎮

2)。秦皇島市祖山東門

3)。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鴿子窩公園海灘

4。目的:

1)。使理論聯絡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鑑別和觀察常見的岩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4)。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二、實習地區概況

1。柳江盆地地質概況

柳江盆地為我們在秦皇島地區野外地質實習的主要區域。它位於秦皇島市區北側,其中心距秦皇島市28km,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區內有縱貫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鐵路與秦皇島市區相通,交通極為方便。 該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其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東南,出盆地後在山海關的南側入渤海。盆地內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為老君頂,海拔493。7m。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mm,其中70%集中於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

2祖山國家地質公園概況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稀有植物及瀕危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島市區23公里。屬原始森林峽谷型自然風景區。因燕山以東、渤海以北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綿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開發至今,形成五大景區,100餘處自然景點,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峽谷總面積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區內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蓋率96%以上。象形奇石、雲海、日出、古洞、原始叢林、溪流、飛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樹掛構成景區十大景觀。祖山原始森林峽谷是侏羅紀至白堊紀末地殼運動而成。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衝擊下,形成了多處絕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勢跌宕,峰巒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盤撥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巖作脊樑,以瀑流注血脈,搽嬌花飾容顏,披蔥蘢為秀髮。景區內山勢陡峻,溪水跌宕,可謂立峭巖作脊樑、注瀑布為血脈、披茂林作秀髮,裁白雲作霓裳,集雄奇嫵媚於一體。峰奇水異,洞幽石美,林豐草茂,歷史淵源,是觀光旅遊、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絕好場所。

3。鴿子窩公園海灘概況

鴿子窩公園又稱鷹角公園。由於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鷹屹立,故名鷹角石。該石高20餘米,過去常有成群的鴿子或朝暮相聚或窩於石縫之中,因此得名鴿子窩。鴿子窩公園是觀賞海上日出的最佳之處,每逢夏日清晨,這裡雲集數萬名遊客觀賞“紅日浴海”的奇景。

三、實習內容

1。柳江盆地保護區石門寨西門180米處

該處岩石以沉積岩居多,由地質構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經長期風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層 為中厚型,中間夾有薄的灰巖。灰巖呈竹葉狀,較破碎,屬碎屑結構,這些碎屑物質經膠結後形成灰巖。此處岩石約5億年前形成,屬下奧陶世紀,粘土礦物發黃,岩石經強烈的構造運動,由水平變為傾斜,產生背斜現象,並有正斷層出現。用地質羅盤測該處岩石的產狀,走向為北偏東10°,傾向為北偏東100°,傾角為30°。

由此處向西約200米處岩石出露於地表,經驗證為砂岩,其結構為碎屑結構,此處不整合現象明顯,由砂岩和灰巖組成,屬沉積接觸,砂岩約2億年前形成,灰巖約5億年前形成,由於形成年代不同,說明為不整合。此現象說明秦皇島地區至今至少經歷了2次地殼運動,因為3億年間隔形成的不整合面應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經歷2個迴圈,而該處岩石現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礦物,是地質學家發現地下礦物的依據。不整合面處強度差,不適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鍋店東北200米處

該處為石灰窯產石場,觀察此處岩石,岩溶現象明顯,有溶溝、石芽、天生橋等。其原因是地殼運動抬升到潛水地表以下,潛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現象,因岩石中有裂縫,有空間且水有徑流通道。岩溶現象是因為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岩石經長期化學反應,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該處向西北走約100米處,發現大面積的岩石間侵入接觸現象,石灰岩中夾有岩漿岩,說明此處經歷過火山噴發。該處亦發現有巖牆,較長,寬約3-4米,其走向為南北方向320°,由花崗岩、長石、石英、雲母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經長期風化,產物為第四紀土,岩石中還發現有巖洞。此處向東南方向約200米處,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層,呈單斜,基本走向為南偏北。在砂鍋店東等地,發現石英斑岩,它是花崗斑岩的又一種變種,具隱基斑狀結構,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蝕現象。此處也有閃長玢岩,呈巖牆狀產出,具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地質實習報告11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境內,華縣劉家河村南,縣城東約五公里處, 山門距隴海鐵路華縣火車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僅2.2公里,均有等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勢東連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野外地質實習報告。這裡山青水秀,風景幽雅,是一處靈境勝地。少華山屬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頗多,當地群眾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勢,修廟琮,塑神像,鑿石開路,設定棧道、鐵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縮小的華山,因而取名少華山。少華山上現有齊雲洞、觀音洞、希夷崖等景點。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岩漿侵入的火成岩、變質岩構造,即屬於太白、華陽岩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的岩石大部分為玄武岩和花崗岩等火成岩,同時又有少數的沉積岩和變質岩。其褶皺形態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為溫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域常見岩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象:河流山體特徵,實習報告《野外地質實習報告》。

③觀察岩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理。

④使用地質羅盤測岩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基本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

認真觀察地理現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的實習精神。野外注意安全,進入山區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陝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岩石。

少華山由於是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所以那裡的岩石多以火成岩為主,其中白色花崗最常見,也有肉紅色的花崗岩, 少華山區的岩石主要為玄武岩和花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噴出巖多呈黑色風化面黃褐色或灰綠色。細粒或隱晶結構呈斑狀結構並長有氣孔、杏仁等構造。火成岩根據其化學成分及礦物成分排列,分為超基性岩. 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根據岩石產狀,分為深成岩.淺成巖和噴出巖。花崗岩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岩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花崗岩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岩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

第三章:構造。

實習地區構造概況:少華山在大一級地質構造中屬於秦嶺構造帶,進一步劃分屬於東秦嶺地質構造帶。

少華山隸屬於秦嶺山系,是由於渭河地帶地殼下陷同時又由於上古時期形成古地臺時的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以及印支運動等,其中海西運動的影響之為明顯: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隨著廣泛的岩漿侵入活動秦嶺及其周圍山脈相繼隆起。少華山山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岩漿侵入的火成岩、變質岩構造,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為複雜,斷層構成複雜,背斜較易觀察,向斜成山不明顯。岩層層理較清晰。岩石表面風華嚴重,節理較為明顯。

地質實習報告12

實習目的.:

瞭解定西市渭源縣地形、地貌、地勢以及植被分佈狀況,考察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生存、發展以及人口分佈情況的影響。

實習地點:

定西市渭源縣境內

實習工具:

羅盤、望遠鏡、岩石包等

實習內容:

1、實習區域概況:

渭源縣位於定西市境內中西部,北靠安定區和臨洮縣,東接隴西縣,南連漳縣,西與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臨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於北秦嶺向西部的延伸地帶海拔在20xx—3000米,水土流失嚴重,氣候屬溫帶半溼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7—8攝氏度,平均降水量為20xx—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

2、實習內容具體情況:

(1)天井峽丹霞地貌:

神奇美麗的天井峽:天井峽屬丹霞地貌,(如圖1)為一橫亙十五里的史前峽谷、十五里畫廊的天井峽,充滿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等眾多情趣。旅遊開發開放以來,倍受各界人士及旅遊者的青睞和讚譽。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記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貌以廣東北部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髮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

(2)河流階地:

在渭河流經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縣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頭,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階地,主要是由於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並呈階梯狀分佈於河谷的兩側,階地由階面與階坡組成,前者為原來谷地的遺留部分,後者則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階面與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為階地高度,多階地的順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灘的最低階地稱為一級階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級推移。

河流的階地主要分為三類:即侵蝕階地、堆積階地和基座階地。渭河河谷則主要為侵蝕階地,由河流長期侵蝕而成的切平構造面,渭源縣城的大部分面積和人口就分佈在這個切割平臺上,即分佈在渭河的一級階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漸抬升,也就是說,隨著階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築的數量分佈呈一種下降的趨勢。

(3)系雲摩天太白山:

“不登太白非好漢,登上太白賽神仙”,遊人用這句話來形容太白山的奇偉雄巨集,太白山山勢險峻,酷似華山,因此,有“小華山”之稱,(如圖2)太白山海拔高約3300多米,在太白山山麓主要有人工針葉林(以落葉松為主),大約再向上兩百多米逐漸由針葉林向灌木叢過渡,樹木以喬灌木為主,如:樺樹(紅樺、白樺)等,在大約20xx米處開始有了積雪,此時天上的雨滴變成了晶瑩的雪花紛紛落向地面,在這一帶連灌木叢都少見了,大多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頂向下俯視時煙霧飄渺,真有一種神仙暢遊的感覺,此時的山頂已是荒漠,只有進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幾簇耐高寒的植物,顯得特別荒涼,雖然這裡沒有終年積雪,但十月的天氣已經讓這裡變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令人感覺毛骨悚然。

(4)石門水庫和峽口水庫:

這是在渭河源頭的兩條支流上所建的水庫,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條支流彙集而成,站在水庫的堤壩上,看碧波盪漾,讓人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親切感。

水庫的主要作用有:

1、調節地方小氣候,由於定西市內氣候比較乾燥,蒸發旺盛,這樣的水庫就有了增溼降溫的作用,使得地方氣候呈良性迴圈的態勢。

2、水庫可以用來灌溉,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這樣就可以使得渭源縣人口打破靠天吃飯的單一模式,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

3、水庫可以用來搞一些人工養殖,來發展地方經濟,增加經濟收入,從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

4、修建水庫不僅對氣候、農業和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成為渭源縣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5)三國古道雙石門: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雙石門,(如圖3)位於渭源縣城南部40公里處,距省城蘭州164公里。這裡集險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動物、歷史傳說於一體,是人們舉行野營活動和探險的好地方。這裡擁有11萬畝的大草場,春秋季節,山花爛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並有許多珍稀動物,生態環境十分優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難遇的冬蟲下草,在11萬畝的大草場(如圖4)到處可見悠閒的犛牛、雪白羊群、以及幾匹狂奔的牧馬,雙石門主要是斷層構造在地質運動時一側抬升,而另一側下沉在露骨山腳下形成了形似山門的岩石——石門,因為有兩道這樣的石門,所以稱這裡為雙石門。

在石門的巖壁上清晰可見那斷裂岩石的層理結構,在石門的中間就是著名的“一線天”,在這裡有一股流水從石門中潺潺流出,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6)首陽山原始森林:

首陽山與蓮峰山遙相呼應,其山勢巍峨高峻,古鬆鬱鬱蔥蔥。因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在這裡曾留有伯夷、叔齊之遺骨,並有聞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如圖5)讓人不覺感嘆到人類竟然是那麼的渺小,通過悠遠深邃的幽徑,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望著腳下鬱鬱蔥蔥的樹木,有一種征服萬物的快感,此時,又有讚歎人類之偉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實習小結:

通過對各種自然風貌的觀察和身臨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層次的領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態和那包羅永珍的環境,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瞭解和領悟,更使我對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觸。

地質實習報告13

馬上就要出去參加實習了,內心還是有那麼一點激動的,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在不斷地慢慢的成長中學習到的問題,我相信只要參加實習的機會多了,我就會做好這一切,很多的現實問題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的,相信我能夠做好這一切,參加實習得到實習的鍛鍊!

一實習地點

佛山市高明區西坑水庫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

二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絡。

2、認識瞭解水工建築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a.地形地貌條件 b. 岩石與土的型別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天然建築材料等方面。

3、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共3頁,當前第2頁123

4、通過實際考察,瞭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認識。

實習內容

1. 西坑水庫及其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簡介

西坑水庫(中型)位於高明區楊梅河上游,水庫集雨面積為10.5km2,庫容為1030萬m3,興利庫容為798萬m3,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設計高程為114.2m,頂寬5.0m,最大壩高29.5m。溢洪道為開敞式,底高程為110.3m,寬15.0m。在壩後建有一座發電站,裝機發電功率為32kw。水庫在1997年安全鑑定為二類水庫,但是經過幾年的觀察,前期所進行的除險加固措施未能徹底消除水庫的安全隱患,主要還存在壩體滲漏嚴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壩壩體單薄、反濾體存在失效跡象等安全隱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問題。水庫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遷往他處,這樣不但給水庫的管理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更嚴重的是,群眾在水庫管理範圍外,溢洪道尾水兩側承包責任田裡興建住宅房屋,逐漸遍及了整個大壩下游的洩洪區域,涉及房屋1.3萬m2,人口300多萬人。由於下游洩洪渠道僅1.0m寬左右,加上淤塞嚴重,一旦水庫洩洪將淹浸和沖刷下游農田和這些房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

該工程任務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等別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築物為3級,次要建築物為4級,臨時建築物為5級。水庫永久性主要建築物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衝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設計。 xx 期間計劃對西坑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需土方11萬m3,石方1.7萬m3,混凝土0.2萬m3,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大壩壩體採用高壓擺噴防滲,上游壩坡坡腳增設拋石壓腳,下游壩坡坡腳新建排水稜體,重建輸水涵管,重建壩後電站,整治溢洪道下游歸河段長1040m,完善大壩觀測和水庫自動化監測等。本工程招標範圍為水庫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專項部分及電站部分。

2. 泵站建設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概況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積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是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聯圍東堤18+300處(丹灶建設段)。泵站主要負責丹灶大良圍片區的排澇任務,受益區為上沙、下沙、建設、石聯、荷村、新農村委會,丹灶鎮城區、赤坎水庫三水西南鎮南下村委會等,總集雨面積約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質條件

泵站站址處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為6.55m,20xx年一遇洪水位為7.23m,20xx年一外江洪水位為7.61m,50年一遇設計防洪水位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為0.5~1.5m。內湧正常水位為0.00~0.80m。

站址處地質構造共分8層,各岩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岩。工程場地土屬軟弱土類,建築物地類別為ⅲ類。

2.1.3工程投資及規模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體工程投資估算為7196.63萬元。泵站工程等級為ⅱ級,主要建築物級別為2級,排澇標準為20xx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169.8mm兩天排幹。總體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萬 ,、石方5.01萬 、混泥土方1.16萬 ,基礎防滲高壓旋噴樁總長9197.6米。

建設泵站原有大良圍電排站排澇能力:總裝機1645kw,總排水流量24.45。現設計安裝4臺1600zlq9.5-8型立式軸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電機,泵站總裝機容量4000kw,設計排澇流量39.76 .泵站建成後排澇能力對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確保圍內不受浸。

2.2國外泵站技術和管理制度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2.2.1國外泵站技術裝備好、自動化程度高

國外水泵的效能指標明顯優於國內,機組的結構、配套和傳動方式也豐富多彩。國外大型水泵生產企業製造出來的泵,一般具有轉速高、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其流量是我國同口徑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蘭1.8m的水泵與我國2.8m的水泵效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為23.1噸,後者的重量卻是48噸,兩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採用齒輪傳動,可以大幅度地減小電動機的體積和重量。如荷蘭口徑3.6m的貫流泵,採用齒輪變速傳動的結構設計後,與其配套的高速電機直徑僅1.2m,電機和齒輪箱的總重量是15噸。如果將這臺泵改用我國的直接傳動,其電機直徑將由原來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噸增加到49噸。由此可見,國外機組的高速化,不僅使機組的體積減小、重量變輕,而且還使廠房和土建投資大幅度降低,特別是考慮不同機組的裝置形式(立、臥、斜式)對泵房結構的影響後,這種效果更明顯。

國外水利工程建設,十分注意嚴把質量關。如荷蘭的水泵生產和泵站管理,兩者在業務上的關係要比我國密切得多,水泵廠的設計人員對泵站的執行管理非常熟悉,他們與泵站管理單位在設計、生產、製造、試驗、安裝、除錯、執行和檢修等各個環節上配合默契,協調一致。水泵的內外表面平整光滑,葉片鋁青銅表面加工光潔度高。這樣就確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僅效率高,空化效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長了水泵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而國內的泵站質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執行一段時間後就發生地基下陷和建築物開裂。國內水泵品種規格較少、結構形式單製造質量普遍較差,價格方面甚至低於與其配套的電動機。泵站設計時,只能選用效能差不多的那麼幾種定型產品,這樣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還留下了許多不安全隱患。

國外泵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對泵站執行的各種指標、長期跟蹤、監測和記錄,隨時發現問題可隨時加以解決。同時,記錄下來的資料也將成為水泵開發和效能完善的依據。另外,自動化大大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也減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員。如美國,幾十公里的輸水乾線上,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國內泵站一般建於六七十年代,裝置陳舊,自動化程度低,往往採用經驗管理和定期大修的辦法。這樣,大大地影響了泵站經濟,增加了管理開支,造成經濟上不必要的損失。

4.2 國外泵站執行管理人員少、素質好、社會分工嚴密

國外泵站執行管理人員只相當於我國的1/10,而執行管理有條不紊,長期保持正常運轉。以荷蘭為例,事實上,stork泵廠負責核心部件的生產和總裝,泵站的管理人員只負責值班執行、小規模的檢修和大規模的檢查,而大規模的檢修則由泵廠完成,甚至於清潔衛生工作都由專業人員承包,更沒有沉重的行政包袱。這些社會分工與協作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鑑學習。

國外泵站一般採用懂專業、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泵站執行中,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能正確地處理突發事件。而國內許多泵站管理人員素質差,專業技能低,地方保護嚴重,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新技術的引用,導致泵站執行管理水平相當落後。

4.3 國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維護和保養、執行管理費用充足

國外泵站的清潔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汙、清淤機械,它是保證泵站安全執行、節能、減少水泵磨損、延長機組壽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裝置。但國內泵站的水泵工作環境差,設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沒有配置清汙機械,已設定的也不好用,問題在於關鍵技術不掌握,落後,資金投入也不足。

在費用方面,國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國家撥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資金,有條件、有能力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改造、維修和擴建。而我國泵站建設資金短缺,且許多泵站主體工程在一次性投資建成後,工程配套滯後,續建費用少,這樣就使一部分泵站長期不配套,工程遲遲達不到設計效益。另外,泵站執行管理資金少,甚至連職工工資都無保障,更談不上泵站機電裝置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來,一些專家通過考察,對國外泵站的發展、執行和管理情況進行了一些歸納和敘述。更多的有待我們更深入的考察、瞭解、研究和學習,並調整政策,加大投入,腳踏實地地作好工作,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泵站工程的發展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實習收穫

可以說,一天的實習是很短暫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從中獲益,特別是兩個在建工程這樣好的實習點,讓我受益匪淺。首先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西坑水庫加固工程的高壓擺噴防滲施工:由於西坑水庫壩體主要由築填土(qs)之粘土質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壩基土為早侏羅世(j1ηγ)不同風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這樣的天然建築材料滲透係數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數量級甚至達到 ,導致大壩滲漏比較嚴重。通過高壓擺噴灌漿,在壩軸線面上形成一層厚幾公分的防滲牆,以解決大壩的滲漏問題。

其次就是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的地基處理,尤其是對地下水的處理。工程站址處各岩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質粘土和風化泥岩的防滲能力相對較好,故地下水對工程主體穩定性的影響必須認真考慮。施工時在用了一層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滲,巧妙的是,主體工程周圍用打樁到地下幾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躍的,多餘的地下水過慮出來,防止地下水上衝和消退對地基的影響,同時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帶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總的來說,這樣的實習有效直觀地展示了各種地質條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以及施工解決方案。這是單調課程講解無法達到的效果。實習,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去參與了,去了解了才會明白。最後,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時刻準備好,就不會在機會來臨是手足無措,對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實習總結

在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的在學校課本上和知識裡學不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在真正的實踐中才能夠得到巨大的鍛鍊的,我也相信我會做好這一切的,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才會將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中我相信我會繼續不斷的做好的。通過實習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這一次實習是給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財富,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繼續做好的!

地質實習報告14

1、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根據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工程地質》課程學習期間,進行為期一週的野外實習,目的是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絡實際、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知識,通過地質實踐,進一步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在實際地質環境中學習,學習野外地貌觀察方法,提高野外視野,掌握地質勘探的基本技能,增加專業素質,為今後學好相關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2、 實習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由負責指導實習的教師組成,其組織結構如下:

(1) 組 長:楊有海、田建良

(2) 成 員:楊有海、田建良、李春鋒、秦虎、餘巨集遠、李x秀、朱軍

3、實習組

實習組由全體參加實習的學生組成,下面又劃分為小隊。以教學班為單位成立5個小隊,每小隊由7名小組成員。每小隊任命小隊長1 名,其他成員為組員。

4、實習基本要求

1、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巖類及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後,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

4、實習結束後,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報告書編寫要求見實習報告的 要求)。

5、實習組織及方式

地質實習土木12級四個班安排在第四學期17周,時間為一週,以校外集中實習的方式進行。

6、實習安排

1、實習地點

2、實習路線

實習分別在合黎山實習點和黑河流域實習點進行。

路線一:從河西學院南校區校門口出發,沿著北環路直行進入盛和路,左前方彎道進入崑崙大道左轉進入張火公路,沿張火公路行駛直至目的地合黎山實習點。合黎山實習點路線如下圖所示。

合黎山實習點路線

路線二:從河西學院南校區校門口出發,進入西環路,沿西環路行駛進入西二環路,沿西二環路行駛直至目的黑河流域實習點。黑河流域實習點路線如下圖所示。

黑河流域實習點路線

3、實習內容

本次工程地質實習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常見礦物、岩石的識別(實驗室完成)

A、7種礦物:石英、長石、雲母、方解石、白雲石、黃鐵礦、高嶺石;

B、9種岩石:花崗岩、玄武岩;礫岩(角礫岩)、砂岩、頁岩(泥岩)、石灰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

2)認識地層、觀察地質構造、測量岩層產狀

A、地層;B、層狀構造;水平岩層、傾斜岩層、直立岩層; C、各種地質構造; D、岩層產狀要素測量;地質羅盤使用。

3)觀察風化作用、河流地質作用

A、風化作用---西北乾旱地區;B、河流地質作用現象---黑河流域(河谷、河床、谷坡、谷緣、河床、河漫灘、河曲、牛軛湖、階地等)。

4)土體的巨集觀特徵、土的野外鑑別

A、殘積土; B、坡積土; C、洪積土; D、沖積土 E、黃土:顏色、礦物成分、土的成因、形成年代、分佈特徵;層理;均勻性;垂直節理髮育程度;土柱。

5)閱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楊有海教授講授)

《河西學院教師公寓岩土工程勘察報告》,主要包括工程概況、勘察方案、自然地理條件、工程地質年代條件評述、地基土的工程性質評價、場地地震地質條件與地震效應、岩土工程評價、結論與建議。

7)河西地區、張掖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層、地貌特徵

4、時間安排

地質實習報告15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儘量提供更多的鍛鍊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瞭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瞭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佈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岩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型別、分佈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並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瞭解到:約在距今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後,相對穩定地層的範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複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後,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於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於大海的邊沿,洶湧的海濤沖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於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裡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嶽的石英砂岩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岩石主要為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

(二)5月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岩石主要為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砂岩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矽、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裡粒含量要大於50%。決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岩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態的岩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於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岩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岩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岩石的裂縫。這是由於岩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岩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岩層的產狀要素的關係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岩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岩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於岩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型別的斷層是由於板塊擠壓形成的。衝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岩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型別。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岩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型別的斷層中,不同的岩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岩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岩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範圍的擴大,上覆岩層的沉積範圍大於下伏岩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岩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岩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岩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後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於岩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岩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岩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乾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乾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岩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岩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岩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餘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於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瞭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