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環境類實習報告彙總5篇

實習 閱讀(2.33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境類實習報告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環境類實習報告彙總5篇

環境類實習報告 篇1

優點:作者認真概括了實習每一個片斷,並通過查詢相關的資料補充和豐富實習內容,所引用的材料基本適當,人與環境實習報告。並在此基礎上,引出3個專題進一步論述,行文有的放矢,重點基本突出。不足:引用的材料在文章重未經消化,仍呈資料狀態,缺乏明白的說服力。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鄧一婷引言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實習報告《人與環境實習報告》。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裡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裡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裡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澱了。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儘管略顯

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儘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裡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澱,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裡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呢?在實習過程中接受採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裡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臺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

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採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其一是來遊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淨,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遊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遊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採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範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環境類實習報告 篇2

金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地貌較為複雜,以山地、平原為主,戈壁、綠洲、大漠東西展開,南北更替,相間排列,南北海波達3000多米。西南部祁連山冷龍嶺及其支脈,山勢雄偉挺拔,有“祁連近天都”之稱,冷龍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4442米,終年積雪,山間分佈天然森林,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久負盛名的天然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餘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

金昌市的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地勢平坦,乾旱少雨,炎熱乾燥,日照豐富;南部山巒疊加,海拔高而潮溼多雨,氣候寒冷,終年無夏。呈現以大陸性沙漠乾旱氣候為主和南部祁連山高寒氣候為輔的特徵。金昌自然降水由東北向西南遞增。

金昌市的水資源較為匱乏,工、農業用水分配不均,嚴重失衡。金昌市位於石羊河流域中部,境內主要河流有東大河、西大河,均發源於祁連山,屬河西內陸河石羊河水系,多年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金川峽水庫是該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的水源地。

金昌市的礦產資源豐富。是以有色金屬、重化工為主體的重工業城市,是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和鉑族金屬提煉中心。金昌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已探明的鎳儲量在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加拿大一礦區,與銅鎳伴生的其他稀有金屬,儲量及品味都居全國首位。

基於金昌市及其周邊地區地貌複雜多樣,山地、綠洲、雪山、戈壁、沙漠以及草原一應俱全,各種環境問題典型,所以它是一個環境認識性實習的好地方。

實習目的

綜合環境調查實習是專為我校環境系二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環境認識性實習課。首先,我們可以初步的瞭解自然與人為環境的基本狀況,瞭解自然演化和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汙染,認識資源浪費對經濟發展的限制;其次,通過實習,我們可以學以致用,把課堂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的鍛鍊也可以鞏固我們的課堂知識,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過程;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你可以認識到自己在哪方面能力的欠缺和不夠,有利於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以便在今後繼續學習的過程中查缺補漏;除此之外,通過此次學習,可以加強對大西北的瞭解,樹立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戰略思想。

實習內容

此次實習圍繞石羊河流域展開,實習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在實習的同時,我們認識到了各個區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認識到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上下游用水分配的矛盾,用兩句話概括:環境汙染正在進行,生態環境正在惡化。表ⅰ記錄了實習各區域的主要環境問題或概況。

環境類實習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挖掘機行業得到飛速的發展,中國己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機市場。世界上幾乎所有著名的挖掘機制造公司、國有和民營企業都看好中國挖掘機市場,紛紛進入中國挖掘機行業進行開發、生產和銷售。在全球化競爭的衝擊下,國內企業要想在這個市場中取得一定的優勢,必須在自身所處的市場環境中營造企業獨特的市場營銷策略,營造企業發展的市場需求。在此情況下,通過對我所在公司的營銷環境的調查、分析,希望對國內挖掘機行業能有一個借鑑的作用,以更好的發展中國挖掘機行業。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20xx年4月10日~20xx年6月23日

2、調查物件:合肥中建工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三、調查內容

我所在的合肥中建是一家主要以代理日本挖掘機的機械工程公司,公司連續12年成為日立挖掘機整機銷售量最大的代理店,被日立建機株式會社授予“世界規模最大最優秀的日立挖掘機 代理商”稱號,並於20xx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而公司能12年不變代理日本挖掘機主要和其獨有的市場營銷環境分不開。下面分別從巨集觀和微觀來介紹公司的營銷環境:

(一)巨集觀環境要素

1、經濟因素

現階段我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代,經濟重建、城市規劃、基礎設施、房屋在建等都需要大批機械裝置,國家也大力支援該些專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挖掘機行業的發展。而經濟的增長,也使得個體投資者也大力投入到該行業,尤其為房地產行業。

2、人口因素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需求總是大於其他國家。且人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部,也剛好迎合了外企及相當多的企業在該地區的發展。

3、技術因素

對於高科技產品在大眾行業中的應用,國內還是一個空缺,但日本的挖掘機在引進中國的時候就採用了高科技的、高質量的材料等,所以在中國市場上一路橫行。

4、政治和法律因素

國家支援中西部的建設,對於機械行業來說又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它的發展也是勢不可擋的。

(二)微觀環境要素

1、企業內部環境

企業堅持以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為企業願景;與時代共進,與夥伴共贏為企業宗旨;文化激勵,制度約束為管理理念;營造客戶關係,銷售企業信譽為經營理念;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為座右銘;資源有限,市場無限為市場觀的企業理念不斷要求自己從而創造神奇。

2、市場營銷渠道機構

公司一直堅持從日本總部進貨,嚴格要求自己,不弄虛作假,保證質量,品質,信譽,承擔風險等,同時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把服務做在客戶開口之前。

3、競爭者

公司組織人員對同行業進行調查,分析競爭者的一切情況,找出其優點借鑑,缺點完善,不斷提高自己在同行之中的優勢地位。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4、公眾

公司通過對公益事業的支援等提升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信譽度,讓消費者知道、瞭解自己的產品,擴大銷售規模。

  四、環境要素的分析

雖然我們看到國家對機械行業的支援力度以及其美好的發展前景,但不得不指出的是機械製造企業產銷繼續增長,但其速度卻有所放緩。而挖掘機等建築產品已步入加速增長期。因此,公司應該加強對企業產品質量,品質,技術方面多做要求,儘量在同行中顯示其與眾不同的保障。

  五、國內企業的對策

1、加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吸取外企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技術,在技術和裝置上不斷拓進。對於較小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應該先於外企合作,以其力量壯大自己的實力,用以比較充分的資金以及海外比較先進的管理模式與本土化相結合

2、引進先進的人才並組織新技術、新技能的培訓,在對人才使用上要揚長避短、因人而 異,最為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掘員工的責任意識、團隊精神、創造潛力,能夠將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那麼企業必定能吸聚人才、穩定隊伍、開拓創新、持 續發展來擴充企業的內部人員素質和管理要求。

3、實現5S、6S管理,能夠嚴格控制生產原料的購買、儲存、生產、銷售的管理。在企業文化的建設方面上,公司要以建立“誠信合作、精簡高效、坦誠溝通、團隊合作、渴望成功”為企業文化理念。

  六、總結

國內企業在面對外企的衝擊是,要能穩住步伐,積極應對,這不僅是一種挑戰,也是發展、壯大自身企業的一個良好的機遇。在應對時能抓住核心競爭力,用SWOT分析法來隨時勉勵自己、提升自己的品牌,而不是臨時磨槍,慌亂陣腳。用本國的資源優勢不斷改善企業的營銷戰略和措施。

環境類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概況

1. 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遊客的交流, 增進我們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以及瞭解人們對於環境的真正需求。

2. 實習路線及內容:20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後,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

3. 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絡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實習記錄

1. 逸夫二樓經圖書館至燕南園途中:

在圖書館前回望,通往東門的那條路,左邊是繁忙的建築工地,右邊是教學樓,僅有的那片可憐的草坪是看不到的。雖還是春天的早上,但還是給人一種熱的感覺。也許因為是新建不久的,路兩旁幾乎沒有一棵樹。北京春季多風,有時還會夾雜著工地上的土,形成一個小型“沙塵暴”,令這條路有些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頭疾走,當然這種情況在出了東門以後也沒有得到緩解。缺乏綠色,也使這條路讓人感到很暗淡,有些過於嚴肅。

不能說這條路上完全沒有綠色,還有一片草坪。關於它我問了問周圍的同學,有的說沒什麼感覺,有的說它晚上還不錯,還有的說剛來的時候覺得綠油油的挺好,後來就沒注意了。我覺得這和人的心情有關,剛入學當然覺得什麼都好,後來也就沒心情注意了,還是“低頭疾走”要緊。晚上其實是草坪裡的燈好看。這麼說來它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大,不如種些樹,因為在地學樓前,我覺得弄成一個小型的實習場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認識認識植物,比在屋子裡印象要深刻。

老師還提到如何設計這條路以配合圖書館及周圍景物的問題。

2.“世外桃源”——燕南園:

(1)老師在園內一片草地中講解:

瞭解並認識了一些植物,如耐踐踏的車前草,開著紫色小花的二月蘭,堇菜和蒲公英等。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們特殊的照顧,自生自滅,但是生生不息,二月蘭謝了,三月蘭花開,種類更加豐富。

(2)自己在園中的觀察:

與園外相比,園中的人工雕琢很少。牆角,路邊都長著野花。注意到園中很少有鐵柵欄,草地的邊界都是由一種植物,再在上面簡單的架一根竹竿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長葉開花後應該很漂亮。我想這個效果是鐵柵欄無法擁有的。在裡面還看到三隻野貓,兩白一黃。

(3)同園內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歲的叔叔在自家門前的地裡給玉簪花分株,訪問中他說這一小片地裡的植物都是他種的。問他住在這裡同住在樓房哪個好,他說當然是這裡好,因為這裡人的密度小,活動空間大,還可以種花草。

在詢問一位住在園中30多年的老大爺時,他指著園中的一個花壇說,那裡以前是一個遊樂場,現在修了反而少了個娛樂的地方。

在問及住在此處還有什麼不如意的時候,被訪的人一致對園內的公廁表示不滿,說不僅環境差了,而且人也雜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這裡的老奶奶說這裡的植被亂七八糟的,自己想種點花,又會被人折走。

3.靜園:

據老師介紹,這裡以前是一片蘋果樹林,但為修草坪被砍掉了。靜園的草坪可以任人踐踏,目前黃綠相間,野草為綠。

4.未名湖:

有一個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個人正在湖邊的長椅上看書,突然身邊開始噴水,嚇的差點跳起來,原來是給草坪澆水的時間到了。我覺得這是設計的一大失敗。設計要處處為處在其中的人著想,也許坐椅與噴頭不是一起建的,但後來新增的應考慮到整體,不能將一個一個設施隔離起來。

5.蔚秀園:

主要是同居民進行交流。大家似乎還是抱怨的比較多,都反映小區中的一個死水溝蚊蠅滋生,臭氣熏天,垃圾成堆。據瞭解,這個水溝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來井,居民也不多,後來蓋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來井不出水了,活水變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當問及對小區內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時候,大家的意見也是出奇的一致,說現在太亂,草亂七八糟的,還是要搞搞綠化,弄利落點好。問她們野花難道不好嗎,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種的花那樣開的長,也沒有那麼多種類,而且也沒有種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觀點似乎與老師自然即是美的觀點有些矛盾,這種情況在燕南園中也有發生,人們還是需要整齊的草坪和人工栽種的花朵。是因為我們訪問的都是些老人家,她們見了太多的荒蕪與嘈雜,現在渴望一種整齊的美嗎?

6.海淀公園:

還是以自己觀察和同別人的交流為主。在公園中沒呆多久就感到很晒,問在公園中健身的人,也反映這裡的樹陰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來。一個看著孩子玩

環境類實習報告 篇5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環境實習報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實習報告《環境實習報告》。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

燕南園裡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