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審計工作心得體會及工作感悟

實習 閱讀(1.92W)

審計工作貫穿於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準確、科學的審計工作在經濟建設的道路上發揮著異常重要的作用,經過審計工作你有哪些心得體會呢?下面是的審計工作心得體會資料,歡迎閱讀。

審計工作心得體會及工作感悟

  審計工作心得體會篇1

審計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審計,經濟越發展審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一週的實訓時間就過了,在過去的一週內學校組織我們會計2班的同學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實訓工作。通過這段時間的切身實踐,使我體會到了將審計理論實際應用於審計實務操作中的重要性。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經過這次自身的切身實踐,我才深切地理會到了“走出課堂,投身實踐”的必要性。平時,我們只能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紙上談兵,思維的認識基本上只是侷限於課本的範圍之內,這就導致我們對審計知識認識的片面性,使得我們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審計知識水平的提高。雖然我們已經歷了審計實訓的磨礪,但那畢竟只是個虛擬的業務處理程式,其與實際的業務操作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是審計實訓所替代不了的,是要我們“走出去”才能學到的。

在這一週裡,我們實訓的5個主要內容如以下:

1、審計方法的運用;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掌握審閱法、調節法、審計抽樣方法的應用。

2、內部控制的測試與評價;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掌握內部控制的測試、評審。

3、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分析;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掌握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應用。

4、綜合案例分析;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提高綜合案例審查分析能力。

5、審計報告;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提高編寫審計工作報告能力。

在實訓的第一天裡,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著手做實訓的第一個內容,審計方法的運用,這一內容有3個實驗。通過本實驗的學習,掌握審計工作的各種分類標準和各種審計型別的內容,掌握各種審計常用方法的種類、優缺點、適應範圍;更好的/運用各種方法的運用。在這個實驗中我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對商標進行審閱,在判斷存在的問題時,由於對會計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淡忘了業務中該進的科目,此時我只能請教同學,向同學們解決我遇到的問題。在其他幾個實驗中讓我感覺最深刻的是審計工作和會計工作都是一樣的需要我們的細心,還有就是團結合作的精神,審計工作分工細,一個人難以獨立完成。審計報告的實驗,讓我瞭解審計報告的意義和種類,基本上掌握了判斷審計報告的種類和審計報告的編寫能力。

每做一次實訓,感覺自己的收穫總會不少。做實訓是為了讓我們對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訓教學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學基本理論及應用知識並加以綜合提高,學會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訓的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自身所學知識的有限。有些題目書本上沒有提及,所以我就沒有去研究過,做的時候突然間覺得自己真的有點無知,雖所現在去看依然可以解決問題,但還是浪費了許多時間,這一點是我必須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要督促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

限於時間的不足,我們只實訓了短短的一週。雖說時間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它不但極大地加深了我對一些審計知識的理解,從而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更讓我學到了很多之前在課堂上所根本沒法學到的東西,這對於我的學業,乃至我以後人生的影響無疑都是極其深遠的。如今,為期一週實訓結束了,以上就是我就對本次實訓做一個小結,經過這次審計實訓,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使我更認真的學習。我知道掙錢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與社會的複雜多變,畢竟學校太單純了。為了適應社會,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地!

  審計工作心得體會篇2

轉眼間從事財務審計工作三年了,既漫長又短暫。當我感慨時間轉瞬即逝的時候,回想三年的經歷又有著數不清的.故事。非常感謝曾經帶我做專案的審計經理,都是我的恩師,這是我走出大學後得到的最大財富。現在我就僅有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共享一下。

財務審計是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單是會計、審計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語言交流能力、人員協調能力、辯證邏輯分析能力、行業趨勢以及經濟形式的分析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全靠豐富的知識積累而成。

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我把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分為以下三類:

1、原來沒有的業務憑空捏造(虛假收入、收益等)

2、業務真實但會計處理有誤(藏利潤、成本等)

3、有業務而不記錄(賬外物資等)

所有的財務報表錯報漏報均是這三類中的某一個,或者混合使用。我就按順序逐一介紹一下。

審計風險1我簡稱為“無中生有”。這是三種風險裡最可怕的,要求的技術含量也是最高的。我知道跳水比賽每個動作都有難度係數,目前我見到最高是3.8這個值,那麼對付“無中生有”這類風險需要的難度係數應該是7.6。絕對不是開玩笑,因為“無中生有”包含兩個分支:

1.1判斷哪些業務可能是無中生有;1.2是證明它們是無中生有。我將其定位為高難度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這類風險所涉及的業務物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個陰謀。既然是陰謀,可想而知傳統的審計方法是查不出來漏洞的。假如一個企業存在無中生有現象,那麼我們檢視的原始單據可能是偽造的,合同可能是假的,發函詢證也都串通一氣,因此這是一個高智商對抗“遊戲”。

先說一下1.1這個分支,該環節的判斷可不是憑感覺,因為一旦錯了,損失的是耗費相當大的資源來證明這個結論,也就是1.2環節。我們的審計工作可不是愛迪生做燈絲實驗那樣,證明這個假設錯誤也是成功,愛迪生有的是時間換N種材料實驗,而我們需要的是在現有時間內找到無中生有業務,找不到就是審計失敗。因此1.1的判斷至關重要。

再解釋一下1.2環節,前面我說過1.2環節的證明不是傳統方法可以解決的,因為現在的被審計公司會對我們慣用的手法予以防備,顯然再走老路必然會落入圈套,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無計可施了。這裡需要審計人員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因此授予3.8的難度係數不為過。那麼到底如何證明呢,其實還是有方法的。由於我資歷尚淺,姑且和大家探討一下我的一種思路。任何一種謊言與陰謀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總是在人們的常規思路上掩飾的完美無瑕,卻總會在不起眼的地方露出馬腳。問題的關鍵就是審計人員如何找到這個不起眼的漏洞,我們應該感謝偉大的邏輯學給了我們這把鑰匙。邏輯學分為傳統邏輯與數理邏輯,我們只需掌握傳統邏輯就足夠了。再把目光回到我們1.1環節得出的判斷上,在1.2中我們首先需要對1.1的判斷得出N種邏輯推理。任何一種現象的發生總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們的第一個工作就是能夠儘可能多的分析出這些可能存在的連鎖反應,然後與現實中的情況核對,如果截然相反,恭喜你已經找到狐狸尾巴了。

譬如一個企業收入比去年增加很多,我們懷疑有虛假成分。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收入增長可能有哪些連鎖反應。這裡有個祕笈,就是儘量分析出間接相關的連鎖反應。(1)這個企業的人員工資與去年相比須有較大提高。因為收入大額增加必然會使工人的工作量增大,才能得到更大的產出,才有可能被銷售出去。那麼事實上工資是否有較大增長呢,如果沒有的話工人一定有怨言,不妨去找工人做個訪談來證實一下。(2)如果這個企業的產品銷售出去需要運費,那麼運費一定會有相應的增長,不妨核對一下運費實際數並追查一下原始單據和相應的銀行對賬單。(3)、(4)……還會有許多間接相關的可能,需要審計的人員的邏輯推理與辯證,我相信這個證明過程就會明朗了。

對於審計風險1(包含1.1和1.2)的內容在07年的審計準則中大量引入了重視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險導向審計。當然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更廣,它不旦包含如何識別無中生有風險,還包括判斷審計重點在風險類別1、2和3的哪個層面上。

審計風險2是我們在日常審計工作中最常發現的問題,也是工作經驗較少的朋友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非會計專業的同仁們。可以說這是會計理論知識層面的問題,很多人因為沒有較強的會計功底而對它望而卻步,其實大可不必,要想解決掉它也是有捷徑的。下面我將重點介紹一下審計風險2應該關注的重點。

先與朋友們探討一下如何學習會計知識。舉個例子說明一下,譬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英語。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每學一個單元講一個語法點,從國中到大學貫穿始末。然後學生腦子裡一頭霧水,似乎語法有成千上萬條。但經過專業的語法老師的歸納串講後卻變得通俗易懂,按照詞性(名詞、形容詞、副詞、動詞……),時態,非謂語動詞等等分別講解,從整體瞭解區域性,從常規認識特例。原來語法完全可以兩天學完。那麼會計呢,也是一個道理。我們很多人曾一度受課本的影響而走進誤區。所有的教材幾乎都是按照資產負債表的科目順序逐個講解,學完後都被教材中所述的上百種業務分錄搞得暈頭轉向。在遇到一向業務後我們所想到的不外乎是書上哪個地方有這個例子,借貸方各自應該是什麼科目。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完全被束縛在教材上了。因為現實中有很多業務是教材上沒有的,不是因為這種業務太新穎、太特殊以至於沒有予以規範,而是因為教材不屑得歸納。

例如這樣一個分錄: Dr: 應收賬款or其他應收款 1,000.00 $

Cr: 應付賬款or其他應付款 1,000.00 $

請問朋友們會如何理解呢?我想書上幾乎找不到它的出處,但類似於這樣的分錄卻廣泛的存在於被審計公司的財務處理中。如果我們已被書本束縛的話,在碰到這類情況時就會被客戶的老會計忽悠的暈頭轉向。針對上面例子的分錄可能會是以下的情況:

a. 客戶做的重分類調整;

b. 客戶的債權人和債務人清單上有同一公司,從而引起的對衝;

c. 客戶隱藏成本費用,將其暫時放入應收賬款or其他應收款;

d. 客戶隱藏收入,將其暫時放入應付賬款or其他應付款。

對於a和b的情況是正常的,由於難度係數太低,因此教材中不講了,我也不再囉嗦。但如果是c和d的情況就出問題了,因此企業就是通過這些小得不起眼的分錄達到了粉飾其財務報表的目的。

言歸正傳,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學習會計知識以應對這些問題呢。方法很簡單,就是學習會計處理的精髓。對於會計學的精髓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

2.1 借方發生額不是資產就是成本費用,貸方發生額不是負債就是收入。這是在不考慮調賬、沖銷以及結轉分錄的基礎上所反應的真實經濟實質。當然這條大家再清楚不過了,但往往最熟悉的東西卻是容易被我們淡忘的。作為一名審計人員,我們不僅需要知道2.1這條真理,在我們的工作中更需要學會利用2.1的變型--資產與費用的劃分是否合理,負債與收入物劃分是否合理。在任何一項業務的會計記錄中都會涉及這個問題。被審計公司也正是利用故意劃分錯誤來達到粉飾財務報表。前面列舉的例子中的c和d就是這樣的。那麼我們如何在沒有高深的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去發現這些審計風險呢,方法很簡單,抓住這項業務的實質。只有我認識到了這項業務的經濟實質,是費用還是資產,是負債還是收入就會迎刃而解。不妨拿資產和費用來說,所謂費用就是歸屬於當期的費用,換句話說它的支出是為了換取當期的收益,對以後沒有直接影響。而資產的支出則能夠換取以後多期的收益。

說到這裡我需要對資產重新下個定義。通常我們給一個事物下定義時總是立足於它的來源和特徵。比如我們給固定資產是這樣定義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有固定價值且可以可靠計量的有形資產。這樣的定義的好處是很直觀,但卻不利於更深入的瞭解。如果我們對固定資產按照它的歸宿來下定義,可以這樣來定義:有待日後費用化的經濟支出。這樣一來固定資產存在的價值才真正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不僅是固定資產,所有資產的真實用途都屬於這個範疇。存貨的減少相應的結轉了成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減少是因為折舊的計提記入了相應成本,貨幣資金和往來款的減少除了歸還負債都是因為支付了相應成本費用。投資的減少也會因轉讓後記入相應成本。因此把握住了這個劃分規則後再來認識一項業務的經濟實質,再加上我們的分析,被審計再打這張“亂劃分”牌就不管用了。

2.2會計學的基本原理--權責發生制、重要性、謹慎性、一貫性原則。

說起這四個基本原則就好比英語學習中的語法一樣。所有業務的分錄設計都是圍繞它們來規範的。通常我們總是在埋頭學習每一項業務應該如何借貸,業務成百上千,豈不是越學頭越大。但如果回過頭想想,我們學習的每一筆業務都是在從另一個角度來學習會計學的基本原理。那麼我們的會計教材完全可以只分四章,即第一章權責發生制、第二章重要性、第三章謹慎性和第四章一貫性原則,然後只需把書上的業務按照這四項原則重新歸類。我想這樣的教材會更容易我們舉一反三,更快的掌握所有業務。

對於審計風險2我也只能歸納這麼多了。總體來說它容易掌握,只是通常會把剛入行的朋友們困惑一把。但只要抓住了會計的這兩條精髓還是能在比較快的時間內拿下這一關的。

審計風險3又回到了審計學的層面上。這個風險又可以分為兩個層次:3.1被審計公司故意不記錄,蓄意隱瞞;3.2由於工作疏忽或者業務量太大沒有來得及記錄。

如果是3.1的情況,就類似於審計風險1操作方法。審計風險1我稱之為無中生有,那麼3.1恰恰相反就是有中生無了。事物總是有正有反,好比有了九陽真經就必然會生出個九陰真經。如果真的是3.1有中生無這種情形的話,也是相當不容易對付的,方法同審計風險1,只不過是逆其道而行之罷了。

如果是3.2的情況,這就很簡單了,只需要按照審計學所說的從原始資料追查到記賬憑證就可以發現此類審計風險。

這就是我對財務報表審計的一點心得體會,由於經驗過少,只是籠統介紹一下我對這項工作的認識。有人常說老會計很吃香,就像老中醫似的,那麼我認為老審計人員也是這樣的。這是一項需要不斷積累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職業,我相信一位經驗豐富的審計師是不需要看憑證的,他只需將財務報表做個多種對比分析,邏輯分析,再結合經濟形式、背景資料就可以得出審計結論了。老中醫不就是觀其色、聽其聲、把其脈便知病矣。要想成為這種境界需要我們閱歷無數,不斷鑽研,我相信我們這批入行不久的80後們,只要不拋棄,不放棄,沿著前輩們的足跡還會再創輝煌!

  審計工作心得體會篇3

最近工作很忙,因為前些日子公司領導突然交給我兩個任務:一個是協助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對下屬公司的領導進行離任審計;另一個是協助集團公司對所屬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執行情況、以及現金流和兩項資金佔用的監督檢查。

當領導選中我來協助審計時,我有點出乎意料,也有點意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我對集團的這幾家所屬企業太欠缺瞭解,很多基本情況還都不清楚,審計時間這麼倉促,我可以配合審計人員做好協助工作嗎?雖然我有一定的財務工作經驗,但是審計經驗幾乎為零。意料之中的是,因為2008年11月和2010年3月我曾經協助公司內審人員對所屬兩個公司進行過審計,期間給內審人員提供了一份我查賬時發現的問題及有關疑點,受到了她的表揚及鼓勵。

我知道,能趕上這樣的機會很難得,這是領導對我工作的培養和鍛鍊。我希望接受新事物,也渴望學習新知識。短短的一週時間,我們跑了三家所屬公司,忙碌的行程讓我們馬不停蹄,週末有時候也要加班。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我相信忙碌讓人充實,可以忘記煩惱,所以也是快樂的。

在第一次參與審計的時候,當看到滿桌子的賬簿和憑證時,我感到有點無所適從,無處下手。內審同事也看出了我的困惑,在她短短的一席話,以及我查閱了有關離任審計所關注的內容後,讓我茅塞頓開。在以後的日子裡,無論從編寫審計日記、取證記錄,還是進行現場審計或者延伸調查,我都虛心地向領導和同事們求教。她們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又抽出時間耐心地指導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審計大家庭的溫暖。原來看似浩繁的資料和資料,其實是隻紙老虎,順著一條條資金流的線索去梳理,卻是有章可循的,我們需要的是細心和耐心。當我在正確的理論引導下查出問題時,我會感到有種成功的喜悅。當我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發現線索時,我會感到有種收穫的快樂。就這樣在每天的忙碌中,形成了一篇篇審計日記,一份份審計取證記錄。

這次參與審計後,我再次體驗到了審計人員成績背後的艱辛,光榮背後的奉獻:為了編制細緻可行的審計方案,我們放棄週六週日休息時間,集體研究、集思廣益,將每個細節落實到實處;在審計現場,我們放棄午休時間,字斟句酌地稽核每份取證材料,客觀、公正地填寫審計取證記錄,依法開展審計工作;我們還常常利用下班時間研究、分析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部署下一步工作重點......

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可能得到的不是升職和加薪,但是得到的是經驗和知識的積累。通過這幾次參與審計工作,讓我對集團下屬公司有了一定的瞭解,增強了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自身的業務知識和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同時這也是一次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和吸取他們的教訓;學習下屬機構和兄弟單位的好經驗好典型。每個人都要給自己設定目標,有目標生活才有動力,希望我不斷的付出能夠換得自身價值的持續發展,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會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為一名審計協助人員,這方面的知識我還是很欠缺的,我要努力學習各項審計業務知識,踏實做好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努力成為一名業務全面發展的工作者。同時,我也在審計中經受洗禮,感受一份收穫,體味一種擁有,忙碌著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