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大寒節氣的來歷及禁忌

生活經驗 閱讀(2.39W)

大寒的由來

大寒節氣的來歷及禁忌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工作,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節氣裡,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

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乾旱”。

對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大寒時節禁忌

1、不損陰津

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滋陰。一般在長江流域從冬至開始降水減少,經過一個月之後的大寒節氣正是最乾燥的時期,白天平均空氣溼度一般低於50%,有時室內溼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隨著天地間水氣的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統有宿疾的人常常會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淨的感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於高血壓、年老等造成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更易誘發心梗、腦梗、腦出血等危險情況。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內常開暖氣或者空調,除了注意經常通風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氣加溼器之類以提高空氣中的溼度,晚上睡覺如果用電熱毯,也儘量不要開過或開太熱。儘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後,都要喝一杯溫水。洗澡前後最好也各喝一點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

2、不宜食用燥熱之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的北京,天氣寒冷。養生應順應自然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本,宜熱食,切忌食生冷、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損傷脾胃之陽氣,不要過多食用燥熱之物。

大寒節氣前後,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症狀選擇服用,最好諮詢專業人員後再進補。大寒之後就是立春。為了順應季節變化,還可以適當多攝入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提前適應春天萬物升發的特點。

3、不能運動過量

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鍊應選在廣場向陽的地方進行,運動專案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霧霾、下雪天,最好暫停鍛鍊。

大寒節氣有哪些諺語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解析: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冷,那麼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後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

2、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解析:在大寒時節裡,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蟲的幼蟲凍死,這樣來年的農作物就不會遭到蟲災,農作物才會豐收,農人們就可以豐衣足食了。

3、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

解析:“大寒”當天的天氣曾經是農業的重要指標。只要這一天吹起北風,並且讓天氣變得寒冷,就表示來年會豐收,相反,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則代表來年作物會歉收;如果遇到當天下起雨來,來年的天氣就可能會不太正常,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

4、南風送大寒,正月趕狗不出門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大寒節氣當天,如果是刮南風,換句話說就是大寒節氣當天比較的.暖和,那麼在正月份的時候就很寒冷,就連農村所養的土狗都因為天氣寒冷而不願意出門。農村的老人都說,在過年的時候冷不冷,只需看大寒節氣當天暖不暖就知道了。如果大寒當天比較暖和,則在春節期間會比較寒冷。在農村裡還有很多類似的農諺,比如“大寒豬屯溼,三月谷芽爛”、“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等,這些農諺都表明了,如果在大寒節氣的天氣暖溼,那在陽曆二三月份的時候會出現低溫陰雨的天氣,而這顯然對春耕是不利的。

5、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大寒、小寒節氣的時候,天氣如果比較寒冷,那就表示在來年開春之後,天氣升溫比較早。雖然用現代的科學解釋不清楚,但這也是農諺的厲害之處,其都是老祖宗的經驗總結,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而且小寒、大寒比較寒冷,來年的收成也往往不錯,反之小寒大寒不冷,那來年收成就會受影響,有農諺“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6、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這是在湖南地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其意思是說在小寒和大寒節氣期間,如果沒有降一場雪,那表示在來年小暑、大暑節氣期間,降水會比較少,極有可能出現很嚴重的旱情。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現在南方降雪很少了,所以這句農諺的準確性也不太高了。

7、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

意思很簡單,是說小寒沒有大寒節氣的時候天氣寒冷,而到了大寒節氣之後,天氣也就開始回暖了。大寒作為24節氣中最後一個,其後面就是立春了。根據農諺“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來看,大寒節氣在四九期間,過完也就是五九了,老話說“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立春一般是在五九最後一天,或者是六九第一天,所以這個時候天氣已經慢慢變暖和了。根據往年的氣象資料來看,一般到了2月中旬,暖和天氣增多,只是時而出現一些陰冷低溫天,等到3月中旬也就開始真正暖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