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國小國學常識我國的年文化有什麼

生活經驗 閱讀(4.84K)

年畫是我們“年文化”中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過去,每當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房院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廳堂、臥房的牆上、門窗及灶前,貼上煥然一新的年畫。它不僅給千家萬戶增添了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又藉以祈福消災。所以,年畫凝聚了人民群眾祝願新年吉慶、迎春接福的樸素情感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希望。

國小國學常識我國的年文化有什麼

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就像一部反映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既內涵豐富又多姿多彩。春節是中國人民的第一大節,人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團聚,年畫寄託了人們祈福、納祥、求安的美好意願。門畫是年畫藝術發展之濫觴,門畫裡不只有門神,還包括歷史人物、天仙童子等多種題材。漢代即有畫神荼、鬱壘守護於門的風俗,他們是中國最早的門神;唐代門神增加了鍾馗;宋代興盛的雕版印刷使得門畫由宮廷官府普及到尋常百姓之家;元明時期,唐朝大將秦瓊、敬德成為最為流行的門神形象;清代門畫更加多樣,繁盛一時。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山西臨汾、湖南灘頭、福建漳州、陝西鳳翔、四川綿竹和山東濰縣等地。

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年畫由此定名。自宋代出現雕版技術後,為木版年畫提供了技術製作條件,促使年畫不斷髮展。隨著年畫的廣泛流傳,其內容和功能也不斷豐富。到了清代,年畫從形式到數量上都發展到了高峰。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壽、娃娃仕女一類的題材,從而也具有了在新一年中表達美好意願和美化環境的功能。

娃娃是我國民間美術最常見的表現題材,年畫中的娃娃均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樣式予以表現,體態圓潤飽滿、健康壯碩、神情活潑生動、憨態可掬,且多與仕女、蓮花、鯉魚、石榴等組合,形成“五子奪蓮”、“榴開百子”和“富貴有魚(餘)”等祥瑞的主題,畫面熱鬧喜慶、寓意吉祥。楊柳青的`娃娃類年畫造型生動、線條工細,設色妍麗雅緻,構成一幅幅美麗溫馨的畫面,鬧春的百子為新春增添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同時,年畫也出現了表達農民自己現實生活以及民間傳說的內容,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題材經久不衰,使年畫具有了豐富文化生活,傳播知識的作用。

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拙樸的風格與熱鬧的氣氛,因而畫面的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內容有春牛圖、歲朝圖、嘉穗圖、嬰戲圖、閤家歡、看花燈、胖娃娃等,並有以神話、歷史故事、戲劇人物作題材的,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土氣息。

隨著時代的推移,舊年畫中一些迷信落後的觀念逐漸被淘汰。年畫作為一種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藝術形式保留了下來。從上世紀中葉以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許多畫家嘗試了新的創作形式,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用以表現與人們相關的現實生活題材,甚至是政治題材。新年畫已經改用了現代的印刷技術,印數和發行量極大。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哪一個畫種的出版印數能達到當年年畫的出版量。

新年畫是相對於傳統年畫而言的反映新的時代面貌的年畫作品。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均發揮了重要的革命宣傳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新年畫藝術得到高度重視,新年畫運動蓬勃興起,五六十年代最為繁盛。眾多美術工作者積極投入到這一領域。新年畫繼承了傳統年畫的優良傳統,摒棄其迷信、落後的內容,打破其固定程式,大膽借鑑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創作面貌煥然一新。著名畫家李可染、張仃、劉文西、任率英、力群等都創作了不少年畫作品,嶄新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印證著獨有的時代特色。改革開放以來,年畫創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新時期的風貌得以精彩呈現。

年畫是一部我們民族地域文化的辭典,從中可以找到各個地域鮮明的文化個性。千百年來,它不僅是“年文化”五彩繽紛的點綴,還是道德教育、審美傳播、信仰傳承的載體與工具;也是一種百姓喜聞樂見的看圖識字的大眾讀物或瞭解時事的媒體。這種內容夠得上百科全書式的民間藝術,凝聚著我們民間“年文化”的情感精神。

現在,具有生活情趣的年畫作品更是惹人喜愛,如充滿童趣的放鞭炮、拉兔子燈等童子嬉戲題材;如描繪新年生活或拜年的歡樂場景等等,充滿了“年文化”大俗大雅的特色,滿足了人們喜慶祈福的美好願望。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許多藝術家採用不同方法,創作表現了過年的喜慶祥和氣氛。這些迎新年的原創作品,或許我們可以用個時髦詞,稱之為“賀歲畫”吧!似乎更符合“年文化”的時代特色。

擴大知識面,拓寬人文視野,可以說是小朋友們的一筆財富。希望提供的我國的年文化有哪些,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語言的博大精神,享用這一筆知識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