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讀書的意義散文

生活經驗 閱讀(3.24W)
讀書的意義散文1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不僅有關連,這就是一樁事情的兩種看法而已。遊歷者,活動的書本。讀書則曰臥遊,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遊覽。現在,因為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里路不算什麼,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的看法,這就是讀書動機的缺乏。

讀書的意義散文

講到讀書的真意義,於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即為功名富貴,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讀書,更無須借光聖經賢傳,甚至於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喜歡讀書,懂得怎樣讀書的人一天一天的減少了。讀書空氣的稱薄,讀書種子的稀少,互為因果迴圈。

現在有一些人,你對他說身心性命則以為迂闊,對他說因果報應則以為荒謬,對他說風花雪月則以為無聊。不錯,是迂闊,荒謬、無聊。你試問他,不迂闊、不荒謬、不無聊的是啥?他會有種種漂亮的說法。但是你不可過於信他,他只是要錢而已。文言謂之好利。有一個故事,不見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話。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見江中大大小小的船,戲問隨鑾的紀曉嵐,共有幾隻。這原是難題,拿來開玩笑的,若回答說不知道,那未免殺風景。紀回答得好,臣只見兩條船,一條為名,一條為利。在那時,這故事諷刺世情已覺刻露,但現在看來,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應該對答皇帝道,只有一條船。

好利之心壓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說:“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以義為利是遙遠的古話。退一步說,以名為利。然名利雙收,話雖好聽,利必不大。惟有不恤聲名的幹,以利為利,始專而且厚。道德名譽的觀念本多半從書本中來。不恤聲名與不好讀書亦有相互的關連。

在這一味好利的空氣中尋求讀書的樂趣,豈不難於上青天,除非我們把兩者混合。假如我們能夠立一種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於讀書,近乎從前科舉的方法,這或者還有人肯下十載寒窗的苦功,嚴格來說,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意義,何況這制度確立還遙遙無期。

現在有一種情形,這十年以來,說得遠一點,二三十年以來都如此,這是國文程度顯著的低落,別字廣泛的流行著,在各級學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皺眉頭痛,認為不大好辦的事情。這嚴重的光景,不僅象徵著讀書階段的崩潰,並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生長

文字教育好像是不算得什麼。文字原不過白紙上畫黑道,一種形跡而已,但文化卻寄託在這表跡上。我們常誇說神州立國幾千年,華夏提封數萬裡,這種時空的超卓並不必由於天賦,實半出於人為,皆先民積久辛勤努力所致,我們應如何歡喜慚愧,卻不可有恃無恐。方塊字的完整,艱深,固定,雖似妨礙文化知識的普及,亦正於無形之中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永久。從時間說,我們讀古書如《孔孟》,覺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遠,而杜工部蘇東坡的詩文呢,他們兩位活像是我們的老前輩,這就是方塊文字不易變動之力。假如當初完全用音標文字,那不必提周秦兩漢,這就是唐宋,也就很遙遠而隔膜,我們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較困難,而華夏國本亦因而動搖不安。再從空間說,北自滿洲,南迄嶺海,雖分南北中三部,細分還有更多的區域,然而中國始終只有一個,譬如說廣東話與北京話完全兩樣,而紙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國屢經外夷侵略,或暫被征服,而於風雨飄搖中始終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過就是先民血汗的成績,而在民族的團結上,文字確也幫忙不少。歷史事實具在,不容易否認的。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敗,在表現上看只是讀書種子稀少,一般國文水準低落而已,骨子裡已損害民族國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聳人聽聞。廢書不讀可謂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難道沒有?即有少數人的好學潛修也不足挽回這頹風。即以學校教育而論,聽講的時間每多於自修,而自修課業,有如太史公所謂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幾人?我不敢輕量天下之士,武斷地說或者不多罷,如何使人安心向學,對讀書感到興味,這似是小事,卻是牽連社會生計問題,譬如餓著肚子讀書當然不成的,更有關於教育考試銓敘各制度的改革。我們從事教育寫作文字的固責無旁貸,但也不僅就是個人努力的事,而成為民族復興國運重光的大業之一支了。

讀書的意義散文2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我念書的時候,我總是懷疑這句話,懷疑是不是古人誇大了讀書的意義?自從隋唐開始科舉制度以來,讀書人的地位便由此奠定,直至清朝光緒年間的最後一次考試,科舉制度在中國的歷史有一千三百年之久。

漢武帝時開始的察舉制舉孝廉也是人才的選拔制度之一,它從側面反應了古人對品德的看重。一個人可以無才,但不能無德。德乃立身之本,它是一種做人的起碼準則。

在當代,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科舉制度的影子,那就是萬人過獨木橋的“大學聯考”。大學聯考對於寒窗苦讀十二年的莘莘學子們來說,是神聖的,具有決定命運的意義。用“決定命運”四個字形容,現在的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

可是,在學生間還流行另一種說法,那就是“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讀書雖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好的出路。當然,有人會拿讀書多的人和讀書少的人在物質金錢層面進行比較。比如,讀書有什麼用,我一個國小畢業的,手底下還不是有大把大學生。比如,他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還沒有我這個國中畢業的一個月工資高。不得不說這類說法有些淺薄無知。

當然,我不得不承認,現在大學學校放低了門檻,有錢基本都能上大學。但是這樣的大學都是些不入流的學校,有點濫竽充數的味道。能真正考進重點大學的學生,從側面反應了他在某一個方面優於常人。比如花在學習上的成績比其它同學多一兩倍,至少證明他勤奮好學。

“讀書”與“不讀書”,它們的區別首先體現在思想精神方面。一個不讀書的人,可能缺乏內涵和修養,在知書達禮和為人處世方面稍顯欠缺。讀書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人前賣弄,它是我讓我們更能看清自己,也是為了能更好的約束自己,明白是非善惡。

據科學家統計,讀書多的人犯罪率遠遠低於讀書少的人。當然,讀書多的人,並不代表他人品就一定好。讀書少的人,也並不代表他人品不好。我所見過那些農村大爺大媽,就非常的純樸善良。人品和讀書其實是兩個概念,讀書是知識教育,人品則是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聯絡,但不是必然聯絡。

除了我前面提到的“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外,西方也有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你想過沒有,你走其它路是不是也得努力學習。其實在讀書的意義中,我們可以把它引申為一種學習。

愛學習的人總能吸引我的目光,拿著一本書,安靜的坐在角落裡,旁邊放上一杯茶水,下午的陽光懶洋洋的透過落地窗照射地面,如此愜意的畫面,時常令我為之心動。

有時候,看到別人的愛好上寫著“看書”兩字時,我的心中都會萌生出一種尊敬。我其實看的書並不多,大多數都是文學散文類的書籍,專業類的書籍幾乎沒有。實際上,看書也是讀書的一種延伸。

活到老,學到老,養成一種學習的習慣並不容易。人都是有惰性的,克服惰性就是戰勝自己。當代社會人心太過浮躁,各種物質誘惑五花八門,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其中。要想安靜的.看書寫字修養身心是不容易的。

回想自己的學校經歷,給我的感覺是學校只是不斷在傳授書本知識,卻忘了教育學生如何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有了讀書的習慣,才能從大量的書籍中汲取別人的思想文化。讀書,是獲得知識的捷徑。

有的人說,我現在在朋友圈天天閱讀,關注了多少多少閱讀公眾號?其實朋友圈的閱讀是小範圍的,而且給人感覺總是有點做作。閱讀的確也是讀書學習的一種,關鍵是你得思考,靜下心來的思考,不是粗略看過一本書後,你就真正看過這本書了。作者的創作背景和身世,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想表達什麼?其實文字的含義有很多,你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也不一定非要給一個故事加上很多莫須有的東西。有時候,文字是單純的。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才是讀書呢?讀書現在泛指在學校接受教育。我的理解則是廣義上的閱讀學習等。想想古人在私塾裡搖頭晃腦的之乎者也,覺得也是可敬的。雖然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的道路越來越窄,但是不得不說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有人說“科舉制”和現在的“應試教育”都限制了教育。雖然有些弊端,但是它們能存在,就有一定道理。

一個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讀書會讓你更能認清自己,讀書可以讓你的路走的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寬。好好讀書,天天向上,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祝願所有在讀書道路上艱苦奮鬥的人,前程似錦,得償所願。

讀書的意義散文3

相信現在很多的同學都深究這個問題很久了吧,你們知道讀書,但是,你們懂讀書嗎?如果不問這個問題,或許,你們感覺自己知道什麼是讀書,但是,當這個問題赤裸裸的放在你面前,叫你回答時,你確定你真的能答對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到底為了什麼而讀書?

也許,如大家所言,為了理想而讀書;為了前途,為了以後有一個好的生活而讀書。可是,你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什麼叫做理想,什麼叫做好生活,你們只知道一味的努力讀書,一味的為了理想,為了以後的好生活而讀書,讀到最後卻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自己為了一件事,或者一個東西努力了很久,但是,到了最後卻連這個東西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們說,這是不是也屬於人生的一大遺憾呢?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我們,好好讀書,考上一個好點的大學,以後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真的嗎?真的認真完成每一段學業就可以過上好生活嗎?父母的這句話,我們是不用質疑的,他們是對的,只是他們忘記了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好日子。

好日子不止是我們的物質慾望得到滿足,最主要的還是我們的精神慾望得到充實,精神是一個人生命的支柱,如果你的精神支柱坍塌,你覺得那些所謂的物質欲得到滿足還有何意義呢?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剛進入學校時,我的心是那個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興奮啊,從那天開始,我終於是一個高中生啦。我謹遵父母老師的教誨,好好讀書,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成績還算可以。但是時間慢慢流逝,也在我的思想灌輸了一些新思想,不在那麼聽話了,覺得每天學習,吃飯,做作業這些事變得極其枯燥了,或許,這就是青春叛逆期吧,換為我自己的說法就是青春思想氾濫期。對,因為我青春思想太氾濫,才讓我經不住誘惑,從此之後,我學會了抽菸,愛上了喝酒,迷上了打架,成績急速下降......

哈哈,扯遠了,本來這些事是沒必要提的了,但是,我相信,我的這些經歷應該對你們有所啟發吧,我只想告訴你們的是,別像我這樣,像我這樣,最終人生就只能用一個字形容,毀。

言歸正傳,回到開始的問題。

其實,我們讀書是為了適應社會,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

比如:別人說一句深奧意義的話,可是你的思想卻只停留在表面而已,你亂回答,結果是什麼?對,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智商低,讓人覺得你心煩,不想與你交流任何問題。試問,如果你的人生如此,你還會覺得這個世界適合你嗎?這樣只會讓社會拋棄你。

想適應社會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這個學習並不是你們單方面認為的那個學習,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書本知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最後再說幾句就再見了,對人方面的吧,很多人總說“別人對我好,我就會對他好”,仔細想想,這是對是錯?想要別人對你好,為何你不先對別人好呢,相互尊重,相互傾聽,做到自己先對別人好,或許你會得到意外的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