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世界知名的科技熱詞有哪些

生活經驗 閱讀(3.12W)

瞅著一年都要結束了,這些有名的科技熱詞你都知道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世界知名的科技熱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世界知名的科技熱詞有哪些
  知名的科技熱詞

引力波

引力波訊號GW150914在天圖(SkyMap)上的分佈。

今年2月11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宣佈,LIGO探測器在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來自於13億光年以外兩個黑洞合併的引力波訊號GW150914,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中的引力波。這是一個震驚世界的大發現。

在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重要預言,即大質量天體發生碰撞、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宇宙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它是一種時空漣漪,就像波一樣傳遞開來。這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宇宙觀:時空是相互交織的、動態的,可以伸展、收縮、震動。這一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而在廣義相對論發表近一百年後,科學家終於證實了它的存在,這也給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LIGO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造,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和華盛頓州漢福德各建造了一個,主要採用了干涉儀的原理尋找引力波蹤跡。當引力波通過時,區域性空間會被拉伸和擠壓,而干涉儀可以被用來探測這種拉伸和擠壓。每臺LIGO干涉儀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長達4千米的干涉臂,鐳射束可以在其兩端的反射鏡之間來回反射。引力波的通過會使得雙臂分別延長和收縮,一個變長另一個變短,反之亦然。由於干涉臂的長度變化,鐳射束從一端到另一端的時間會有所變化。這意味著這兩個光束不再“同步”,從而產生“干涉”圖案。問題是,引力波訊號從遙遠的宇宙傳來時已經變得非常微小,干涉臂的長短變化微乎其微。

LIGO系統的第一代實驗裝置在2001—2010年間沒有任何收穫。為達到幾近瘋狂的靈敏度要求,在此後幾年裡,LIGO探測器的幾乎每一個方面都被升級過,靈敏度比第一代有了10倍以上的提高。無比幸運的是,這次GW150914出現的訊號很強。

引力波的發現之所以轟動全球,並不僅僅因為它檢驗了愛因斯坦的預言是否正確。探測引力波將有助於探測宇宙中情況最為極端的角落——黑洞的視界、超新星的最深處、中子星的內部結構——那些常規望遠鏡完全無法接近的區域。中國的科學家在回答是否有必要繼續建設引力波探測基地並推動與此有關的理論研究時,答案也是肯定的。因為,它將讓人類的天文學研究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物聯網

物聯網英文名稱是“Internet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今年物聯網很火,但它並不是一個新詞,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路可樂販售機。為啥2016年物聯網這麼火爆?還是幾大收購案鬧的。

2016年7月,Softbank正式宣佈將以322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此次併購將推動手機和物聯網行業的智慧化發展。

2016年10月,高通正式宣佈以4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車載晶片商NXP。在物聯網和自動駕駛時代即將到來之際,高通要想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得到NXP的支援。

再來亮一組資料,讓你真正感受一下物聯網。

IHS預測全球物聯網裝置的安裝基數將從2015年的154億增長到2020年的307億。 2025年,這一數字更將達到754億。

在迎接物聯網全面到來的同時,物聯網安全成了非常重要的部分。據稱,黑客可以通過網路來控制你家中的聯網裝置,把你家裡弄得一團糟。科技給人便利,卻也給了黑客便利。安全沒搞定,物聯網看來只能憋著一股子勁了。

5G

什麼是5G? 5G是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5G網路的速度可能會達到4G網路的40倍,足以傳輸8K解析度的3D視訊,或是在6秒時間內下載完一部3D電影(通過4G網路,這樣的下載時間需要6分鐘)。

於是,5G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在今年11月份,經過3GPPRAN1 87次會議討論,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通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這標誌著中國通訊廠商在5G時代的話語權得到一定提升。這則訊息也被許多報道解讀成華為成為5G通訊老大等誇張言論。但業內資深技術人士對媒體表示,3GPP將Polar碼確定為5G eMBB場景控制通道的編碼方案,只是5G標準的一部分,雖說份量不小,但並不能稱之為中國製定5G技術標準,接下來還有很多環節。 5G何時才能商用化,讓這次科技之爭變得越來越精彩紛呈。

  引力波是什麼

時空中的漣漪

當愛因斯坦最早提出他的廣義相對論的時候,他徹底革新了我們原先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概念理解。我們此前一直認為空間是恆定而不變的,物質和能量存 在於其中。但 愛因斯坦的理論指出空間實際上與能量和質量之間都是相互聯絡的,並且隨著時間推移空間也在發生變化。如果只存在一個質量物體,靜止地存在於時空之中(或者 處於勻速運動狀態),那麼它所處的時空不會發生變化。但如果你加入第二個質量物體,那麼這兩個物體之間就會發生相互運動,互相會向對方施加一個加速度,在 這一過程中也就將造成時空結構的改變。更加重要的是,由於存在一個大質量粒子在引力場中運動,廣義相對論指出這一大質量物體將會被加速,並釋放一種特殊的輻射:引力輻射。

這種引力輻射與你所知的其他任何種類的輻射都不同。它會以光速穿越空間,但它本身又是空間中的漣漪。它從被加速的物體帶走能量,這就意味著,如 果這兩個質量 物體處於相互執行的軌道之中,那麼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軌道將會逐漸收縮,這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距離將逐漸縮短。不過不要太過擔心,對於像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這 樣一個系統,相對而言這兩個天體的質量還太小,而兩者之間的距離又非常巨大,因此在引力波耗散能量的條件下,這個軌道也將需要經過10的150次方年才會衰減崩潰,如此長的時間早已遠遠超過了宇宙的年齡,事實上這也遠遠超過了已知所有恆星的壽命!然而對於相互繞轉的黑洞或中子星而言,它們之間存在的軌道衰 減效應則已經被觀測到了。

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可能還存在著我們尚未探測到的更高能的事件,如黑洞的相互合併。這類事件應該會產生某種特徵訊號,而這樣的訊號是可以被“先進LIGO”系統捕捉到的。

先進LIGO探測器

從本質上而言,“先進LIGO”系統採用的探測手法是相當簡單而直接的,它利用了引力波輻射的本性和它最重要的`性質之一。引力波會造成空間的拉伸或壓縮,其頻率和強度取決於形成這種引力 波的天文事件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徵,如兩個相互繞轉天體各自的質量大小、它們兩者之間的間距以及這一系統距離地球的遠近。“先進LIGO”設施包括兩條互相 垂直的長臂,長度均為4公里。將一束鐳射用分光鏡分成夾角為90度的兩束,然後兩束鐳射分別被4公 裡外的反射鏡反射回來併發生干涉,並且這樣的反射可以來回進行多次,從而大大增加鐳射執行的路徑長度。由於頻率和波長完全一致,在正常情況下,這兩束鐳射 應該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如果存在引力波作用,則會對這兩束鐳射的波長頻率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兩束鐳射在疊加的干涉條紋上出現改變。這樣的改變將能夠讓科學 家們判斷兩個繞轉天體各自的質量大小、它們之間的間距以及這玩意系統到地球之間的距離等豐富的資訊。

先進LIGO包括兩處設施,分別位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以及美國東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如果這兩處設施均觀測到同樣的訊號,那麼我們幾乎 就能夠肯定我們的確是觀測到了引力波訊號了。目前版本的LIGO系統對於質量在1倍太陽質量到數百倍太陽之間之間的兩個黑洞合併過程可能產生的引力波訊號最為敏感,且其探測能力可以覆蓋距離地球數百萬光年之外——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範圍內,符合條件的黑洞合併事件每年都會至少發生幾次。

意義重大的引力波

這項發現將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次證明,後者在將近100年前便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引力波被首次直接探測到的意義還遠不僅於此,它還有著更加重大的意義。作為時空本身的震動,引力波常常會被人和聲波進行對比。事實上,引力波望遠鏡能夠讓科學家們在光學望遠鏡“看到”某個現象的同時“聽到”它的“聲音”。

有趣的是,當LIGO專案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尋求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援時,它在國會面對的最大反對者竟然是天文學家們。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廣義相對論專家,LIGO專案的早期支持者克里福德·威爾(Clifford Will)指出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當時普遍的觀點是認為LIGO這個專案與天文學之間似乎關係不大。”而反觀今天的情況,人們對此的觀點已經完全變化了。

  引力波是以光速傳播的嗎

當科學家們將來自LIGO的觀測結果與來自其他型別望遠鏡的觀測資料進行對比時,他們檢查的第一個專案往往就是檢視這兩個訊號是否是在同一時間抵達的。物理學家們認為引力是由一種被 稱作“引力子”的粒子負責傳遞的,它們就像構成光線的光子一樣。而如果這些粒子也像光子那樣不具有質量,那麼引力波就將能夠以光速傳播,從而與廣義相對論 中關於引力波應當能夠以光速傳播的預言相吻合。

然而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引力子可能具有極小的質量,如果情況是那樣,這就意味著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可能無法達到光速。如果的確如此,那麼LIGO等設施將會發現來自遙遠天文事件中產生的引力波訊號抵達地球的時間要比工作在γ射線波段等“傳統”望遠鏡的探測到訊號的時間稍晚一些。如果這一情況出現,那就將構成對基礎物理學理論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