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春節是的作文4篇

節日慶典 閱讀(2.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是的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是的作文4篇

春節是的作文 篇1

《過年真好》過年啦,過年啦!”大家都快樂的忙碌著,家家戶戶不是掛上了紅燈籠,就是貼上了紅豔豔的吉祥春聯,一派喜氣洋洋。

連天公也悲為喜,露出燦爛的笑容。 傍晚,我們開始吃年夜飯,嚐遍了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之後,天空也漸漸暗淡下來。這時,從遠方不時傳來禮花綻放的噼啪聲,於是我拉起媽媽的手直奔陽臺。“嘭嘭”,禮花騰空而起,在半空中炸開,“喲”這兒是一朵菊花;那兒是一個繡球;那邊又蜿蜒起一條金龍……我們指指點點,盡情欣賞禮花的美麗。有一句詩寫得真貼切:“爆竹聲中一歲除”,人們用禮炮除舊迎新。欣賞了美麗的禮花,很快,我們拭目以待的春節聯歡晚會又開始了。那優雅的舞姿,那嘹亮的歌聲,還有那逗人的小品……著實把我們吸引住了。電視機裡的演員載歌載舞,電視機前的我們為他們鼓掌叫好,一直繼續到深夜才停止。就在零點的鐘聲敲響的前一刻,數不清的禮花在夜空中綻放,五彩繽紛的禮花把慈溪變成了一個“不夜城”,天空如同白晝般亮麗。禮花像一朵朵五彩斑斕的鮮花,把天空裝扮得絢爛多姿,徐徐下落,又彷彿在下一場“禮花雨”。四面八方轟然炸響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就像春雷撼動整個大地。春天離我們不遠了。

啊,過年真快樂!

春節是的作文 篇2

在小時候,我的春節是個火紅的福!家家門上都貼上了紅色的春聯和福字。姑姑最會剪福字了,一刀一刀全是新年的祝福。媽媽奶奶都跟著她一起學,剪好的福字被貼在牆上,我們都買新衣服,牆姑娘也穿上了好看的紅衣裳。幾十裡外家家都貼福字,我的春節是個火紅的福!

大了點,我的春節是個被壓在紅包裡的祝福!做客串門,親戚長輩都準備好了紅紅的錢包,我迫不及待想著拿到紅包心裡美滋滋的滋味。“婆婆伯伯新年好!”手包著拳頭將祝福都藏在手心裡。“好寶寶呀新年好!給你一個大紅包!”當長輩遞出紅包我總要客套的拒絕一下,後來推來推去的我總會不好意思的收下紅包。手裡塞滿了漂亮的紅包,我的春節是個被壓在紅包裡的'祝福!

現在,我的春節是個團圓的年!平時的日子裡大家都是忙東忙西,難得在過年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外面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在忙碌的一年裡大家都是滿世界的奔忙,在春節裡大家都是團圓的,嘴裡都是一年裡發生的稀奇事,講啊講,笑啊笑,我的春節是個團圓的年!

無論是貼著紅紅的福字,還是飽含祝福的壓歲錢,又或者是一頓溫馨的團圓飯,我的春節總是個團圓的年!

春節是的作文 篇3

風俗節日風俗節日在我的家鄉:四川。有很多節日,如:除夕節.春節.元 宵節和端午節等。我的家鄉是一個有許多風俗節日的地方,我的家鄉很美 ,而節日也很好玩。風俗節日真美啊我小時候特別愛過年,因為過年的時 候可以穿新衣,可以貼對聯,可以貼年畫,。還可以放鞭炮等等。白天貼 對聯,晚上放鞭炮等等。這象徵著新一年的新開始在我的家鄉,過年那天 家家鞭炮聲不斷,在我的老家這代表:鞭上放鞭炮拜神,貼年畫。春節這 一天是要吃湯圓的,白天我找長輩要一點壓歲錢,晚上和朋友一起玩,我 的老家春節那天在傢什麼都不幹,也就是一年裡最閒的一天,晚上家家燈 火通宵這不是守歲,而是大大家在一起打麻將,聊天和玩等等。而我們小 孩子在一起玩煙花和放爆竹等等。尤其是我們男孩子。特別愛放爆竹和放 煙花。因為我們特別喜歡熱鬧和喜慶。這並不是為了好玩的,而是一些喜 慶的東西。春節可真是美啊!這只是一些風俗習慣。春節過了就到了元宵 節。元宵節在我們老家也是一個大閒節,這一夜家家也打牌,放鞭炮等等 ,這一天不一樣的就是吃元宵。元宵可真美啊!我愛元宵節!這就是我家 鄉的節日習俗。這個民風民俗很好吧!我愛我家鄉的節日。

春節是的作文 篇4

看看、聽聽春運的訊息,總覺得回家的路咋就這麼難啊!看看車站碼頭機場無奈又勞頓的人群,聽聽他們回家的豪情,這份情感也就必定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情感——懷舊!馮驥才先生是民俗專家,他的文章把這份懷舊的感情表達的很是到位,他寫的就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最最真實的心跡。值得一讀!

在我們把春節的由來、內涵、習俗、意義都說過說透之後,忽然發現還忘了說——春節是一種特定的情感。

在所有春運的運載車輛上,那些擠成一團、千辛萬苦的人,沒有一個知難而退,全都堅定地渴望著去實現一種情感的目標:回家。急渴渴地撲到家,一推開門,即刻融化到自己生命源頭的溫暖裡。

那裡有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守家在地幹活營生的兄弟姐妹,他們全朝你喜笑顏開;還有那些分外親切的老桌子老櫃子老景象,以及惟有你的老巢才有的那股子的勾魂攝魄的氣味。

跟著,與你的巢緊緊相連的紛沓而至:至愛親朋、舊交老友、昔時夥伴、左鄰右舍,還有老街老巷、鄉土風物與小吃。可能你離家太久,或在外邊拼打多年,漸行漸遠的往事已經滑到記憶邊緣,但此時此刻偶然碰到一個什麼細節,會把沉睡在你心中深處的故舊一下子拽到跟前。記得一次在街頭碰到一位闊別了至少三十年的中學同學,那一瞬忘了他的名字,卻脫口叫出他的外號“大牙”——他的門牙又長又大,而且往外呲。那時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大牙”。誰料到此刻這個外號彷彿有種神奇之力,把我們熱呼呼地拉回到真率無邪、親密無間的少年時代。我們開始問對方、說自己、談現在、聊過去;所說到的當年的同班同學時,也多是外號,惹起我們陣陣大笑。就這樣站在街頭長談竟有一個小時。

從中,你會感慨人生的急促,時光的無情,生命的無奈,同時又獲得惟有回家過年才有的滿足。然而一年裡只有這些天,可以實實在在觸控到昨天與前天。 (範文網 ) 彷彿進了奇妙無窮的時光隧道,還會情不自禁地往裡鑽。

雖然過年,我們是辭舊迎新,迎著春天往前走,但我們享受到的更多的情感卻是懷舊。

春節裡一種特定的情感是懷舊。春節是個懷舊的節日。

懷舊,是對過往生活的一種留戀,一種對記憶的追溯與享受,一種對人生落花的撿拾。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懷舊的需求,春節的回家過年則是滿足所有人這種情感需要;為此春運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緣、鄉情彙集而成的巨大的磁場,佈滿在大地山川每個城市與村莊。這磁場產生效力與魅力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民俗是緣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認定的方式。需求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種文化。當這共同的需求“約定俗成”了,所有人就會遵從這種民俗方式而行動,比如回家過年。民俗不是強迫的,卻是自願的和自律的。它是一種共同需要和共同表達,同時每個人的精神情感都可以充分發揮。這樣,春節才成了我們的必需。

由此而言,我們所有民俗節日都是情感的表達,所表達的情感各有不同。清明是對先人的懷念,端午則是張揚生活的激情,七夕是表達男女對愛的忠貞不渝。其中,不少節日都與團圓——即家庭和血緣的親情相關,比如中秋。但中秋與春節還有所不同,中秋不強調“回家”,不會有出現交通擁堵的“秋運”。惟有春節才是中國人集體懷舊的日子。因為在節令中,春節是辭別舊歲。在辭舊中必然引發懷舊。

這樣,我們便通過千百年來人們集體創造並衍傳至今的一系列民俗方式,如團圓飯和拜年等,把心中的親情、鄉情、懷舊之情盡情地表達與渲瀉。由此,家庭得到一次凝聚,故鄉的熱土得到一次升溫。其實這就是文化賦予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每一個身在異鄉回家過年的人,在度過了春節之後,內心不都感受到補償了對親人一種長時間的虧欠,並在情感上得到深切的滿足嗎?所以說春節是中國人懷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