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

生活經驗 閱讀(5.84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歡迎大家分享。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1

本節課是網課課內知識的第一個單元整理與複習,課時跨度三週,主要知識有:小數的意義、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大小比較、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近似數和小數改寫等等,對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對前兩週的知識會有所遺忘,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帶領學生回憶起本單元的知識點,並對知識有一個系統性的整理。而傳統意義上的整理複習課一般選取學生課前整理,上課師生、生生互動補充的模式,或者學生本單元的錯題重現,重點講解的模式,學生能夠在自我整理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們交流溝通,充分在課堂上展現自己,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如何在網課教學模式下,既能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又能更好地達成課堂目標呢?

一開始我還是選擇讓學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課時逐步呈現知識點,將重點知識融於練習中,進行著重的講解。試講一次後,發現這種設計顯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學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麼樣的,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學情是教學的致命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只能浮於表面地將知識點過一遍,無法讓學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識點之間的過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點像練習課。

在查閱更多資料,以及向前輩們請教之後,我醍醐灌頂:我需要一個將所有知識點都能串連的一個素材,以此作為導線引導學生自主回憶、整理、複習並總結相關知識點。因此我選取了用幾張數字卡片寫數作為匯入,將學生能寫出的數作為後面複習的材料,達到教學素材取之於課堂用之於課堂的目的。課堂總結時引導學生回憶複習整理的步驟,利用思維導圖發散性、系統性地整理知識,建構學生個人的知識體系。一節課下來,相信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學之後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因為本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知識點進行梳理,重難點知識的突出還是不夠明顯。比如在學生的作業反饋中還是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小數與單位換算掌握的很不熟練,有些對單位間的進率不熟悉,有些把高階單位和低階單位之間的轉化乘除進率弄混。在之後的練習中我帶領學生著重複習單位換算,另外建議學生將乘除進率寫在題目旁邊,再去移動小數點。二是網課的模式還是影響了一部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的引導較多,學生自主的空間比較少。三是練習的設定針對了一般學生,沒有進行拔高和拓展,學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間,沒有很好地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

經過本節課的設計、實踐與反思,我對複習課有了新的認識,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吸取教訓,積累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法,讓複習課上的更有質量,更適合學生學習。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2

認識小數的第一課時的重點是認識小數的意義,它是貫穿整個小數部分內容的學習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讓學生已經預習過,從學生的摘錄看出,預習不是充分的。是不認真?還是不會自學?帶著這個疑問,我在課堂上設計了預習的環節:閱讀課本第28-29頁,摘錄自己的收穫和困惑,時間5分鐘。

從巡視學生的摘錄情況看,有價值的問題,總體閱讀的情況質量差,不知道抓住重點來閱讀和思考,所以提出的問題散而成點狀,當然這種情形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

呈現例1後,接著呈現學生的困惑“小數就代表分、角而為什麼要寫成0.3元呢?小數又不代表元,為什麼後面要加“元”?”我的課從學生的這個問題展開的,首先學生的提問不是很清楚,故我讓她又介紹了一遍,詢問其他的同學是否聽清楚她的問題了,然後我試著說:“你是不是認為,0.3元是3角,為什麼不用單位角表示?就是寫成0.3角。”她點點頭。

從學生們否定用單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學生們對小數的認識停留在直觀的基礎上,元是整數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數,分是第二位小數,但學生們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為什麼這樣寫?也就是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沒有抓住重點來閱讀和思考,再次組織學生閱讀課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還可以寫成0.01元。學生們通過閱讀和剛才的交流漸漸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還可以寫成0.1。

“5/100為什麼要寫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經驗,學生們有了自己的見解。生1:如果寫成0.5的話,5分就變成了5角。生2:100有兩個0,所以小數也要有2個0。第二個學生的回答是不恰當的,而3/10=0.3、5/100=0.05這兩個例子卻剛好和她的說法相符合,我沒有理解否定她的觀點,只是繼續往下和學生們理解第三個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後,讓她觀察8/100=0.48這個等式,讓她體會她的觀點的不合理,“逼”學生們再次思考100的1後面有兩個0,和小數中的什麼有關?結論當然和小數的位數有關。

學生的問題和錯誤往往會影響教學的程序,但悠著點也好,能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並以此為起點展開討論、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和怎樣去觀察和不斷去驗證,然後得出合理的結論。

“悠著點”這節課還在我思考以外的環節上出現了,正方形的稜長都平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個小正方體,對老師們說是一個常識性的知識,看一看不用數就知道是1000個。而學生們不是,認為是600個,一個面是100個小正方體,6個面就是600個;從稜長處能看到小正方體的兩個面,有學生認為是兩個正方體,所以雙倍地數了。

悠著點糾正學生的錯,前面一個面是100個小正方體,數數有幾層,從前往後數;上面有100個小正方體,從上往下數有幾層;而第二個問題,觀察圖還是不能得到我滿意的結果,學生的思維總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礎之上,觀察教師的一摞本子,“能看到兩個面,難道說是兩摞本子?”再觀察圖,學生們明白了。

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們的觀點和錯誤往往會在教師們的預設之外,悠著點能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消除原來的錯誤的思考方法和觀點,從而真正做到豐富學生們的數學活動經驗。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3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這一教學內容屬於概念教學,概念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遷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各方面數學素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是一種思維的挑戰,“小數的產生和意義”體驗式教學設計思路及反思。現代教學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思維。”新課程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效整合,我們的課堂上就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有效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自學校確立體驗式教學課題並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模式以來,我又進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改進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將體驗式教學新生的元素融進課堂,促進了課堂教學和諧、有效、充實、高效的開展。

以本節教學內容為例,課堂中有兩次大的體驗活動。一是在實際測量中感知小數的存在,在生活實際中感受小數的產生。二是在長度單位這個現實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等的存在,並在小數與分數的觀察對比中體驗小數與分數的聯絡從而認識小數的意義。我主要來談談第二次體驗活動。藉助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會是多少呢?學生會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想到十分之一,並能寫作0.1,這些都是學生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經驗,這裡需要學生感受體驗的是什麼呢?就是讓學生感受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幾份用分數表示這些分數有什麼特點,用小數表示這些小數又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進而聯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數和一位小數有什麼聯絡?這是在多個案例中學生進行的感知體驗活動,在學生有了初步感知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裡說一說自己發現,一是分享成果,二是給予提示,三是達成共識。小組彙報時我會及時給予評價指導最終師生共同對這一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邁出了第一步,學生在後面感受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會有了一個明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在感受兩位小數這一環節我會半輔半放讓學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組交流彙報,這就更加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經驗,在感受三位小數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並脫離小組交流這一柺棍,完全讓學生自己形成學習方法,並學有所成。在揭示小數的意義這一神祕面紗時,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感性經驗,讓學生思考“分數和小數有什麼聯絡?”這也是本節課的學習高潮,這一體驗活動是學生經驗的提升,也是經小組討論進行簡練概括。我認為學到這,學生真正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是有效的。

反思這節概念教學課,我認為保證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首先要清楚學生已有經驗和基礎,備課時有所預設,創設的問題情境要簡約、直觀、有針對性、有思考價值,能激起學生“要去感受體驗”的衝動。其次,教師及時必要的梳理、評價、反饋學生的思考交流成果,形成共性的知識成果,及時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形成怎樣去學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