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慶祝無意義》讀後感

生活經驗 閱讀(2.7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慶祝無意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慶祝無意義》讀後感

這是一本初見書題就心動不已的書,然而閱讀過半,才驚覺,自己一開始的望文生義實在膚淺可笑。重要的是“無意義”,而非“慶祝”。

《慶祝無意義》是米蘭昆德拉最新的一部作品,距離他最負盛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出版已逾三十年。如果說《生命之輕》是為了探討人的輕與重、靈與肉,那麼《慶祝無意義》所訴說的,也許超脫了人本身。

人類發明了語言,本是為了作為便於交流的工具。然而不知何時起,人類為語言所累,開口之時費盡心機讓自己的每一句必須有意義,藉此彰顯自己的“高明”。可是在一來一回的言辭交鋒中,本應該自然流露的情緒和情感被掩埋、忽視,甚至蕩然無存。正像書中自恃“高明”的達德洛,那些似乎頗具意義、引人注目的發言,縱然關注者濟濟,然卻動心者寥寥。

書中所說的“無意義”,不只是與上述“形似高明”相對,還有許多對“常理”的置疑。世人對生命的誕生賦予了過多美好的意義,人權論調也謳歌人的諸多權利。可正像書中阿蘭的母親所認為的那樣,人的出生,是一種毫無選擇的妥協。父母的身份、瞳孔的顏色、自己的性別,都是無從左右的存在。“重要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選擇的,一個人只對無關緊要的事有權利”。這種說法看似殘忍,卻是無可辯駁的真實。也許正是因為明晰這一點,阿蘭對於母親遺棄他並未懷恨,他近乎瘋狂地想象母親懷孕時的`絕望和無力,他對印象淡薄的母親心懷崇敬和悲憫。在他自己的臆想中,他與母親達成了奇妙的和解,這也讓生命那所謂的意義不那麼沉重。

貫穿全書行文的一個重要線索,是斯大林這個真實歷史人物所講的一個笑話。作者對那個時代盡情戲謔,將那鐫刻在歷史中的嚴肅和意義拉扯成一個任性的玩笑。那些“意義”,在時間的滌盪下,最終只剩下蒼白。歷史也好,戰爭也好,之於人生,之於世界,都不是那麼值得被稱為“意義”。那些最真實的、最真誠的,往往最難以用有意義的言語去描述、去概括。因為,它們本就是無意義的。

直面這樣的“無意義”,人們也許會慌亂無措。可“無意義”才是“絕對明顯、絕對天真、絕對美麗地存在著”。就像孩童毫不掩飾的笑臉,不用探究其意義,卻能真切感受,感受到那無暇的光芒,照耀心靈,讓心上開出一朵看不見的花。

所以,當我看到豆瓣上有諸多《慶祝無意義》的書評,其中一些人對作者的創作要旨深切剖析解讀,更深覺米蘭昆德拉驚人的預見性。他循循善誘地去歌頌、去慶祝全部被忽視的“無意義”,人們卻還是瘋狂地挖掘這本書的意義。

這不是某個人的過錯,是整個人群都已經習慣,賦予生活中的一切以飽滿的意義;所有人都忘了,生活本身,不與任何意義等價。無意義,才是生活的本質;為無意義慶祝,才是與人生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