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小數的意義》評課稿範文

生活經驗 閱讀(2.54W)

上星期我到**國小聽了《小數的性質》一課,有些想法想與大家交流。

《小數的意義》評課稿範文

片段描述:

1、例1: 請學生分別畫1分米、10釐米、100毫米的線段

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一樣長。

2、1分米、10釐米、100毫米分別用分數、小數表示

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0.1=0.10=0.100

3、從0.1=0.10=0.100你有什麼想法?

生:0是沒有用的。

師:哪兒的0是(在小數的什麼地方)沒有用?

生:小數點的後面。

4、出示例2:比較0.5與0.50的大小並說理。生1、加個元,老師引導用計數單位與畫線段圖證明

感想:

一位年過半百的老教師在教學時,注重教學的生活化,強調合作探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這種力求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令我們有些青年教師也汗顏。當然我聽後也感到有些不足,而這些不足也正是我們一線教師容易產生的問題,所以我想借此機會與大家作些討論:

1、知識教學需要一步到位嗎?從片段3我感覺老師試圖讓學生科學地提示“小數末尾”這一本課的重點與難點,而對學生生成的鮮活但不怎麼規範(甚至是錯誤的觀點)沒有好好地加以把握與利用,我覺得很可惜。如果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說法,設定認知衝突,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只有小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才不變這一性質,我認為更能突出本課的重點。其實我們數學中的許多概念、性質讓學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應該允許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構知識的意義。而學生動態生成的真實但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認知正是我們課堂教學寶貴的資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會趕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學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師在片段1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對學生理解小數的性質提供了寶貴的感性材料。但我們也感覺到這個過程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的,學生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關鍵還在於我們的廣大一線教師過於保守,沒有“無限相信自己的學生”,生怕學生探究不出來。但從片段4可以看出,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加單位“元”)有能力自主解決的。如果給予學生再多一點探究的空間,如果小數的意義學生有探究的經驗(如圖示)我也相信學生還能用線段圖、方格圖甚至是小數的計數單位去發現、去證明的。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僅僅是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究問題的提出、探究策略的選擇等過程。

3、環節目標我們清楚了嗎?教學設計講究“整體設計、重點突破”,我們的每個教學環節必須圍繞教學重點展開,併發揮其最大的價值。看片段1中老師讓學生畫三條線段,如果只是得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這有必要嗎?(這畢竟是已有知識),但如果在得出0.1=0.10=0.100後,再從這三條線段上根據小數的意義直觀驗證,我想這種操作才具有最大的價值,學生在例2證明時也不會顯得困難。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教學的課時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分哪幾個環節去實施,而每個環節的目標又是什麼。只有目標清晰了,我們的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