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關於活著的意義作文六篇

生活經驗 閱讀(2.95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著的意義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活著的意義作文六篇

活著的意義作文 篇1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過:“閱讀是為了活著。”的確,閱讀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充實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人生,是我們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夜深人靜,晚風吹拂之際,坐在書桌前,開啟一盞小檯燈,調好一杯香濃的咖啡,拾起一本書,細細的品味著書中的韻味。此時,白天的緊張與勞累忘卻了,處事的煩惱與憂愁消失了。此時的我,是為了讀書而活著,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獨自遨遊於字裡行間,領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逢高人”的自信與自豪,體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自得。書是人生的起點,閱讀為我掛起了人生長河的風帆。

在漫漫人生長河中,閱讀是我們的指路明燈,它引導著我們避開長河中的礁石,越過“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猛浪,度過狂風暴雨。在閱讀中,李白教會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曠世豪情,是我自豪的活著;易安居士教會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不屈,是我有尊嚴的活著;諸葛孔明教會我“cao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寧靜悠然,是我自由的活著。他們,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與品德,使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試想,沒有書籍、沒有閱讀的生活會是怎樣呢?年幼的方仲永天資過人,聰明伶俐,是人們眾所周知的“神童”,但為何成人後泯為眾人矣?答案顯而易見,是因為他缺乏後天教育,沒有閱讀書籍,缺少更多的知識。著名學者曾說過:“生活就是為了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需要學習史鐵生勇敢的戰勝內心的恐懼,在輪椅上書寫人生況味的堅持不解精神;需要學習雷鋒戰士無微不至、樂於助人的精神;需要學習海倫凱勒永不言棄的精神。這些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從書中獲取,從閱讀獲取。

閱讀是人生缺一不可的。生活中沒有閱讀,就像沒有翅膀的蝴蝶,就算你破蛹成蝶,也不能在空中翩翩起舞。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堅強的,自信的突破人生中的各種關卡,煥發勝利的光芒,有意義,有價值的活著。

活著的意義作文 篇2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呢?

好吧,可能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思考這個問題有點與年齡格格不入,但我真的沒有辦法不去想。

學生的生活被書本填得滿滿當當,如果說時間有色彩,學生時段一定是黑白色的。這樣無聊的生活讓我常常陷入沉思,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人到底該怎樣揮霍自己的時間,才能不算虛度光陰?

童年和青春沒有豔麗的顏色,那成年的顏色,會是美麗無比的嗎?這樣想時,我會不自覺地觀察起我爸我媽來,覺得也並非如此。我爸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成天到晚地跟我抱怨,抱怨他弄不懂自己究竟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表面上靜靜傾聽的我,其實心裡思緒萬千:大人的世界,也許該塗上迷茫的灰色。

有時候,真的搞不清楚人究竟在社會上“生活”,還是在社會上“生存”?

人活著有何意義呢?

人就沒有一個時間段是快樂的嗎?

一時間裝在我腦袋裡的全是這類問題,有時候寫作文,這些話都會不知不覺地被我寫在稿紙上。記得馮驥才有篇文章叫《珍珠鳥》,裡面有句話說“流瀉下一時的感受”,可能我這種情況,就叫流瀉吧。

漸漸大了,雖然我還是不喜歡聽語文老師在講臺上的碎碎念,但對寫作的興趣不減反增。兒時的我就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一個人時特別喜歡構思一些小故事,或是想象一些漫畫小說的後續。頭腦一熱,提筆就寫了一部短篇小說,然而差到我自己都覺得差勁。但那以後,我膽子大了許多,又寫了不少不同題材的短篇,拿了幾篇去投稿,竟然還通過了稽核!那天看到編輯發來的資訊“《流星下的約定》稽核通過”時我那難以按捺的激動心情,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我開心不已,每天都在學校裡抽時間寫作業,為了回家後寫得作業能少點,然後抽時間去碼字。雖然我的作品人氣一直不高,但那段時光確實讓我感到快樂,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最難以忘懷的時光了吧。

回首往事,我恍然大悟:人活著,是為了跟隨自己的內心走,跟著自己的心去生活,就算是“生存”,只要跟著自己的心前進,人生就會塗上七彩的顏色。就像《珍珠鳥》的作者馮驥才“流瀉”下他的感受一樣,只要把心中的流瀉出來,人生就不會有“遺憾”一說了,不是嗎?

命怎麼用,我說了算!

活著的意義作文 篇3

昨天,我吃完飯後感覺很熱,就跑到了陽臺,看著那個膠結的月亮,哇!真是漂亮!感覺特別涼快。想著想著,自己問起了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吃飯?玩?還是看美麗的月亮?都不是,我自己認為,活著就是為了回報愛你的人。

爸爸媽媽是我們一生中最親的人,我愛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愛我。有時媽媽打我,我很傷心,但是媽媽不會無怨無故打我的!一定是我哪裡做不好了。我有一個這樣嚴格的媽媽。我的爸爸,經常在我耳邊撈嘮叨叨,我在寫作業時,一寫錯一個字,他就一直說說說,特別煩人。

但是我愛他,我喜歡爸爸的嘮叨,喜歡媽媽的嚴格。這兩股不同的力量一直在我背後默默地幫助著我,使我感到活得很充實很快樂。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比我還小的可憐人,就會看看他,再看看自己。我自己與他進行了對比,我是多麼幸福。有時,我根本不珍惜現在的生活,動不動就說要離家出走。那有什麼用?假如,你真的走了,那你是為了什麼?

讓你的母親傷心?你很高興?那你就真是太不孝了。母親養你到那麼大是多麼辛苦?是經歷了多少磨難?你就這麼走了,母親養大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長大後孝敬他們,你們知道嗎?

我的媽媽有一次就把我趕出了家門,但是,過了一會兒,媽媽馬上下來找我了。我知道,其實她是不可能趕我走的!假如真的不要我的話,那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把我丟掉了。

我活著,是為了回報我那從小照顧到我大的爸爸媽媽,等我長大了,我也要讓他們過上充實與快樂!

再過一個月,就是我30週歲的生日。不管是否如老祖宗所說的這是生存狀態的一道界線,還是一種巧合,總之今年可說是我的一個轉折點,過去從未體嘗過的各種人生滋味,都讓我一一領受了一遍,再加上近期得到確切訊息,我供職多年的報社辦到年底就要停刊,接下來就得另謀職業了。所以這陣子有點百感交集,總覺得30這個數字許是我命定必須跨越的檻。

過去我有個心願,三年前也曾就此寫過文章,想在30歲以前再出一書,以一本詩集和一本文集來給青春歲月留一點足跡。因為我覺得自己多少是虛度了時光的,記得前不久,一位友人還這樣對我說:“你工作了這麼多年,卻不識行情,毫無‘進步’,虧你還是個聰明人!”所以我真有點覺得愧對了那些一直關心著我的人。那拿什麼來回報他們,來印證自己過去真的不是碌碌而活,毫無進步呢?我想來想去,也唯有是“出書”了!

雖說出書在今天已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除非傑作或是炒作,其餘的在世人眼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據說一些國小生若家裡有點錢,也能自費出本“作文集”“行世”。話雖如此,可農民種田、鞋匠做鞋、文人寫作出書,也是一種天經地義本份的事。再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出給那些有相近或相同志趣的人看,有人喜歡且共鳴,便是值得一出的美事、幸事了。

將稿分輯,給書定名,對我來說是一件比寫幾篇文章更難的事情,因為這是對自己幾年來的創作歷程和思想軌跡的總結與條理化,特別是書名,一易再易,直到前兩天才最終敲定。在此還想說明一下,書稿的第一輯《尋訪遺失的聲音》,通過對古今中外的文人姿態和文化現象的描摹與感悟,表達個人的一種仰慕之情與理想方向;第二輯《大地上的愛與痛》,是我在一些報刊上開設的專欄文章,因字數限制,並沒作更多開掘,這一輯大都是談些社會熱點問題的,對我是一種新嘗試;第三輯《古城上空的朝陽》,全部文字寫的都與我的家鄉潮陽及其文化有關,不管是讚頌還是警示,我自感對古城的摯愛深情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藉此我還想再一次地祝福她,經濟發展,民生富庶,文化興勝;第四輯《歲月航道的金子》,是記敘我個人或身邊的親人、朋友的往事,文字雖感性,卻是我生命的“金子”;書稿最後加了《附錄》,是一些評介性文章,本來這部分是不想收進去的,但考慮到它是我這些年寫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最終不忍割捨,便權作了附錄。

在此還必須交代,這些年我的創作經歷了兩個階段,這以詩集《守望》的出版為大體界線,這之前,我以詩藝為標準,行文講求抒情性、藝術性和精神性,摒棄理性和知識;這之後,開始更多關注對文人、文化和社會狀態的觀察與思考,文字漸趨內斂、間及闡述。可以這樣說,這本書是我創作理念的轉換與融會的產物,所以它既不算是純粹的藝術,也遠達不到真正學者學術思考的縝密、周全與深度。我對自己的創作缺陷是深有自知之明的。然而還好,這本書是散文隨筆集,便不敢再過份苛求自己了。記得過去有人對我說,你的文字欠缺汪曾祺那樣的無火氣與從容,也有人說,你的一些文字缺少美文的精緻,我在感謝他們的好意的同時,也想告訴他們,這些至少不是我目前所想要追求的東西。我自來不喜歡一些評論家那種流行的說法,當講到一種風格時,時不時要用另一種風格的標準來“教訓”別人一下,正如拿一隻貓,說它欠缺狗性一樣。當這本書到達讀者手中時,我沒有太高的奢望,只希望他們能讀出一個當代青年一步步尋索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歷程,且能夠明白,這個寫作者,為何最終把“良知”奉為創作的最高標準。有此,便不枉一番苦心經營了。

過去一些朋友常說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平時倒沒怎麼覺得,整理完書稿後,我才發覺他們的話不無道理,可必須說,我還不夠格,因為真是理想主義者的話,我絕對會比現在寫得更好更出色。我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凡人,種種生存的困惑一再地制約著我自由、積極地進行創作,甚至一度讓我產生過放棄寫作的念頭。幾年來我在地方機關報做編輯,平時既便是遇上國慶與春節,休息時間最多也不會超過三天,所以寫作對我來說只是一種業餘狀態,許多未曾涉及的領域,想傾力創作的主題,也沒多大時間與精力去投入。所以我發自真心而不是謙虛地說,我的這兩本書,僅僅是我真正寫作前的一種練習,真正能代表我的生命之作還遠未到來,加快步伐繼續趕路,是我30歲以後必須盡力做好的一件事情。

今後,不管我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仍然希望,寫作是我內心中永遠燃燒著的“蔚藍色的火焰”,純淨、熱烈、高貴地堅守下去。

活著的意義作文 篇4

前幾天從電話裡知道奶奶已經因病臥床不起了。無言的難受瞬間就湧進了我的心裡,我很想哭很想回家去看看她老人家。但現實的無奈卻令我一點辦法都沒有。唉,人為什麼都會老呢?人為什麼都要走生老病死這幾個過程呢?面對大自然,我們人類太渺小太無助。我們一輩輩的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意義是什麼呢?有誰可以告訴我嗎?我自己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不知道。

奶奶今年八十多歲了,本來身體一直很健康的。可自從因為膽結石而做手術把膽摘除以後,身體就每況欲下了。地不能種了,奶奶和爺爺居然在六七十歲的年紀堅持每年養豬,且一直養了好多年。上半年養兩頭,賣了,下半年再養兩頭。兩個老人起早摸黑的割豬草剁豬草煮豬食,不但毫無怨言,而且感到很快樂。我是他們的孫子,我深深的知道做這些事情很累很辛苦。凡是農村的人大都應該知道養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家庭散養的。最後,賣豬的錢,兩個老人享用的卻不多,在這裡我就不便多說什麼了。只有我的叔叔才知道吧。

奶奶從小就做了我們蔣家的童養媳。在17歲那年就生下了我的大伯,第二年是我的父親,三叔還在奶奶的肚子裡的時候,我的親爺爺就因病去世了。蔣家從此衰落,奶奶一個二十左右的年輕女人居然要帶著三個小孩子過日子。在那個貧窮飢餓混亂的舊社會裡,奶奶的日子過的有多艱難,現在的我是可以想象到一點的。後來,實在經不住現在爺爺的軟磨硬纏,奶奶改嫁到同村現在爺爺的家裡。在以後的歲月裡,奶奶又生下了付姓的四叔和五叔還有一個姑姑。

奶奶一直很勤勞能幹。在我的印象裡,奶奶似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從小是奶奶的跟屁蟲,幾乎奶奶到哪裡,我都會跟著。奶奶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最疼愛我的人。奶奶經常在田地裡做事做到很晚,有時候颳風,天冷,奶奶也不願意早點收工回家休息。這時,總是會讓我回家幫她拿件外套來,而我就蹦蹦跳跳的跑回家去拿了。回來的路上,我把奶奶那寬大的外套穿在自己瘦小的身上,像個唱戲的一樣,非常滑稽。高高興興的就來了。

記得在拾棉花的季節裡,每晚我都睡醒一覺了,居然還發現奶奶就著微弱的煤油燈光在掰棉花桃子。我催奶奶睡覺,她總是說,這些棉花桃子掰完就睡,明天有好太陽的。我在八歲那年都是在奶奶家生活的,冬天早上冷,奶奶每天都會在地上燒把火把我的棉襖棉褲烤暖了再給我穿上。去上學的時候,奶奶會把我的一切都收拾妥當,不讓我操一點心。奶奶疼愛我,我也喜歡我的奶奶。母親去世的早,在我的觀念裡,只有奶奶才是最親的人。

奶奶一生任勞任怨,勤扒苦做,養育了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奉獻了一輩子。最後,卻幾乎沒有享受到一天好生活好日子,奶奶從沒有過過安逸的日子。我不知道該怎麼講怎麼說?我也無意去指責誰去埋怨誰。我也很內疚自責,在外面混了那麼多年,居然沒有一點好的成績。要是我擁有一大堆鈔票該多好,那樣我一定請最好的醫生去護理病重的奶奶。決不會讓奶奶現在受到這樣的冷遇。

眼淚都是向下流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小孩子,很少有人會想到父母和上一輩的。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活著的意義就是把孩子帶大教育好,除此之外,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活著的意義。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有多少人真正想過自己活著的意義了呢?有幾個父母是隻為自己活著的呢?尤其是在我們中國,把孩子養大教育好為他鋪平人生路好象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我的奶奶肯為自己想想,為自己哪怕是考慮一點點,奶奶現在也不用受這樣的罪。

活著,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而一直為別人為自己的孩子活著更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我的母親大概就是因為忍受不了這份艱難困苦而把我留下獨自離開了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活著,孩子不能是我們唯一的目的。從古到今,人類一直都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的活著,我們每個人也應該一樣,私下裡也為自己考慮一點吧。

活著的意義作文 篇5

隨著旅行的進行,我們逐漸向西藏方向靠攏。既然鄰進西藏,也便有了藏族的身影。那麼導遊講述的故事,也都與之有關。

“藏族人民信仰藏傳佛教,還是全民信教。喇嘛的地位非常高……”“藏族人民相信靈魂。他們堅信修行到一定高度,像活佛,可在死後選擇投胎於何處。當然,修行要到一定高度,對塵世的事也就不可能太在意了。

導遊的講述平淡無奇,卻在我心中掀起驚濤駭浪。如果對塵世不在意,那選擇投胎的方位又有什麼意義?是否可以等同於長生的另一條途徑呢?但如果只是為了長生,那如何會致使一族之人全部追隨?這裡面一定有問題。

人的存活應為自我,人是為自己而活的,而非其他。那麼,藏族人民對佛教的追隨也應是為了達成自我。宗教可以是精神控制,也可以是心靈信仰與寄託。顯然,藏傳佛教應為後者。但單純的精神寄託又何以令追隨者追尋自我?

人的自我是自己內在的精神,不為他人掌控。藏傳佛教,應是引導人們在無盡紅塵中避開險途,在錯綜複雜的人生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藏族人有轉轉經的習俗。當被問起轉經是為了向佛求得些什麼,而是為了失去一些東西。失去的是“怒,貪,嗔”失去了這些,便在人生的航行中避開險礁,向前方更近一步。

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那些三步一叩首的朝聖者。人是自然之子,源於自然。在朝聖者沿著天路向拉薩前進時,他們的心在此時也得以變得純粹,更加靠向自然的純淨。當抵達時,他們到的不止是拉薩,也是新的天國。通天路,通向的是最高的靈魂之巔。

那麼選擇投胎的方位應不是長生的手段,而是尋求道的途徑。道法自然,修行,便是向自然靠近,乃至融入,在心的高度,達到至道。

人的存活是有目的的。愛默生對兩種人表於極端地厭惡,其中之一就是充滿智慧的毫無信仰。這種信仰,應是人存活的目的,這目的不應僅為活著本身,而是追求至道,融於自然。

活著的意義作文 篇6

有一天,藍說:“你說人活著這一輩子的意義是什麼?有時覺得這一輩子活著一切都是空的?有些事纏繞在心頭,總也想不通,努力的工作還有何意義?我不知道,當我看著親人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卻只能在一邊無能為力,甚至不敢去面對,只能忙碌在在自己的事情裡,人活著就是一場遊戲,一場空,這樣的話,意義何在?成功了又能怎樣?我不知道,我甚至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累啊!……”諾大的疑問加上諾大的的.問號,以及這個深刻而又嚴肅的話題讓我心裡沉沉的。他之所以提出如此疑問,原來是他親愛的姑姑得了重病,也許將不久於人世,面對親人的病痛他覺得無能為力的無奈和失望,更何況要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親人撒手而去,這種無奈,這種心痛真的讓人無言,此刻,也許我們都會落寞的問自己、問別人:“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又在為什麼活著?”

是啊,當你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當你為了養家餬口而賣命,當你為了能有錢而不辭辛苦,當你千辛萬苦萬苦千辛的努力奮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自己的親人生活的更好,讓自己的親人能夠幸福的生活,然而,當你在不斷的奮鬥的時候,當你在為了你的目標,你的理想而努力的時候,你的親人也許會因為某種原因離你而去,這是誰也不想發生的,這是誰也不能預料的,但,事實就是事實,此刻,他或者她的永遠離開猶如自己的心被掏空了,思想一片空白,全身會無力於去支撐自己的軀體,生活的天空因此會變得黑暗而迷濛,唯有兩行清淚訴說著心中的不捨和無奈,任你怎樣的奮力想挽留和拯救,但你的重拳擊在空中是那樣的無力,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特別是當你手足無措的看著自己的親人經受著痛苦的折磨而無能為力,又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她(他)的生命從你的手心滑落,你的大腦會一片空白:從生到死生命竟然如此脆弱。更讓人灰心的是,眨眼間活生生的生命就消失了,這是誰也無法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生活就是這樣的殘酷,對生者的殘酷。這時,我們都會疑問:“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奔波著、奮鬥著、努力著,最終仍無法改變和掌握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挽回和拯救別人的命運,既然無法決定自己,也無力改變別人,生者還有什麼意義呢?然而,人生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和命運抗爭,和自己角鬥,有些事情你不得不接受,又不得不面對。

我理解藍的痛苦和無奈,甚或哪種欲哭無淚以及無助的感覺,我告訴藍:“面對事實吧!有些事情可以力挽,可有些事情無力迴天,這不是你的錯,你只有面對,讓你的感情釋放出來,想哭就哭,因為是事實,所以,不要逃避,人生是殘酷的,但只有勇於面對,我們沒有辦法。雖然你知道人生就是一場空,但,該走的路還是要走,再怎麼難都要抗著走下去,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笑對人生,勇敢的面對人生的殘酷,即使哭也要哭的堅強。人活著就是為了能好好的生活,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自己正確的目標而不斷的奮鬥,在不斷的奮鬥過程中享受生活的樂趣,這就是活著的意義,不斷的奉獻,不斷的付出,再回首時無怨無悔。”

藍反問:“為了目標奮鬥,即使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然而面對失去親人的痛,沒有親人來和你分享那份快樂,你的奮鬥又有什麼意義呢?”我無言,因為此刻他的心靈是最脆弱的,說什麼都是多餘,說什麼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然,人生豈能從頭來過,人生又怎能盡善盡美,面對生活,我們只能善待,面對人生我們只能一步一步走好,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你沒有荒廢生活,就在於你努力過、奮鬥過。我們既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那麼就讓我們無怨無悔的過好每一天,要知道:人生不能從頭來過。如果有來生,你也許會彌補許多的不足,如果有來生,你也許會知道什麼該珍惜,但,沒有來生,只有今世,所以,珍惜,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幸福,你的痛苦,你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