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百合花的人物形象分析

生活經驗 閱讀(2.45W)

《百合花》是茹誌鵑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延河》1958年第3期。小說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係,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讚美了小戰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合花的人物形象分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百合花的人物形象分析

百合花人物形象分析一

《百合花》以小通訊員、我和新媳婦圍繞借被子展開,塑造了三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小通訊員在文章中無疑是一個英雄人物,但是有別於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是一個純真、憨厚、害羞的小夥子。文章通過小通訊員送我去包紮所,和我一起去借被子,為保護隊員犧牲這三個具體事件來展現人物形象。從外貌來看,“高挑挑的個子,塊頭不大,厚實實的肩膀,年輕稚氣的圓臉,頂多十八歲,穿著一身洗淡了的黃色軍裝。”小通訊員淳樸天真、稚氣未脫。在送我去包紮所的路上,“總是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見我挨他坐下,立即張惶起來,好像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侷促不安,和我對話,反倒出了一頭的汗。”在問老百姓借被子的時候,“我開口叫他拿被子,他接了被子,慌慌忙忙轉身就走,衣服掛住了門鉤,撕下了一條口子。”從細節處展示小通訊員的害羞與淳樸。在掩護隊友撤退時,撲在手榴彈上保護隊友,通訊員一反之前的害羞可愛,展現出勇敢無畏的犧牲。

我在文章中並沒有具體的外貌描寫,但全文從我作為一個女性的視角出發,在文章中作為一個大姐姐,在去包紮所的路上,逗弄著小通訊員體現了我與小通訊員那種微妙的情感,淡淡的姐弟情。在包紮所中,像大姐姐一樣照顧著來包紮所幫忙的新媳婦。溫柔和善、親切可人略帶點俏皮的大姐姐形象。

而新媳婦作為重要人物,推動著文章走向高-潮。從外貌上看,“高高的鼻樑,彎彎的眉,額前一綹蓬鬆鬆的劉海,頭上硬翹翹地挽了髻。”新媳婦十分漂亮,剛過門的新娘子,髻硬生生的挽著。在包紮所中有一開始的害羞只肯打下手到幫小通訊員擦著身子,一針一陣地縫著破洞,最後嚷出是我的,將自己的杯子蓋在小通訊員的身上,新媳婦的情感一步步變強,情節也一步步展開。

情節

情節的重複出現,肩膀處的破洞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小通訊員接被子時,撕得一身,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口子撕得不小。第二次他已走遠了。肩上掛下來的布片,在風裡一飄一飄地,第三次他安詳地闔著眼,軍裝的肩頭,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裡。第四次,新媳婦正一陣一陣地縫他衣肩上的那個破洞。新媳婦短促地啊出現了兩次,在看見傷員的時候啊了一聲,顯然是看見傷員身上的破布,顯然猜測到是小通訊員。在聽到小通訊員為救戰友犧牲的時候,又啊了一聲,這兩次啊推動著新媳婦情感的變化,最終忸怩羞澀消失到莊嚴虔誠地幫通訊員擦著身子。新媳婦對傷員的憐惜與不安,對通訊員的欽佩由此展現。

景物

文章明顯是在戰爭環境下展開的,但景物卻如此的清新美好,“早上剛下過一陣小雨,現在雖然放了晴,路上還是滑得很,兩邊地裡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洗得青翠水綠,珠爍晶瑩。空氣裡也帶有一股清鮮溼潤的香味。天黑了,天邊湧起一輪滿月,我連那一輪皎潔的月亮,也憎恨起來了。”這一景物描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了人物心情,戰鬥激烈、犧牲巨大,月色將戰場體現在我的眼前。而小通訊員“肩上的步-槍筒裡,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我看見他背的槍筒裡不知在什麼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體現小通訊員熱愛生活,在殘酷的環境中樂觀向上的精神。

整篇小說作者想要在血與火中表現純潔美好的情感,來彌補現實生活中感情的缺失。作者將這種情感注入到人物的塑造中,創造了生動形象的小通訊新媳婦和我的形象,十分成功。

百合花人物形象分析二

《百合花》是我國當代女作家茹誌鵑的著名短篇小說。小說通過護送、借被、救護和獻身獻被等情節的描寫,塑造了通訊員、新媳婦和“我”三個人物形象(主要是前兩個),謳歌了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獻出一切的人,讚美了嚴酷環境下年輕戰士的革命精神和軍民魚水情。

故事很簡單:我軍前沿包紮所裡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原來是文工團員,因戰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紮所,護送任務派給一個見到女性就臉紅的小通訊員,他的靦腆和害羞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後新媳婦出現,她起初不願借被子,為此事通訊員蒙羞兩次,且掛破上衣,新媳婦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內疚,她執意尋找機會彌補。後來,通訊員在救人時犧牲了,新媳婦毫不猶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獻給這位年輕的戰士。

小說表現出的主題,是許多作家曾經付出了心血的主題,《百合花》的作者用這樣一個短篇來參加這長長的行列有它獨特的風格。通訊員和新媳婦之所以成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為他們是生活在我們中間的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不一定“高、大、全”但卻使我們倍感親切動人,具有藝術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說:“我也相信自己作品裡這些人物.....他們雖然不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吒風雲的英雄,但他們都是實在的,從各自的起點邁步向前.....,他們一不嬌柔造作,二不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隊伍行列中的人”。

讓我們還是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塑造人物的。

首先,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小說開始,從“我”去前沿包紮所而引出通訊員.,當初,“我”對通訊員並沒什麼好感,甚至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並且對他“發生了興趣”;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後,“我”已從心底“上了這個傻呼呼的小同鄉”;戰鬥打響,不斷有傷員被送到包紮所的時候,“我”掛念著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紮所時,“我強忍著淚水”,“磕磕伴伴地跑去找醫生”。隨著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著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的展示,從他總和“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看出他勇於改正錯誤的精神;從他掩護群眾和傷員河,看出他捨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談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

新媳婦的性格展示也是如此,小說主要寫了她在兩件事情上態度的前後變化。

第一件事:對那作為新娘子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於捨不得而不願借給傷員蓋,後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殮遺體。

第二件事:在包紮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後來卻莊嚴、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後,她以極為深的衰悼之情,流著淚為他縫補肩上的破洞,並把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裡。

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我們也是逐步認識的。開始作者讓我們著眼的是新媳婦的嫻靜、美麗、妞妮、羞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瞭解了她的內心。

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的發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

其次,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讀完《百合花》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卻彷彿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獨特的人物性格,還得益於許多典型細節描寫,尤其是前後呼應的細節刻畫。這種前後呼應的筆法,舉其顯著者而言,在全篇中就有這麼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特別是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後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時“我”看見她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漏著那個大洞,一塊布還掛在那裡”;最後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後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貴品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再如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饅頭,說是給“我”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後,“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飯,兩個乾硬的饅頭。撫物思人,幾小時前,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婦的五次笑,步-槍筒裡的樹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細節。

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於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僅起了刻畫人物的作用,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戰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又如通訊員槍筒裡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的天真質樸和即將參加戰鬥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再次,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空氣裡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寫有色有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鬥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個革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湧現一輪滿月......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了。這一景物描寫對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鬥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會那樣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半烈犧牲的。

另外,小說還通過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肖像描寫,來塑造人物

百合花閱讀理解習題

1.簡析《百合花》的主題

《百合花》表現了軍民團結、生死與共的深刻主題。這一主題是通過描寫和謳歌子弟兵對人民的忠誠和人民對子弟兵的敬愛來表現的。軍民生死與共的主題由此得到深切表現。

2.分析《百合花》中小通訊員和新媳婦形象

小通訊員是年輕的解放軍戰士。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徵是對人民的忠誠。他關心群眾利益,注意群眾影響。他樸實、機靈、愛美,並且有著十八、九歲男孩子對婦女的靦腆、羞怯神態和心理。新媳婦是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主要的特點是熱愛子弟兵。軍民生死與共的深刻主題正是通過這兩個人物形象而表現的。

3.簡析《百合花》在選材角度和刻畫側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廣闊背景下,選擇了前沿包紮所裡小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繪,從一個側面,熱情地謳歌了子弟兵對人民的忠誠和人民對子弟兵的敬愛,表現了軍民團結,生死與共的深刻主題,在選材的角度和刻畫的側重上,都是獨具特色的。

4.簡析《百合花》運用對比、襯托來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特色。

作品用對比和襯托的方法,通過對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饅頭、破洞等一系列細節描繪,細膩地刻畫了人物性格,展現了人物豐富的感情世界和純樸優美的心靈。作品語言清新自然,具有濃厚的抒情詩的意味。

5.簡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現主題、人物塑造和情節結構上的作用。

百合花被子是連線軍民的重要紐帶。深刻表現了軍民團結、生死與共的主題。百合花被子在刻畫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刻畫了新媳婦對子弟兵的無比崇敬的心靈,也烘托了小通訊員的動人形象。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節結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從借被子到獻出被子,構成作品的基本情節。在結構上則前後呼應,卒章顯志,使作品結構嚴謹。

6.簡析《百合花》的結構特點

全篇結構嚴密,層次清晰,前後呼應。圍繞借被子事件,將先後出現的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動的刻畫。最後通過對新媳婦的集中描寫,有力地烘托了通訊員的動人形象。作品巧妙地以“我”貫穿全篇,使情節的發展連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