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熱門】《比例的意義》教案

生活經驗 閱讀(1.69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義》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比例的意義》教案

《比例的意義》教案1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要求: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會用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判斷兩個比是否 成比例,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靈活地判斷兩個比是否組成比例。

教 具:

投影機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課題,引入新課。

1、引入:如果有兩個比是相等的,那麼這兩個相等的比以叫做什麼?它有什麼樣的性質?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

2、引入新課。

三、導演達標。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表格後回答:

A、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什麼?

B、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什麼?

C、這兩次比的比值各是什麼?它們有什麼關係?

板書: 80:2=200:5 或 =

(2)引出比例的意義。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討論:組成比例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如何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C、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練習,後講評)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看書後回答:

A、什麼叫做比例的項?

B、什麼叫做比例的外項、內項?

(2)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先讓學生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再計算兩個內項的積,最後讓學生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然後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3、練習:判斷下面的哪組比可以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鞏固練習:第一、二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五、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及怎樣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業:第二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

2、使學生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義

(一)複習準備

1、求比值:

2、請你找出比值相等的兩個比。

1.2∶0.4 24∶8 6∶2 1.2∶0.4 24∶8

(二)學習新課

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80千米,第二次6小時行240千米,請你說出第一次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

板書:80∶2

再請你說出第二次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

板書:240∶6

師:現在你分別求出兩個比的比值。(學生口述,師板書:80∶2=40,240∶6=40)

師:你們觀察一下兩個比的比值怎麼樣?這兩個比之間有沒有關係?(學生互說)

得出:第一個比的比值是40,第二個比的比值也是40。因為比值相等,所以比就相等。(老師板書:兩個比相等,可以用等號把兩個比連起來。)

教師把80∶2和240∶6中間用等號連起來,然後邊指著邊說:“像這樣的式子在數學上是什麼概念呢?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新內容:比例的意義。”(老師板書課題)

師:至於什麼叫比例以及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組成比例的條件,請你結合思考題看書自學。(告訴學生頁數,從第幾行看到第幾行。)

思考題:

1、什麼叫比例?

2、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組成比例的重要條件?

採取自學→兩人討論→集體討論。

師再次強調組成比例的條件:

A、必須是兩個比。

B、兩個比的比值必須相等。

C、必須是一個式子。

最後得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老師將板書完整化)兩個比表面上看不同,其實質是相同的,也就是比值相同。那麼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式,關鍵是看比值是否相等,只要比值相等就可以組成比例。

師:上面那些比符合比例的意義嗎?能否組成比例?(學生說,老師連線或讓學生連線。)

比例還有其它書寫格式嗎?請同學們看,老師怎樣寫。

(三)鞏固反饋

1、判斷下面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1∶3和3∶9( )

(2)60∶30和160∶80( )

(4)0.2∶0.4和1.6∶4( )

並組成比例。(學生先寫再說)

3、隨意寫比例,互相檢視。(至少寫2個)

第二部分:比例的性質

(一)講授比例的性質

讓學生觀察:在比例裡有幾個數?這幾個數叫什麼?這幾個數有沒有區別?

學生髮言,老師小結:比例是由兩個比組成的,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比例的項(老師邊指邊說),靠近等號的(中間的兩項)兩項叫內項,兩端的兩項叫外項。如:

請你指出黑板上比例中的內外項。

現在請你做一件工作:先算出兩個外項的積,再算出兩個內項的積。算完以後你發現什麼規律?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

通過以上幾道題,使學生看到,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個規律我們把它叫做比例的性質。(老師把課題補充完整。)

師:這個規律是在什麼前提下成立的呢?必須是在比例裡,才能兩個外項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師:你們說說什麼叫比例的性質?這是這節課要掌握的第二個內容。

師: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時,比例的性質如何理解呢?

80×6=2×240 1.2×8=24×0.4

即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用字母這樣表示:

(二)課堂練習

(放幻燈片)

(1)用比例性質驗證你所寫的比例是否正確?

(2)用2,8,5,20四個陣列成比例。

(3)填適當的數。

3∶18=5∶( )

為什麼填30?有幾個答案?

4.8∶0.6=( )∶2

為什麼只能填16?

12∶( )=( )∶5

有幾個答案?

(4)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是80,那麼這個比例中的內項積一定是幾?為什麼?

(5)在比例中兩個內項分別是45和2,那麼這個比例中的兩個外項積應該是幾?為什麼?

(三)課堂總結

(學生小結這節課所學內容。)

1、質疑:(學生、老師質疑)(幻燈片)

①表示兩個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對嗎?

2、思考題:

(1)根據30×3=45×2寫比例式。

(2)求x:

12∶30=8∶x

能不能應用今天所學的內容解決?怎麼解決?比例的性質還可以應用在什麼問題上?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案是在學生學過比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設計的,它包括比例的意義和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例的基本性質及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問題。本教案分為兩部分,先教授比例的意義,再教授比例的性質。

第一部分,首先通過複習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為教學比例的意義做好鋪墊工作,然後再通過例題,用汽車兩次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得出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從而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再利用比例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老師安排了讓學生寫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組成比例,還安排了四個陣列比例,目的在於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性質。首先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內項和外項,然後引導學生計算出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積和兩個內項積,從而發現其中的規律,下面通過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兩個外項積和兩個內項積就是將比例中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最後得出比例的性質。讓學生應用比例的性質驗證自己寫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學生明白,驗證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兩個外項積和兩個內項積是否相等的方法。課上安排應用比例性質進行填空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比例性質的認識與掌握。

另外,在學生沒有提出問題的情況下,老師出了兩道題,目的是鞏固對比例意義的認識與理解,最後老師出的思考題,為解比例做鋪墊工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全面參與,通過學生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自學與討論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老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做些調整,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按照這個程式教學是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的。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教學,結合例項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體會數學源於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重點:

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關鍵:

理解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口答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數學活動。在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課件出示: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資料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後思考討論,教案《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係?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律?規律相同嗎?說說從資料中發現了什麼?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特點是: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③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學生在小組內練說發現的規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3、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4、正比例關係: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特徵?

小結: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一定)

(2)字母表達關係式。

如果字母y和x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k(一定)

(3)質疑。

師:根據正比例的意義以及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三、鞏固練習

(一)想一想: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彙報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麼?

2、根據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

把表填寫完整。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二):練一練。教師適度點撥引導,強調正比例關係判斷的關鍵。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說理由。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與長。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釐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3、買郵票的枚數與應付的錢數成正比例嗎?填寫表格。先填寫表格,再說明理由

4、畫一畫,你會有新的發現。

綵帶每米4元,購買2米、3米…綵帶分別需要多少錢?

①填一填:(長度:米,價格:元)

②畫一畫,把上表中長度和價錢對應的點描在座標紙上,再順次連線起來。看發現了什麼?

板書:

正比例的意義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③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路程÷時間=速度(一定)總價÷數量=單價(一定)

=k(一定)

《比例的意義》教案4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含“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兩部分。本節課的內容是這個單元的起始,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比例、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的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式的思想,還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遵循“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重視有效學習情境的創造。

新課伊始,通過談話啟用學生對國旗的已有認識,引出本節課要用的中國國旗的三種不同規格的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熟悉的現實情境中,情緒飽滿地進入到對比例知識的探究學習中。

2.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比例的意義時,先引導學生依據三面國旗的長與寬寫出多個比,再引導學生髮現它們的比值相等,可以寫成一個等式,引出比例,最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進行歸納總結出比例的意義。

3.重視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以“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探究為例,在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思維互補,既有利於知識的學習,又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滲透情感,匯入新課

1.課件出示國旗畫面,學生觀察,激發愛國情操。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校園升旗儀式、教室場景)

師:這三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誌——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

2.課件出示國旗的長和寬,並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旗儀式上的國旗:長5 m,寬 m。

操場升旗儀式上的國旗:長2.4 m,寬1.6 m。

教室裡的國旗:長60 cm,寬40 cm。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3.匯入新課。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們的長和寬中卻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結合國旗的知識來學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慾,在加強學生對國旗知識瞭解的同時,有效地引入學習資源,為學生探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提供第一手資料。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自主嘗試。

課件出示教材40頁主題圖,根據圖中給出的資料分別寫出不同場景中國旗的長和寬的比,並求出比值。

(2)彙報、交流。

預設

生1:天安門升旗儀式上的國旗。

長∶寬=5∶=

生2:操場升旗儀式上的國旗。

長∶寬=2.4∶1.6=

生3:教室裡的國旗。

長∶寬=60∶40=

(3)感知比例的意義。

觀察寫出的比,想一想,這些比能用等號連線嗎?為什麼?用等號連線的兩個比的式子可以怎樣寫?

預設

生1:可以用等號連線,因為它們的比值相等。

“2.4∶1.6=”和“60∶40=”可以寫作“2.4∶1.6=60∶40”。

生2:可以用等號連線,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說明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

生3:根據比與分數的關係,“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比例的意義》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麼?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麼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三)教師談話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和

數量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並計算比值、

(1)2表示什麼?180呢?比值呢?

(2)這個比值表示什麼意義?

(3)360比5可以嗎?為什麼?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表示什麼?下邊一列數表示什麼?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於除法中的什麼?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的?舉例說明變化規律、

3、小結:有什麼規律?

《比例的意義》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會組成比例.

二、能力目標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使學生感悟到美源於生活,美來自生產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物件分析

低年級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針對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這一新穎、直觀的現代教學手段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並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探究,觀察分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策略意識及創新意識。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時有意識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慾望,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演示,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運用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規律,將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1.多媒體教學

運用微機精心設定問題情境,使學生自覺發現、意識到問題存在,可啟用學生思維,促使問題意識的產生,又可以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

2.動手操作法

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組織學生藉助學具動手操作,尋求多種計算方法,同時運用多媒體,變靜為動,直觀形象,再結合語言表述,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內化.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什麼叫做比?

2、什麼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教師提問: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和 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教師: 和 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線.(板書: = )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義

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師提問: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師明確: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或 .

3、揭示意義:像 = 、 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教師提問:什麼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關鍵:兩個比相等

4、練習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 和 ② 和

③ 和 ④ 和

填空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麼這兩個比就( )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師以 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2、練習: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以 為例,指名來說明.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教師明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教師板書:

7、練習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成比例.

四、鞏固練習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有兩項;

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係,有四項.

2、在 這個比例中,外項是( )和( ),內項是( )和( ).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 )=( )×( ).

3、根據比例的意義或者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和 (2) 和

(3) 和 (4) 和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五、課後作業

根據3×4=2×6寫出比例.

六、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教案7

教學內容:教材第99~102頁例1~例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

系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為什麼?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學生回答後老師板書)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麼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係。(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2。

出示例2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並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數

在本上填表,並觀察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裡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麼。

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裡的240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這裡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1

出示例1。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1,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麼?學生觀察思考後,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比變,當長髮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裡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麼關係的量呢?請同學們看第101頁1~3自然段。說明:像例1、例2裡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麼上面這種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係。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例2裡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3)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是反比例關係。

5、教學例3。

出示例3,看書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追問: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樣想?其中關鍵是看什麼?

三、鞏固練習

用剛才我們說的判斷方法來做幾道題。

1、做練一練。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寫出數量關係式看一看)

2、下題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反比例?為什麼?

一根鐵絲,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練習十二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反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麼?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2~4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8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上面是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絡的,存在著相依關係。當其中有一個量變化時,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先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出示例l。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並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觀察表裡兩種量變化的資料,思考:

(1)表裡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

(2)長方形的面積隨著那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你能看出它們變化的特點嗎?

(3)分別找出面積與款項對應的數,面積與寬的比各是幾比幾?比值各是多少?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

(1)表裡的兩種量是長方形的寬與面積(長與面積)。寬與面積(長與面積)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面積隨著寬(長)的變化而變化。

(2)寬(長)擴大,面積也擴大;寬(長)縮小,面積也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面積與寬(面積與長)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板書:面積和寬比的比值一定)因為面積和寬(面積與長)對應數值比的比值都是5(2)。提問:這裡比值5(2)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它的數量關係式?板書:面積/寬=長(一定)面積/長=寬(一定)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長一定時,面積和寬比的比值一定寬一定時,面積和長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要求學生按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後把你學習中的發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學生觀察思考後,指名回答。然後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的變化規律是什麼?你是怎樣發現的?你能用數量關係式表示出來嗎?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書補充成單價一定時,總價和數量比的比值一定)

3、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大家比較例l和例2,你發現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①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②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③兩種量裡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像例l、例2裡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係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95頁最後連個自然段。說明:根據剛才學習例1、例2時發現的規律,這裡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追問;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麼上面這種數量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正比例關係。所以,兩個量成正比例關係,我們就用式子=k(一定)來表示。

4.教學例3學生看書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1)數量與時間是不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2)數量與時間有什麼關係?他們的比值是誰?比值是不是不變的?

(3)判斷數量與時間是不是成正比例?

5.完成97頁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1、(1)提問:例l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例2裡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麼?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2.做練習十一第1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裡的問題。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正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係,只要先看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比值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比值一定,它們就是成正比例的量,相互之間成正比例關係。

3、下列題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為什麼?

一種蘋果,買5千克要10元。照這樣計算,買15千克要30元。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y和x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麼?關鍵是列出關係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五、家庭作業

練習十一第2~6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9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律。

2、學會判斷成正比例關係的量。

3、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係: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係式、老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量關係中的一些特徵,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一列火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5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幹米、180千米……

師:根據剛才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麼?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生:時間1小時,路程是60千米;2小時,路程為120千米;3小時,路程為180千米……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為1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現在我們從後往前看,時間由8小時變為7小時、6小時、4小時……路程又是如何變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為4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現了什麼樣的規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我們對這種變化規律簡稱為“同擴同縮”。(板書)讓我們再看一看,它們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師:根據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麼?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果又叫什麼?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麼?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的量?關係式是什麼?

(3)總價是怎樣隨著米數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是正比例關係。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麼?(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開啟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的?

(生看書,並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如果表中第一種量用x表示,第二種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量與定量的關係?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係,有的是相關聯,但不成比例關係。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係。

(三)鞏固反饋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並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舉手發言。)

師:開啟書,並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五)佈置作業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複習三量關係,為本節內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合例題中的資料整理知識,發現規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後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的練習題,在反覆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構不斷髮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併為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教案10

教學內容:教材第30~31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六第1~5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比例;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比例。

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把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教學課件

教學步驟

一、複習鋪墊

l、什麼叫做兩個數的比?請你說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麼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並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匯入新課

1、教學比例的意義。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裡兩個比的比值有什麼關係。(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問:比值相等,說明每組裡兩個比怎樣?

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說一說,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裡能填“=”,為什麼?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問:填了等號後的式子是什麼? 1、5 :3和15 :3為什麼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麼?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後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先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並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麼?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讓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在( )裡填上適當的數。

3 :6=5 :( ) 0、8 :( )=1 :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向學生說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看開始組成的兩個比例,說一說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計算上面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並要求觀察,從中發現什麼。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 :1、8和0、5 :0、25能組成比例嗎?

強調指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如果學生有困難,啟發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寫以後,學生回答:為什麼填這個數?

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裡,你發現了什麼,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請你說一說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裡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追問:為什麼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2、 完成“練一練”。

指名4人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是怎樣判斷的?

3、做練習六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再寫出比例。提問練習情況並板書,讓學生說明“為什麼”。

4、做練習六第2題。

讓學生判斷,在練習本上寫出來。提問:哪一個比和:4組成比例?為什麼,(比值相等,或化簡後兩個比相同)

5、完成練習六第3題。

學生先觀察、計算,然後口答,說明理由。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佈置作業

練習六第4、5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0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複習。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比?並舉例說明什麼是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並註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後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

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後,再提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麼呢?

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2、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指名學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係,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然後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 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

“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這兩個比怎麼樣?”(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80:2=200:5或 = )像這樣(指著這個式子和複習題的式子4. 5:2、7=10:6)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80:2=200:5,提問:

“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並讓學生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麼辦?”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 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後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1: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2)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麼“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後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3)鞏固練習。

①用手勢判斷下面卡片上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學生判斷後,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

②做第10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做練習四的第3題。

對於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形式。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麼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第10頁看第6行到9行。看看什麼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學生看書時,教師板書:80:2=200:5)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出的比例的外項、內項。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如下:

80 :2=:200 :5

內項

外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麼比例有什麼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後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2×200=400

“你發現了什麼?”(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可多讓一些學生說,說得不完整也沒關係、讓後說的同學在先說的同學的基礎上說得更完整。

最後教師歸納並板書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並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麼樣?”邊問邊畫出交叉線,如: =

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板書: = 80×5=2×200

3、鞏固練習。

教師: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後,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教師:我們可以這樣想:先假設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再算出兩個外項的積(板書:兩個外項的積:3×8=:1)和兩個內項的積(板書:兩個內項的積:4×6=24)。因為3×8=4×6(板書出來)、也就是說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所以

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邊說邊板書:3:4=6:8)

(2)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1題。

三、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什麼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四、作業

練習四的第2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2

教學內容:教材第42~44頁例4~例6,“練一練”,練習八第4—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為什麼?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學生回答後老師板書)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麼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係。(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並觀察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裡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麼。

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裡的240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這裡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5。

出示例5。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5,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麼?學生觀察思考後,指名學生口答從表裡發現了些什麼,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變化的規律是什麼?(板書: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乘積8000是什麼數量,這種數量關係用式子怎樣表示?[板書:每袋重量×袋數=糖果總重量(一定)]這個式子表示什麼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糖果總重量一定時,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4、例5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4和例5,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4、例5裡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麼關係的量呢?請同學們看第43頁倒數第二節。說明:像例4、例5裡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麼上面這種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係。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4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例5裡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3)做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裡的問題。[結合板書;每天裝配的臺數×天數=一批計算機的總檯數(一定)]

(4)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是反比例關係。

5.教學例6。

出示例6,學生讀題、思考。提問:怎樣判斷成不成反比例?哪位同學說說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成不成反比例?為什麼?【板書;每本的頁數×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請同學們看書上例6是怎樣判斷的,看看我們說得對不對。追問: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樣想?其中關鍵是看什麼?

三、鞏固練習

用剛才我們說的判斷方法來做幾道題。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寫出數量關係式看一看)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口答,說說理由。思考時可以引導看數量關係式。

3.做練習八第5題。

讓學生先在書上判斷。指名口答,要求說出數量關係式判斷。

4.下題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反比例?為什麼?

一根鐵絲,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5.做練習八第6題。

各人先在書上寫各成什麼比例。指名口答,要求說明理由。

6.做練習八第7題。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題裡有怎樣的關係式?(板書:圓柱底面積×高=體積)指名學生口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反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麼?

五、課堂作業

練習八第7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2、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

1、什麼叫做比?比的書寫形式有哪些?

2、什麼叫做比值?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每個星期一的早上我們學校都會舉行什麼活動?我們一起說吧。

(生齊聲說:升旗儀式)

課件出示:升旗儀式的情景

你們對這個情景已經非常熟悉了,你們對這面國旗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了解嗎?

不瞭解是吧?那老師告訴大家:

課件出示並介紹:我們這面國旗的長是2.4米、寬是1.6米。

提問:你除了在升旗儀式上還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加到過國旗呢?

指名回答(學校週一升旗時操場上的國旗、會議桌上的國旗、教室後面的國旗、)

在很多的場合像我們的教室、還有大型的慶典活動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莊嚴的國旗。

那麼你們知道這些國旗的尺寸大小嗎?追問:知道不知道?

那麼下面呢我們看一下老師收集到的一些資訊。

課件出示不同場合下的國旗

課件出示:不同場合下的國旗

提問:誰能用最簡短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四面國旗分別出現在什麼地方?並讀出它的長和寬(1)天安門廣場的國旗,長5米,寬10/3米。

(2)學校的國旗長2.4米,寬1.6米。

(3)教室裡面的國旗長60釐米,寬40釐米。

(4)會議桌上的國旗長15釐米,寬10釐米。

那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國旗的大小都一樣嗎?

師小結:在不同的場合的國旗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追問:它們的形狀相同嗎?(相同)

儘管它們的大小不一樣,但形狀相同。我們看上去每面國旗在我們的眼中還是那麼的莊嚴和美麗,那麼的和諧和統一是嗎?那麼到底按照怎麼樣的標準才能製作出這種大小不同、形狀相同的國旗呢?其實每面國旗的裡面是否也蘊含著我們的數學知識呢—比例!(板書課題:比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聽清要求:

先寫出圖中國旗長與寬的比然後再求出它的比值。

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巡視。

提醒: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認真。注意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哪個同學願意和大家來分享你的成果?和大家勇敢的分享你的成果。指名回答

根據學生彙報並分類板書。

5:10/3=3/2

2.4::16=3/2

60:40=3/2

15:10=3/2

大家同意他的計算結果嗎?

師: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計算結果,看看有什麼發現。

指名回答

師小結:說的非常好,這是個很重大的發現,這四面國旗它們的長與寬都有變化,但比值都是3/2 。其實呀不止這兩面紅旗長與寬的比是3:2,所有國旗長與寬的比的比值都是3/2,這在國旗法中有明文規定的

板書:5:10/3 2.4:1.6

師:像這樣的兩個比,它們的比值相等的,也就說這兩個比相等,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線起來變成一個等式?

來大家一起把這個等式念一下(學生齊讀)5:10/3=2.4:1.6

提問:那麼誰能根據這四個5:10/3=3/2

2.4:1.6=3/2

60:40=3/2

15:10=3/2

相等的比也像老師一樣寫一個等式呢?

指名回答並根據彙報板書

我們寫的這些等式數學上把它叫做比例。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叫做比例?指名回答

老師明確:我們把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重點強調比值相等)

大家齊讀兩遍,開始。

學生齊讀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比例的意義

板書課題

提問:在讀了比例的意義以後,在這句話裡你認為那些字非常重要呢?

指名回答

教師明確:兩個比相等並在這句話的字的下面標上黑點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深入理解比例的意義

那大家看一看:15∶3和60∶12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對,15∶3的比值是5;60∶12的比值也是1.5,所以說15∶3和60∶12能組成比例。

那同學們,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啊?對,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要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追問並出示課件:那同學們,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啊?

(指名回答)

大家同意嗎?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追問:如果不相等的話,能組成比例嗎?

教學比例的另外一種寫法:同學們知道比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分數的寫法)像2.4:1.6=15:10這個比例還可以寫成2.4/1.6=15/10,這是兩種不同的寫法!

(3)、合作探究:在四面國旗的長和寬的資料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找的多,開始吧!

班內交流:哪位同學說一說你們小組找出來哪些比例?

同學們真了不起,從這四面大小不同的國旗中,就組成了這麼多不同的比例。比老師找的還多呢,請看螢幕

展示:2.4:1.6 = 60:40 (長:寬=長:寬)

1.6:2.4 = 40:60 (寬:長=寬:長)

2.4:60 =1.6:40 (長:長=寬:寬)

這裡能組成的比例還有很多,同學們課下再找出其他的比例吧!

2、比和比例的區別?

(1)同學們,以前學了比,現在又學比例,那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現在老師有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一下,請看螢幕,“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內探討,一會兒告訴老師好嗎?好,開始吧!

(2)交流:誰願意來說一說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

(生答)

(3)展示:說的太好了,比由兩個陣列成,是一個式子,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由四個陣列成,是一個等式。它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請看螢幕上的表格

三、智慧城堡

師小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特別好,我們一起去智慧城堡闖闖關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四、談收穫

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同學們的收穫肯定很多,那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穫呢?

五、全課總結:

師小結:比例的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法國著名的建築物埃菲爾鐵塔,希臘雕像斷臂維納斯,還有閃爍的五角星,這些事物之所以能給我們美感,是因為它們的構造都和一個詞“黃金比例”有關。希望你們課後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到那時,相信你們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課後小結

比例的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法國著名的建築物埃菲爾鐵塔,希臘雕像斷臂維納斯,還有閃爍的五角星,這些事物之所以能給我們美感,是因為它們的構造都和一個詞“黃金比例”有關。希望你們課後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到那時,相信你們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比例的意義》教案1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並能正確的組成比例。

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 談話,播放課件,引出主題圖

師:這節課我們上一節數學課,這節數學課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和發現呢!同學們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播放視訊,生觀察,並說看到的內容)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的心情怎麼樣?(激動、興奮、驕傲、自豪……)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一樣,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聲,看見鮮豔的五星紅旗,老師的心情也十分激動,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是神聖的。

問:畫面上這幾面國旗有什麼不同?(大小不一樣)

師:雖然這幾面國旗大小不一樣,但是長和寬的比值都是一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比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出長和寬各是多少)

問:你能根據這些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寫出長與寬的比,並求出比值嗎?請同學們先寫出學校內兩面國旗長與寬的比,並求出比值。(生動手寫比、求比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比例的意義

(生彙報求比值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求出的學校內兩面國旗的比值,你有什麼發現?(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師: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這兩個比連起來,可以嗎?(可以)

師:從圖上四面國旗才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寫成這樣的等式呢?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一試(生動手寫比,求比值,寫等式,並彙報)

師:指學生彙報的等式小結,像這樣由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誰能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生彙報,是板書意義)

問: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麼?(關鍵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練習,課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自學比例的名稱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例的意義,那麼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各部分名稱與各項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麼關係呢?開啟書34頁,自學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生自學名稱,彙報,師板書名稱)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比例的內項和外項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特性呢!你們想去發現這個特性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指名讀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合作學習發現的規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呢?分組驗證課前寫出的比例式。

師:問想一想,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除了根據比例的意義去判斷外還可以根據什麼去判斷?(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形式是什麼樣的?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生回答,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四、彙報學習收穫

《比例的意義》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什麼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 1/4:1/3和9:12 4.5:2.7 10:6

二、教學新課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同學們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觀察這些比,哪此能用等號連線?把能用等號連線的比用等號連線起來。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麼是比例嗎?

(2)歸納比例的意義

(3)2:5和80:200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4)完成第45頁“做一做”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在一個比例裡,有四個數,這四個數分別叫什麼名字?

(2)請同們分別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內項和外項。

(3)你們任意找一個比例,把它們的內項和外項分別乘起來,雙可以發現什麼?

(4)指導學生歸納後,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5)指導學生完成第一46頁“做一做”第1題。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創意作業:

有一房間,窗子的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門的長和寬分別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個陣列成多少個比例?比一比哪個同學組成的多。